原本计划今晚画的思维导图已完成,但并不满意,自己仅仅是梳理了从这本书中获得的6个写作意义、6个写作策略。尤其是读了第十一讲提到的读写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主动的、极有技巧的,把概念加以应用、分析、总结,并对找到的信息加以评价……那写读书笔记是不是一种批判思维的体现呢?
我最开始的想法是从这本书中找到可以复制粘贴使用的作文写作教学模式,粗读一遍才发现,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而是通过交谈的方式说明了中美写作教学的区别。两国文化价值不同,思考方式不一样,因此两国写作教学各有优势和缺陷。其中下面三段话深深触动了我,除了用记号笔标出,还摘抄出来反复阅读,些许不成熟的思考,仅做记录。
1.“让学生写诗歌,并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通过这样的写作形式,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语言敏感性。”
考试不会考如何写诗,为何要教呢?因为写诗是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体现。任何一种文体的训练,都不能仅仅是为了答题,更多的是学生对真实生活抒发情感,表达感悟。写作能力的训练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孩子发现写作是终身学习的信念和能力。
2. “写的是对阅读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
“没有任何一本课本能让学生写作快速成功。”
写作是一次思维过程,是探索未知、理清思路、发现新知的一种方式。写作服务于阅读,是螺旋式进步。因此,对于写作,首先的是发现写作意义和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学好写作能解决学习上大部分问题,教师写作何尝不是呢?其实,每一个坚持写作的人都发现,每一次写都是一次自我对话、自我重塑。
3.“课改这些年来,我们的写作教材建设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可不少教师对写作教学的现状不满,老是觉得这样不行,那也不行,形成了一种集体焦虑,觉得非经历一番浴火重生的改革不可。我不喜欢浴火重生这个血淋淋的大词,对改良主义更有温情。我想强调的是,在多元文化对照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噩梦写作文化的认同感。如此方可引来清泉,培植嫩芽,期待嘉荫。”
春老师的“集体习作”模式很好,可是自己有这个能力教学吗?这段话中“改良主义”被我多次圈画。什么是改良?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是个别,而不是全部。因此自己把中国和美国写作教学优势和缺陷以表格形式罗列出来,是不是就更明确如何改良哪一项呢?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面对的是47个活泼泼的生命,我怎能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呢?自己也是在不停的写作中不断成长,为何不改良自己的写作教学啊?傅老师说,作文写作重要,作文的讲评很重要,作文的推敲也很重要,这是一套完整的过程,自己能漏了某个环节。自己会写下水作文,可是怎么写出来的成品确实没有和孩子们分享。
一本书,很多内容,但是能引起自己思考的是自己可能一知半解的内容,还有一些可留日后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