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Summer -
你
好
夏
天
这个夏天感觉期盼了很久
一段经历算是有了个结束
历经三年后的夏天
我准备开始脱去口罩
轻吻这个夏天
等等,前提是
健康一“夏”
夏(脱)天(去)来(口)了(罩)
你准备好了吗?
夏日饮食要素
你
好
夏
天
补充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物质基础,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有鱼禽蛋瘦肉、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
夏天食欲较差,动物食品吃不多,可以多选择一些清淡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豆腐丝等,还可以每天来一个鸡蛋、一杯酸奶,口感还是很适合夏季的。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维生素A
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胃肠道黏膜的正常功能、完整性以及对异物的反应性,对病毒的侵袭和感染起着重要防卫作用。
B族维生素
有助于维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的代谢,维持神经、胃肠、肌肉、皮肤的健康。
维生素C
抗过敏、抗炎、抗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预防肠道疾病。
维生素E
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在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夏天维生素消耗较多,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容易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必要时可服用复合维生素片。夏天出汗多,一些矿物质随汗液流失掉了,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
●
SUMMER TIME
选择适宜烹调方法
夏天人的消化功能会相对减弱,在烹调上,夏季宜采用凉拌、蒸、氽等方法。少用烤、煎、炸等加工方法。
不要过于寒凉
夏令清补虽说多以清淡寒凉的食物为主,但生冷及冷冻食品不宜过多食用。特别是老年体虚、久病初愈或脾胃虚寒者,以及婴幼儿,更应少吃或不吃冷饮食品,以免刺激胃肠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影响消化道腺体分泌,伤及脾阳,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夏日饮食安全
你
好
夏
天
夏天要格外关注饮食卫生!
这是因为夏天会使人食欲下降,同时抵抗力也会有所降低。再加上天气变热,食品容易变质腐烂,细菌病毒最容易乘虚而入,导致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急性胃肠炎就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痛、腹泻,重者还有发烧等症状,肠道疾病的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精神、躯体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SUMMER TIME
保持卫生洁净
与食品有关的器具都要保持卫生整洁,碗 筷、刀具、案板、抹布要定期蒸煮消毒更换。冰箱是容易被人忽视的藏污纳垢的地方,也要定期整理清洗。
注意个人卫生,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吃东西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生熟分开
储存、加工、调制食品时,处理生、熟食品使用的刀具、器皿、案板等要分清,不能混用。
在冰箱内存放时熟食应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加工熟透
高温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因此,食物要彻底熟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制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肉馅、烤肉、大块肉和整鸡等,必须彻底加热,才能将其内部的细菌全部杀死。
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
少吃生冷食物
人的胃肠喜暖恶寒,而夏季人体的生理特点又是外热胃寒。因此,要少吃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胃寒,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引发胃肠疾病。
妥善储存
冰箱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除霜、清洗、消毒;蔬果类食品与生肉生鱼等分开保存;瓶装、罐装、纸盒、真空包装食品,即开即用,开启后应及时用保鲜膜包好冷藏,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
熟制食品在室温环境下存放时,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
剩饭、剩菜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交叉污染。剩饭剩菜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上剩饭剩菜中午吃,中午的晚上吃。
新鲜安全
食材要新鲜。不要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变质的食材要及时扔掉;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不食用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食用不认识的野果、野菜。
夏日食材安排
◆
◆
夏日饮食调养宜选用新鲜可口、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食材。
祛暑利润、清热解毒的食物
绿豆、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甘凉清润的食物
小麦、高粱、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
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
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葚、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
SUMMER TIME
最后推荐两款夏日养生茶。
荷叶茶
荷叶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之功。夏季容易食欲不振,用鲜荷叶煮粥、干荷叶泡茶可以改善症状。
麦冬茶
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对夏季心火旺盛或心阴不足造成的口干渴、心烦有明显效果。
想听真心话
请关注“真营养”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鸣谢:一位腼腆的中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