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内容由作者根据宁燕老师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样癌的鉴别》讲课内容所整理!
病例12:27岁,内膜增厚,不规则出血。
低倍镜下看完全是以腺体为主,
刮宫的表现形式,不典型增生就是诸侯各国,大家各自为政,但是这里似乎统一在一起了。也就是说,这些腺体缺乏周围间质支撑,
这些腺管其实就是融合在一起,迷路样的结构,内膜样的腺体,周围的间质都是线性分布,腺体增生为主,膨胀性的把整个腺体压缩了,其实这是融合性的高分化内膜样癌,
这和前面的不典型增生是不一样的,第一腺体是融合状态,明显的分布是广泛融合的腺体分布方式。
病例13: 45岁女性
这个区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融合腺管的区域,是一种割裂的状态,周围还有可以识别的间质,
这里形成很多的筛孔,这些筛孔基本上是吻合之连续在一起的,
这些区域完全吻合在一起了,此例其实是有不典型增生的背景,但是在部分区域出现了融合的内膜样癌。
病例14:40岁女性,刮宫标本,
第一个是吸取的物质,第二个有宫腔的占位,所以分了两个蜡块,
主要的表现形式,中间似乎还有轴心,有些乳头结构,有些乳头似乎腺管的结构并不是那么复杂,
要注意,内膜样癌有多种的表现形式,第一以腺体融合迷路的结构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种癌是以乳头结构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叫绒毛管状腺癌,是一种高分化的腺癌,所以它结构看上去比较简单,其实已完全是以乳头的结构为主要表现形式。说是有占位,但标本是吸取的,
前面提到了嗜酸细胞为主的,这里应该不会再考虑是化生了,但是原单位判读为化生,所以做了一般的治疗,
治疗一年后,出血不止,
一年以后仍然很嗜酸很红,但是跟前面的有明显的差别,完全融合了,形成了很多的微筛结构,大小不一腺腔形成了这些微筛结构,有些地方形成了微腺体样的形态,胞浆嗜酸,间质很少了,可见腺体之间有明显分隔的间质,
整体认识到不典型增生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不误诊,就可能让患者提前做了治疗。
高分化内膜样癌,可以出现不同的组织形态特点,
要注意,到现在为止仍然沿用的是82年的Kurman和Norris提出来的诊断标准,提出了4个诊断标准,但是第4个诊断标准他自己也否定了。大片的鳞状上皮的不成熟化生,后来他也纠正了。
如果在判读的时候仍然是以出现融合性腺体的结构范围超过半个低倍视野以上,还有间质反应,就更明确诊断的是内膜样癌,最常见到的诊断标准,除了第一个很明确都出现间质反应,不规则内膜腺体侵犯肌层,这个毋庸置疑。主要的是第二、第三,腺体前面两个是以融合或者筛孔结构取代了周围的间质,这句话其实很重要,不是说出现筛孔出现融合,就是内膜样癌。不典型增生也可以出现腺体融合、筛状结构,但是周围间质是明确存在的,取代了周围的间质。
倒数第二个例子,是绒毛管状腺癌,它仍然是癌,虽然腺体结构比较简单,注意标准都是针对于高分化内膜样癌,不适用于中分化内膜癌、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不要把这个标准进行滥用。
比较经典的子宫内膜样癌,就上面的两个,一种是以筛孔的结构取代周围间质,一种是迷路状的结构取代周围的间质,下面的两个有刚才举的例子,一种绒毛管状,或者是单一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要表现,也是高分化内膜样癌。最常见到就是这3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可以出现互相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