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做了人生第一次胃肠镜(做之前还专门吃了顿面...)。这个事意义不亚于中年人的“成年仪式”。医生说40岁以上人士,建议就要做肠胃镜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是“性价比最高”的筛查。这个啥意思呢?
其实很多癌症,其实查出来就已经晚了,但结肠癌的早期筛查非常有效,能发现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结肠癌或者癌前病变。在其发展成癌症之前就进行切除。
体验下来,做肠胃镜最痛苦的并不是手术本身(因为全麻,基本就是睡了一觉),而是前一天和当天早上吃泻药清肠的过程。我对泻药反应很大,前一天除了很想吐,一直到凌晨 3 点都在跑厕所…此处省去10000字。曜影真的很贴心,当天早上还发短信提醒喝泻药.。收到短信心情真的复杂,因为已经拉了一宿。
当天做完检查后,医生说,可以50岁再做。看来情况还行。
中年人对家庭和社会都承担着重责。但只有对自己承担的是无限责任。所以每个人都有义务、也有动力照顾好自己。
但健康管理是需要花时间精力脑力,除了知,还要行,很反人性的。知行合一是最难。道理人人都懂,但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据我观察,理解和做到,隔着天堑。
旁边的人说是没用的。身边有几个年纪轻轻的小伙伴,都是身体出现明确的状况,被医生“判刑”得了“痛风”、“糖尿病”才痛定思痛,被迫开始改变生活方式,一旦行动起来,都很快看到了效果。甚至还有人,动了手术感觉“我又行了”,立即回到旧有习惯之中。这其中的原因,涉及人性,一两句话讲不清楚了。
另,哪怕是对于身心健康的人,跑医院本身就是个很疲惫也很消耗人的事情。我因长期陪老人在公立医院看病治疗,对医疗资源匮乏紧张的认知刻骨铭心,做过好几期播客里讨论过这个问题,等会儿也就放在文章末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听一下。
其实许多发达国家的公立医疗体系也没有尽善尽美。(前阵子很火的加拿大华人写的《吾妻之死》就是非常真实的体现)。过去这么多年我使用过美国(公立+私所)、中国香港(公立+私立)、泰国(私立)、北京上海成都(公立+私立),感受就是:优质的医疗资源永远是稀缺且昂贵的。这个贵,不仅仅体现在价格、等待时间,甚至也体现在信息差,获取度上。
比如,几年前发高烧时,我在波士顿的麻总急诊室等了 1 个多小时都排不到位,前面全部是那种过度使用物质的病患….最后放弃,走路去 CVS 买了退烧药。比较起来,咱们中国的公立医院,效率相当高,中国的医生绝对是最辛苦最“亏”的,长期被系统薅羊毛。这个问题我在和付冰录的播客里探讨过。
当然咱们的病人们也非常不容易…哎,有谁容易呢。落实到个体身上,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寻找最优解了。中年人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谁会对你负责呢。
我以后也会在我的播客“不觉春晓”里持续跟大家分享我对于变老和健康的思考和实践,欢迎在小宇宙或者苹果播客关注。
⬆️扫码抵达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