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土著朋友听说我想吃个小笼包,主动要带我打卡莱莱。土著负责买单,我负责吃。
果然是网红店,工作日的 11 点,就已经排起了长龙,还有不少推着行李箱来的游客摸样的人。
老店的效率果然是杠杠的,还排着队呢,就有小哥拿菜单出来让我们点。这一幕似曾相识,不就是在日本桥排海鲜饭的套路嘛。所以大家都说上海和日本像呢。
我俩点了一笼蟹粉鲜肉(46元/笼),一笼纯蟹粉小笼“:86 元/笼的天价,然而南翔土著面不改色心不跳。口味来说,鲜肉更鲜,蟹粉更蟹,汤汁鲜美,1 块钱 一碟的醋非常解腻。总之,优秀的小笼总在“鲜“和“腻“之间走钢丝。走得好不好,就看手艺和功夫了。
本人比较土,20 多岁时在纽约当记者,才第一次吃到上海小笼。那时总有人请我们这帮记者吃饭。在法拉盛一家高级的上海馆子,我第一次吃到小笼。从纽约混到上海,终于吃上了正宗小笼,还是南翔土著陪吃。不得不说,吃小笼还是得回上海。
南翔土著朋友可以在工作日的上午出来吃包子,也是因为早已实现财务自由(虽然他不承认)。他和我一样,也曾在媒体和互联网干过,但比我更接地气,因为一段工作经历让他和外卖骑手走得近,知道他们的状态和工作逻辑。
如今他虽然不愁钱了,总要找点事情做。炒股又不靠谱,那还是做点成本可控的小生意吧。经思索调研后,他锁定了烧腊赛道,还去了广东佛山拜师学艺,准备在浦东东昌路附近开一家烧腊铺子。店铺已经看好,定金已下,就在等待线路改造,预计不久就可以开业了。
说起学艺,他聊起了自己去佛山学手艺的故事。他师从的是个三代祖传烧鹅师傅,这师傅虽然精通烤鹅,就是普通话说不来,他一开始完全听不懂,全靠蒙和猜和态度好,挣扎着完成了学习。
我问他,这烧鸭烧腊的门槛到底高不高?他说烹饪是有法可依,但最最关键就是食材新鲜,“用我师傅的话说”,他模仿起来他师傅的“广普,“你找块新鲜的猪颈肉,撒把盐都好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