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度雾霾,冷嗖嗖的天,灰不溜秋的街,帝都还是那个味儿。走着走着,突然眼前出现一抹美丽而治愈的蓝色,三五个外卖小哥等候在门口。是这里,没错了。
8 年前,这家小小的贝果店在北京麦子店开业时,贝果还没成为简餐赛道的“显学”,Tims 都还没有遍地开花,而“斯坦福贝果”这样的网红估计都还没有拿到斯坦福的 Offer。
它就这么在我收藏夹默默躺了五六年了,熬过了疫情,熬过了平台和巨头的夹击。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吃它了。
推开门,掀起北京only的挡风帘,The Daily Begel,我终于来了。
门帘内的世界迥异,第一感觉是明亮整洁,忙碌有序。
第1关,点单。5年才等来一回啊,不纠结一下不合理。我等位时就提前研究了菜单,问点单的小姐姐为什么“反转贝果”(它家的特色)没有三文鱼的选择,她解释说面包的加热方式不同,反转是热压面包,形态导致不太适合夹三文鱼。我继续在反转贝果和听上去没那么摇滚的三文鱼贝果之间犹豫,又抛出了“你推荐哪一款”这个白痴问题。
小姐姐笑了笑,可能被问过一万次的她,耐心分析了两款贝果口感不同,问我喜欢那个。自我灵魂拷问7秒钟后,我选了三文鱼贝果,决定把叛逆留给下次。小姐姐又贴心问三文鱼是烟熏,不是全熟的,以及会有洋葱碎,能不能接受。
面包也是可以自己选的。我选的是 Everything Bagel。她还说贝果现烤,所以大约需要 15 分钟。
我们来吃饭的人是可以坐着等,但有人只能站着等,而且只能站门口。我坐在靠门的位子,看见一个外卖大姐走进来问餐,店里小姐姐说要再等等。这时她很自然地问外卖员,“要喝水吗”?
我立即就呆住了。如此忙碌的店,午餐高峰期,还会给外卖人员这样的关怀,这是我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看到过的。就在此刻,我知道这家贝果店非常不一样。
果不其然,这种温暖很快也照射到了我。小姐姐问我要不要来点热水。我初来乍到,的确有点着凉。但不知道怎么被辨别出来的(环顾四周,其他桌都没有上热水,都只有常温的柠檬水)。温水是放马克杯里的。不是廉价的塑料杯,在我心里又狠狠地加了分。
等了大约 10 分钟,窗外是初冬的寂寥,内心是一片期待与火热。期待已久的贝果来了。
贝果店的老板TK曾分享说,她希望来吃贝果的客人,能吃出“就是这个味道“的那种感觉。这一点绝对做到了。从牛油果到三文鱼到下面的 cream cheese,就是这个感觉。如果是要鸡蛋里挑骨头,我会希望它更硬更有嚼劲一点,像真正的纽约街头贝果。不过,我在纽约街头也很少吃这么奢侈的三文鱼贝果,大部分时候就是贝果夹奶酪再来杯咖啡拉倒。
因为对TDB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放缓了进餐的速度,开始观察来吃饭的人,有进餐的情侣,有妈妈带小孩吃完匆匆离开,也有拿出笔记本电脑上网的青年(中午满座他也没有被催促)。我还仔细看了看店员小姐姐们,都戴着完全包住头发的蓝色头巾,口罩手套严严实实,工作服印着logo 和一排英文字:For True Bagel Lovers。
我还看到了忙前忙后的老板TK从后厨钻出来,她一边招呼客人,把外卖递给小哥,不时问他们要不要喝水。
我突然意识到, 做一家有价值观的社区店,核心就是去”爱人“而已。而且真正的爱,是不会去区分对象的。外卖小哥和客人,都是需要去照顾的。不存在值不值得,该不该的问题。
而这个环节里,最最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这十几位店员们。如果店员没有被关爱到,她们是不可能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今天我之所以能感受到温暖的能量场,店员小姐姐对贝果的了解,自信,源头上,一定是因为他们被爱了,也学会了爱。他们才是这个社区最重要的一份子。
一家优秀的社区贝果店,The Daily Bagel, 做到了。
*The Daily Bagel:麦子店西街39号部落方舟一层Y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