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
王朝夫老师讲课同款图片
王朝夫老师经典总结
疣状鳞状细胞癌(verruc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定义
疣状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ICD-O编码:8051/3
同义词
口腔旺炽型乳头状瘤病(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Ackerman瘤(Ackerman tumour),空穴状上皮瘤(epithelioma cuniculatum),巨大尖锐湿疣(giant condyloma acuminatum),Buschke-Löwenstein瘤,皮肤癌样乳头状瘤病。
流行病学
疣状鳞状细胞癌占所有口腔癌的2%~12%,主要见于男性(高峰年龄40~50岁,范围34~85岁)。四肢疣状鳞状细胞癌(空穴状上皮瘤)最常累及50~60岁男性。生殖器型(Buschke-Löwenstein瘤)的发生率占所有阴茎癌的5%~24%,这种肿瘤倾向发生在小于50岁的男性(范围18~86岁)。
病因学
最主要的病理发生机制包括慢性刺激、炎症和削弱的免疫反应。口腔疣状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口腔卫生差、不合适的义齿或蛀牙、嚼烟或槟榔。对于生殖器病变,卫生差和包茎起主要作用。其他机制包括HPV感染(多为
HPV6,11)和化学致癌剂。
部位
常见部位包括颊黏膜和磨牙后黏膜、齿龈、口腔基底、舌和硬腭。也发生在脚底,很少发生在手掌、手指远端和截除术残端。生殖器病变主要发生在龟头和阴茎包皮。较少发生在阴道和肛周区域。少数病例被描述发生在头皮、面部、背部和四肢。有时伴有长期溃疡或瘢痕,尤其是在胫前区域(皮肤癌样乳头状瘤病)。
临床特点
病变显示菜花样形态,可以呈外生型或内生型,具有乳头状瘤外观。颜色苍白,有时呈凹陷形,可见液体渗出。有些有触痛和疼痛,尤其是在足底。可以长时间缓慢进展性生长。
组织病理学
所有病例显示高分化增生性上皮病变,恶性本质容易被忽略,尤其活检小而表浅。
鳞状上皮显示不对称向外和向内生长形态,具有推挤状边缘而不是破坏性或浸润性边缘。通常比周围表皮/黏膜渗透更深。
肿瘤细胞仅显示轻微非典型性和非常低的核分裂活性。
中性粒细胞的出现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可以形成小的表皮内脓肿。凹陷内的渗出液中含有炎症细胞,角蛋白碎片也可以存在。没有普通的鳞状细胞癌巢。
鉴别诊断
与良性反应性病变及更常见型鳞状细胞癌的鉴别可能有困难。鳞状上皮钝性凸起进入真皮中层或深层,要考虑疣状癌。鳞状上皮向下生长呈球茎状。小的中性粒细胞聚集灶可以延伸到上皮脚。临床病理联系和足够的取材常有帮助。
前驱病变
口腔病变可以发生在先前的黏膜白斑、扁平苔藓、红斑狼疮或念珠菌病区域。
预后和预测因素
如果肿瘤完整切除,预后非常好。如果切除不完整,复发率高,生存率下降。长期病例或放疗、化疗后,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可以转变成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1.疣状癌---外阴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的外阴鳞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阴道、宫颈及子宫也可发生,是一种与HPV不相关的高分化、非转移性鳞癌。
大体上肿瘤体积较大,呈菜花样,不同于尖锐湿疣之处在于基底较固定,乳头圆钝且纤维轴心不明显,表面常有溃疡。
镜下可见鳞状上皮呈宽带状延伸并形成乳头状生长,乳头的表面有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纤维血管轴心无或纤细。鳞状上皮分化成熟,缺乏挖空细胞,棘层明显增厚,仅基底部可有轻微异型性。上皮脚粗大,呈球状或棍棒样挤压、推入上皮下间质(图12-6)。小活检取材浅表,诊断需结合临床大体所见。
【鉴别诊断】
(1)主要与尖锐湿疣或湿疣样鳞癌鉴别:
①体积较大,为孤立结节,表面有坏死及溃疡;湿疣体积小,常多发;
②乳头的血管结缔组织轴心较纤细;
③上皮分化成熟,仅基底部有轻微异型性;湿疣的表层挖空细胞易见,而湿疣样鳞癌有明确的异型性;
④上皮脚向下呈推移性生长,而湿疣样鳞癌是基底部插入性浸润。临床上的所谓的“巨大湿疣”,病理形态则可能为较大的尖锐湿疣、疣状癌或湿疣样鳞癌。
(2)慢性非特异性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假上皮瘤样增生,表面无明显疣状及乳头状突起,上皮内炎症水肿明显;
(3)高分化鳞癌,上皮脚不呈球状,而呈小团状、舌状或条索状浸润,异型性更明显。
2.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 ofthe vagina)是鳞癌的一个亚型,也是发生在阴道的一种高分化的癌。
大体呈明显外生性结节状、乳头状或蕈伞样。
镜下特点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基底部压向并侵入间质。
疣状癌手术切除后可局部复发,但很少淋巴结转移。形态上合并有典型鳞癌时则侵袭性强,应归类为阴道鳞癌。
3.宫颈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病理及临床特点与外阴的疣状癌相似,体积大,高分化,预后好。
特殊类型:①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是一种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主要呈外生性生长,形成疣状或息肉状或结节状或巨大湿疣状,底部呈推挤状,边缘整齐。多位于足底,与口腔等部位相应疣状癌类似,常伴有HPV感染。预后很好,也可发生较深组织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罕见。
4.肛门
疣状癌肛周皮肤发生,广基疣状肿物。
【光镜】为粗大外生性乳头状瘤样肿瘤,乳头中心无结缔组织核心。鳞状上皮分化好。癌的底部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浸润不明显。生长缓慢,但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疣状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
5.口,咽,涎腺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为一型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1948年Ackerman首先报道并描述,所以也称此瘤为Ackerman瘤。由于它在临床、病理和生物行为均具有独特性,而被划为一特殊类型。口腔是疣状癌最好发部位,以唇、颊、舌背、牙龈或牙槽黏膜最多发,其次为腭部和口底。此外,疣状癌也可发生于喉、鼻腔、食管、阴茎、肛门、直肠区、外阴、阴道、子宫颈和皮肤处。
以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其中75%发生于男性。
病变呈白色刺状或乳头状突起。
【光镜】
构成癌的上皮向外及结缔组织深部同时生长,全层细胞分化良好,核分裂少见,在表面增生的上皮折叠形成裂隙或小囊,其内充有不全角化物、深部上皮钉突膨大、钝圆,全部钉突几乎以同一方向、同一水平向间质内压迫生长,这种独特的“推进式”生长是疣状癌的特点(图2-2)。结缔组织内有多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疣状癌为局部侵袭性缓慢生长,不发生转移,切除不全可复发。由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如病检取材表浅,易误诊为角化棘皮瘤或鳞状细胞乳头瘤,所以应全面取材,见到膨大的球形上皮钉突,方可诊断。
具体病例风险评估
阴茎和包皮的解刨学及组织学
图1.1: 阴茎横断面,两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尿道海棉体的白膜不清楚,而阴茎海绵体的白膜清楚而厚
龟头的解剖层次:依次为上皮(被覆的是粘膜)、固有层、尿道海绵体、白膜、阴茎海绵体。
图1.2:大多数情况下,被白膜包绕的阴茎海绵体远端是龟头的一部分。通过冠状沟的连线可将龟头与阴茎体分开
补充:在冠状沟的连线远处为龟头,阴茎海绵体深入到尿道海绵体的基底部。需要识别尿道海绵体和阴茎海绵体的意义在于:肿瘤侵犯尿道海绵体是T2,侵犯阴茎海绵体是T3。
包皮的解剖层次:依次为表皮、真皮、肉膜、固有层 、粘膜上皮。
图1.3:红圈示包皮,右图最上为皮肤,最下为粘膜,肉膜位于皮肤与粘膜之间,包皮的全层包括5层: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顶部)、真皮、肉膜、黏膜下层、黏膜的鳞状上皮(底部)
图1.4:从右向左依次:表皮、真皮、肉膜、粘膜下。皮肤鳞状上皮基底层可见黑色素,有少量角化,阴茎鳞状上皮的厚度为:基底层是单层,棘细胞层为5-6层,很少超过10层
肉膜是比较特征性的成分,阴茎和阴囊皮肤有。为真皮下的平滑肌。
海绵体
图1.5:左图为尿道,其旁为尿道海绵体,右图为阴茎海绵体。阴茎海绵体与尿道海绵体的区别:阴茎海绵体血管之间平滑肌比较多,间质比较少,而尿道海绵体血管之间纤维组织多,平滑肌比较少。
阴茎被覆鳞状上皮:
1. 阴茎体表皮
2. 包皮(皮肤面、粘膜面)
3. 龟头(粘膜上皮)
4. 冠状沟(粘膜上皮):位于龟头和阴茎的交界处
鳞癌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冠状沟和包皮为最常见的部位。
阴茎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
阴茎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
1. 鳞状上皮增生(四种模式)
2. 上皮内瘤变(分化型,未分化型等)
3. 乳头状肿瘤(尖锐湿疣,湿疣样癌, 乳头状癌,NOS)
4. 原位癌(Bowen病,WHOsh不推荐)
5. 鳞状细胞癌(普通型及亚型,NOS)
正常的鳞状上皮:知道正常才知道异常
棘
修复: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再生
致密的网状层富含胶原纤维
条索状、致密、斑片状,胶原之间 有裂隙,呈迷路状
真皮乳头间质疏松,无粗大的胶原
图2.1:左图CD1α标记朗格汉期细胞,右图CK20(核旁点状阳)标记梅克尔细胞
黑色素细胞
真皮:致密的网状层富含胶原纤维,真皮乳头间质疏松。可见小汗腺。
真皮胶原特点:条索状、致密、斑片状,胶原之间 有裂隙,呈迷路状。
阴茎鳞状上皮增生:既非肿瘤性增生
扁平状鳞状增生:HE特点
1. 表面过度角化(罕见角化不全)
2. 棘层肥厚
3. 有正常成熟现象,无异型
4. 上皮与间质有“线性”交界面
图3.1: 左图基底层呈“线性”界面,右图鳞状上皮增厚超过十层,表皮过度角化,有成熟现象
乳头状增生:HE特点
1. 低倍镜下呈锯齿状外貌:鳞状上皮上下均不整齐
2. 乳头低,表面尖或圆,伴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
3. 细胞无异型
图3.2:表面略过度角化,表面呈波浪状,下方呈锯齿状,有成熟现象
假上皮瘤样增生:HE特点
1. 被覆鳞状上皮增生深入固有层/真皮,或固有层/真皮内出现从被覆上皮“脱落”下来的上皮巢(上皮巢小)
2. 细胞无异型
3. 常合并出现于扁平状或乳头状增生病变中
图3.3:被覆上皮增生深入真皮,与表皮相连,孤立的结节为切面原因,非真正的浸润
上大下小----假上皮瘤样增生
上小下大----CA,下与上另立门户
疣状增生:HE特点
1. 棘层肥厚,基底部宽(舌状,上皮基底宽大)
2. 细胞无异型
3. 可伴微小乳头状瘤样增生
4. 过度角化,可有颗粒层增厚
5. 常比邻疣状癌
图3.4:强调基底部宽,常常毗邻疣状癌。有间质伸上去----有点乳头状
鳞,不全角化
上皮内瘤变
定义:在致瘤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导致细胞遗传物质(包括DNA,RNA)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是基因病,多为克隆性增生。
第5版和第4版相比,把Paget病从鳞状上皮病变放入腺上皮病变,其他无显著性的差异。
阴茎上皮内瘤变
分类: 免疫表型:
分化型上皮内瘤变的诊断:HE特点
右边-
分化型
1. 表皮增厚,有细胞间桥(说明有分化);可有表皮突拉长(有增生的表现)
2. 表面过度角化,角化不全
3. 基底层或棘层细胞异型(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基底层细胞正常是没有核仁的)
4. 轻微异常成熟(角化形成细胞增大,胞浆丰富嗜酸)
5. 1/3-1/2病例异型明显(frank atypia)基至多形
6. 无HPV感染证据;累及范围:基底层-全层
图4.1:黑线左侧上皮:与正常不同,细胞层次增多,底脚延长,基底层细胞密度增大,细胞明显增大,核浆比也增大,有轻度异型,胞浆嗜酸性(说明还是有分化的)。
上大下小----假上皮瘤样增生
上小下大----CA,下与上另立门户
1. 表皮萎缩和增生混合存在
2. 基底层细胞胞浆内空泡状改变
3. 真皮乳头层/粘膜固有层玻璃样变、硬化
4. 硬化性病变下方淋巴细胞反应带
图3.5:萎缩性硬化性苔癣
1. 乳头层的间质不再疏松水肿,被致密的胶原取代,间质玻璃样变性;下面淋巴细胞反应带。说明发生了硬化性的改变。
2. 基底细胞胞浆里有空泡。其下可见裂隙。也是他的特点。
图3.6:左图:乳头层有玻变提示萎缩性硬化性苔癣。间质有水肿,切勿理解为正常的乳头层的疏松结缔组织。右图:水肿右侧基底层的细胞出现分化型的上皮内瘤变。
图4.2:左图:真皮乳头层有玻变,炎细胞的浸润。联想到萎缩性硬化型苔藓。鳞状上皮层次增多,下1/3比较密集,发生了分化型上皮内瘤变。与正常的基底细胞不同出现了大而深染,有异型性,发生了肿瘤性改变,细胞与细胞之间。裂隙比较大,说明伴有水肿。右图:表面上皮角化不全,棘层增厚,细胞有成熟,有细胞间桥,细胞之间有明显的水肿。这是萎缩性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了肿瘤性改变。
图4.3:间质硬化,有萎缩性硬化,上皮层次增厚,基底层细胞核大、深染、密集,分化型上皮内瘤变。
图4.4:玻变性间质,在异型性(核大),分化型上皮内瘤变。
基底样型上皮内瘤变(又称未分化型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1. 表面薄层角化不全
2. 上皮被异型小细胞取代;核仁不明显;胞浆少(正常鳞状上皮被异型基底细胞部分或完全取代)
3. 核分裂象、凋亡现象明显
4. 偶尔,瘤细胞呈梭形、多角形或多形性
5. 有HPV感染证据,如P16+
图4.5:鳞状上皮层次增厚,细胞异型明显、细胞核密集,基底膜完整,表面角化不全,分裂相多见。
图4.6:如果是普通性增生,应该有成熟的基底细胞,如果是上皮内瘤变,基底细胞应核有核仁。左图黑圈处放大如右图:可见核仁,所以这个已经发生了上皮内的肿瘤性的转变。有细胞间桥,所以是分化型上皮内瘤变。
图4.7:左图:正常的鳞状上皮Ki-67表达在靠近基底部,不可以位置比较高,乳头层基底部不连续表达;中间及右图:Ki-67位置比较高(基底样型上皮内瘤变合并分化型上皮内瘤变),明显上移。
湿疣样(Bowenoid)型上皮内瘤变的诊断:HE特点
1. 表皮轻度乳头状突起伴不典型角化不全
2. 明显核多形
3. 明显挖空细胞
4. 明显核份裂象
图4.8:湿疣样型上皮内瘤变:基底细胞不正常,上面细胞有明显核周空晕(HPV感染),下1/3层细胞有异型,似湿疣
图4.9: 鳞状上皮增生,细胞有多形性,可见挖空细胞
少见型:
图4.10:湿疣型和基底细胞样性混合的一种上皮内瘤变:表皮乳头状增生,伴过度角化,基底层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核密集,全层见两类细胞:上面的细胞透亮,有异型,下面似基底细胞。
图4.11: 透明细胞型上皮内瘤变:胞浆空泡(不是挖空细胞,做P16应该是阴性)
陷阱之钟长鸣,学习永远在路上~
阴茎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第二讲
非乳头/非疣状癌前病变与癌的区别:
图1
左上图: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1病变局限:上皮细胞往下生长,较局限,下面位于一条水平线上;2没有浸润性生长的肯定的证据;
左下图: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上皮脚向下生长,下面大上面小(像结了一个果子);
右上图:假增生性鳞状细胞癌;
右下图: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有角化层浸润性生长,间质促结缔组织增生。
鉴别诊断
图2 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1病变局限;2位置表浅,下面小巢像从上皮掉下来的,无浸润证据;3大体无肿块;4下面几乎位于一个水平线上(红线所示)。
图4 假增生样鳞状细胞癌:
左图低倍:量多;质看不清;生长方式:上面小下面大;
右图高倍:杵状生长,分化好,无转移报道。
鳞状细胞癌分级(3级法)
① 量:
大体上,有肿块(一定要有肿块);
光镜下,多量大小不一上皮巢;
② 质:
瘤细胞轻度异型,
瘤巢内角化珠或板层角化或“矛盾角化”;
③ 生长方式:
杵状生长;深部上皮巢可能比浅部上皮巢大;
有浸润证据;
病变前沿上皮水平“参差不齐”;
可能有纤维组织反应(也可能没有)。
病例分析
图9
左图:病变乳头状对外生长外观;
右图:基底部大小不一的巢(尖锐湿疣不可能有),上面巢小下面巢大,位置深处出现“矛盾角化”现象。
图10
杵状生长:生长方式像扎根(底部连接处较小,下面瘤巢较大),
深部有角化。
量多,
第二它的质就非常像鳞状上皮的棘层细胞,
还有它的生长方式有肯定的浸润性的证据,
所以诊断癌了,
因为它分化很好,像假增生状的鳞状上皮,所以说就是诊断为假增生状的鳞状细胞癌
图17 免疫组化:Ki-67不是局限于基底部,层次比较多(肯定发生瘤变);P16斑驳阳,与HPV感染没有关系。
图19 杵状生长,间质多不是疣状癌,下面的上皮与上面的上皮不太一样(关系不大)。
量多,上小下大
异型性
图31 增生的细胞无明显板层角化,异型性小。反常角化
陷阱之钟长鸣,学习永远在路上~
阴茎鳞状上皮乳头状病变
一、分类
2、湿疣样癌;
3、乳头状鳞状细胞癌,NOS(与HPV感染无关);
4、疣状癌(包括隧道样癌:凹进去);
5、鳞状上皮其它乳头状病变(与HPV感染无关)。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图2-1
B乳头状癌,NOS:基底参差不齐,不规则锯齿状前沿,有浸润;
C尖锐湿疣:乳头不规则,乳头之间堆满角化物,挖空细胞在表面(白点指挖空细胞);
D湿疣样癌:上皮与间质交界锐利,乳头不规则,波浪状乳头,下方有分支,基底部间质交界面呈锯齿状,挖空细胞分布没有规律,比较弥漫。
三、尖锐湿疣
第一:看表面,有角化或过度角化(伴随现象),乳头规则圆滑,无明显异常角化;
第二:看轴心,很明显,间质水肿,有毛细血管;
第三:
第四:看基底,上皮与间质的交界锐利,如果锐利,不要轻易诊断恶性,分界不清楚不锐利的情况下一般是恶性,(看前沿:有的上皮巢比较深,有的比较浅,参差不齐);
第五:间质与上皮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提示炎症的可能性大)。这个病变应该是由炎症比较明显的一种乳头状病变,没有恶性证据。
四、湿疣样癌
HE特点:
图4-1
低倍从一表面、二轴心、三细胞、四基底看,细胞发蓝,比较丰富(低倍看不清细胞),乳头高低不一致(复杂不规则),锯止状(但不足以说明是恶性),基底的上皮与间质的交界参差不齐(基底说明肯定不是尖锐湿疣)。
1、乳头状瘤;
2、尖锐湿疣;
3、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4、湿疣样癌;
5、疣状癌;
6、鳞状上皮其他乳头状病变。
上皮与间质的交界提示不是良性,阴茎的恶性鳞状上皮乳头状病变包括:
1、湿疣样癌;
2、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3、疣状癌。
图4-2
1、尖锐湿疣;
2、巨大湿疣;
3、湿疣样癌。
最后诊断:湿疣样癌(Warty carcinoma)
图4-3
鉴别:尖锐湿疣?湿疣样癌?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图4-9
图4-10
图4-11
图4-12
图4-13
图4-14
图4-15
图4-16
图4-19
图4-20
P53:可能一部分发生了突变;
P16:弥漫阳,进入基底部;
Ki-67:弥漫表达于上皮巢中央,远离基底膜;
图4-21
这个病变从HE到免疫组化都提示浸润的证据,所以是恶性,且该患者有HPV感染,盆腔里、肠黏膜表面都有肿瘤,有手术史,但无法确认该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所以
最后诊断:能拍板就拍板,不能拍板就不要瞎拍板!
图5-1
图5-2
图6-1
图6-2
图6-5
疣状增生---小,基底没有浸润证据
病例7 男,56岁,发现阴茎头部菜花状肿物半年。大小2.5×1.6×1.0cm。
图6-8
图6-9
图6-10
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CK-Pan(+),P53(-),P63(部分+),P16(-),Ki-67(最高处约60%+)。
HE特点:为疣状癌变型,以内生为主,具有乳头状结构、迷路样腔隙,似兔子的迷宫洞穴(Cuniculus is Latin for rabbit):
图6-11
图6-13
图6-14
图6-15
图6-16
图7-2
图7-3
图7-4
疣状黄色瘤:
2、轴心:明显,其中多量泡沫细胞浸润;
4、基底:上皮-间质交界面锐利;
图7-5
图7-6
图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