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候车室布局类型的总结和探讨

文摘   科学   2023-03-06 22:23   上海  

本文来源于知乎上一个上海虹桥和郑州东的候车室哪个设计更合理的问题,借着这个机会,正好探讨一下笔者目前能想到的高架候车室的布局类型。全文约1800字。

题主在原问题中还上传了图片进行说明,回答的传送如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9819446/answer/2866829324

一般的高架候车室都会分为A、B两个区域,两侧对位的地方都有检票口。总的来说,对位的检票口稍微错开会好一些,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旅客拥堵在检票口前堵住过道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两个对着的检票口的距离,太近了必然会导致旅客在检票口前排队堵住中间的通道。

以答主去过的几个车站为例来说明。

1. 合肥南站

首先点名批评以合肥南站为代表的一类车站设计:俯视图如下。座椅区域夹在检票口之间,A区和B区两侧检票口正对着。

合肥南站布局示意图

由于A区和B区的检票口正对着且距离太近,导致在某个检票口前排队的人可能汇合,将中间的路堵住,其他乘客无法过去。(注:检票口过去后就下降到一楼了,其他区域指的仍然是二楼的候车区设施,如休息区、自售机区等)

为什么不能从后方的其他区域通过?理论上也可以,但是一般大家都走中间,能看到检票口小盘上的信息,也能直观地看到检票口号,比较方便。

合肥南站高峰期排队示意图

作为补救措施,合肥南站在2021年的时候,在地上增设了排队引导线,在两边队伍快要汇合时,引导旅客拐个弯继续排队。这样中间留一个过道,不至于堵住路。

增设引导线后合肥南站高峰期排队示意图

下图中两条绿线中间位置就是预留其他乘客通过的区域(蓝线是刷证自助通道,绿线是人工通道)。

合肥南站,注意地上有引导线,两条绿线中间位置就是预留其他乘客通过的区域

2. 郑州东站

大体上与合肥南站类似,但正如题主所述,A区和B区的检票口是错位的。通过这种交错设计,在其他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旅客盲目向后排队,也避免了直接把中间过道堵死,两个队伍中间的狭缝仍然可以过人。不过由于检票的队伍一般都有4-6列,后面可能队伍会歪,仍然会把过道堵住。

郑州东站高峰期排队示意图

郑州东站候车厅的俯视图。可以看到仍然存在两个检票队伍汇合后把中间路堵住的情况。

郑州东三楼俯视

3. 汉口站

两端的其他区域非常小,仅设置了少部分自售机和通往三楼餐饮区的通道。检票口就是候车室两端最远的位置,中间是座椅休息区。通过把检票口之间的距离拉远,并利用了检票口错位排放的布局,无形中可以允许更加长的队伍,也不会堵住中间的通路。

汉口站布局示意图

在三楼看是这样的,可以看到两侧检票口足够远,而且是交错的(座椅休息区也是交错的)。

汉口站三楼俯视

4. 武汉站

武汉站的设计是个奇葩。它将A区和B区的候车室分开在两侧,除了1站台对应A1/B1检票口、20站台对应A8/B8检票口,中间的18个站台号(也就是9个岛式站台)对应A2-A7、B2-B7六个检票口,平均一个检票口对应1.5个岛式站台。

武汉站布局示意图

通过A2-A7、B2-B7检票口后,竟然有一个平台把所有检票口连通了(下图红色区域)。

编辑切换为居中


通过A2-A7、B2-B7检票口后是一个连通的平台


这种操作将A区和B区候车室彻底分开,看似解决了两侧队伍交汇堵路的问题,然而分体的候车室浪费了中间空间,注定两侧候车室都很小,留有的过道也很窄,所以武汉站候车室的问题是人稍微多一点就会爆满,动都动不了。

高峰期的武汉站

来,上图,你见过一个候车室里目之所及的地方看不见一个空位吗???想要走到前面候车简直难于登天。


不过武汉站把中间部分空出来了,所以在进站过安检后,在服务台后面,可以拍车。

过了安可以看到一个服务台

钻到服务台后侧,就能看到武汉站的全景。虽然这一点很赞,但是候车问题的缺陷太令人烦恼了。而且中间这么大的空间是算在站房面积里的(毕竟这个超大雨棚和两侧候车室是一体的),所以武汉站只是看起来站房面积大,实际上可利用空间很小,才导致容易爆满的问题。

服务台后面可以看到车站全景

5. 总结

虽然答主一直在强调两侧检票口距离要足够远,然而对于普通高架候车室来说,检票口的距离也不能无限拉长。

首先是站台长度有限,总不能直接下去直接到轨道上吧。其次如果旅客下去后直接是站台尽头,中间的旅客要走好长距离才能到对应的位置。从旅客最近乘车距离上来说,下去的位置应该是站台的1/4和3/4处比较适宜。

最后就是武汉站这种奇葩设计,人少的时候确实好,但人多的时候真不中用。

综上,适当拉大两侧检票口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上述设计中,汉口明显最优,郑州东其次,合肥南可以忍,武汉最烂。


街道口铁协
宣传铁路文化,展现轨道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