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虹桥居民区的深夜食堂

文摘   健康   2024-06-05 00:01   上海  
本文为#古北温馨一人食系列第13 篇
将近一年没有去吃凤寿司,打电话去预约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居然还记得我姓啥。距离上次吃凤寿司,除了体脂稳如泰山外,我的心境和存在状态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凤寿司这浅浅的惦记,哪怕是表面功夫,也还是有点让人感动。人和人的关系如世间万物,不都是由浅入深,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凤寿司大隐于市,开在长宁区安静的新渔东路上(靠近水城路)。周围是五金店、杂货铺、水果铺和老小区。斜对面就是开了17年之久,很多日本侨民深夜唱完K会来吃的博多豚骨拉面。

我们约到晚市时间。6 点多到店,大厨董师傅已经在备菜。听说董师傅是安徽人,2002 年就进入日料行业,曾经在上海永嘉路的老牌寿司店奈良本工作。今晚吃omakase,所谓无菜单模式,也就是吃什么全交师傅安排。师傅会从酒肴小菜到生鱼片到重头戏的寿司再到煮物烧物和甜品,不缓不急,一道一道做,食客一道一道吃这是信任,也是期待。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吃到真正的寿司,是在芝加哥North Shore一家高端日料店。那时刚毕业没啥钱,一个懂美食的老美朋友请我去吃。吃一口我就极其震撼。心想,什么?这是寿司?那我之前吃的什么?你懂的,学生时代,我在美国中部大农村food court 里还有 Korean buffett里吃的sushi,浓浓塑料感的米和“鱼片”心不甘情不愿的绑在一起。

就像一个从小在密苏里吃宫保鸡丁的美国人终于来到成都,吃了苍蝇馆子的麻婆豆腐后,发现自己过去几十年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关于中国菜的谎言里。密苏里哥伦比亚市Main Street 上的中餐馆能代表川菜?那我之前吃到的也绝不是寿司——可能说它是盖饭也差不多。

后来我去了纽约工作,湖南籍的主任也是相当爱吃之人。一次她拿到奖金心情大好,请我和同事去吃Robert De Niro 开在曼哈顿的融合日餐 NOBU。我对日本菜的认知又刷新。那时还没有分子料理之类的玩意儿,fusion 也是个很先驱的概念。咱们 Queens 的穷记者可算开眼了,原来曼哈顿有钱人都是这么吃的!

我正忆苦思甜着,一位拖着行李箱的姑娘夺门而入。她风风火火地坐下,风风火火开吃起来,又风风火火地开始向着大厨(的方向)倾诉。从她的自述中,我了解到姑娘来自长沙,昨天在杭州吃了某网红日料大感失望,今天专门坐高铁来上海弥补失意的胃。好在包邮区交通发达,她从杭州来上海应该比我当年搭 7 号线从 Forest Hills去曼哈顿还方便。

湖南姑娘对董师傅的手艺钦佩得紧,提出要拜师学艺。我很想提醒她,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去面馆学习平均收费2万元要在上海这么洋气的地方学做寿司这么高级的玩意儿,估计学费至少要翻几倍,姑娘你钱包准备了好了没?

夜渐浓时,又进来一位大叔。屁股刚坐定,就滔滔不绝跟一起来的女士回顾自己的辉煌过往。一瓶清酒下肚,龙门阵音量越来越大,还不时找主厨师傅求个互动。看来到深夜食堂觅食的人,除了吃饱喝足,更需要的是刷存在感啊。怪不得“情绪价值”这个词近年来这么火。

说到情绪问题,我最近去医院办事,碰到一位小伙子,约莫20来岁,长发,不修边幅。他不上学、不工作、甚至足不出户,一口咬定自己有多动症(ADHD)。父母也没法子,只能带他来看医生。医生很困惑,说你并不具备多动症的典型症状,看上去也挺健康,为啥就不想做事呢。他说:因为我做什么都不行。

医生皱皱眉,一边开导他,一边给他开了药。我觉得,小伙子应该来深夜食堂喝喝酒,吃吃肉,听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叔和姑娘扯扯淡,就会明白“做什么都不行”根本就是人生常态。但这完全不会妨碍普通人拼命地活,使劲地吃

吃完饭,我火速买单出来。夜很静了,再去整碗面不?




不觉春晓
一个无用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