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斑痣是一种以真皮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先天性低流量毛细血管畸形。传统治疗方式中脉冲染料激光仅对少数患者有效。近年来,光动力疗法表现出很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脉冲染料激光抵抗的患者也能发挥治疗作用。目前对于鲜红斑痣疗效的评估主要依靠医生的主观评价以及比色法评估,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高频超声能够测量皮肤厚度,评估皮肤密度,但已有研究多从皮肤厚度的单一角度定量评估鲜红斑痣。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是近年来新兴的超声检查技术,能评估组织的硬度,具有实时测量、可靠性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在肝脏、甲状腺、乳腺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多模态超声是将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用,有望成为评估鲜红斑痣的有效方法。向茜等采用多模态超声多维度评估鲜红斑痣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鲜红斑痣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鲜红斑痣多模态超声表现及在光动力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向茜 张凌燕 钟琳 高奕 邱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成都 610041
【引用本文】 向茜,张凌燕,钟琳,等. 鲜红斑痣多模态超声表现及在光动力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4, 57(9):801-806. doi:10.35541/cjd.20240008
本研究共纳入298例鲜红斑痣患者,使用高频超声测量皮损厚度以及血流信号,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皮肤层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剪切波传播速度最大值(Cmax),比较各超声指标与病变对侧或周围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对行光动力治疗后的124例患者进行再次超声评估,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
图1 鲜红斑痣与正常皮肤超声表现 1A、1B:灰阶超声(5 ~ 12 MHz)表现,增厚型鲜红斑痣(1A)病变处皮肤较正常皮肤(1B)增厚,回声减弱;1C、1D:能量多普勒超声(5 ~ 12 MHz)表现,紫红型鲜红斑痣病变处(1C)血流信号较正常皮肤(1D)增多;1E、1F: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频率4 ~ 15 MHz),粉红型鲜红斑痣病变处(1E)剪切波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及剪切波传播速度最大值(Cmax)均与正常皮肤(1F)无明显差异
结果显示,粉红型鲜红斑痣(106例)皮肤厚度(1.41 ± 0.28) mm,血流评级以0级为主(81%),Emax(16.24 ± 1.82) kPa,Cmax(2.28 ± 0.09) m/s,各指标与正常皮肤以及治疗后的皮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紫红型鲜红斑痣(121例)皮肤厚度(1.86 ± 0.23) mm,血流评级以1级为主(45%),且均高于正常皮肤;治疗后皮肤厚度、血流信号评级均降低(P < 0.05);Emax(16.41 ± 1.82) kPa、Cmax(2.32 ± 0.13) m/s与正常皮肤及治疗后皮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厚型鲜红斑痣(71例)皮肤厚度(2.51 ± 0.32) mm,血流评级以3级为主(55%),Emax(22.22 ± 2.46) kPa,Cmax(2.75 ± 0.11) m/s,均高于正常皮肤(P < 0.05);治疗后各指标均降低。
图2 不同型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前后皮损改善情况 治疗后皮损颜色均明显改善
因此,多模态超声可用于定量评估不同临床分型鲜红斑痣及其治疗效果,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皮肤层更厚以及血流评级更高,增厚型鲜红斑痣皮肤硬度值更高,各超声指标在治疗后均可降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号为《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微信公众号,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编辑部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
喜欢这篇文章,就在下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