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速览:
由于碘和氮原子的协同效应,JNU-9-CH3对丙炔、丁二烯和丙烷的吸附能力高于对丙烯的吸附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四元C3烃类混合物中优先吸附其他组分,从而达到纯化丙烯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JNU-9-CH3能在不同的混合比例和流速条件下有效地将丙烯与其他三种C3烃类物质分开,且丙烯纯度可达99.99%以上。这项研究也展示了金属碘簇MOF作为吸附剂在C3烃类分离中的潜力。
相关研究成果:Xiao-Jing Xie, Zhi-Hao Zhang, Qi-Yun Cao, et al. Surface Chemistry Regulation in Cu4I4‑Triazolat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One-Step C3H6 Purification from Quaternary C3 Mixtures. 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4c08530.
主要内容:
丙烷(C3H8)蒸汽裂解每年可生产丙烯(C3H6) 1.3亿吨以上。在此过程中得到的C3H6通常含有一些丙炔(C3H4)、丙烯(CH2=C=CH2)和丙烷(C3H8)。高纯度C3H6 (≥99.5%)对于制造包括聚丙烯在内的聚合物产品至关重要。目前从C3混合物中分离C3H6的工业做法是:首先,以贵金属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通过选择性加氢还原C3H4和CH2=C=CH2,然后通过低温蒸馏脱除C3H8。这一过程耗能且昂贵,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替代方法,以高效、经济的方式同时从C3H6中去除C3H4、CH2=C=CH2和 C3H8。
使用多孔材料的吸附分离是一种非热的过程,可以根据它们对客体分子的不同结合亲和力进行分离,被认为是传统分离技术的一种节能替代方法。金属-有机框架(MOF)是由Omar M. Yaghi在上世纪末首创的,是由无机节点和有机配体组装而成的结晶多孔聚合物。MOF由于其前所未有的结构多样性、孔隙可调性和易于表面工程处理,被认为是碳氢化合物分离/纯化的理想多孔材料。虽然许多MOF已被证明具有分离二元C3混合物的潜力,如C3H6/C3H8、C3H4/C3H6、C3H4/CH2=C=CH2等,但尚未有报道直接从四元C3H4/ CH2=C=CH2/C3H8/C3H6混合物中纯化C3H6。C3H6与C3碳氢化合物一步分离的主要困难在于它们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动力学直径(C3H4: 4.2,CH2=C=CH2: 4.0,C3H8: 4.30-5.11,C3H6: 4.68 Å)、偶极矩(C3H4: 0.78 × 1018,CH2=C=CH2: 0,C3H8: 0.084 × 1018,C3H6: 0.366 × 1018 esu cm)和极化率(C3H4: 55.5×10-25, CH2=C=CH2: 56.9×10-25, C3H8: 62.9-63.7×10-25, C3H6: 62.9×10-25 cm3) (表S1−5和图S1)。具有开放金属位(OMSs)或高极性官能团的MOF由于能够提供C3H4和C3H6的优先吸附位点而被广泛研究。相反,考虑到C3烃的极化性,嵌入非极性或低极性官能团的MOF可以通过多个弱超分子相互作用优先吸附C3H8而不是C3H6。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建议开发同时包含非极性和极性位点的MOF吸附剂。这种表面化学调节策略可能允许C3碳氢化合物的协同结合,实现C3混合物中C3H6的直接纯化(方案1)。也就是说,调节极性和非极性位点的空间分布以有效区分C3碳氢化合物是一个重大挑战。
方案1。通过调节MOF中极性和非极性位点的空间分布实现从C3混合物中一步分离C3H6的策略
金属-氧/氮簇通常用于MOF的构建。除了作为连接有机配体的节点外,金属-氧/氮簇可以为客体分子提供额外的结合位点。然而,很少有关于C3碳氢化合物结合的报道,可能是因为簇上的桥接氧要么直接参与框架的构建,要么被烷基(或H)基团阻断,使它们难以接近客体分子。另一方面,对于金属碘化物簇来说,桥接碘通常不直接参与框架的构建,在簇表面凸起而没有任何辅助基团的附着,使得它们很容易与客体分子接触,更不用说碘原子的大尺寸和极性,这可能会与客体分子产生强烈的范德华(vdW)相互作用。因此,作者设想由金属碘化物团簇构建的MOF可能通过极性有机配体和非极性碘化物团簇对C3碳氢化合物发挥协同结合的潜力。值得一提的是,金属碘化物簇与碳氢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很少被研究。
在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水解稳定的Cu4I4 -三唑酸MOF (JNU-9-CH3)及其对C3烃的协同结合。在JNU-9-CH3的晶体结构中,Cu4I4簇由二甲基三氮酸酯连接形成三维(3D)框架,其一维(1D)通道被高密度且易于接近的碘和氮原子装饰。气体吸附实验表明,JNU-9-CH3对C3H8、C3H4和CH2=C=CH2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C3H6。为了证明Cu4I4簇在区分C3H6和C3混合物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合成了一个同构的MOF (JNU-9-CH2CH3)进行比较。JNU-9-CH2CH3对C3H4和CH2=C=CH2的吸附能力强于C3H6和C3H8,但对C3H6和C3H8的结合亲和力无明显差异。
原位拉曼光谱(Raman)、原位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原位单X射线衍射(SCXRD)研究表明,JNU-9-CH3中的碘原子确实可以与C3烃接触,并对C3烃的鉴别起着关键作用。而JNU-9-CH2CH3中的乙基(−CH2CH3)部分阻止了碘原子与C3碳氢化合物的相互作用。JNU-9-CH3的动态突破实验首次证明了从不同配比和流速的C3H4/ CH2=C=CH2/C3H8/C3H6混合物中直接收集高纯度C3H6 (≥99.99%)的潜力,估计最大C3H6产率为583 mmol L−1。
CuI与4-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admtrz)或4-氨基-3,5-二乙基-1,2,4-三唑(adetrz)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或乙腈(CH3CN)中在180 ℃溶剂热反应3天,合成了[Cu8I4(dmtrz)4]n或[Cu8I4(detrz)4]n的淡黄色晶体。为了讨论方便,将这两种MOF命名为JNU-9-CH3和JNU-9-CH2CH3。随后与甲醇交换溶剂,在80 ℃真空下活化,得到脱溶的JNU-9-CH3和JNU-9-CH2CH3。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研究表明,JNU-9-CH3和JNU-9-CH2CH3均在四方空间群I41/a中结晶。在不对称单元中有两个晶体学上独特的Cu中心(Cu1和Cu2),一个碘原子和一个3,5-二甲基-1,2,4-三唑(dmtrz−)/3,5-二乙基-1,2,4-三唑(detrz−)连接体(图S3)。如图1a所示,4个Cu1原子被4个碘原子桥接形成Cu4I4立方四聚体作为次级构建单元(SBUs),其中每个Cu1由3个碘原子和1个氮原子从dmtrz- /detrz-配体中四面体配位。Cu2是一种双配位单金属节点,通过偶氮氮原子桥接两个dmtrz- /detrz-配体(图S4)。每个Cu4I4SBUs进一步由四个dmtrz- /detrz-配体桥接,并扩展成三维(3D)框架。从拓扑学的角度来看,每个Cu4I4四聚体都是具有四面体几何形状的4连接节点,每个dmtrz-配体都是具有三角形几何形状的3连接连接体;因此,该框架可以简化为(3,4)连接的jph拓扑(图S5)。JNU-9-CH3沿晶体学b轴具有一维(1D)通道,尺寸约为7.8 Å × 12.5 Å (图1b),从其晶体结构计算孔隙率约为52%。JNU-9-CH3的空间填充模型显示高密度的碘和氮原子很容易暴露在通道表面(图1c)。相反,用乙基(−CH2CH3)取代甲基(−CH3)使JNU-9-CH2CH3沿晶体b轴的孔径减小到3.1 Å × 12.2 Å,从晶体结构计算得出孔隙率降低至约39%。从JNU-9-CH2CH3的空间填充模型可以看出,乙基占据空间的显著增加限制了碘原子的可及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脱溶后的JNU-9-CH3和JNU-9-CH2CH3进行研究,发现两个Cu(I)的特征信号,结合能分别为952.2和932.6 eV,分别对应于Cu(I) 2p1/2和2p3/2(图S7)。
图1。JNU-9-CH3和JNU-9-CH2CH3的结构。(a) JNU-9-CH3和JNU-9-CH2CH3的基于Cu4I4的等结构框架,以一个四连接Cu4I4立方体四聚体作为SBUs,两连接单金属节点(Cu)及其各自的有机配体组装。(Cu, 橙色; I,紫色; C, 深灰色; N, 蓝色)。(b)沿b方向观察JNU-9-CH3和JNU-9-CH2CH3一维通道Connolly面(孔面为黄色,骨架面为灰色)。(c)一维通道的空间填充模型,分别突出了JNU-9-CH3和JNU-9-CH2CH3中容易接近和部分阻断的碘原子。
通过比较JNU-9-CH3和JNU-9-CH2CH3的实验PXRD图谱和各自晶体结构的模拟图谱,确定了合成的J JNU-9-CH3和JNU-9-CH2CH3的相纯度(图S8−S9)。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JNU-9-CH3和JNU-9-CH2CH3的热稳定性分别高达400 °C和380 °C(图S10−11)。为了研究JNU-9-CH3和JNU-9-CH2CH3的固有孔隙率,在77 K下进行了N2吸附/解吸测量。如图2a所示,JNU-9-CH3和JNU-9-CH2CH3表现出典型的I型等温线,其比表面积分别为716和495 m2 g-1 (图S12)。在77 K和1 bar条件下,JNU-9-CH3和JNU-9-CH2CH3的饱和N2吸收量分别为208和134 cm3g−1,对应的总孔隙体积分别约为0.32和0.21 cm3g−1。这些值与它们的晶体结构计算的值一致(0.32和0.22 cm3 g−1)。基于77 K N2吸附等温线,采用非线性密度函数(NLDFT)方法(孔隙几何:狭缝)计算了JNU-9-CH3和JNU-9-CH2CH3的孔径分布,发现JNU-9-CH3和JNU-9-CH2CH3的主要峰分别以9.5 Å和7.0 Å为中心。我们进一步研究了JNU-9-CH3的水解稳定性,以确保其长期使用的稳健性。如图2b所示,从保留的PXRD图谱和N2吸附等温线可以看出,JNU-9-CH3在空气中暴露两个月或室温下在水中浸泡两个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结晶度和孔隙结构。
图2。JNU-9-CH3和JNU-9-CH2CH3的气体吸附和差示扫描量热。(a) JNU-9-CH3和JNU-9-CH2CH3在77 K时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固体方形,吸附;空方,解吸。(b)采用NLDFT模型计算的孔隙尺寸分布(孔隙几何:狭缝)。(c) JNU-9-CH3和JNU-9-CH2CH3在298 K下对C3H4、CH2=C=CH2、C3H8和C3H6的单组分气体吸附/解吸等温线:固相环、吸附;空圈,解吸。(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了在JNU-9-CH3和JNU-9-CH2CH3上以10 mL min-1的流速引入C3H4、CH2=C=CH2、C3H8或C3H6时的热流,然后在298 K下以10 mL min-1的流速引入氦气。
测定了JNU-9-CH3和JNU-9-CH2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在273、283和298 K,-1 bar下的单组分吸附/解吸等温线。如图2c所示,JNU-9-CH3对C3H4、CH2=C=CH2、C3H8的结合比C3H6强得多,这表明JNU-9-CH3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吸附剂,可以从与C3H6的混合物中捕获C3H4/CH2=C=CH2/C3H8。JNU-9-CH3和JNU-9-CH2CH3对C3H4和CH2=C=CH2的结合能力强于对C3H6和C3H8的结合能力,对C3H6和C3H8的结合能力无明显差异。在298 K和1 bar条件下,JNU-9-CH3和JNU-9-CH2CH3中C3H8的吸附密度分别为397.9 g dm−3和401.9 g dm−3,是气态C3H8(
为了评估JNU-9-CH3从其他C3烃中分离C3H6的潜力,首先利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计算了它对C3H8/C3H6、C3H4/C3H6和CH2=C=CH2/C3H6的吸附选择性(图S22−S28和表S6)。在298 K和1 bar条件下,JNU-9-CH3对C3H8/C3H6 (50/ 50)混合物的IAST吸附选择性为1.5,与迄今为止报道的许多高性能C3H8选择性MOFs相当,包括NUM-7 (1.70), CPM-734c (1.44),HIAM-402 (1.43),BUT-10 (1.4),ZIF-8 (1.4), Ni(ADC)(TED)0.5 (1.55),和WOFOUR-1-Ni (1.42),但低于PCP-IPA (2.48)和FDMOF-2 (2.18) (图S29)。对于C3H4/C3H6(50/50)和CH2=C=CH2/C3H6 (50/50)混合物, JNU-9-CH3的IAST吸附选择性分别为2.1和1.3。结果表明,JNU-9-CH3可能是一步提纯四元C3混合物中C3H6的有希望的候选物。
为了探索Cu4I4簇对C3混合物一步提纯C3H6的贡献以及C3碳氢化合物在JNU-9-CH3和JNU-9-CH2CH3中的结合作用,研究了真空和C3H8气氛下JNU-9-CH3和JNU-9-CH2CH3的拉曼光谱。在真空条件下,JNU-9-CH3在183 cm−1处显示出一个强峰,这归因于Cu−I振动(图S30)。加载C3H8气体后,JNU-9-CH3的Cu−I振动峰明显减弱,且略有移位,说明C3H8分子与碘原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图S31)。进一步对气体负载的JNU-9-CH3和JNU-9-CH2CH3进行了单晶研究。对于gas@JNU-9-CH3,SCXRD分析显示,与原始JNU-9-CH3相比,晶胞体积略有缩小(表S7),并且C3H4、CH2=C=CH2、C3H8、C3H6分子靠近Cu4I4簇(图S32)。对于gas@JNU-9-CH2CH3,与原始JNU-9-CH2CH3相比,晶胞体积也经历了轻微的收缩(表S8),并且C3H4、CH2=C=CH2、C3H8、C3H6分子主要位于孔的中心(图S33)。C3碳氢化合物的首选结合位点由其各自的气体负载晶体数据的原子占位和等效各向同性位移参数(Ueq)值确定。收集了JNU-9-CH3和JNU-9-CH2CH3在C3H8气氛下的原位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图S34−35)。精细化结构表明,C3H8与C3H8@JNU-9-CH3中的Cu4I4簇紧密相连,C3H8主要位于C3H8@JNU-9-CH2CH3的孔中心,这与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一致。随后,可视化和比较Cu4I4簇在gas@ JNU-9-CH3和gas@JNU-9-CH2CH3晶体结构中的贡献,通过将电子密度划分为原子贡献,建立了基于Hirshfeld划分(IGMH)分析的独立梯度模型。如图3a−h所示,C3碳氢化合物与Cu4I4簇的碘原子以及偶氮酸盐连接体的氮原子之间观察到绿色等面,表示vdW相互作用。比较gas@JNU-9-CH3和gas@JNU-9-CH2CH3的绿色等面,可以明显看出乙基在空间上阻断了C3烃对碘原子的接近,导致C3烃与Cu4I4簇的碘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重叠减少。结果表明,Cu4I4簇在与C3H8或C3H6相互作用中的贡献明显减弱(图3i−l)。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分析证实,所有4种C3烃都与gas@JNU-9-CH3中Cu4I4簇的碘原子相互作用,其C−H··I的距离在2.40-4.01 Å之间,同时与偶氮酸盐连接体的氮原子相互作用,其C−H··N的距离在3.00-3.61 Å之间(图3m ~ p)。这些结果证实,Cu4I4簇中可接近的碘原子的大尺寸和极化性在区分C3烃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使其成为C3混合物中一步纯化C3H6的潜在候选物。
图3。JNU-9-CH3和JNU-9-CH2CH3中C3烃的协同结合。基于Hirshfeld划分(IGMH)分析的独立梯度模型(a) C3H4,(b) CH2=C=CH2,(c) C3H8和(d) C3H6在JNU-9-CH2CH3中的首选结合位点(绿色等面表示vdW相互作用)。(e) C3H4,(f) CH2=C=CH2, (g) C3H8,(h) C3H6在JNU-9-CH3中首选结合位点的独立梯度模型(绿色等面表示vdW相互作用)。用DSC法比较了JNU-9-CH3和JNU-9-CH2CH3对(i) C3H4,(j) CH2=C=CH2,(k) C3H8和(l) C3H6的吸附焓。(m) C3H4,(n) CH2=C=CH2,(o) C3H8和(p) C3H6在JNU-9-CH3中首选结合位点的详细相互作用分析。
为了实验评价JNU-9-CH3和JNU-9-CH2CH3分离C3H6和其他C3烃的能力,首先在JNU-9-CH3和JNU-9-CH2CH3填充柱上对C3H4/CH2=C=CH2/C3H8/C3H6(25:25:25)混合物进行了动态柱突实验,流速为2.0 mL min- 1。如图4a所示,对于JNU-9-CH3,C3H6和C3H8几乎同时在约38 min g−1的速度下穿过色谱柱,表明其无法有效分离这两种气体。对于JNU-9-CH3, C3H6在31.4 min g−1时破柱,而CH2=C=CH2、C3H4、C3H8分别在33.0、33.42和33.65 min g−1时才破柱(图4b)。作者估计,在31.4-33.0 min g−1的时间间隔内,可以收集到约102.7 mmol L−1的高纯度C3H6(≥99.99%),证实了它在四级C3混合物中一步分离C3H6的卓越性能。以室温真空再生方式连续进行三次突破实验,突破次数保持不变,C3H6分离电位无明显损失(图S37)。
图4。四元混合物的突破性实验。(a) JNU-9-CH2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25:25:25)混合物在298 K、流速为2.0 mL min-1时的突破曲线。(b) JNU-9-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25:25:25)混合物在298 K、流速为2.0 mL min-1时的突破曲线。(c) JNU-9-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5:5:5:85)混合物在298 K、流速为2.0 mL min−1时的突破曲线。(d) JNU-9-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5:5:5:85)混合物在298 K下不同流速(高达4.0 mL min−1)的突破曲线。(e) JNU-9-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0.5:0.5:49:50)混合物在298 K、流速2.0 mL min−1条件下的突破曲线。(f) JNU-9-CH3对C3H4/CH2=C=CH2/C3H8/C3H6(5:5:5:85)混合物在298 K、流速为2.0 mL min-1、干湿条件下的突破曲线。
接下来,研究了JNU-9-CH3在流速为2.0 mL min -1时对C3H4/CH2=C=CH2/C3H8/C3H6(5:5:5:85)混合物的分离性能(图4c)。根据突破曲线,估计在突破过程中可收集到较高纯度的C3H6 (≥99.99%),约为500.9 mmol L−1。在相似条件下,以室温真空再生方式对JNU-9-CH3进行了连续6次突破实验,突破次数保持不变,C3H6分离性能无明显损失(图S38)。
进一步对C3H4/CH2=C=CH2/C3H8/C3H6(5:5:5:85)混合物在不同流速(最高4.0 mL min−1)下进行了动态柱突实验,考察流速对JNU-9-CH3分离性能的影响。如图4d所示,随着流量的增加,4种C3烃的突破次数均有所增加,但C3H6的干净分离得以保留;在1.0 mL min-1、3.0 mL min-1和4.0 mL min-1流速下,可收集的高纯度C3H6 (≥99.99%)估计分别为340 mmol L-1、583 mmol L-1和409 mmol L-1。
为了更好地符合现实工业场景,在JNU-9-CH3上对C3H4/CH2=C=CH2/C3H8/C3H6(0.5:0.5:49:50)混合物进行了突破性实验,流速为2.0 mL min-1,流速为298 K。如图4e所示,C3H6也从其他C3中完全分离出来,在36.7-39.1 min g−1的时间间隔内,根据突破曲线估计可收集到约320 mmol L−1 (C3H6/JNU-9-CH3)高纯度C3H6(≥99.99%)。在JNU-9-CH3上对C3H4/CH2=C=CH2/C3H8/C3H6(0.5:0.5:49:50)混合物进行了10个循环的突破实验,各组分的突破次数一致,C3H6的分离电位没有明显损失(图S39a)。为了进一步评估JNU-9-CH3的长期耐久性,在配备磁悬浮平衡技术的RuboSORP系统上进行了C3H6吸附/解吸的连续原位重量分析。如图S39b所示,JNU-9-CH3在循环300次后仍保持对C3H6的吸附能力。通过对比300次吸附/脱附循环前后样品的N2吸附等温线和PXRD图谱,进一步证实了JNU-9-CH3的结构完整性(图S39c,d)。
考虑到许多MOF吸附剂对水蒸气表现出很强的结合亲和力;在潮湿条件下,它们的分离性能会受到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水蒸气对JNU-9-CH3分离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水蒸气在298 K下对JNU-9-CH3的吸附。如图S40所示,JNU-9-CH3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呈S型曲线,在低压时吸附量小,在~70% RH时吸附量骤增。70% RH之前相对较低的水汽吸收量表明JNU-9-CH3具有疏水性,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有利于C3混合物在潮湿条件下的分离。因此,在相对湿度(RH)为70%的条件下,对C3H4/CH2=C=CH2/C3H8/C3H6(5:5:5:85)混合物进行了JNU-9-CH3的动态突破实验。湿润条件下JNU-9-CH3的突破曲线与干燥条件下的突破曲线几乎重合,说明水蒸气对JNU-9-CH3对C3混合物分离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图4f)。在70% RH条件下,以室温真空再生方式对JNU-9-CH3进行了连续三次突破实验,突破次数保持不变,C3H6分离性能无明显损失(图S41)。
文章亮点:
1. 高效的分离能力和优越的稳定性:通过突破实验确认,JNU-9-CH3能够在不同比例和流速下直接从包含C3H4/CH2=C=CH2/C3H8和C3H6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纯度(≥99.99%)的C3H6,且多次突破实验前后,分离性能无明显下降。
2. 首例四元混合物分离:碘和氮原子修饰的1D通道允许C3碳氢化合物的协同结合,这是首例直接从四元C3烃基混合物中纯化C3H6。
本文仅供科研分享,助力科学传播,不做盈利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部分图文资料来自网络,仅供科研分享,助力科学传播,不做盈利使用。转载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本公众号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如涉及侵权或未授权发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