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老师在促进自闭症儿童校园适应中的作用

文摘   2024-11-09 12:03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6月中旬刊(第11期)

影子老师作为融合教育的新型角色,通过提供个性化支持,在帮助自闭症儿童适应校园生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在梳理影子老师内涵与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了自闭症儿童校园适应的主要困境,总结了影子老师在环境调适、学习能力提升、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支持策略与路径,强调影子老师需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独特需求,提供多层次、全时段的个性化融合教育服务,并呼吁加强影子老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多方协作网络,营造全纳式融合教育生态,促进自闭症儿童全面发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简称自闭症或孤独症,是一类常见的早期神经发育性障碍[1]。其核心特征包括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给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融入带来诸多挑战。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的适应和融入并非一帆风顺。种种困境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发展,制约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在此情形下,影子老师的角色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所谓“影子老师”,是向普校中的自闭谱系障碍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跟随指导,在普校环境中做自闭谱系障碍学生的帮手,向自闭谱系障碍学生提供相关学术、社交、感情服务等[2]

一、自闭症儿童校园适应的主要困境

(一)环境适应困境

在环境适应方面,小学校园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自闭症儿童的感觉加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许多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调节障碍,容易被环境中的感官刺激所淹没或忽视,难以形成连贯和整合的感知觉体验。例如,一名二年级自闭症男孩在课间面对嘈杂的操场和喧闹的音乐时感到异常烦躁,会用双手紧紧捂住耳朵,在座位上不停晃动身体并发出尖叫,最终跑出教室独自蜷缩在楼梯间。面对纷繁多变的感官刺激,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容易引发问题行为,进而影响校园人际关系和学习表现。

此外,小学环境中频繁的转换也给自闭症儿童带来很大挑战。他们倾向于对环境线索产生僵化依赖,对变化缺乏心理准备,容易引发焦虑。这反映出,面临从熟悉到陌生情境的突然转换时,自闭症儿童需要较长时间来重新适应,稍有催促可能出现情绪崩溃和攻击行为,进而影响学习进程。

(二)学习参与困境

在学习参与方面,认知能力的不均衡和学习行为的特异性是自闭症儿童普遍面临的困境。他们的智力水平呈现明显的内部分散状态,一些方面如记忆力、视觉空间能力表现出超常发展,但在抽象思维和语言理解等方面却明显落后,难以适应常规教学节奏。同时,注意力缺陷也是普遍特点,表现为注意范围狭窄、时间短暂、难以转移,且容易错过课堂指令。例如,一名二年级自闭症男孩上语文课时注意力明显不集中,东张西望,提问时常答非所问,但对下课铃声却异常敏感;他对语言学科不感兴趣,却对数字、符号等视觉刺激异常着迷,常沉浸于重复刻板行为中,影响课堂参与。注意缺陷导致的难以持续投入、容易脱节,以及抽象思维障碍导致的概念理解片面化、难以灵活运用,两类困境交织,极大制约了自闭症儿童对课程的参与和理解。

(三)生活技能困境

很多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在获得独立生活所需的日常生活技能方面存在困难,且关于独立生活技能的日常表现要比同龄非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差[3]。由于认知策略匮乏,加之动作发育迟缓,他们在进食、如厕、穿脱衣物等基本生活自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在小学阶段环境结构性降低后更加凸显。例如,一名自闭症女生经常在教室里坐立不安,频繁跑厕所,但如厕后不冲水、不洗手;在餐厅就餐时,她常用手抓饭菜,容易呛到或洒落,进食速度缓慢,经常赶不上下午的课。如厕、进食等自理能力欠缺会直接影响个人卫生、加剧同伴排斥,而对时间日程的不敏感使其容易脱离群体活动节奏,生活适应不力也会进一步加剧自闭症儿童在校园中的边缘化处境。

(四)社会互动困境

在社会互动方面,社会互动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特征,给校园人际适应蒙上阴影。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他人的想法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难以推测他人行为的潜在意图,也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互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自闭症儿童不太会“察言观色”,无法主动与别人分享兴趣和喜悦,很少与人交往,难以建立正常的同伴关系[4]。例如,一名自闭症男生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课间其他同学谈天说地时他只顾玩自己的玩具,小组合作学习时埋头读百科全书不理会同学分工,面对同学搭话要么目光游离、要么冷淡回应,渐渐地同学疏远他、不再主动接近。自闭症儿童主动互动时难以捕捉线索、不知如何适时加入,被动应对时对他人情绪缺乏敏感、在无意冒犯后又缺乏修复机制,内向孤僻者容易在同伴群体中渐成“隐形人”,性情冲动者则因社交不当备受责难,社交互动的双重困境使他们在校园人际网络中愈发孤立。

二、影子老师的支持策略与路径

(一)环境调适策略

针对自闭症儿童独特的感知觉加工特点,影子老师首要任务是营造友好的物理环境和可预测的校园生活流程,以降低环境应激,提高适应能力。

影子老师要协助自闭症儿童应对感官刺激。教室里应配备亮度可调的灯光,避免光线过于刺目。学生座位要尽量远离噪声源,必要时可使用隔音耳罩。对痛觉敏感的学生,可选用柔软、光滑的衣物面料,压力背心、加重毯子等也能缓解不适。影子老师要留意学生的感官状况,发现过载征兆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做放松练习,或转移到安静区域调适。比如,声音敏感的学生在课间喧闹时,可戴上耳罩,到室外树荫下休息片刻,避免感官失调引发问题行为。

影子老师要为自闭症儿童做好时间安排,构建可预测的作息流程,如可提供清晰的图文并茂的日程表,张贴在学生可及之处。如果日程有调整,要提前告知学生,给予缓冲时间。影子老师还可用视觉提示卡引导学生完成活动转换,比如在音乐课前五分钟出示乐器卡片,提醒学生做好准备。同时采取任务—休息交替模式,在连续学习后穿插学生喜欢的放松活动,调节学习节奏。这样结构化的时间安排,能减少学生对未知的恐惧,增强其对环境的掌控感,提升校园适应力。

(二)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针对自闭症学生的认知特点,影子老师在学习内容呈现、课堂参与方式、辅助工具使用等方面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影子老师要调整呈现学习内容的方式。自闭症学生通常视觉优于听觉,所以影子老师可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线索,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阐释抽象概念,加深理解。对语言接受有困难的学生,可事先将重点词句与图片编制成词卡,课堂上适时出示,帮助学生跟上进度。遇到较长的口头指令,就应分解成视觉化的小步骤,逐一示范演练。比如指导写作时,先用流程图表达步骤,再逐句提供句式卡和关键词卡,引导学生仿写,循序渐进掌握要领。

影子老师要支持自闭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全班教学时,教师应放慢语速,多用肢体语言强调关键信息。提问时给予学生充足思考时间,允许其用图画、手势等非语言方式表达。小组活动中,影子老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特点预设角色,提供“倾听”“记录”等角色卡片,引导其参与互动,体验合作。布置练习和作业时可适当调整量度,必要时延长完成时间,避免积累挫败感。这样的个性化设计能调动自闭症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求知自信。

影子老师还要引导自闭症学生用多感官学习辅助工具。比如识字学习可用沙盘、泡沫字母,引导学生在触摸、书写中感知文字;数学学习可用数位板、计数器,在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对难以持续专注的学生,可用计时器设置学习时长,穿插捏捏乐、拉拉筋等感官刺激活动,帮助其在专注—放松的节奏中完成任务。多感官工具的融合应用,能加强自闭症学生的知识获取,提高学习效率。

(三)生活技能训练策略

影子老师要利用校园生活的多样情境,通过日常嵌入式教学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他们进行时间管理,促进他们在校园中的独立生活。

在进食、穿着、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训练中,影子老师可将技能步骤分解,配以文字、图片或实物提示,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巩固良好表现。比如进食训练可分解为拿勺子、舀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吞咽等步骤,先示范操作要领,再在每个微技能完成后给予贴纸奖励,最后进行连贯操作训练,直到学生能独立、规范地完成整套流程。

在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中,影子老师可利用课间、午休等时段,带领学生练习洗手、刷牙、整理仪容等技能,通过视频、绘本、角色扮演等形式阐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唤起卫生意识。在反复练习基础上,运用任务分析表监测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并营造有利的卫生环境,如在洗手池贴洗手步骤图示、在课桌备湿巾纸等,创设条件引导习惯养成。

在提升时间管理能力上,影子老师可用时间表、日程卡片等视觉化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理解课程安排。可在教室设置时钟、计时器,在重要事件前设置提醒,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进而指导学生制订个人日程表,将作业、娱乐、休息等按优先级排序标色,张贴随时对照,并在每时段开始和结束时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规划意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四)社会性发展策略

针对自闭症学生的社会性缺陷,影子老师要采用多元化干预模式,在融入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社交技巧,体验友谊,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影子老师可通过社会故事干预,帮助学生理解社交情境,学习良好互动。针对学生在课堂发言、小组合作、课间游戏等场景的困难,编写简短生动的叙事文本,阐释社交情境内涵、他人心理和恰当应对之策。如“我举手回答问题”的故事,从“老师提问—我知道答案—我想说出来”引出举手的必要性,并列举举手、耐心等待、响亮作答的步骤,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将社会故事融入日常指导,可增进学生对社交规则的了解,内化互动技能。

在同伴辅导中,影子老师可邀请普通学生担任“影子伙伴”,在课间、午餐等非结构化场合与自闭症学生互动。事先向“影子伙伴”讲解自闭症学生社交特点和互动策略,如尊重兴趣、给予思考时间、适度表达感受等。互动中适时观察指导,必要时介入示范或提示,引导双方建立融洽关系。通过同伴接纳和示范,自闭症学生能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习得交往要领。影子老师还可在走廊擦肩、打饭排队、课间玩耍等生活情境中渗透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演示微笑、问候、礼让等言行,引导学生模仿实践。将社交技能融入群体活动,如在“丢手绢”中强化眼神交流,“你画我猜”中练习倾听表达。利用绘本、动画片等生动素材,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加深对情绪和行为的理解。在真实语境中反复操练,可强化学生的人际技巧,培养社会性敏感。

影子老师在促进自闭症儿童校园适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影子老师应积极协同任课教师、家长等建立合作网络,整合多方资源,在“评估—计划—执行—评价”的动态循环中持续助力自闭症儿童发展。营造以影子老师为纽带、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全纳式融合教育氛围,对自闭症儿童全面融入校园生活至关重要。(作者系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

注:[1]胡荣贵,魏襄祺,张文阳.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J].世界科学,2023(11):33-36.

[2]徐姣姣.影子老师在融合教育中面临的挑战[D].重庆师范大学,2023.

[3]李艳,石宁宁.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教学有效性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7):97-99.

[4]陈颖,杨文登,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互动及干预策略[J].中国教育,2019(11):30-35.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