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活在当下”

体娱   2024-10-04 08:19   北京  

前面做了大量针对领会系列的思考:


领会“五蕴皆空”

领会“缘起性空”

领会“因缘和合”

《领会“六度”

《领会“妙有真空”

领会“空性”


在这些思考中,里面无不是在强调对“当下”的重视。又或者说:我们去认识五蕴皆空,去理解空性,去领会缘起性空,就是在给“活在当下”更深刻的定义。


应该说:活在当下,是我们每个人仅有的任务。我们是通过领会空性,把那些非“活在当下”的念头剥离掉,从而使得自己真正活在当下,随喜赞叹。


有人会说,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吗?并非如此,空性并非就是“无”,而是让我们深刻领会到无独立自主的特性。这无独立自主核心就一个概念“变化”。即: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因此就不要去执着追求那确定性不变的目标


当我们真正领会到这变化的内涵,也就能够进一步领会“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活在当下”不是什么?


查理.芒格推崇多元思维模型,其中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模型叫逆向思维,即:反过来想。


面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探索,首先就是把怎么解决不了问题的条目列出来,去避免他,这本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正所谓:如果你知道会灾在哪里,就要永远绕开走。



对于“活在当下”这个概念的认识,我们也尝试反过来想,即什么情况不算活在当下,当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也就容易在实践的时候,做好对照,去避免走弯路。


1、对“变化”的排斥,不是“活在当下”。


佛学里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都是对于因缘法的注脚,我们眼前的一切皆是由因缘和合的众条件变化而成,这些条件是从变化而来,也会因变化而失去。


在一切皆“变化”的基本盘下,没有什么是“确定性”的。


当我们过于追求“某个确定性结果”的时候,就说明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了。


只要我们排斥变化,总是想要把某一刻、某一资源作为“永久确定性“去执着追求,就失去了对当下的体验。


这种执着的念头投入,必然让我们的注意力无法回归到当下,更是活在那因“评价”而起,因确定性而执的虚构念头中,而丢失了那“独一无二”的当下。


更为可怕的是:越是执着,会越让我们离“活在当下”越远,因为越是执着,越会透支我们仅有的注意力和能量,使得本来应当投入在当下的注意力越来越少


表面上看,是我们的执念造成的这一切,背后的罪魁祸首却是我们对因缘和合那“变化”规律的排斥。


2、总是在”期待“和“懊悔“,不是“活在当下”。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本质上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性诠释,进一步也可以认为空间和时间本不存在,不过是我们执着而生的相而已。


过去心:这是指人对过去经历的执念或念头。这种心态常常表现为后悔、怀念、愧疚等情绪。执着于过去的事情会让人无法解脱,无法真正活在当下,因为过去不过是记忆,你无法改变。


未来心:这是指对未来的担忧、期盼或幻想。对未来的焦虑和期望,会让人心不安稳,失去现在的清净和觉知。不要过于执着于未来,因为未来是当下的叠加,未曾发生,过多关注它只会引发不必要的烦恼。


现在心:这是指当下的心念,即专注于当前的一刻,活在当下。佛学强调正念,保持觉知,不被过去或未来的心念困扰。


然而,即便是现在心,我们也不能够执着,因为即便当下的这一刻,也无法真正掌握或固定下来,我们也不应执着去追求那确定性。


当我们一旦陷入了脱离当下,去追求那确定性情绪的念头,也就意味着我们丢失了当下。尤其是这懊悔、恐惧和期待的这些情绪。


我们评价心一起,必然会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对象比较一番,并因为所谓贪嗔痴的价值观念,而产生那期待又或者是懊悔的情绪纠缠中。


情绪出现本没有什么,我们只是去关注情绪,就会情绪自己就会化解掉,就跟天边的云彩一样,随风起,随风没。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想要控制情绪,总想要通过掌控构成情绪的一切条件去解决这个情绪,于是我们脑海中就长出了一个“执着”的任务,自不量力的总想着去把造成这些情绪的条件给掌控,去变成确定性。


然而,世界是无常的,变化的,我们能够掌控的条件微尘般大小,面对这个执着的使命,就形成了拉锯战,能量消耗战,越是纠缠,我们仅有的当下也就丢失了。


正好应了那句话:“评价心”一起,当下即不香。


我们会因为睡觉的事情,而让自己当下睡不好觉。我们会因为吃饭的事情,而让自己当下吃不好饭。



3、总是放纵自己,不是活在当下。


有人会说:想吃啥吃啥,想玩啥玩啥,这就是活在当下。这仍然不是。


需要和想要是生命体验的不同维度。


需要源于我们生存必要的资源,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累了睡觉,冷了穿衣。这都是需要的范畴。


但“想要”不同,我们可能会因为想要,饱了还吃,喝不下了还喝,累了不睡,冷了也不穿。


只因这想要,而让我们无法接受那需要的正常状态。


当我们“想要心”一起,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活在了透支自己,刺激自己的执念中,总想着改造自己的感觉,透支自己的能量。


我们只要养成了放纵自己的习惯,也就意味着我们错把“快感”做常态进行经营,这种刻意练习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很难再接纳那波动的日常,我们失去了对待当下的耐心。


每时每刻总想着去通过更刺激的内容、更美味的食物、更兴奋的行动来满足那依赖快感才能活下去的身体,让自己沉迷于那快感构成的情绪状态。


这个过程,本就已经背离了“活在当下”,甚至说已经跟当下对立了起来。


以上就是针对当下不是什么展开的注脚,这类似的还有很多,一言以蔽之,只要我们不能领会“变化”是常态,还总是执着的追求不变的结果、执着的去掌控那构成确定结果的一切条件,就容易丢失了那“独一无二”的当下。



“活在当下”是什么?


一、全然接纳当下,就是活在当下。


无论当下是什么状态,是痛苦,还是寂寞,又或者是忙碌和闲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学会全然接纳。


一旦你开始排斥任何当前的状态,也就意味着你开始排斥当下,进而丢失当下。


阳明先生说:凡所经历,必将有利于我。


从事情里的目的看,当下的状态总会产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我的结论,但如果我们本着体验的目的来审视,又会发现:


那顺境的、逆境的、痛苦的、快乐的,这些感受都是一种体验,都是磨练自己的测试用例。


带着人是目的,带着修行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视角去理解当前的一切,带着那“我经过的一切,都是来度我”的的认识,也就有了全然接纳的态度。


痛就接纳这痛,自然会痛而不苦。一个人就接纳一个人,自然会独而不孤,自然会产生那这就是痛,这就是独立啊,这就是...的“随喜赞叹”体验。


我写文章,经常会碰到写着写着没有想法了,这个时候如果自己非要追求确定性,强迫自己必须要写出来点什么,越是这样想,越会让自己没有想法。


相反,去过自己能够全然接纳这有想法没想法的事实,认识到一切都会变化,没想法不会一直没,有想法也不会一直有,等到有想法的时候再写,反而豁然开朗……


当自己全然接纳,意味着我们真正从心里上认同了当下具足一切,不再排斥,不再需要等到未来,不再需要渴望和期待,当下就可以让自己财富自由。


带着当下具足一切,去全然专注投入,去用当下具足一切的条件去创作,把当下作为自己的作品,去加工,去挖掘出那让自己自由的一切财富,这个过程就已经活在了当下。



二、不评价,就是活在当下。


应该说“评价”这个概念,是最近一年领会最深的。


也是在偶然的机会,自己发现了“评价”这个概念的能量。


在事情里,我们喜欢评价事情对错好坏,因为这是商业的基本规律。价值的好坏对错,就是在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中,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中完成的呈现,因此评价是必然。


但如果我们脱离了事情,回到了人是目的,就不能过度执着于“评价”。


因为一旦评价,就产生了那个所谓“我的标准”,从而激活了那个小我。


这个小我就会继续渲染,并生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我们是通过记忆中的标准去跟眼前的现象展开评价,并形成期待的新欲望。


我本不存在,只因评价心一起,评价标准的念头就会渲染出一个小我。


在小我的世界里,我们就会产生贪嗔痴,产生确定性的执着心,总想着在那渲染出来的时间和空间里,驾驭一切,控制一切,掌控一切。


于是,我们就丢失了那当下。


我们为了那评价出来的期待结果,而跟当下对立,我们为了那评价出来的恐惧状态,而跟当下对立。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逃离恐惧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恐惧。渴望期待本身就是在寂寞难耐。而要摆脱这一切,核心就是不评价。


面对眼前的一切,是什么就是什么,告诫自己,眼前具足一切,一切都在变化,当下独一无二,要珍惜当下,不评价,尽快体验,自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渴望和期待,从而获得那独一无二的自在体验



三、畏因不畏果的投入,就是活在当下。


既然我们理解了事物皆因缘和合的结果,既然理解了变化无常的规律,既然我们理解了不评价,才能全然接纳当下。


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们专注当下投入的时刻了。


我们说生命质量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中完成的承载。事情中的体验质量,决定了我们的生命质量。


因此,我们说活在当下,一定不是单纯的大眼瞪小眼,像一个摄像头一样观察一切,我们还是要通过投入做具体事情来完成当下体验的。


虽然说任何事情的结果,我们无法掌控,但善恶的果报一定善恶的条件构成,而我们那畏因不畏果的投入就是对善恶果报的条件助力。


我们带着利他的态度做事,就一定有善报的概率。相反则为“不是不报,而是时机未到”的恶果报应。


在前几天曾提到过:用“六度”心,行一切事》,就是让我们带着利他的愿力心,用六度的态度来活在当下。让自己所有的事,都是愿力之事,尽可能让自己不被外界的纷扰而影响行愿的专注力。


在布施中践行;

在持戒中秉行;

在忍辱中坚行;

在精进中进行;

在禅定中静行;

在般若中运行;


面对当下中的一切,我们总是能够保持愿力心,在六度力持续专注投入中修持自己,精进自己。


人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以愿力为起点,以特点为姿势,以六度为路径,在当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活力。


总结


活在当下不是什么?


当下,不应该是:期待的

当下,不应该是:放纵的

当下,不应该是:恐惧的

当下,不应该是:懊悔的

当下,不应该是:纠缠的



活在当下是什么?


当下,应该是:全然接纳的

当下,应该是:具足一切的

当下,应该是:专注愿力的

当下,应该是:绽放活力的

当下,应该是:随喜赞叹的

超级4P
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