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专注”

体娱   2024-10-19 08:18   北京  

什么是重要的事?


专注这个概念,自己把其拋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里时会这样理解:我们需要专注的写方案,专注的陪伴家人,专注的客户交流,专注的做功课作业……


这听起来好像没有问题。 但如果反过来想想,又好像哪里不对,难道不重要的事就不用专注了吗?


阳明先生说:凡所经历,必将有利于我。自己前一段时间脚骨折了,我就一直在内观,这到底是在告诉我什么呢?‍‍‍‍‍‍‍‍


我理解就是在提醒我:应该在走路的时候,就要专注的好好走路,不要想那些有得没的,不要看手机,不要...‍‍‍‍‍‍‍‍‍‍


走路也要专注。‍‍‍‍‍‍‍‍‍‍‍‍


不是说重要的事情要专注吗,走路这些事情难道也重要吗?“重要”的标准是什么?谁定义出来的重要还是不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更通俗的表达出来就是“我的眼睛就是尺”。‍‍‍‍‍‍‍‍‍‍‍‍‍‍‍‍‍


重不重要,还不是来自你那起心动念的分别心、评价心。


你认为什么事情不做后果很严重,就忙着做什么事情。于是,你为了那要发送的信息,那期待的网购,那纠缠的关系,而忽视了本该好好走的路,好好吃的饭,好好睡的觉。‍‍‍‍‍‍‍‍‍‍‍‍‍‍‍‍‍


表面上看,吃饭,睡觉,走路,呼吸,这些事情好像不那么重要。但如果真要认真起来,却又发现,我们所谓执着的那些念头,最终也不过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吃好饭,睡好觉,走好路而已。‍‍‍‍‍‍‍‍‍‍‍‍‍‍‍‍‍‍‍‍‍‍‍‍‍‍‍


我们活出了“本末倒置”的姿势。我们为了睡觉的事情,睡不好觉。我们为了吃饭的事情,吃不下饭。


这便是我们今天生存行为的基本盘。


那些高频重复的生存行为,才是更应该要要“专注”的事,这些事情我们做好了,生命质量的基本盘也就有了。‍‍‍‍‍‍‍‍


我们走路的时候,能够专注的走路;我们吃饭的时候,能专注的吃饭,睡觉的时候,专注的睡觉。


正是这些高频的事情,让我们回到了那专注体验的当下,回到了那随喜赞叹的自在体验。



定心,才能不动心‍‍‍


这日常衣食住行的“专注力”,是活在当下的基本功,是这专注的能力构成了自己活在当下的定力。


然而,真正的情况却是:‍‍‍‍


我们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

我们喜欢走路,听这音乐,聊着天,玩着手机;

我们喜欢睡觉之前刷着抖音,困得不行,还要振作精神;

我们喜欢...


更为有意思的是:‍‍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好好走路的方法,而不去好好走路;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好好吃饭的方法,而不去好好吃饭;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好好睡觉的姿势,而不去好好睡觉;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告诉别人我不得不这样干,但夜深人静,自己内观的时候,却又发现,不过是自己没能做到“专注”对待这些事情而已。‍‍‍‍‍‍‍‍


我们说:定心才能不动心。


定的就是那回到当下,专注当下事情的注意力,去做那当下该做的事情,不见异思迁,不评价期待,不回忆悔恨。


就在当下的事情里,感知什么体验什么。你本自具足,当下也具足一切,只要专注其中,自然就能够收获那全然自在的生命体验。


就如这张图一样:


回忆和期待的执念都是虚线,意味着都是我们自己假设出来的,评价出来的,只有当下是实线,当下没有什么好坏对错,因为它独一无二,只要你接纳它的独一无二,你就拥有了它,让你活在这可感知,可体验,可创作的当下。



当你的注意力都全然在享受当下带来的喜悦时,哪还有精力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就如同我妈经常给我说:新鲜的不吃非要吃腌制的咸菜,我们的意识也是,新鲜的当下不吃,非要去吃那评价出来的执着念头。


还要啥自行车啊。‍‍‍‍


我们之所以不淡定,不专注,不能够做到看山是山,不过是起心动念了,起评价心了。所谓:评价心一起,当下既不香。‍‍‍‍‍‍‍‍


“当下不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开始抗拒当下,不把“专注当下”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专注对待了。


本来好好的在吃饭,非要拿起来手机看一下,看到朋友再跟被人胡吃海喝,没有叫你,突然没有了好好吃饭的心情,注意力早已经被那“哥们真不仗义,有好事不叫我...”的执念偷走了。‍‍‍‍‍‍‍‍‍‍‍‍‍‍‍‍‍‍‍‍‍‍‍‍‍


那哥们真不仗义吗?这个真假的谁在评价?哪有什么仗义不仗义的标准,一切不过是自己不专注吃饭,而长出来的一个个妄念执念而已。‍‍‍‍‍‍‍‍‍‍‍


这便是专注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眼前的事情专注,就必然丢失了这独一无二的当下。‍‍‍‍‍‍‍‍‍‍‍‍‍‍‍‍‍‍‍‍‍‍‍‍‍‍‍‍




当下的小任务,专注的真功夫


专注是当下的基础,是禅定的根基。


我们总说破我执,其实不是破我执,放在今天的思考中,就是要专注当下,让我们的注意力回到当下,而没有机会去让我执。‍‍‍‍‍‍‍‍‍‍


当我们能够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了,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了,走路都时候好好走路了,说话的时候好好说话了,每一刻总是能够畏因不畏果的专注投入,专注体验。哪还有什么注意力去评价,去渲染出那确定性的、期待性的执念?


没有精力去评价,就不会渲染出执着的期待念头、恐惧念头。


突然这一刻,我理解了佛学里面的观呼吸,呼吸多么的习以为常,每时每刻我们身体都在运行的生存行为。


但就这一个“观”呼吸,才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从那执着的念头中跳出来,让自己回到当下,去专注的呼吸。


结合观呼吸,自己举一反三,给自己定了一个走路吃饭的 1045专注当下的刻意练习工程:


1、每周,要有三次吃花生米动作,每一颗咀嚼45下。通过这咀嚼计数的计算,让自己吃花生米的过程活在当下,不胡思乱想。


2、每天上下班,要用10 步走路计数法,通过对走路的步子计数,让自己活在这上下班路上的当下,不胡思乱想。


10步也好,45下也罢,都是让注意力回归到当下的小任务,练习方法,重要的不是 10 和 45,而是我们每个修行的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回到当下的专注方法,来领会这当下的力量。


如此思考下来,也就突然理解了为何生气的时候,别人建议我们要深呼吸,其实重要的并不是”深呼吸“,而是通过让”深呼吸“这个手段,让自己从那个“执着的生气念头”中跳出来,回到这专注”深呼吸“的当下了。


如此思考下来,也就突然理解了自己为何喜欢思考、喜欢跑步的原因,因为思考写作、跑步这都是让自己回归到当下,专注当下的小任务。


写作的时候,就把单个的概念,用逻辑连接,并线性的敲打出来,跑步的时候,就呼吸,姿势,步频,步幅,一起协同的过程。


这些事情做的时候,哪还有什么多余的注意力去想那些有得没的,当下就是最好的体验,当下就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专注当下,便化解执着。


当注意力都回到了当下体验中,那执着的念头因为没有了注意力的投入而自然化解,自己又回到了那自在平和的当下。‍‍‍‍‍‍‍‍‍‍‍‍‍


这就是修行,我们说修行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当我们陷入某个执念时,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回到当下的小任务,让自己坐着这个小任务的船,到达当下的彼岸。回到当下,接纳当下,专注当下,体验当下,拥有当下,活在当下。


总结:


1、高频的事,首先要专注的事;

2、专注,是当下基础,禅定根基;

3、当下小任务,破解执着真功夫;‍‍‍


超级4P
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