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才是最“香”的

体娱   2024-10-23 08:08   北京  

腌咸菜 vs 鲜食材


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老男人,是吃咸菜疙瘩长大的,一个馒头,一块咸菜成为了能量的主要输入源。


长大后,条件好了,能吃到更多新鲜的食物供美食,但即便如此,还是喜欢吃咸菜就馒头。以至于我妈经常跟我说:新鲜的不吃非要吃腌制的咸菜。


在观照觉知的修行过程中,自己就想到了这件事,想到了今天要“活在当下”,要“破解执念”的修行觉知。


这活在当下就是那新鲜的食材,即刻感知,即刻体验。


而那“执着期待”就是那腌制的咸菜,是靠评价心,分别心腌制出来的执着念头,齁咸齁咸的。


生活中,我们总说口味重的人喜欢吃腌制的咸菜。因为咸菜那发酵后的咸味能刺激自己的味蕾,让自己分泌更多的快感情绪。


但这种情绪有很大的副作用,那就是一旦停止摄入,就会让你感觉到空虚,过于清淡而让自己支棱不起来。


持续刺激的味蕾体验,本质上是在刻意练习你依赖快感的情绪获得。


当你养成了通过口味重的食物获得快感情绪时,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体验新鲜温和食物美味的机会。


一旦没有了刺激食物的摄入,自己再也吃不下,吃不香。一旦吃饭养成了看手机的习惯,我们就很难再一口一口体验吃饭的美味体验。


我们身体已经无法享受新鲜不刺激食物的美味,已经无法适应清淡才是真的生活体验。



“享”当下 vs “想”执着


我们的心灵修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习惯了通过刺激的事物来愉悦自己,习惯了通过想要的事物来获得满足感,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体验当下,接纳当下具足一切的觉知能力。


留下的只有日常里的不安,期待里的渴望和假设出的恐惧和焦虑。


我们每一个当下无不在想要尝试逃离当下,然而,当想要摆脱恐惧本身就是在恐惧,我们期待满足本身就在焦虑。


正所谓:期待心一起,当下即不香。


我们为了那渴望的念头而失去了那最新鲜的当下。我们没有意识到,只有当下才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虚构的,都是想出来的。


1、因缘和合:当下,是一切条件因缘和合构成的。


2、诸行无常,万千条件构成的当下,也会因为无常变化而散去。


3、因此,每一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当下才是最香的。


如果我们不能觉知到这独一无二的当下,也就意味着大量能量都被那幻想,虚构,假设,评价 出来的回忆和期待念头给偷走了。


如下面这张图一样:


回忆和期待都是虚线,都是我们自己假设出来的,评价出来的,只有当下是实线。


当下没有什么好坏对错,因为它独一无二,只要你接纳它的独一无二,你就拥有了它,让你活在这可感知,可体验,可创作的当下。



如,我们身体要的不是刺激,而是营养一样;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要的不是被那虚构出来的欲望控制,而是要尽情在最香的当下,绽放自己随喜赞叹的好风水状态。


这也是我们修行的方向,真正能够回到这最香的当下,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走路的时候好好走路。


当你的注意力都全然在享受当下带来的喜悦时,哪还有精力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当你能够全然自在体验当下时,那个评价出来的“自我”就不存在了,你就会对所有人,包括自己,对所有生命充满好奇,那随喜赞叹又出现了。


想想自己曾经为何胃疼?为何失眠?为何脚会骨折?只因丢掉了当下,转而被那评价出来的执着欲望控制了自己的一举一动。


自己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非要尽快吃完饭去做工作;‍‍‍‍‍‍‍‍‍‍


自己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非要去想那越想越兴奋的方案;‍‍


自己走路的时候不好好走路,非要去看那着急不行的手机;‍‍‍‍


我们说本自具足,身体的这一切反馈,无不是在提醒自己:


1、你丢失了那最香的当下,那活在当下的身体开始痛诉你虚构出来的念头,让你要回到那最香的当下。


2、身心灵只有回归到当下,才能共同进入一个全然自在的频道。


3、当心灵全然接纳当下,才能拥有当下,才能发现那具足一切的当下。


‍‍‍‍‍‍‍‍‍‍‍‍‍‍‍‍‍‍‍‍‍‍‍‍‍‍‍‍‍‍‍

自己的经历,正合了那:“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又重新回到看山是山”的心路历程。


修行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并不是要打妖魔鬼怪,而是修炼自己的定力,总是能够回到最香的当下,去感知当下,却不评价当下,随喜赞叹尽情创作和体验的当下。‍‍‍‍‍‍‍‍‍‍‍‍‍‍‍‍‍‍‍‍‍‍‍‍‍‍‍‍‍‍‍‍‍‍‍‍‍‍‍‍‍‍‍‍‍‍‍‍‍‍‍‍‍‍‍‍‍‍‍‍‍‍‍‍


你那活在当下的“锁鲜”能力,才是修行中主要的“定力”体现。


总结:


1、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体验;

2、执着,带来刺激但也掠夺能量;‍‍‍

3、修行目标是:享受当下的定力;

超级4P
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