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具足,何需外物

体娱   2024-10-11 08:29   北京  

不满足,并非是不够‍‍‍‍‍‍‍‍


刚开始买车的时候,甭提那兴奋劲,每天的兴奋感都在这路上了。


等到养成写作的习惯之后,经常会有奇思妙想的概念、想法出现,为了能尽快记录下来,经常需要停车路边记录。


这个时候,开始发现开车挺耽误事,加上北京到处堵车,一路起心动念,到了公司之后,自己的能量已经所剩无几。‍‍‍‍‍‍‍‍‍‍‍‍‍‍‍‍‍‍‍‍‍‍‍‍‍‍‍‍‍‍‍‍‍‍‍‍‍‍


于是,自己又回到了坐地铁,这个时候才发现还是地铁香。不再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以专注的创作和思考,一路可以写千八百字。‍‍‍‍‍‍


在这之前,智驾车出来的时候,还想着换车,而当自己回到地铁后,发现同比换车,地铁才是更自在的一种出行方式。没有了停车位的烦恼,没有了拥堵的焦虑,自己想去哪里,一个人轻松上阵,从容出行。


在自在体验面前,灭了换车的欲望,又跟换车无关。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的反思中,自己开始领会到原来自己具足一切,并不需要更多外物来满足自己。‍‍‍‍‍‍‍‍


阳明先生说:切记体察,事上琢磨。


在事情里,固然有事情背后的欲望驱动着自己忙碌;但在事情之外,每件事情都是来度自己的,测试你化解欲望的能力。


如果你修行够,就能够化解欲望。如果修行不够,那么你所有的能量都变成了欲望的奴隶,一切只为那评价出来的执念服务。


在这样的语境下,情绪波动是必然,总是不满足执念变成常态。‍‍‍‍‍‍‍



每一人,每一刻,皆具足一切


《华严经》里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 这句话的语境用放到今天的文章里,就是:


一切众生,皆具“本自具足”的智慧,只因被那评价而起的欲望和执念障碍了而已。


当我们带着“本自具足”的观照能力,去面对眼前的一切,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不依赖外物的依赖和期待,不通过外物的获得和刺激也能知足。


在这每一刻里,皆自带“具足一切”的看法,面对一切,却不依赖一切,总是能获得那随喜赞叹的好风水状态。


朋友跟我说:“地铁体验不好,人挤人,空气也不好,不如开车舒服”。在感官愉悦、懒惰的世界观里,朋友说的是对的。而在那自在创作的当下体验里,地铁、马路,自己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随喜赞叹的道场。


当我们能够在当下知足的时候,也就没有了什么需要期待的,没有了需要恐惧的情绪,更没有了什么需要满足的欲望。‍‍‍‍‍


这种感觉让自己深刻领会到了:


越具体,越深刻这句话的内涵。当自己带着人是目的,状态即愿力,去行一切事时,才真正会把当下做为自己的作品,让自己活在了那创作的当下。


把仅有的能量回到附近,回到当下的创作中,体验中,按照自己的特点去践行愿力。



创作心态,活在当下的好姿势


当一个人能真正沉浸在当下创作,沉浸在当下体验时,一切外物皆为身外之物,无足轻重。


就真活在了那没有什么外物可依赖的精神世界里,而那“大小多少、好坏对错”的外物依赖感、期待感,也自然都被化解了。


这里的创作,不仅仅都是写作,还有 工作,运动,阅读,写 PPT、分享、打磨产品,做美食,等等。


只要围绕着自己的特点和愿力的初心创作,都是在创作,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底层都是围绕着“人是目的,状态即愿力”的初心绽放的。


在这当下专注的创作世界里,没有了评价,自然也就没有了过去和未来,没有了好坏与对错,只有专注创作和随喜赞叹的体验。


所谓畏因不畏果:


那自在的说话就是目的,享受的吃饭就是目的,平和的睡眠就是目的,有愿力的写作就是目的,利他的分享就是目的,目的不在这事结束,不在那期待的未来,就在这体验的当下,当下体验就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有意思的当下就是目的。


在这样的觉知的世界里:你需要的不再是更多的金钱,不再是更大的房子,不是是更豪的车子,而是那持续接纳当下,活在当下的看法和做法。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仅有的当下,变成了大房子,大票子的奴隶,而失去了那随时随地、随喜赞叹的新鲜状态。


更甚至,那越是多,越是复杂,越是让自己操心的外物,越是让自己烦恼,因为外物会透支自己活在当下的能量。


一旦接纳当下,行使愿力,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本自具足,具足那无需外物,就能够获得自在知足的创作状态。


不波动的状态,才是最大的财富;

不波动的视角,才是最强的能力;

不评价的体验,才是真实的存在。


让自己具足一切的不是物质,而是那不评价,把当下作为作品的看法和活法。


正所谓灭了那起心动念的情绪,却又跟产生这个情绪的事情无关。


总结:


1、知足,来自内在而非外在;

2、每人,每刻,皆具足一切;‍‍‍‍‍‍‍‍‍‍‍

3、创作心态,让你当下绽放;

超级4P
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