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不能消灭念头
修行,就是练习如何消灭念头的方法。
一谈到“消灭”,我们马上想到的概念就是攻击,把其代入到“消灭念头”的语境里,就容易理解成:对着念头攻击就能消灭念头。
然而,显而易见的解是无效的。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念头之所以产生,就是源于我们对确定性结果的执着。
当我们带着攻击念头的目的去对待念头时,本质上又是一次执着的叠加,这不仅不会消灭念头,还会让念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执着,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所谓问题不可能由产生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吃不好的问题往往不是饭的问题,而是心情的问题,消灭念头的问题往往不是念头的问题,而是是否活在当下的问题。
或许换个菜,可能会吃的有味道一些,但如果心情不好,下一顿还是吃不好,甚至睡不好,整个人都不新鲜了。
回到当下的小任务
修行,核心就是通过在日常中发现的一个“执着”问题,去练习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解决“执念”这类问题的能力,就是安住当下的能力。
只要我们能安住在当下,一切比较出来的,评价出来的,假设出来的,期待出来的念头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那自在的观照,专注的体验。
过去思考中曾经提到几个从执念中解脱回到当下的小任务:
1.走路,十步计数法。让自己通过走路计数让自己回到当前正在走路的自在体验。
2.吃饭,45 口咀嚼法。让自己通过咀嚼次数的练习,让自己回到当下吃饭的体验中。
3.当下寻找财富法:带着“凡所经历,必将有利于我”的原则,去寻找当下一切对自己的好处,让自己意识到那本自具足的看法,那当下具足一切的财富。
类似的还有很多,每个人也都可以定义属于自己回到当下的小任务:
去设定属于自己回到当下的小任务。
在我们生命日常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已经活在了当下,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
专注当下,化解念头
真正度量我们是否活在当下,有两个姿势:觉知当下和专注当下,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一个关键词足矣:“专注”。
所有“专注”的时刻,就是活在当下了。
因为专注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从所有跟当下无关的念头抽离了,只要专注,就能够让身心灵在一个频道,这个频道就只有当下。
那些所谓的“念头”,只不过是脱离了当下能感知的体验,被潜意识劫持了的幻觉而已。
所谓:看山是山,就是我们用眼睛看山时,心里看到的也就是山,中间没有再被那评价心、分别心障碍住,想那些有的没的。
一个真正自在的人,一定是安住在当下的人。安住,就是我们修行的重要任务,安住,就要从最高频的任务开始。
能够:
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
做饭的时候,好好做饭
聊天的时候,好好聊天
走路的时候,好好走路
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
...
当我们能够在这高频的任务里,是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就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风水也就有了。
当我们不再既要又要还要,只盯着眼前看到的,只为了这眼前去尽情投入和专注的创作,也就能安住在当下了。
就在这专注的一刻,你没有了恐惧和期待,没有了愧疚和未来。只有随喜赞叹的体验。
而那“随喜赞叹”,就是专注和觉知的后果,就是“活在当下”的显示器。
又回到了开篇讲到的修行,那练习如何“消灭念头”的方法。
这专注当下的任务,就是消灭念头的妙有方法。
当我们“身心灵”都在一个频道,盯着眼前的人事物,以此在的体验状态为目的去投入,去创作时,哪还有精力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哪有什么好坏对错,安住,在当下;当下,具足一切。
总结:
1、盯着念头,并不能消灭念头。
2、安住当下,才能消灭念头。
3、专注当下任务,化解一切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