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里,看投入产出比
“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事”,这并非鸡汤。对于事情的认识,这个世界并没有唯一的视角,或者说对事情的价值认识并不是唯一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任何事情,所有人都会计算那投入产出比。
而这“产出”啥,就源于我们对事情的价值认识。有的人希望通过事情赚更多钱,有的人希望通过事情学习更多经验,有的人希望通过事情表现自己的影响力,有的人希望通过事情去认识很多人。
或许:
在事情里,我们可以定义出事情本身的目的,但对于参与事情,投入事情的人,往往却会把这事情的目的作为方法,去获得自己那想要的价值结果。
没错,我们就是通过解决某一个事情来完成价值的获得。
我们是通过做饭来向别人证明自己厨艺的,固然做饭的目的就是吃饱吃好,但对于一个具体做饭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解决别人吃饱吃好的过程,来证明自己的厨艺。
我们是通过讲解方案来向客户同事证明自己分析能力的,固然讲方案的目的是打动客户,形成合作。但对于一个具体写方案的人来说,可以通过这个写作方案,讲解方案的过程,来证明自己的洞察力和说服力。
这个视角看过去,就有了今天思考的主题: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事。
就事情本身的目的来说,固然有的事情是别人的事情,有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而当我们跳出事情,站在事情之外去看事情,就会发现,任何事情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目的。
看看我们身边,同样是事情,为何别人干的那么津津乐道,原因就是他们在这件事情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目的。
事情之外,人才是目的
人是目的,绝不是一句空话。
具体到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说:“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就是建立在人是目的基础上展开的审视。
别人刺激你一句,在事情里,你会认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逻辑进行回应,但同时你也可以把别人刺激你,作为你忍辱修行的道场。
情绪的反馈是一种表现形式,忍辱的修行又是一种认识。一个用我修事,一个用事修我。这便是差异。
这也是人是目的的大利益,当我们带着人是目的去审视眼前的一切,都不再有你我事情之分,一切都是自己修行的道场。
为何有很多人去做慈善,有很多人去三步一拜,有很多人徒步马拉松,从事情本身来说,并没有特别显而易见的生存需要,但在人是目的的视角里,却会发现:
这一切都是修行自己的道场。慈善也好,三步一拜也罢,又或者是马拉松,这都是通过这些行为去内观自己,修行自己。
在人是目的的世界里:
一件事,你做的很好,于是别人夸奖你,这是在测试你的持戒力,看你是否膨胀而忘乎所以。
一件事,你没有做好,周围的人都批评你,这是在测试你的忍辱力,看你是否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激活那本能的情绪。
忙的事,闲暇时,贫穷时,富有时,也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测试,去检验你的定力,检验你独而不孤的能力,检验你接纳当下的能力。
阳明先生说: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站在人是目的的视角里,凡所经历,必将有利于我,一切的事,都是在度我的事。
总结:
1. 所有的事情都是为自己的价值服务的
2. 人是目的,事情只是修炼的工具
3. 一切经历都是自我修行的机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