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为感觉服务的
事情由目标和获得目标的进程构成。事情更具体来说是带着问题来的,带着答案走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忙碌的每件事情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的作品,或者说是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
饿了吃饭,吃饭这件事就是解决饥饿的方法,困了睡觉,睡觉这件事就是解决能量不够的方法,冷了穿衣,穿衣就是解决寒冷的方法。
如此,我们带着事情就是欲望的方法这个逻辑继续扩展一下,:
我们刷短视频、我们胡吃海喝、我们炒股、我们运动、我们写作、我们阅读、我们听音乐,这些都不是目的,而是解决我们欲望的方法。
而就欲望来说,也存在需要和想要的区分。从身心健康度的目的来说,我们去做事情这是一种生存需要。从当下情绪的感受度来说,我们去做事情是一种刺激想要。
一个长期的需要,一个短暂的想要,就分割成了不同的忙碌形式,这不同的忙碌形式,就作为了需要或者想要习惯的刻意练习。
表面上看我们刷的是短视频,社交和胡吃海喝,背后却是对当下不满足的反馈,表面上看我们写的是文章,做的是美食,以及有节奏的运动,背后却是活在当下的创作体验。
我们说知行合一,更具体来说:我们是通过行动来阐述我们知道什么。我们是一个欲望的投机分子,还是精神自足的长期主义者,往往都是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呈现出来的。
外求,因无常而波动
在习惯和忙碌之间的关系里,我们发现了:
我们忙碌的每一件事都是对你某个习惯的可以练习,这个习惯会决定你的情绪的主要获得方式。
当你习惯在为一件事情上获得某个情绪的时候,你就会特别依赖这样的事情。更为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身体分泌情绪的门槛会因为刺激的越来越高频,而变得越来越不敏感。
我们第一次酸菜鱼感觉很满足,第二次吃明显就比第一次感觉差一点,明显感觉不如第一次好吃。并不是换厨师了,更是因为我们身体对于同样的食物刺激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
这就是我们会说:妈妈的味道好香变了,小的时候感觉好好吃,现在怎么感觉不同了。不是妈妈的手艺变了,而是我们身体产生“美味感觉”的敏感度变了。
当我们说每件事都是每个习惯刻意练习的时候,也就意味着:
那些通过获得外物来完成情绪感觉获取的刻意练习,必然会变得门槛越来越高。以至于我们会越忙碌,满足感越低。因为你的忙碌程度无法抵消那身体敏感度降低的速度。
刚毕业赚 1000 块钱,感觉好满足,后来 5000、1w、5w ,再也获得不了那 1000 块钱的满足感。
表面上我们会口口声声说:这是在休息,这是在为了未来打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我们已经养成了那依赖外物来获得满足感的习惯,我们就像巴普洛夫的小狗一样,铃铛一响,就马上流口水。
商业,也正是基于这个欲望和手段的关系,形成了运转的主要逻辑。并建立了我们外求于物这个习惯的刻意练习。
然而:诸行无常。世界是在变化的,当我们外求的资源、关系变得不稳定的时候,这必然也会导致你的情绪也会跟着产生波动。
一旦我们没有短视频刷了,一旦别人不理你了,一旦股票下跌了。你的情绪也会因为这些事情的输出不确定性,而让自己的情绪变得不确定性。
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那好风水的状态就开始被这波动的情绪给消解了。
内生,自在状态平衡
我们说一切都是状态学,当我们带着状态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最珍贵的财富来审视我们忙碌的一个个行为,一件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
原来运动、写作、把事情作为自己的作品,去创作、创造的时候,才是维持我们好风水状态的正确姿势,原来那些依赖外物刺激的行为事情才是影响持续好状态的罪魁祸首。
我们说认识是在实践受阻的时候开始的。
当我们因为外物的波动,让自己持续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当你沉迷于某件事情的时候,不妨去想想,这件事是在让你练习什么习惯?
简单来说,是否在让你的状态越来越好。
这也是长期主义的价值所在,在状态是最高级的财富价值观里,长期主义者,那练就的习惯,就是能够让我们做到一切,都是为了越来越越能够活在这事情即作品,创作即体验的当下。
当我们能全然接纳当下,深刻领会到当下具足一切,无需外求于物,只需要全然投入在当下中,去创作,自己那随喜赞叹的好风水状态又回来了。
总结:
1、我们是通过事情来获得感觉的;
2、每件事都是获取感觉的刻意练习;
2、状态,是最高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