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与北京的一位朋友说起了大连话。他说,与你们大连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没感觉你们说话难听。可是,只要上了电视,你们大连人说话,太难听了。这股难听的口音,或许就是大连人特有的海蛎子味儿。其实海蛎子味应该是鲜溜溜的,不应该像外地人说的那样难听。所以,我并不赞同朋友这样说我们大连人说的大连话,我对语言没有下过功夫研究,感觉大连人说的大连话,应该是中国话的一绝。大连人说话,带着山东腔,带着胶东味,很多大连话也是从山东那边带过来的。尤其是口头上的土话。有人说,山东半岛的人不骂人不开口说话,是这样的,确实,他们嘴皮子上都带着腰带下面的那串物件,还有那块疙瘩肉,即便是骂人,也感觉挺感劲的,更是生动无比。大连人说话带着山东味,经过了这许多年的进化,大连话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与特点。大连话说起来有点粗鲁通俗,其实细细咂吧,还是挺有滋味儿的。
大连人最具创造智慧的那个名词,彪子。可能我们自己听得多了,并没有多在意。有一回,外地的一位朋友与我说话时,听到了彪子这个词,他有些不解,他把彪子听成了婊子。所指的对方是个男性,你们怎么把他给骂成了婊子?原来如此,我便想与他解释,可真的要把彪子这个名词一下子说得明白,还真挺不容易。这个彪子含义挺多,有点二百五,还有点固执己见,咬着粑粑撅子死犟,给个大麻花都不换,还不是纯纯粹的弱智,应该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种人。这种人还不是纯粹的精神病,算是半拉子精神病吧。你说的婊子是三声,大连人说的彪子,是四声。狠丢丢的、哏纠纠的。反正彪子挺待人恨,并不待人亲。也别说,从那天开始,我开始琢磨大连人嘴里经常说起的彪子这个词汇。这应该是一个创举,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明白的。彪子的同义词应该不少,像:哈啦、仂子、脑子有包、脑瓜子让驴踢了或者让门夹了。更为得劲的是,有一位一屁股屎的领导在台上夸夸其谈反腐倡廉时,一些个在下面听他讲话的人悄悄评价,这个彪子真的彪了……
外地的朋友让我给说笑了,明白了,大连人嘴里的彪子有点像上海人嘴里的杠头,北京人嘴里的傻逼。彪子与杠头和二傻子还真不太一样,杠头,大连人山东人都认定为犟眼子,没有心眼还专门爱抬杠,与彪子是两回事。反正彪子与精神病和神经病并非只有一步之遥,真正的精神病让人同情,而不待人恨,说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写小说时,用过了彪子这个词汇,责任编辑认为,我用的这个彪子不对,书面语应该写成膘子。我觉得还是这个彪子才对,民间经常说理性不健全的人二虎,彪子的彪字是三虎。品评中的词汇与书面的词汇也用不着一致,能够产生阅读快感时,便为恰到好处。
彪子尚存的那点思维与理性,偏向善的一面,他还不是个好彪子,如果偏向坏与恶的一面,他就是坏透漏了的头生疮,脚底下冒脓的家伙。当年给我开车的那个司机,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彪子,什么王彪子、李彪子、刘彪子、孙彪子……管他对方是什么人,从他嘴里说出的,统统是彪子。想想也对,我们难道不是彪子吗?我们没做过彪子的举动吗,没有过彪子的思维吗?想想当年跳忠字舞,男女老幼,上至包着三寸金莲的老太太,下至刚刚会走路的小娃娃,哪个不是在节奏感十分强烈的音乐里,丑态百出翩翩起舞。再到后来,金全民兴起了扎鸡血,往人的血管里面扎鸡血,刚刚从活生生大公鸡身上抽出来的鸡血,然后直接扎到人的血管里面去。正常人能这么做吗?扎鸡血的人不是彪子又是什么。也怪,那年头,那么多扎了鸡血的人,没听说有一个人患上了禽流感的,更没有一个人扎鸡血而送命死了的。这里面似乎有一个模糊的真理,一些彪乎乎的举动,似乎总能得到老天的关照。不是无知也无畏,而是无知也无事。或许是上帝不会惩罚彪子,不会与彪子过不去。
想当年,也不知从哪儿兴起了喝红茶菌这股风,那时候,金州城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学着制作红茶菌,说是喝了以后,百病不犯。红茶菌苗有点像海蜇,在一定的温度里面会渐渐地长大,再加上放了红糖,放了红茶,有了养分,它会长得很快。红茶菌喝起来有甜味,也有酸味,还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我不说喝红茶菌的人是彪子,至少属于彪子思维。文革后期,人人都挺迷惘,似乎少了精神寄托,不管是扎鸡血,还是养红茶菌,都是一种寄托,有点事情可做。没有一个中国人喜欢别人说自己是彪子,而我们哪一个又不是彪子呢。记得小时候,我们一个邻居家孩子多。老大经常训斥他的弟弟妹妹,出门上学都精一点,别彪乎乎的让人欺负。他的弟弟妹妹们个个用力瞪大了眼睛,让自己精神一点,以为这样子就是精明了,就不会再彪了。其实,在如此荒谬荒唐的生活中,彪一点无非就是吃点亏而已。彪一点圣人也不会怪罪。甚至人有时候也需要有点彪气。干革命也需要一些傻子,但不是需要彪子。切记切记,傻子与彪子,绝对不是一种人。我们都曾经是彪子,只是自己没有感觉自己是彪子而已。
大连人嘴里说出的另一个了不起的词汇,应该是“b来来”的。这是一句使wv 率极高,改成书面语却是端不到台面的、想说清这个词的意思,用什么汉字标注,似乎都不太准确,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只可意会,不可言明。世界之大,生活之丰富多彩,确实是现在的汉语汉字无法准确表达的行为举止或者是思维模式。这个词形容或者用在一种人身上,或者是一种不可更理喻的行为,说一个具体的事例吧……一个单位的领导,孩子要办喜事,领导并不想惊动许多人,有的下属想表达一点心意,领导都谢绝了。一个办公室的负责人,他私下里跟同志们说,大家都想向领导表达一下心意。每个人掏二百块钱,集中到一块儿,领导不会收礼金的,就给他送点有文化内涵的礼物。说到这个份儿上,谁也不好意思不掏钱,每个人二百,集中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礼物,这个彪子从自己老婆经营的书画店里买了一件状元卷。他自己赋予了这件礼物一个寓意,说是希望这对新人婚后生下的宝宝日后能够金榜题名,像状元赵秉忠那样考中状元。礼物送到领导手里,领导也真是犯难,他知道,这个办公室负责人打着他的旗号,向同志们收的钱,买下这状元卷是件复制品,收下不好,不收下更不好。领导并不在意请同志们喝喜酒,只是因为有八项规定,同志们的这份人情怎么还?他不能理所应当,等到同志家办喜事时,他再还同志们的人情。可他就要退休了,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好在喜事办得规模不大,准备的喜酒大都剩下了,索性给大家每人送一瓶喜酒,让同志拿回家去自己喝吧,算是还了同志们的人情。
再说赵秉忠的那件状元卷,复制得精美一点,还有点欣赏的价值。只为了赚钱的书画贩子,复制的状元卷,成本不过百十来元。自己家老婆开的书画店,专门卖一些假冒的书画作品,江湖画家们的作品。懂行的从来也没有人会上门购买。借着领导家办喜事这介机会,用同志们的钱,给自己家的店铺开个张。这个b来来的人,就做出了b来来的事,让同志们看得一目了然,让同志们嗤之以鼻,成了酒后茶余的笑谈。
当然,b来来的人和事也时时处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有个老干部,退休后到老干部大学学了一段时间书法,没有几天,俨然成了书法家,经常参加个社会上江湖书法展览。有一天,与老同事相遇,老同事处于尊重对方,随口说了一句,有空闲给我写幅字吧。就是这句话,却引发了后来的一件事情……过了不久,老干部书法家打电话告诉那位求字的老干部,你向我求的字写好了,写的是业精于勤。并且把字送到了装裱店里,让要字的人自己到装裱店去取。那就去取吧,去装裱店取字时,装裱店的人拿出了一件装裱好的作品,告诉他,要付费六百块钱。求字者一怔,没有想到会要他付钱,而且以这样的方式付钱。他也没有说什么,默默地掏出了六百块钱,随口问了一句,装裱费是多少?装裱师傅说,四百块。那两百块,就是老相识收下他的润笔费了。真的挺可笑,更是可气。拿走了这幅字。他本想出门后把字给扔了,可扔了几下,没地方扔出去。不是不舍得扔,而是害怕丢了自己的人。路过一个修鞋摊位时,看到了那位修鞋师傅,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就将写着业精于勤的条幅,送给了这个修鞋师傅,让他挂在自己的摊位上面。业精于勤,鼓励修鞋师傅好好修鞋吧。这样的字,也只配悬挂在这样的地方。
在生活中,遇见了b来来的人,是让人挺恶心的。如果让朋友们举出b来来的例子,相信这个世界遍地都有。有位某局领导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在任何场合,都想让人想起他担任过领导,他还特地在挺广泛的范围内组建了一个群,叫xx局长群。还有的退下来的老领导,自己念念不忘,也想让别人念念不忘,于是,他会像从前一样,出现在单位的食堂里面,他也不是不愿意放弃单位的那点福利,他就是不想让同志们忘记他做过领导。因为这个社会上生活中b来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身前身后,数不胜数。大连话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当你无法用正常的汉语,正常的语言交流来表述之时,就可以用上这个b来来。即赶劲,也恰如其分,更恰如其意,这便是大连话无与伦比的精妙绝纶之处。
徐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称号,当选辽宁省最佳写书人,两次当选大连市文学艺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并获得家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