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来为读书?

文摘   文化   2024-06-06 06:32   辽宁  

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因为是双休日,周五就是周末。我们老两口子吃过了晚饭,看了一会儿手机,应该快到九点半钟了,我们准备睡觉了。习惯性地朝着窗外一望,嘿,公交车站,站满了一大片身上穿着统一校服的二十五中的学生们,他们刚刚放学,正在等车回家。小区也有很多二十五中的学生,他们是这个小的租客。学校附近的租客们还好些,能早些到家。那些坐车回家的学生们,到了家也得十点多钟,再吃点饭,洗涤涮涮,说不定回家了的孩子们还不能休息,不能马上睡觉,可能还有作业要做。不知道孩子们什么时候休息……老伴一声感叹,如今的学生们太可怜了……

并不是简单的触景生情,孩子们的情况,我也是想了很久……当我们不再是孩子,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感觉孩子们都遇到了好时代,他们是无比幸福的一代人。恰逢改革开放,恰逢教育振兴,孩子们也统统成了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们的掌上明珠,男孩子成了小王子,女孩子成了小公主。父母与祖父母们也都成了望子成龙的那批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孩子们开始了钢琴梦,开始了学歌唱,学习乐器,学习舞蹈,学习书法绘画。父母与祖父母失去的东西,似乎都想着从孩子身上弥补回来。瞧瞧孩子们吃的穿的,都是上一代人无法比拟的,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是这样的,我小时候,几乎没有穿过一双新袜子,就没有酣畅淋漓痛痛快快地吃过一顿好饭。不要说山珍海味。羡慕今天的孩子,他们生在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受到忆苦思甜教育,就是请长辈们讲述他们从旧社会受过的苦,遭的罪。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无比幸福又幸运的新中国的新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地老了,成了长辈,我们是骨子里就存在着对下一代人的说教与指点,也经常会拿出我们小时候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罪来与今天的孩子们对比。感觉我们小时候,不算是旧社会,也是旧时代了。瞧瞧今天孩子们玩的玩具,电动小汽车都成了孩子们的坐驾,且不说别的玩具。我们的童年,没有人给我们买玩具,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的,什么打鸟的弹弓,钓鱼的鱼竿,粘蜻蜓的蜘蛛圈,玻璃球,踢的键子,自己刻的木头手枪……男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捉胡子,女孩子跳拍跳皮筋,抓骨子。男孩子和女孩子在一起时便玩起了过家家。相信我们童年的游戏,都是对成年人的一种模仿,一种天性本能的显露。我们的童年,也经常走到城外,走到山野中大海里,去拾草,去赶海,去帮助家里解决生活的需求。孩子时的我们,已经成了家里生活的帮手。这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养成的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有意义的是,这样的责任感,是在游戏中完成的。

我相信小时候的男孩子没有没打过架的,因为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属性。不仅仅是雄性的争斗,而是能力的展现。为什么说,三岁看大,九岁看老,从小看大,这是命中的注定。人在孩童时代,就已经憧憬与模仿成年人的举动,他们似乎与生俱来就潜藏的意识,不过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过家家,有的孩子扮演爸爸,有的女孩子扮演妈妈,还有小一点的孩子扮演孩子。模仿大人的生活过的有模有样,他们就是提前预演了成人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可能不晓得过家家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无数的高楼,一家一户的封闭,隔绝了邻里,阻碍了孩子们的交往。如今的孩子们,属性只有一个,那就是读书学习。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回到家里,还要做作业,听爸爸妈妈的说教。孩子们背上的那个书包,恐怕要超过十几斤重,有的甚至超过了二十斤。

有一个朋友,单位分了一袋子面粉,能有二十多斤重,她下班以后,回到小区,住的楼房没有电梯,她实在没有办法把面粉拎到五层高的楼上去,于是,她便将面粉放在了小区门岗,告诉看门大爷,让她丈夫回家,把面粉捎上楼去。看门大爷说,还等你丈夫做什么,等到你闺女放学了,我让她把面粉扛上楼去好了。朋友还纳闷,自己的闺女能比自己有力气?大爷说,放心吧,你闺女比你有力气。孩子天天背的那个书包,比你这袋子面粉要重多了。朋友这才恍然大悟,孩子从六岁时起,天天躬着腰,背着一个大大的沉重书包,上学放学。咱们也亲眼目睹了,今天的孩子,这样读书学习,学业有成了吗?真的不敢下什么定论。毕业一茬又一茬的大学生,失业的也是一茬又一茬,多少大学生在送外卖,大学生当了服务员。这是他们的初衷吗?相信不是,相信他们也想不明白,怎么读完了大学,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哪怕当个手艺人。

我记得,我们受教育的那个年代,可能学习条件不是很好,因为当年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但是,那时候的孩子们,是快乐的,是能将孩子的天性统统地展现出来。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这样谈论过教育,说是我们国家当年的高考,好学生都进了重点大学,只有成绩差的,才进了师范。有人考进师范,为的是读师范免费。所以,教师的队伍,自身素质就不是顶级的天花板。直到今天,也并不是素质最好、最有智慧的人走进了教师队伍。如今,人们对教师的素质,教师的道德水准,都提出了质疑。我们为什么不能打造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什么不能制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教育方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因人施教,有的孩子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材料,为什么非要逼着他坐在课堂上像是受罪一样的地听课学习。教师有问题,家长也有问题,有的家长逼着孩子学钢琴,他自己就不懂什么音乐,国外再高级的乐团到中国演出,听众也是寥寥无几,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在中国,有几个孩子能成为钢琴家的。即便中国培养出了千千万万个钢琴家,又有什么意义?国家会因为众多的钢琴家们,就会富强,就会强大?

天天晚上,我们要睡觉的时候,那些高中生们才会走出校门,每每看到这番场景,我们的心里都会涌出一股怜悯之心同情之意。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喜欢一天到了晚上还在读书,天很黑了还没有离开课堂。从前古人的锥刺骨,头悬梁,恐怕也不及我们今天的孩子这般用功。如此这般用功,那得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的学子,能够培养出多少个国家栋梁之才了。去年住院,遇见一个邻床的病友,他的女儿就是一个老师,他跟我说,大连二十四中的学生都是中学生的佼佼者,但是,佼佼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好学生的自制能力都很强,老师根本就教不了他们,成绩好的学生都有一种超凡的自制力。这样的孩子,你不培养他,他自己也培养自己,一样能够成才。不知我们培养了多少人才,不知我们创造出了多少科学成果。

我们教育孩子,为的是孩子们的将来。大人的一片苦心与爱心,往往并不能达到苦心爱心的目的,有时候,事与愿违,记住了,并不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学习成绩好的也一定都是好孩子。孩子成长,就是人性与人格的形成。那些个能给同学下毒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一定不是中下,他的智力也必定超群,因为人性与人格的扭曲,阴险与恶毒便从他们那阴毒的心灵深处漫延了出来。对于自己孩子的培养,更要因孩子的兴趣而宜。兴趣与性格相关,与家庭与社会环境相关。很难忘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一些文学青年们来到了辽宁文学院学习,因为大都是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有爱人和孩子。因为我们也很年轻,孩子都不到十岁的样子。孩子们大都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极个别的孩子,十分的成熟,他总是用眼睛在窥测来到他家的客人。孩子的成熟,是因为家庭和社会成了他的催化剂,过早的成熟,将会毁了孩子的天性,甚至涉及到孩子的一生。


没有哪位大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并有出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经历的就是大人打孩子的风气。在我们身上,还延续着老一辈子打孩子的习惯与传统。如今,当年打孩子的人老了,或许是人老了,更加爱孩子,对他们的孙辈,格外的溺爱。老一代人把他们没能实现的理想和遗憾,统统地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也巧了,社会上也有一股子迎合孩子家长们的各种各样的班,什么钢琴音乐,什么舞蹈表演,什么美术绘画,什么书法篆刻,五花八门的班,如果说沉重的学习负担毁掉的是孩子,这些个乱七八糟的培训班也是毁了孩子,坑了家长。有一对搞教育的夫妻朋友,他们一直让孩子学习书法。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喜欢书法,孩子喜欢的是表演,喜欢编导,年年学校汇演,他编导的节目总是能获得好评并获奖。孩子有这样的天分,为什么不培养孩子学习编导学习表演。如今,最不缺的就是书画家。有人说书画家如同驴拉的一样,中国的画家占全世界绝大多数。在中国,最不值钱的,就是所谓的书画家书法家。不是说的刻薄,因为那么多人的梦想幻想,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追寻。

看看今天的孩子们,我们这些老去的人还是挺幸运,我们的童年,我们的青少年,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磨难与扭曲,但是总体还是快乐的,我们尽情地享受到了天性,文革的轰轰烈烈与上山下乡从乡村,应该是靠着生活的一种惯性,道德体系没能彻底崩溃。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霜雨雪,相信绝大人都知道,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能够成才者,能成大器者,却是寥寥无几。遵循普通人的路径去走普通的路,即有大富大贵,也会有小富即安。真的没有必要毁掉孩子的青春,毁掉孩子的童乐趣。有的家长也是很无奈,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家长感慨道,我们不学了还不行吗,我们也不想考大学,我们就想做一个普通人也不行吗……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就是摧残孩子的天性与个性。

进了腊月,应该到了孩子们快要放寒假了。老伴天天望着放学的孩子们,天色已经一日长于一日,今天天还没黑,孩子们已经三三两两走出了校门,原来今天是周六,孩子们放学早。一天长似一天,这个学期,他们就要高考了。又到了一年高考季,到了孩子们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到了孩子们解脱的日子。走出校门的孩子们有说有笑的,看样子心情都不错。他们身上的校服都披着落日的霞光,老伴感慨了一句,要是孩子们天天这么早放学就好了……

徐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称号,辽宁省最佳写书人、大连市文学艺术界十位有影响的人物称号,被家乡授予终身成就奖

徐铎的笔墨
讲故事,写小说,擅随笔,偶尔散文诗歌,酷爱书画艺术,时常镌刻印章,无愧中华“书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