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评《小老鼠会唱歌,大象会吱吱叫》
✦
作者 / 牧华
继上次立书评flag,又过去了许多天。来更新了。上次更新的是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这次看完的书则来自逛成都方所。我看完的似乎不止这一本,但是我需要判断是否适合发到公号上作为书评专栏的书目。
这是本非常易读的科普向的小书。但是由于它是对动物做了许多微妙的类似民族志的描述。再加上近年人类学内部跨物种/物种间或某种动物志风格的作品给我的强烈印象。我决定仍浅码个书评。这算不上要推荐,至少是日常记录。
--
最近有朋友出于各类缘故想加我vx,我只想说。我vx对待公众号的朋友算是公开的,添加烦请提供姓名与单位。以及,我从今年恢复更新以来,基本上是全平台使用通用网名。尽管基本上各平台之间我是主动隔绝,很少互通。我很安适于不同平台的账号功能与身份游牧的感觉。
较为适合微信公众号的朋友关注的平台,大概是我的豆瓣。账号名为“紫月”。里面有更个人化的学术内容、日程或者偶尔诗瘾感悟发作写的没人看的小东西。此处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号上提我的豆瓣。
1. 书 目
按照科普向书籍与可能提供较为有趣的动物案例的评判标准,我给出了四星。
[奧]安吉拉·斯托格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4年5月出版
用法建议:
想做跨/多物种/物种间/动物民族志的朋友,可以将其当做较有案例价值的动物声学资料。
想做用动物声音采样制作音乐的音乐人,可以考虑通过这本书来对动物的声音、发声器官以及声学特征加强了解。
对动物与自然本身抱有强烈兴趣的读者朋友。
【作者简介】
安吉拉·斯托格(Angela Stöger)
全球知名的大象研究者。1976年出生于维也纳,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专攻脊椎动物生物学、行为与认知生物学、生物声学与声音传播。自2009年以来,斯托格一直在维也纳大学行为与认知生物学系担任研究员,并于2011年在那里成立了哺乳动物交流实验室。
2021年,斯托格在奥地利年度科学家选举中名列前三。
【目录】
Chapter 01 太吵了!
倾听动物声音的魅力
Chapter 02 如此相似,如此陌生(上)
宽广声谱内的多样频宽
Chapter 03 设身处地地思考
如何成功地转换视角
Chapter 04 如此相似,如此陌生(下)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解锁隐藏的声音
Chapter 05 作为实验室的动物园
在“受保护”环境中的发现
Chapter 06 动物们都聊些什么
社会化程度越高,元音就越多吗?
Chapter 07 理解动物
我们对他们说什么?他们又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Chapter 08 这是只适用于人类的概念吗?
所谓的“独特性”
Chapter 09 再多多侧耳倾听
相互倾听是一种表示尊重的行为
2. 节选与短评
作者从动物/生物声学实验、动物发声解剖和行为描述等几个方面来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展示的。他会向读者提供多模态信息,包括多段采样的动物音频、彩色动物摄影及其声学摄影的频谱数据等。
“节奏感是声学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听到的信息被处理并转化为运动行为,既‘动作’。类似事情还发生在复述或模仿及声学模仿时。在这个过程中,听到的信息也被翻译成动作,即‘声学动作’。”
“作为一名生物声学家,我并不只是坐在森林里,稀树草原上、池塘边或地洞前,拿着麦克风,或耐心或焦躁地等待动物发声,我还在实验室和野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展工作。我研究发声器官的解剖学和形态学特质,收集粪便样本做激素分析,花大量时间用电脑分析声音结构,潜心实验以验证假设”
另一个可以用来类比动物志的研究做法。作者是这样表述的:
下述七个步骤能够帮助我了解某一特定物种或个体
第一步:尽可能不带偏见的观察;
第二步:查阅“行为举止目录”(使用行为谱;将动物确切的运动过程用语言记录下来);
第三步:耐心发展出对物种的第六感;
第四步:倾听声音,通过声音识别个体;
第五步:竖起耳朵,我们是否只能听到那些我们知道的声音?;
第六步:作为一名科学家,要在“与动物保持同理心”和“与动物划清界限”间保持平衡(这种分裂症般的表述还是让我想起马氏严格意义上的日记对人类学家分裂症的表述)
第七步:科学反思。
大致如此。
联系方式(添加请提供名字与单位)
vx:F_dreams
推荐阅读
编&文 | 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