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A. Pedersen:“人类学的悬搁:现象学和本体论转向”(一)

文摘   文化   2023-05-23 18:30   云南  

本文版权属原作者及出版方所有,在此仅做学术分享,中文为机翻加校对,若有冒犯请联系公号后台。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原链接。


原 文

Morten Axel Pedersen. 2020. Anthropological Epochés: Phenomenology and the Ontological Turn.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50 (6): 610–46. 


译 导

本来是想先做另一篇翻译的,结果这篇送到面前来了...可能每次翻译三千字符左右,总体来说随缘。这样阅读起来也不累,翻译起来也不累。云的肝没那么强力。更完再出个合集版。之前英戈尔德那篇好像也是这么许诺的,但是一直没能确认关于物的各种翻译到底如何比较好,再过一阵有能力确认了再发全篇的推送。


忽然一篇现象学人类学送到脸上来,不摸两把不行是不是(不是)。


译文说明:(1)去除了英文原文;(2)明确中文风格,使用符合中文的标点符号;(3)加入颜色上的文本单位的区分:橙色译者标出的翻译原文和注释,绿色原作者的引与注;(4)所有其余的加粗、斜线或其它符号都忠实原文。


摘 要


文有两个目标。在第一部分,我对可被视为"现象学 "(phenomenological)的大量人类学文献进行了批判性概述。在这个围绕着现象学人类学(phenomenological anthropology)的四个不同种类的分类进行的批判之后,我讨论了现象学人类学和本体论转向(OT)之间的关系。与人类学学科内的共识相反,我认为OT与现象学学科有几个共同点。出于同样的原因,我认为,把本体论和现象学当作对立或对抗的学科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们经常被本体论的批评者和倡导者所描述。相反,我甚至建议,OT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学为实现胡塞尔的现象学加括号方法的明显的人类学版本而做出的最一致的尝试之一,即可以称为本体论悬搁。


关键词: 现象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向、悬搁


引 言



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人类学家,包括Jackson(1996)、Desjarlais和Throop(2011)、Cargonja(2013),以及最近的Ram和Houston(2015),都发表了现象学人类学的概述。通常,这些都借鉴了从社会科学哲学中借来的既定的类型学和概念。例如,Desjarlais和Throop(2011,88)确定了五种对他们所谓的 "现象学人类学领域"的"影响":(a) 实用主义者(pragmatist)(e.g. James, Dewey),(b)解释学(hermeneutic,解经的)(Dilthey, Gadamer, Ricoeur),(c)民族志方法(Garfinkel, Sacks),(d)解构主义(Derrida),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e)"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方法":这是一个相当广泛的类别,Desjarlais和Throop(2011, 88)不仅将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而且还将 "萨特、列维纳斯、阿伦特等人”归入这一类别。其他评论,如Ram和Houston(2015,3)对最近的《人类学中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 in Anthropology)一书的介绍,反而主张 "缩小[对]现象学一词的含义",以表示 "由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建立的共同和共享的理论'习惯'......同时重新定义并将...身体(body)、世界(world)和主体性(subjectivity)这三个关键术语进入一个整体关系"(Ram and Houston 2015, 7)

这篇文章有两个目标。首先,我对广泛的人类学文献进行了批判性的概述,这些文献从广义上讲可能被认为是 "现象学"。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讨论借鉴了现有的工作,特别是Desjarlais和Throop(2011),他们确定了现象学人类学的三种变体,即 "文化"(cultural)、"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t)和 "批评"(critical)现象学。然而,他们并没有对其类型学背后的标准做出解释,包括为每种类型选择的标签。在下文中,我希望通过对Throop和Desjarlais所讨论的这三种现象学类型的异同进行批判性的讨论来弥补这一不足。此外,我还将在该计划中加入第四种类型,我认为这对于捕捉当今现象学人类学学术的全部范围至关重要;即我将称之为 "石器时代现象学"。在这一批评性的讨论之后(这将包括本文的大部分内容),第二部分会转向现象学人类学和本体论转向(OT)之间的关系。对于熟悉过去十年围绕本体论进行的许多经常是激烈的辩论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惊讶,我将建议本体论,至少在Martin Holbraad 和我(2017)所提倡的版本中,与现象学学科有一些共同之处(即使正如也将充分说明的那样,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而且很多)。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将论证,把OT和现象学当作对立或对抗的学科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们经常被OT的批评者和倡导者描述(e.g.,Gad, Jensen, and Winthereik 2015; Vigh and Sausdal 2014)。相反,我将建议,OT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学为实现胡塞尔(1962)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即epoché)的明显人类学版本而做出的最一致的尝试之一。

根据著名的人类学家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1996, 10)的说法,

现象学方法涉及"放在括号里"(placing in brackets)或"搁置"(setting aside)有关思想(ideas)和信仰的理性、本体论或客观(objective)地位的问题,以充分描述和公正对待人们实际生活、体验和使用它们的方式。

正是这种 "放在括号里 "和对传统科学问题的"搁置",使现象学的方法对人类学具有意义。正如杰克逊(1996, 10)所解释的,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暂停对"客观"现实的调查,以探索人类意识的现实。对于人类学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实践的相对主义:暂停对特定习俗、信仰或世界观的神圣或客观真理的探究,以便将其作为经验(experience)的模式或时刻来探索,追踪其涵义(implications)和用途(uses)——它们出现在意识中的方式。

这就是Jason Throop(2010,2012,2018)在明确提到胡塞尔和杰克逊的情况下,称之为 "民族志的悬搁"(the ethnographic epoché)。正如Throop(2018,204)所写的,"本着胡塞尔现象学的精神,民族志的悬搁是加括号的一种特别形式,在其中'自然态度的论题'——关于世界的事实性、评价性和作为有意义存在的本来不容置疑的假设——被暂停。"面对他或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民族志现实中看似陌生、看似不可理解甚至不合理的特征,人类学田野工作者必须进行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的民族志变体,即,

在民族志遭遇的背景下进行的注意力的非自愿转移,[这]迫使我们参与各种形式的现象学修正,在其中我们不再将真、善、美视为不证自明(Throop 2010, 281)。

这就是 "民族志的悬搁"与其哲学表亲的不同之处:它不需要计划或意愿,它只是发生在民族志学者身上:"现象学悬搁是一个主动和意愿的成就,而民族志的悬搁则是一个被动和反应性的成就,它产生于我们一些最深沉和想当然的假设、志向(orientation)、习惯和倾向(dispositions),并使之清晰可见"(Throop 2018, 205)。用Hrvoje Cargonja(2013, 34)的话说,这意味着 "一个人不需要知道现象学就可以实践它";一个人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进行实地调查。"事实上,"正如她继续建议的那样,

没有人比人类学家更清楚在实践中行使加括号的真正含义。面对[一种]不同文化的笼罩下的他者,每个人类学家很快就意识到,如果要推进对人们如何从他们的生活中获得意义的理解,暂停个人偏见是多么重要。(Cargonja 2013, 34)

撇开人类学家在实践加括号的能力方面是否优于其他人这个可疑的问题不谈,我们不难看出胡塞尔哲学方法的这种人类学改编在方法上的吸引力和理论上的力量。

现在,显然,正如Throop(2018,201-202)自己也指出的那样,民族志悬搁的概念让人想起OT对 "认真对待事物 "的呼吁。"正如Henare, Holbraad, and Wastell(2007,2-3)写道,

与其推进更加复杂和表面复杂的理论模型.[我们建议]....一种新的方法论。带着有目的的天真,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把在现场遇到的"东西"当作它们自己呈现出来,而不是立即假设它们意味着、代表或代表其他东西。

当然,这听起来很像杰克逊的 "实践相对主义"(practical relativism)以及他和其他受现象学启发的人类学家对 "激进经验主义 "的呼吁。然而,我将建议,在比所有不同种类的现象学人类学更高的层次上,OT允许人类学家 "不再将真、善、美视为不证自明"(参见Throop,同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将争辩说,除了加括号民族志学者和信息提供者的 "文化态度"之外,OT还加括号了可能被称为人类学自己的 "自然理解"(natural understandings)的东西,并再次向胡塞尔点头。我将称此举为 "本体论悬搁"(c.f. Bella 2006,他也使用此表达,但意义非常不同)。与Martin Holbraad和我(2017)提出的OT的版本一致,OT因此可以被理解为对人类学自身的 "自然态度"——如果你愿意,对人类学的自我人类学(anthropology’s auto-anthropology)——的系统调查和批判。与现象学人类学家提出的民族志悬搁相比,OT在更大程度上成功地将哲学现象学研究"事物如其所是"(things as they are)的愿望人类学化。只有通过OT,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它的目的不是研究事物的 "如其所是"(as they are),而是研究它们可能(could be)的样子。

·

·

·

未完待续

编&译 | 牧华

人类学之云
云,混融,是一个通过各种触媒与可能性,体知人类世界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