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文:
◎以是舌根识别甘苦,知足饮食净如甘露,运用舌根说话读经,清净舌根巧说妙法,具得千二百舌功德。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
◎「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以诸因缘喻,引导众生心,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
释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上长行文精要之义,以是偈文重颂,助以明记。
◎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以舌根善净故,恶味不入,一切恶味,入此人口中,善解知足,皆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以诸深远思虑清净妙音,入于大众中,演说诸法,能令闻者得以开解。
◎以诸因缘喻,引导众生心:以是一切诸善恶因缘,事理譬喻解说,引导所听法众生之心之正向。
◎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所说深妙法,闻者深心入化,心开意解,皆得欢喜,设诸净供。
【经文讲解】
以是舌根识别甘苦,知足饮食净如甘露,运用舌根说话读经,清净舌根巧说妙法,具得千二百舌功德。
要用心,听听,舌根有什么功德?要知道,一个人若欠缺一片舌头,如何生活?要吞、要食,供应身体的健康、营养,也得要从口来吞食,而口要吞食,最重要的就是舌头。舌头有办法水含着,动舌头,不论是要伸、要缩,也要吞,真的是要靠舌头。这个舌根很重要,这是攸关我们人的身体,营养的一大部分,所以我们要很用心。平时都没有注意它,平时没有重视它。我们这时候能够知道,用舌根也能够识别,是辣的、是苦的、是甜的,是咸、是淡,还是要经过舌头的识,我们现在说神经,舌头的神经去啖尝它,它自然有那个功能去分别出,咸、酸、苦、淡,辣、酸等等,它能够分别出来。
所以「知足饮食净如甘露」。我们修行就是要知足,不论吃什么东西,我们都要知足,甜的、咸的、苦的、酸的、辣的等等,有得吃就好了。不论什么东西吃进去,就有各种的营养分,用感恩心、知足来饮食,这叫做「清净心」,吃什么东西都像是甘露。我们有一种的水果,一种东西这样小小颗,吃一颗,不论多酸的东西,只要前面吃那颗,后面的东西吃起来就甜多了,没什么酸的感觉。世间就有这样,很多,应我们的世间、我们人的需要,总是有种种的物资来供应人,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人若能够知足,在饮食里,我们的心清净,我们吃什么,就是像甘露一样都好吃,有吃有营养。
再者这个舌根,我们能够再运用,讲话、读经,以「清净舌根巧说妙法」,还能够「具得千二百功德」,这些都很浅,文字大家看得懂。我们好好来利用,利用我们这个舌灵活能够说话,而我们要说的话,是要造功德,还是造恶业。若恶业,恶言、绮语、两舌等等,我们都能够在口的里面,就能够很多去使人心乱,使人的感情分散,也会使整个社会动乱,也会使整个举国伤害,这也是一片舌头。他要说的话,轻微的力量的人只是造是非,重分量的人说的话,那就影响社会、国家,这都是轻轻一片舌头,它影响很大。所以在好的人之中,运用舌根,他说法就是都说好话,好话大家说,鼓励人人来做好事,这也是舌根的功德。
所以「舌根说法读经」,或者是清净舌根的人,就是有修行的人,开口动舌无不都是道理,道理开阔一条路,用我们的舌来耕,耕一条路。这条路让人好走,平坦的路没有差错,人生正确的轨道,这也是靠舌头来说话,来指引人正确方向的道路,这就是「清净舌根巧说妙法」。用种种方法,对人人说出对与鼓励,很多能够让人向善的方向,所以这就是舌的功德。舌头,好好地来利用它,一来能够照顾我们的生命健康,二来能够增长我们的慧命清净无染秽,得千二百功德。所以这片舌根,我们要好好来护持着,将它顾好,注意好它,仅仅在嘴巴里面的一个舌根,所以我们就要用心利用它,不要去让它有差错。这片舌根的主人,我们每一个人要好好顾好,我们才能够说好话、读诵经、传说法,这就是我们要很珍惜它。
接下来前面的文这样说:「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
这些婆罗门、居士、国内所有的人民都尽其形寿,一辈子发心愿,都要跟随、要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以及诸佛,这是「四圣」。这「四圣」,声闻有修行也列为圣人,辟支佛也有修行,菩萨又不必说了,佛是圣人之上,当然人人就是要尊重。这些圣人是为何被尊重呢?因为他说法教导人,他们的法入人心,教导众生知道方向,所以人人敬爱、人人尊重。
再说:「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因为他们都向大家去说法了,所以大家听了之后也能够传法,所以诸佛皆向其处,因为这些人听了之后,会用心去传法,所以诸佛一直向这些人,在说法的地方特别注意,听听大家听法、说法,有没有偏差?没有偏差,会很欢喜向这些人赞叹。所以这些受法的人,是受持一切佛法,接受到佛陀一切的佛法。所以「又能出于深妙法音」,受持佛法,这样永远所出的声音都是深妙,因为所说的法,都是很深妙的道理。所以叫做「深妙音」,也是深妙法。
下面接下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段长行文已经说了,因为也是很重要,所以要再重新用偈文,再说一遍,这样重复会帮助说明,前面的若有漏掉,这段偈文重复再来补充。
偈文当中是这样说,「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
这就是这样说「以舌根善净故,恶味不入,一切恶味,入此人口中」,那就是「善解知足,皆成甘露」,这样大家看字也应该清楚了。我们因为有修行,事事善解,样样我们就是知足、感恩,有得吃就很好了,用感恩心来接受各种的食物,所以舌根是「善净」。我们人善,舌根吃什么东西都好,所以「恶味不入」。因为再难吃的东西,我们也说,好吃、好吃啦,没有嫌不好吃的东西,所以说「恶味不入」,就是不好吃的,我们也是,好吃啦。所以「一切恶味,入此人口,善解知足。」什么样的恶味,进来这个人的口中,都好啦、好啦,好吃,我很满足、感恩;就像甘露一样,没有嫌,很好啊,感恩!这就是修行者。
接下来这段文再说:「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以诸因缘喻,引导众生心,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
大家要用心看,与大众说法「以深净妙声」。佛、菩萨等等,要来向大众说法,就是用清净妙音,是很用心将这个道理,天下真实理,要如何来应天下众生机?这要用很深的心念去对机施教,所以不是随便说的,是要很用心。要对不同根机大众说法,一定要用清净妙声;声音出去了,所说的法,能够适应大家的根机各不同,各人都有受用,这很困难。明明这么深的话,根机很浅的人听,「你有没有听懂?」「有啦,听懂!」「你了解吗?」「我了解!」「来,你说给我听,你了解什么呢?」「师父叫我们凡事要善解,要说好话,要做好事,对吗?」「对啦,对啦,是啦!」其实,这么简单的话,根机很深的人,「你了解吗?」「了解,道理真的是很深、适用」。
这么浅,根机很丰富的人,他听到很有意思,这几句话当中能够受用很多。这就是声音、这个法,一举两得,一句话说出去,不论什么样的人,他都听懂,清楚、了解意义,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法,有在用的法。什么样的人,我听法、我了解、我改过、我重新,我受法清净,我对什么事情都 能够善解,包括吃东西,我也能够转恶味为甜的诸善味,这就是吃的转变。我们很多人,以前我很挑嘴,很偏食,现在不会了,因为常常在听法,师父这样说:「有得吃都要感恩!」也听到,常常听到这样的人,以前很挑剔、很挑嘴,这种的人也有,现在很好养,什么都吃,什么都好,这就是将法听进去了。
就像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吴柏谦),五岁,这么小,西装笔挺就像一个小慈诚,他穿的服装就是慈诚服。就来精舍,(二0一九年)南部的慈诚队,有屏东、有高雄、有台南。慈诚队在精舍精进;由委员菩萨来为他们护法,来替他们做机动组、生活组等等、等等,女人当男人用,来护持这些慈诚菩萨,让他们专心、安心,在这里来精进。这一位小慈诚,幼小的小慈诚从台北来了,将要圆缘了,他站在中央,正中央,引导他们唱起慈诚队的歌,麦克风在他的主持台,他指挥大家唱慈诚队歌,有板有眼,很可爱;慈诚队列队出来,也有板有眼。在这个地方,他,大家坐下来的时候,站在这里,就没有一张桌子高,他开始说话,说出呼吁大家尊重生命爱。
他说到他是素食,师太要他去推素食,「你年纪这么小,你就一直素食了,你为何要素食?你用你的慈悲、你的爱来素食,你这么聪明,你身体这么健康,你就去让人看,你就去推素食」,这是我在台北对他说的话。他听进去,他到处到处都去推素食。孩子说的话,会影响大人的重视。他说他的经验,然后他再呼吁,呼吁非洲三个国家,很多人有灾难,师太在呼吁,他也是一样在劝募,非洲三个国家水灾。说了之后,他随身带着的那个劝募筒,就拿出来,随时就向师伯说,「各位师伯,我现在不知道,可以向您们劝募吗?」
我坐在旁边,先问师太「可以吗?」「师伯我可以向您们劝募吗?」师太坐在旁边就说,「现在先暂时让他们把握时间,大家要说话,你在那里等,他们若结束要去餐厅,你去向他们劝募。」这样就在那里乖乖地等,等到我话都说完了,要入餐厅的时候,开始那只筒子捧着就去向人:感恩哦,感恩哦。这小小孩子,他耳朵听进去了,他嘴巴说出来了,声声劝募,声声感恩,他的口舌,吃的、所吞食的什么都好吃,只要不吃肉,不要吃鱼,什么东西他都好吃。孩子小小年纪做得到,我们大人也做得到!所以舌,舌根的功德,可以让我们先了解,吃的咸、甜、苦、涩的功能,最重要就是动口舌。舌头动了,最大的功能,就是来说好话、来说法,将我们所了解的法,全都用心要如何来对机?这么多人不一样的根机,要如何来对机说法?这很重要,所以我们也得要用心。
所以「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以诸深远思虑」,平时要好好来思虑。看看人间,世间的事情无常发生了,人与人是如何互动起来?世间事,一个地方有灾难,多少的范围有那种同理心?「同理心」大家都会说,一旦天下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人,是近、是远有了苦难,而我们这个同理心,真的有提起来吗?同理心就是感受,他的感受、我们的感受,佛法所说的「同体大悲」,众生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
在土耳其,一群(叙利亚)孩子、老师,在那一天我说话之后,老师就告诉这些孩子,「现在哪一个地方有灾难,非洲这三个国家的灾难,开始在呼吁了,人人帮助」。而这三个国家在哪里呢?老师就开始对他们说,将那个新闻的画面,就给这些孩子看,那些孩子开始哭了。老师开始呼吁人人发挥同理心,这样的爱去付出。大家很踊跃,零用钱,人人都来投在钱筒里。一个女孩子一哭再哭,在看新闻画面的时候哭,要来捐钱那个时候也哭,老师问她,「你为何一直哭?」哭得很大声,放声哭。她说,「看到那里的人很苦,无家可归,就像我的兄弟没有房子可住,我想到就想哭。」这个女孩子这么大而已,年纪小小,她就有这样的同理心。
还有海地,海地这个国家很苦,他们穷,很贫困,贫得无法去形容,整个国家都是贫啊。我们慈济人在那里,已经多久的时间?这十几年的时间进进出出。那个地方我们有为他们建学校,工程的时间内,我们与那里的一个建筑单位,是我们台湾省,派在那地方的工程队。里面有一位张经理,我们就委托他,说:「这里若有什么事情,拜托您帮忙,您来帮忙负责这些事情。」这次开始呼吁,这位张经理,也同样向这些贫困的人来呼吁,大家真的是踊跃来捐。看他们很踊跃捐了,那个场面也很感动,全部捐来的钱多少呢?二千多元的台币,二千多块,那是一分一毫大家的踊跃。这些钱,我也觉得很不简单,这么这么贫困,这一分一毫钱,在他们的口袋里是唯有,唯有,将他们唯有的一分一角,就这样捐出来,真的是很感动人。
所以在人间,有什么事情能够证明人心,平时大家说大道理,但是真正看到人苦难那个时候,是不是有动起了一分的爱吗?当然,还要再期待,人人是不是能够开启,这分大慈悲心,口口相传,呼吁人人做好事;这就是道理。你有开启你内心的一念心吗?也听到有人打开手机;看到消息了,从那个手机叫做网络捐款,也有人纷纷这样捐。一百、五十元都可以,就这样点点滴滴汇集回来,这也是一分一分的善。每分、大小点,就是尽各人一分心,这都是功德。
所以「以诸深远思虑」。道理,不是只有说道理而已,是要说实用,真正人要发挥你的爱心,这个道理就是这样,启发人人的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就是大道理,「慈悲喜舍」,就是佛教主要的精神,这就是深远的道理。我们人人,二千多年前到现在,再到未来,佛经不能不见的「慈悲喜舍」,所以很重要。所以,以「清净妙音」,这些很深的道理,透过舌根发出了声音,「入于大众中」。用舌,这舌头动、语言分明,入大家的心中,这种「演说诸法」,在大众中来演说,所以「能令闻者得以开解」。听了之后,能够开解、能够了解,心开意解了。
「以诸因缘喻」,用种种因缘来譬喻,讲经讲到说,东非洲三个国家的困难,又向大家说到那孩子,这就是譬喻,种种的因缘。因为有非洲这次的苦难,所以我要将人的事,来譬喻给大家知道这种的道理,这叫做「以诸因缘喻」譬喻,「引导众生心」,用那件事情来引导大家的爱心。「以是一切诸善恶因缘,事理譬喻解说,引导所听法众生,之心之正向」。文字应该大家看懂,我说的大家应该也听懂。一切诸善恶的因缘,明明我们能够做好事,我们不但不要做,还要阻挡人做,这就是恶因;我们愿意去做,我们再鼓励人人来做,这叫做善缘。所以你要种恶因呢,或者是要结善缘呢?
就像用这个时间向大家呼吁,所以这么多国家都启动起来了,这就是善缘。这样一呼吁,人人听到了,所以发大心,开始才一个传过一个,才能够已经几个国家会合,已经让我们知道,已经回来了,讯息回来了。这就是需要事理譬喻来解说,让我们知道,让我们了解,这就是「引导所听法众生,之心之正向」。我们的心,我们要如何向正确的方向。
再来,「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所说深妙法,闻者深心入化,心开意解,皆得欢喜,设诸净供。」
这些文应该也很清楚了。听的人,听了之后很欢喜,这些事情我都做得到,做得到的事情就很欢喜,我愿意付出。所教法,我接受这个教法,我身体力行,这叫做行的供养,这就是最上的供养。以前跟大家说过,供养有三种,一种是「利」的供养,一种是「敬」的供养,一种是「行」的供养。利的供养就是物质,其实物质是最浅的功德;第二,进一步就是敬,要法有入心才能够恭敬,所以这是第二阶层,比较深的敬;第三,就是行的恭敬,身体力行,那是成长慧命,这叫做最大的功德,恭敬、身心恭敬,这就是供养,是诸上供养。我们所要的就是这样,「诸上供养」。
所以「所说深妙法,闻者深心入化」。已经听,听了之后,句句入心,化为己有,这已经是听人说的话,这个话变成我很有受用。就像土耳其,那位(叙利亚)小女孩,听到哭啊,来捐钱也哭,是为何哭?「非洲那些人无处住,那些人就像我的兄弟。」这难道不就是将她自己,化作那里的人在受苦呢?所以叫做「深心入化」。法已经拿进来在我的心了,化作是我的慧命,这叫做「深心入化」。「心开意解」,我已经将这个法,开启了我的心门,法都揽进我的心来,所以叫做「心开意解,皆得欢喜,设诸净供」;很欢喜,所以我设诸上供。净,净供,就是净无一物,不过,我的身心,已经「心开意解」,我已经「深心入化」。这就是我以最欢喜的心,来设种种清净的供养,这个清净的供养就没有什么,但是我身心供养,我恭敬、我身体力行,这就是最上的供养,我们了解。
常常在讲法,就会想到世间很多很多苦难,也有很多爱心,那种愿意付出,而也有很多,闻而不闻、听而不解这样的人,所以这叫做人生。这世间五趣杂居,佛陀说过了,所以愈讲经,愈体会,愈了解人间的五趣杂居,感慨很多。但愿我们人人,听闻佛法的人,好好用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来应用舌根,我们不要放弃,不论是什么样的类别,我们都将他当成人人有佛性。这次说,没有动心,来次再说,希望他一次一次,大家做给他看,一次一次,他也会动起了分毫的爱心。常常说,不是为了多少钱,看看海地,不知道多少人,看他们在捐这样很踊跃,合起来是台币二千多元。这都是从那个,点滴点滴汇集起来,所以说滴水入大海,滴水功德如海,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大家闻法要用心,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