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4-12-19 11:35   美国  

偈文:

◎戒定慧香,遍十法界,炉香乍爇,周遍十方;如天树王,华开敷时,香气自然,随顺逆风,遍布菩提,道香亦尔。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

◎「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

释义:

◎及声闻香,辟支佛香:四谛道香、十二缘香。

◎贪瞋痴等烦恼,根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菩萨香,诸佛身香:六度万行,功德妙香,究竟解脱菩提果香。

◎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处人间,遥闻道香,不分远近皆悉得闻。今虽处人间,就因缘判圣凡果报,诸天积善受乐之香,及修四圣法香故曰遥闻。         

 

    

【经文讲解】

戒定慧香,遍十法界,炉香乍爇,周遍十方;如天树王,华开敷时,香气自然,随顺逆风,遍布菩提,道香亦尔。      

 

  

 

  

 

还是要用心,「戒定慧香,遍十法界」,希望大家反复来听,多用心来解。这几天无不都是要大家,将内心,法要深入,「戒」是不能离开我们的身心生活,打从内心开始,身体行动。「戒」这字,一定时时来警惕自己,凡事要谨慎啊,防非止恶就是戒,要预防,不对的事情不可做,恶的不可想,一念恶心起要赶快马上停止,不能有这个恶念、恶行。做事同样,要做什么事情,我们要事先预防,会去做到不对的吗?我们就要预防,不可做,万一忽然间,我们不小心做了,要及时停止,这就是戒。

「戒」叫做防非止恶,不能离开我们的心与身。所以最近一直告诉大家,「戒」、「定」,我们要定下心来,为什么学佛会断断续续,常常说学佛,学佛的心,佛心为己心。既然要学佛,就一定要行过菩萨道,但是菩萨道要走是长长久久,是生生世世,如佛陀所说,他并没有停歇过,生生世世无不都是在娑婆世界,这就是佛陀他坚定的心。娑婆世界来来去去,入人群度众生,这就是要有坚定的心。我们心无恶念、没有懈怠,志坚定,绝对向前精进,没有退转,这叫做戒、定、慧。         

 

    

我们人间,都是因为心不定,一时发心,愿意做,就是耐心不够,将心那一分守志奉道的心,松散掉了,预防的力量不够,外面有诱惑,我们就被它诱惑走了,被诱惑出去的,若要再回来这一念心是不容易。所以说要戒、要定,要很下定决心,若能够这样,永远就是戒、定,自然心没有动它,行动很精进,慢慢累积,这就是智慧产生。         

 

要不然我们发心,走三步、退两步,再走三步,又再退两步,常常也是来来去去,进进退退,永远就不会进步。智慧总是要我们下定决心,长久练习,看事、看物,在我们人事物分明、精进,才有办法会理。人、事、物,我们若不清楚,没有下定决心,这样我们就无法心专意解,就无法产生智慧。所以说戒、定、慧,这就是要连贯,让我们好好专心,将我们的事物,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有那分坚定的志向,若这样会合起来,就是积善。所以善为香,我们的戒、定、慧,自然累积了,很多戒的香、定的香,会合起来慧香,那就戒、定、慧香会合了,这就是善。一切的善法,无不都是要从戒、定、慧开始,所以要大家很用心啊!       

「遍十法界」,普遍十法界,这个戒、定、慧香,若能够集合起来,这个香气,那就是普遍十法界了。「十法界」,那就是在「四圣六凡」,四圣、六凡应该知道吧。「六凡」,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堂、修罗,这样叫做「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叫做「四圣」,合起来「十法界」。有情的法界,这我们要从修行开始,佛陀教育我们,教育我们要如何能成佛,佛陀说,「所有有情皆有佛性。」所以,「十法界」,这个界限都叫做有情界限。        

 

所以,慧香就是要普及,从佛的香、菩萨的香,缘觉、声闻,他们已经修行了,修得很齐全,佛陀是最饱满。再来就是菩萨,还在努力,再来就是声闻、缘觉,才开始在进修,再来就是天的十善,再来就是人间的五戒,就像这样,一直下去。造了错误,心不稳定,一念偏差,那就是方向错了,一念差,千念错,那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去了。所以我们要守戒、守定、守慧,若这个香有完成了,四圣之香完成了,自然就遍十法界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          

 

「炉香乍爇,周遍十方」,十方与十法界是不同。「十法界」是指有情界;十方是四维八达、上下,这叫做「十方」。香,炉香乍爇;「炉香赞」常常在唱,那个香气就是火点着了,香的熏就这样,一直往上往上扩散去了,这就是表示一阵一阵的香气,那就是像化为云,云端就是诸佛菩萨现全身,这在「炉香赞」,不就是常常这样说过了呢?现在四圣的香是周遍十方,不只是向上,它还遍十方;十方,除了四方八达,还有上、下,这种善的美德来教化十法界。尤其是四圣示范教育六道,这就是我们要用心去体会。要体会得到,就要先守戒、定、慧,才有办法体会到这个香,它是如何来周遍、来教育行化。           

 

所以这就像「如天树王,华开敷时」。天的树王,花一开,那大棵的树,花若开,香味就很香。因为这棵树是很大,所以它的花散发香味,是很普遍,所以,「如天树王,华开敷时」。那花一开,风一吹,香气就很开阔了。所以这个香气它就自然,不论是顺风、逆风,都能够这样吹千里去了,很普遍,所以「遍布菩提,道香亦尔」。这风就是来自于菩提觉道,这个觉道就是无不都是香气。香、香,香花、香气,这是很用心去体会。这个香味是从哪香起来的?就是要有修行,修行过来,修行积善,这样累积起来就成为香。所以,道风、德香,因为我们行如是道,得如是德香,好好用心来修行,用心来听、来看。         

 

用心就是要精进,时时精进。若在精进,他的身行启发人的心。看看(2019年)台北,北区,干部都回来,九百多位哦。这队、组都很资深,投入都是很精进,他们来分享、彼此鼓励,莫忘初心,不可忘记过去初发心,大家重新再来发愿。会合起来共同九百多人,近千人会合在道场,菩萨道场上共同一心来发愿;发愿菩萨招生,劝发心,要劝人人彼此要发心,人人向着「百万菩萨招生」的方向。这很了不起。        

 

佛陀教育我们,就是要我们闻法,闻、精进,要读、要诵,还得要传,还得要再劝人去传,这难道不就是佛陀在教菩萨法,教我们人人不要退转,向前精进。时光不等人,人随着时过而老。但是学佛不是一生一世,我们凡夫一生发心,半途停止,觉得:我年纪大了,所以我比较无法出去了,给年轻的就好了。偏偏年轻的,是不是能够看到你的精进,看到你的用心,有没有这个风范、典范让我学?若是没有,没有这个风范,没有这个典范,他们不知道要从哪里学起。所以一定,菩萨既发心总是一生一世,还要来生来世,不断连接。常常说学佛,我们要学入心;学,学入内心,转人间的知识,入我们的智慧,铺佛道的智慧。今生铺路,来生开道,就像这样才能够记住,慧命连续今生、来世。所以愈是年纪愈大,愈要鼓励他做,还是要做,这种生世不能间断的慧命。    

 

    

这就像香的气,随着风要去吹,顺风能够吹千里,千生万世,这个香气,那就是为善。你初发心,这念菩萨心,这叫做善,这念心要不断不断累积,就像香气自然。我们能够今生没有间断,叫做「顺风」,一吹千里远;而若逆风呢?就是我们一段时间,就这样放松了,放松,等到开始,又有因缘启发我们的心,那就再来开始,这就是中间有障碍,但是克服了障碍,再接再厉。类似这样的逆风,再来,虽然吹香气有比较短一点,但是只要他再接再厉,也是能够普遍菩提,道香亦然。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走路,这样顺顺一步一步,连接一直走去,那就很完整。走一半停下来,那就是受了障碍,但是还有因缘来启发我们,这条路不要偏差。记得〈化城喻品〉吗?累了,想要退返回去了。往前走,还是仍那么远,往后退,坎坎坷坷的路,更加辛苦。所以还是智慧的导师,就一个化城,「宝处在近了,不可停歇,再向前走。」同样的道理。这当中会去遇到很多,很多难走的路,会去遇到这种干燥、干旱,连水都没得喝的过程,这种险路。同样的,我们人间无不走在险路上,说不定我们过去生,我们就是因为与佛有缘,我们也行过了菩萨道,我们也积过了这个「香」,也有积过善。我们今生来世有这个因缘,既有这个因缘,就像爬山,已经来到这个山顶。           

 

我们这个时候就是要知道:不可停歇,因为宝处在近。前面就是了,继续再走。我们虽然还在化城,我们要再向前走,这才是真正我们顺、逆风来时,我们还是同样一心向前去,所以这样能够「遍布菩提」。我们积善,不论距离再多远,我们向前前进就对了,这道香亦然。所以请大家要很用心来体会。法脉就是要这样,入法了,将这个脉络要传下去,好好用心。        

 

前面那段经文这样说:「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

 

 

这同样道理,不断累积累积,辗转已经到梵天。从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这个香,香气就是这样辗转辗转,已经到了梵天,这叫做「梵世」──梵天的世界。它极有顶的地方,这就是累积了多少的善,到达最顶端。「诸天身香」,所有这些天人,从他们的身,累积这个善,透露出来这个德香,所以「亦皆闻之」,都能够闻到这样,那个积善之香。并且又再闻到这些诸天,他们所焚烧出来那个香气,就是像在点香炉一样,一阵一阵的香气这样一直出来。香味不断不断往外透出。     

 

下面这段再说:「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          

 

   

这辟支佛,刚才说过那些都还是「六凡」,「天」,还是在凡,凡夫的境界里。现在再来是「四圣」,四圣,从声闻、辟支佛,他们已经修行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直到辟支佛,这个过程。而他们修的是什么行?          

 

  

 

声闻、辟支佛,就是接受佛陀「四谛法」,很清楚、很了解,要再了解,要了解我们的生命来源,烦恼无明的汇集,是为何会集成这个苦,就要去探讨,苦是从哪来?所以这也是法,叫做「十二缘法」,四谛、十二缘法。        

 

    

 

 

  

 

贪、瞋、痴这三项,会合起来叫做烦恼。烦恼,根本烦恼就是无明,烦恼是来自无明。所以贪、瞋、痴,让我们起烦恼,我们要去探讨,十二因缘从哪里来。开始就要告诉大家了,无明,就是从无明开始,这个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就是这样来。我们无明,我们的「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过去这样说,这些东西就是这样来;我们无明,懵懵懂懂就去行了。「行」,人间在这个行蕴之中,在懵懂中,色、受、想、行,这样不断不断一直,懵懂中在作业,「行」就是作业。        

 

在这个作业中,那个意识,我们的知识,就是人间形形色色,我们去认识这些东西。所以最最起头,那就是男女之欲,这种的欲,男女追求,所以会合。就会夫妻结合,那就怀孕了。怀孕了,那就是在母亲的肚子里,还未成形。以前,《父母恩重难报经》,也已经解释过了,父精母血合成之时,就像一个水泡,慢慢去形成。一直经过了「六入」,慢慢有头的形、手的形、脚的形,愈来愈成熟。所以开始没有头、脸、手脚,叫做「名色」。有一个名,有一个形态,等到头、手、脚,这一切的器官完成,那叫做「六入」,已经六根开始具全,叫做「六入」。        

 

    

时间到了,足月就要生了,所以生,开始就接触了;接触到人间,第一项的感受就是苦啊,这是「受」,接受人间的苦。开始,就是从小到长大,就是爱、爱、爱。年纪很小的孩子,他也选择他想爱的人;年纪很小的孩子,也选择他爱吃的东西,就这样一直爱、爱,就懂得要分别,要选择,要去取着。所以爱这项,要取这项,要占为己有。这样就开始有了,有什么?有业了,一直去造作,那就有业来了。所以有了这个业力来人生,这个生、老、病、死,这叫做「十二因缘法」。      

 

这种人间,每天每天,我们都在接触,每天每天,我们这个「六入」已经成形,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想的这个见解很复杂。那就是这样,所接触的事物,无不都是我们的感受──欢喜的感受、烦恼的感受,这些都在我们的人生。这十二缘、取着等等,就有造业,不断累积、累积。而这个业,行善就累积福业,福啦。你若恶呢?恶业吗?身体行恶,累积了恶业,那就恶缘、恶果、恶报,那就是堕落了。造善得福缘、福业、福果、福报,那就是这样不断善的累积。所以这从四谛、十二缘,这就是辟支佛与声闻所修的,他们要去了解的法就是在这里。          

 

    

我们开始听,声音听进来,我们就要入心来觉悟,是不是四谛、十二缘,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不是有在这样之中呢?我们现在已经成形了,已经在人间了。我们每天的六入,我们在看形、听声、感受等等,我们要很用心,来生活中去体会。         

 

所以这已经包括了三世──我要如何来人间?看我过去,我是结什么缘?积什么业?是积善业、还是积恶业?我就要看我的过去。我来到这辈子,在这辈子,我自己很感恩,我过去生,有与大家结到很多好缘,所以我要更加认真,我要更加精进。这个好的缘、福的缘不要断掉,我还要再来生来世,还要再与大家的缘带去。后世呢?同样,先去的来接我;我再去,再来接大家,这种的缘生生世世,法脉不断相传。我们有这个法,就是有这个脉络,我们生生世世要不断传。        

 

所以这个「三世」,但是三世,我们若不小心就是起惑,在我们这辈子若起惑了,我们来世的缘就会断,因为这辈子,已经自己内心起烦恼了,精进已经退了。不断精进退了,已经散落,已经懒散掉了,说不定这个心念转往别处,那就无法在菩提道上,无法走同一条路。所以,起惑就会再造业。这就是我们这辈子若没有顾好,尽管上辈子有这个因缘会合,来到今世;今世若没有好好把握,又再造业,这样受生、死等等,一切的因缘果报。            

 

所以,「周而复始」。我们开始生,这段人间、人生,从孩子一直到老人,初生的时候,一直到自然法则因缘将尽,这辈子快要结束了,这也还得在心里要知道,我还有来生世,所以我要很谨慎,哪怕到人生的最后,还要再更谨慎。他对的路走到透彻,接着来生的路不会迷路,不会迷途。所以「周而复始,至于无穷」。我们生生世世,死了再生,生再死,死死生生,来来去去,所以叫做「周而复始」。这辈子结束了,下辈子再开始,这是无穷尽。生命就是这样,所以这是四谛、十二缘,就是辟支佛、声闻所修的法,他们的善就是这样来。那菩萨呢?         

 

  

 

「菩萨香、诸佛身香」,那就是要行六度。刚才是小乘,我将我自己的身心要修好,要了解生命的来源,业力的牵引如何来,那就是在小乘法,清楚道理了。行「六度万行」,累积起来的功德,那是妙香。妙啊,很妙的香,所以「究竟解脱菩提果香」,这个香是很透彻。        

 

 

 

 

  

 

「亦皆遥闻,知其所在」。我们虽然处在人间,因为在修行、修行,我们听法,我们善解了,我们能够分别善、恶法。我们知道了,这一切的德香,就是要累积了很多的善,它就是善法。地狱、饿鬼、畜生,所有的恶道,那就是「臭」的。但是臭能够将它转香,所以这个地方,都是将它说「香」,那就是善解。在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何况饿鬼、畜生、地狱?地狱也是人造恶堕地狱,所以本性还在,只是造恶业堕地狱,造恶业堕畜生、堕饿鬼道。三恶道,那就是恶向下堕;善呢?香气,这个香味是向上升。          

 

所以道理,我们若了解之后,虽然我们在人间,我们还是凡夫,却是我们懂了道理,什么叫做菩萨法?我们开始要身体力行向前走。我们因为有闻到这样的香味,因为我们知道累积善法,就是能够成就四圣,就从声闻、缘觉、菩萨,到成佛的境界。因为我们知道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         

「今虽处人间,就因缘判圣凡」,就这个因缘,我们能够非常了解,能够来判断这是圣人的道路,这是凡间,凡人、人间的道路。向圣人的道路走,结果是什么?向凡夫的道路走,那又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就知道。因为凡夫起落,发心容易恒心难,这叫做凡夫;发心一时,无法坚持彻底,这就是凡夫。若圣人,戒、定、慧香都在,永远永远。凡夫发心容易,恒心难。所以常常说「莫忘初心」,不要忘记你初发心那一念,这叫做莫忘初心。所以,我们常常初发心那一念心,我们若能够坚持,我们就不会有起落,我们会很精进往这条路直走。从声闻,从声音听进来,修我们的身心觉悟,进入圣贤地,那就是菩萨行,六度万行,入人群度众生,一直要完成到,度众生的缘结合着,不放弃众生,随着众生。      

 

佛陀不是这么说吗?随众生来娑婆,就是这样来来回回,回入娑婆度众生,这就是佛、菩萨的因、缘。凡夫的因缘果报就是进进退退,落得地狱、饿鬼、畜生,若能够向前走、向善走,同样是成佛;行菩萨道、成佛道。同样的道理,所以「就因缘判圣凡果报」。所以,「诸天积善受乐之香」,我们就能够分别出了,这就是积善因得善果报。这个香,闻到这个香,就是我们懂它,懂这个道理,修善法的道理,我们懂了。所以,「及修四圣法香」。我们既知道,这是修天人享受的善法,我们更了解,就是要修四谛、十二缘法,我们更要再了解、要知道。那就向着圣人的阶段,菩萨、佛的方向走,这我们已经有一个方向了,所以叫做「遥闻」,我们已经听到。           

 

虽然我们与菩萨、与佛的境界还很长,但是这些道理,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虽处人间,还是一样能够遥闻,因为我们「就因缘判圣凡」;我们就能够分明,圣人与凡间的人,这两条路,我们要如何去体会,就是圣人与凡间。所以,大家要时时用心,在戒、定、慧。「遍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四圣、六凡,刚才说过了,这叫做十法界。所以,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