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4-12-31 08:01   美国  

偈文:

◎享受人间乐,无福哪得受?不见人间苦,福中犹不足;知福知足,福乐随心常住,受因揽果,贫富苦乐心造。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天上诸华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质多树,闻香悉能知,天上诸宫殿,上中下差别,众宝华庄严,闻香悉能知。」

◎天园林胜殿,诸观妙法堂,在中而娱乐,闻香悉能知。诸天若听法,或受五欲时,来往行坐卧,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时,闻香悉能知。如是展转上,乃至于梵世,入禅出禅者,闻香悉能知。」

释义:

◎天女所著衣,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时,闻香悉能知:人间修诸善,得升欲天,以着色欲故,而受女身。其所著衣,及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时,闻悉能知。

◎华香及衣,即有漏善,受用善报,名为游戏。

◎如是展转上,乃至于梵世,入禅出禅者,闻香悉能知:自从欲界,至于清净,梵天世界,如是名为转上。摄念向定,名之为入。从禅定起,名之为出

经文讲解

享受人间乐,无福哪得受?不见人间苦,福中犹不足;知福知足,福乐随心常住,受因揽果,贫富苦乐心造。

用心来体会其中的意义。「享受人间乐,无福哪得受」,人人都期待、希望、祈求,能够来人间,既来人间,就希望能够享受人间的快乐。但是我们自己没有福,哪有办法受到人间的乐呢?人间,人到处都是,却是贫富的距离很长。富有的人财源滚滚,很多好的消息,总是富有的人享尽,却是贫困的人呢,他连三餐吃饭都难求得,连容身,能安身居住的房子,都是破烂不堪,这种苦难的人,哪有办法能够谈到享受人间乐?

所以,「无福哪得受」?无法得,如何辛苦,如何打拼付出,总是家庭还是贫。所以人生都是因为这样,会造成人心不平衡了,而也让世间无法这样很平安。这就是从生活中,无法得到很平均,所以难免世间有种种事件在发生。但是有修福的人,也是有富中的烦恼,财产再多,有很多他觉得,他苦、他烦恼,他所想要的不是财物享受,他所想要的是情,家庭和乐感情,但是偏偏家庭无法和乐,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等等,有很多的烦恼。尽管财物很多,他还是常常就是在叫苦。像这样就是没有去看到,有其他的人间,苦得,他所想要的,每项都没有的苦。他去见苦,他才有办法得福,「不见人间苦」,福中人间也是苦,同样很不足。不足就是苦啊!我们若是富足,有一个富足感,才有办法人的心才会开阔,我们若不满足,心永远都不会平衡,感觉到我缺这项、缺那项,我的心不如意、不满足。因为这样「福中犹不足」。

所以我们都常常说:「唉呀,去看,看看人间的疾苦。」慈济人就是这样,入慈济门来,就开始要培训了,让你们知道慈济在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你都要投入进来做。哪怕你是享受人间乐的人,你也更加需要来人间,见人间苦,你才能够感觉到:原来我是拥有一切。只是观念一变、态度一转,自己的家庭,原来是这么好的家庭;只是一个心念转了,自然他就是福中福人。而且看到贫困的人苦,启发他的爱心,能够为贫困的人去付出。这种富有爱心,这叫做富中富的人。这种富中有富的乐,就像在享天乐一样,心清净轻安,物质丰富富足,这岂不就是人间的天福吗?所以,若是享受人间乐,应该要很满足了,就得要再投入人群,去看,很足够的当中能更富有。这就是在人间,还有很多事情要让我们去做,我们愈做会愈欢喜,做得法喜充满。

就是像2019年)高雄一大群,几十位荣誉董事,他们真的是好像梵天之乐。他们富有,他们难免过去的习惯,但是走入慈济来,过去种种人间不好的习气,他们很快就转变过来,成为一位福中人,也是福中的富人。他们的心懂得要很满足,同时也期待社会要更幸福一些。社会要幸福,人人要知福。福要从哪来?他们就用心去接引,与他们差不多同类,方便接引的人。他们想尽方法,去将他们一个一个接引来了;被接引来的人,他感恩,「我入慈济之后,与过去的感受、心态不同了。」过去事业忙碌,过去财富虽然很多,但是觉得还是不够,还不断忙忙碌碌,在事业中扩大再扩大,如何扩大都不够大,所以很忙碌。在这种事业忙碌,所接触到的,不论是事业的管理,家庭,有的人,不论是妻啊、子啊,会不满足,「你都忙在你的事业里」,对家庭有疏忽,造成了孩子的不满,造成了太太心灵的空虚,社会像这样的人是很多。

而我们这群的荣誉董事,他们就希望每一个家庭,若能够像他们这样,接受佛法,了解,走入慈济、关怀社会。那种的心态,事业稳定,心快乐没有挂碍,了解佛法消除烦恼,这种人生的满足,他们希望这若能与大家分享,所以他们就用心来接引。被接引进来的感受到了,同样,人人走入这样,富中有法、法中有情。所以这种「觉有情」,不忍众生苦,承担起如何能够付出,让社会祥和,这种爱的循环在人间。

看到这群和乐融融,在这个地方与师父分享,他们用什么方法来带动人,带动的过程所得到互动的欢喜。就像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说天人享乐,天人在宫殿里受众娱乐。不论他们在做什么,去召集人来,人来了,感恩啊;接待人的人,「欢喜哦,邀约你,你就来了」。被接待的人,「感恩哦,经过你这次的邀请,让我发现到人间的价值,知道自己要如何,来转变管理的方法,对家庭的美满。了解,很感恩哦。」彼此感恩、互相勉励,为社会人群、苦难人而付出,这就是人间天福,很享受在这个天福。人与人的互动,全都不是有什么得失,都是互相在勉励,这种在一起的欢喜,来告诉师父。

他们有计划,在(2019年)七月吉祥月,他们要如何去活动,再展开吉祥月菩萨招生。那种道场的气氛,要如何让大家去体会、了解,点滴的付出大家会合起来,为苦难人到底做什么事情。他们这次的活动就是:要让人看到慈济,慈济在做什么事情。很特殊的规,我听了也很欢喜。「莫忘那一年」,同这个方向,他们这样去规画,让大家看到「那一年」。他们的那一年是哪一年呢?2009年高屏地区大水灾、大灾难,叫做「八八水灾」。那个时候慈济人是如何动员?在杉林一片荒芜的土地,政府批准了,让慈济在那个地方,建近千户永久的房屋,我们在八十八天,为他们完成这些建筑,(第一期工程88天756户,2010年2月入住。第二期250户,次年10月入住),让灾民搬进去住,八十八项的礼物送他们,让他们过一个幸福的旧历年。

高雄为了这一波,真的是很多很多的回忆。要如何从灾区,在山上,要去劝这些原住民,从山上愿意下山来住。为什么我们得要那么辛苦呢?因为「八八水灾」,造成整个山崩了,所以想到山,应该要让它长期养息,希望他们能够从山上,全都搬来山下。搬来山下能够安定他们的生活,山下工作、做生意都很方便,孩子读书也进出都方便,安定整个家庭生活,所以能够安心、安身、安生活。不过,住在山上的人,对平地不安心,就要经过我们慈济菩萨,高雄这些菩萨要负起责任,向山上去,去劝请他们,用尽了心,一次再一次。行在已经被伤害的山路,路是很难走,很危险,开车沿这个山路,这样一次再一次去拜托他们,去说道理给他们听,而且希望他们下来看。这一次再一次,他们说到心是这样回归在当初,那种的辛苦、那种的用心、那种的真诚,希望他们能够下来安居,安全生活。

那天我在那里听他们回忆,「莫忘那一年」,回忆在2009年,我说:「很感动,你们应该要让大家再清楚,唤起大家的回忆。曾经有过的大灾难,慈济人启动了人人爱心的投入,那个爱的投入很有价值,希望大家,再让大家这样回忆一下。人生很有价值,为人群付出那个回忆」。他们现在就是为了这样,要让大家再来了解,看看那个时候,向你劝募的钱是如何用,用在什么地方,造福多少人。那个时候大家共同活动,那是从南、中、北,从台北、中部,很多人南下到高雄、屏东,去帮助这个「八八水灾」。高雄能那么快,就安顿了很多的灾民,社会就安定了。他们应该向从外地来,无所求付出,这段很长的时间帮助他们,也要感恩。人间要有感恩,才是真正富乐的人间。有人愿意付出,我们一时的需要,有人愿意帮助我,我要很感恩。

过去,一顿饭,一碗饭就能够感恩终身。在青海省,我们一波的救灾,他们可以感恩二十多年到现在。我们这次(2019年) ,他们又有灾难,慈济人又上去了。他们感恩述说从前,从前,二十三年前(1996年),拿出来二十三年前,薄薄的那封信。在发放的当中,师父写一封信来为他们祝福,这封信像宝一样,隐藏二十多年了。看到慈济人,他们说:「我认识你们!」被他说认识的人说:「我不曾来。」「我认得你们的这顶帽子,认得你们这套衣服,二十多年前就是这样、这样。你们的诚意、你们的爱、你们的付出,我接受到了,是我这辈子要传给子孙,这个见证,这封信我留着,让我的孩子、让我的孙子代代传下去,要大家知道」。这已经好几位,都有留着这封信。

我们接触到、看到,「你有这封信,我也有啊!」大家去拿出来。那封信都已经边缘都黄了,折的痕迹也已经蛀掉了,但是他们还是像宝这样留着。高雄他们这次就说:「我们回忆起来,我们要很感恩,感恩有这么多人来投入、付出,大爱村连续完成。」让整个社会快速安稳下来,他们南部人,说要表达感恩的回忆,所以要让大家看、大家知道。

听他们在分享,又是这么的快乐,参加过的人充满感恩,有做过之后,那种心得。当初汗流浃背去付出,现在轻安自在,那种回忆很感动,这就是要见苦知足。

所以,「知福知足,福乐随心常住」。看到这一群人,真的是已经知福、知足,一直要如何去造福人群;他们对自己已经很满足了,要再让大家更知福、更满足,所以这就是因为他们,「福乐随心常住」。看到他们现在每样都很满足,为人群付出非常快乐,这种「受因揽果」。过去付出的因,这个因缘,这样把握因缘去付出了,现在拥有的叫做「揽果」;拥有,就是将这个福,过去所做这样将它揽过来,这个果报,那就是欢喜、快乐。所以,「贫富苦乐心造」。就可以知道是贫或是富?是苦或是乐?这个心,富有的人他知足、知福,福乐常住。若是一般人,在投入做那些事情,不是人人都很富有。他出工、他出力,他请假、他来投入等等等等,这种他们受因感果了,人人去付出,那种虽然不是富有,他也很快乐,这是一切唯心造。我们一句说,「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各位,要用心,这就是菩萨在人间。

我就告诉他们:你们的「六度万行」,你们都做到了,你们是人间菩萨。你们有布施,人人都是布施、付出的人;你们有持戒,慈济的规则,大家都守好。你们有精进,人人已经大家都很资深,从进来一直一直互相在精进;法也在听,好事也在做,为社会的幸福不断在造,这就是精进。你们有忍辱,因为在凡夫界之中,人与人这么多,入人群中难免意见有不相合,或者是要去做事情,要克服很多的困难、难关,重重难关、重重克服重重过,这就是忍耐,所以忍,你们也做到了。

还有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做到了,精进,大家精进。要如何禅定呢?我就告诉他们:「禅定,你们也有了,因为凡事都很细心,很细心地静思惟。企业家都很会计划,但是做志业都很细心,知道我要如何去引导人,知道这件事情我要如何做。大家细心规画,大家来谋合起来,方向要如何走,笃定了方向,细思惟,这你们也做到了,所以这叫做禅。」禅,有了禅,静思惟,细细规画等等,没有错乱,这在禅中,担柴运水无不是禅,什么动作都没有错乱。若能够这样,有细思、禅,那就是定了,定下我们这念心,能够就是行在菩萨道中。「六度万行」都做到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智慧在人间,很多,大家全都成就了这个六度。但是我们还在人间,我们超越了人间福,人人要做菩萨,所以要不断精进。这是简单再对他们说的话,所以我们大家要很用心。人间在修行,人群中在造福业,我们行菩萨道,我们真正做到了。

来,看前面的文:「天上诸华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质多树,闻香悉能知,天上诸宫殿,上中下差别,众宝华庄严,闻香悉能知。」

刚才听那些话,现在看到这样的经文,天人在所有的境界中在享受的,不论在环境中,不论在人与人的互动里,他们过去修上、中、下的善,所以结果在现在天人的境界,同样有上、中、下的境界。但是菩萨就完全都上上善,超越这种富乐要求,他们行在菩萨道中,投入人群见苦知福,那种的快乐应该是比天上天人,一直在享受的乐更加快乐,得到轻安。

前面的文再说:「天园林胜殿,诸观妙法堂,在中而娱乐,闻香悉能知。诸天若听法,或受五欲时,来往行坐卧,闻香悉能知」。

这也是说过了。看看这些天人,他们再如何的享受福,他们也是没离开要听法,他们还是要听法,听了之后,他们又有一个妙法堂,在那个地方讨论法。这种不离开法,来享受他们天人的福,他们不断要再听法,在听法中,闻法还再享受他们的天福。

所以他们有「来往行坐卧」,前面说过了。有修福就往天上去,福尽就要再堕落五道来了,人道、地狱、畜生,同样要再堕落下来。所以不要想要享受天福,要超越,行菩萨道,我们来去自如,回来我们很满足。去呢?见苦,我们更知福。看看贫困的人,我们去付出,这就是我们要修菩萨道的方向。

接下来这段文就说:「天女所著衣,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时,闻香悉能知。如是展转上,乃至于梵世,入禅出禅者,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能够看到知道。既然天人这么有福,他们所穿的衣服都是宝衣,上等的衣服,天女所穿的衣服是轻飘飘,那种很舒服,「天女所著衣」。除了衣服穿很漂亮,很高级的布料,很高尚,又有享受的,周围那个香,花的香气又是很庄严。到处所看的花,花草、草木就都很庄严,那个园,花园的景观都很美。在那个地方「周旋游戏」,在那里穿着轻飘飘的衣服,在那个花丛之中,花树、果树的里面,在那里绕着,景观是多美呢!有无情的景观,却是也有,有情的天女,在那里飘着这个衣服,在那里游戏。你们想,享不享受?那个景观,「情」与「无情」,会合在那个地方。那个境界是很美,美得连闻都都够闻出,那个美的、庄严的香,这就是修行者。

所以这就是「人间修诸善,得欲天」,在人间修十善业,所以他所得到,所揽着、所收到的福,那就是生欲天界。「以着色欲故」,因为他们的心,还有要求欲享受的心,还很大。但是他们福造很多,他们带着欲生天上。所以,「以着色欲故,而受女身」,还是这些女人,还是欲心很重。「其所著衣,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闻悉能知」。就是这样在那里玩,穿得很轻飘,在那里玩。而花,周围飘来的香气,真的是很快乐。

「华香及衣」,就是有漏的善,只是着重在要享受,这个环境的好,要享受吃好、穿好,珠宝多好,这就是「有漏」。尽管你享受很多,有福可以享受,福若享尽,就是漏了;漏掉就是福漏掉了。你有造的福,一天享福一天漏,就是漏掉了,所以「有漏善」。「华香及衣,即有漏善,受用善报,名为游戏」。

你是在享受过去所做的善报,现在享受,就一滴一滴地漏掉。今天享受完了,今天消掉今天的福,就像我们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但是这些天女,不觉得我有老的一天、福享尽的一天,今天有乐、今天享,只知道要享受,没有想到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我们要去做,女人的心念,多数的倾向就是在她的身体,为悦己者这样,将那个身体打扮得这样,这就是女人。不过,这么说也不公平,慈济开始,都是几双的「绣花鞋」,走出来的菩萨道,总是心,一切都是心念。「如是展转上,乃至于梵世,入禅出禅者,闻香悉能知」。

这就是说,像这样修善法,能够修到生天堂、享欲乐。其实若再「上善」、「上上善」,又更善,那个善,善得连自己的心,都能了解要去除欲;心没有烦恼,去除欲,这样他就能够辗转,「乃至于梵世」。超越了这个欲乐的天,有求、享受的天,他能够超越到梵世,梵天。梵天寿命长,没有粗重那种欲的烦恼,所以他们轻安,在梵天里。

梵天王,我们前面的文说很多梵天。梵天王的快乐,那种是减少烦恼、去掉粗重,轻安的烦恼,只是他还有微分的烦恼,惑还未解开。他也是在求法,但是还有惑未除,所以他有修行,修行入禅,入禅就是心静下来,好好静思惟。出禅呢?就是活动,生活的活动。像这样「闻香悉能知」,他们的生活,出禅生活等等,闻香的人就知道他们的生态,是什么样的生态。如何修行能够在梵天?梵天的生态有打坐,也有细思惟,有在修行,但是他们出禅之后,就是恢复他们梵天人的生活。像他们如何生活,我们闻香的人悉能知。这就是「自从欲界,至于清净」。梵天就是清净,只是那个惑还未断而已,所以大部分是清净,这个梵天的世界。「如是名为转上」,辗转向上。

所以,「摄念向定,名之为入」。当他的心全都摄受起来,归于一处,这个时候他们是说「定」,就是细思惟的时刻。他们就这样定下来了,这叫做为「入」。「从禅定起,名之为出」。从禅定起,打坐之后,起来了,这个时候,那叫做「出定」,就是恢复生活。这就是梵天他们生活的境界。生活的境界最重要,我们在说,我们要希望人人超脱天,超脱天人的欲乐,向着佛道修。向佛道修行,看看梵天王还有惑,他还是在追求,要如何去除,现在他们正在努力,所以欲天还是烦恼很多,还有享乐、求福求乐的心态,但是超越了这个境界,他就梵天了。梵天,他还要追求的,那就是佛法,要成佛。

所以我们在人间要回归到,了解因缘果报,有造福的人,他享受人间乐,就像欲界诸天享受;没有造善的人,他就无福,哪有办法受到呢?但是我们人间若没有见苦,就在福中也不知道他有福,还是不足。所以我们要在菩萨道中入人群,不论是富或者是平常,或者是苦难人,他们都能够见苦才能够知福。所以,「知福知足,福乐随心常住」,我们若能够知道这样,就在佛道之中求菩萨道行;学佛向菩萨道行,我们永远都是很稳定的方向。

所以,「受因揽果」,我们知道因果,大家道理都了解。「受因揽果,贫富苦乐」,大家都平等,了解唯心造。这个道理若了解,不论欲天、梵天,他们如何在享受,我们的心都没有动摇,我们就是行菩萨道就对了;要享受,无福也享受不到。现在我们对人间苦难,用心去了解,去拔众生苦,「复为说法」;互相了解佛法,彼此互相度化,这样净化人群。这就是人间天堂,才能够超越人间,行菩萨道。希望大家要能够深心理解,所以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