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1672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4-12-06 09:10
美国
偈文:
◎心是受万法之器,若以清净之法水,清净行者之心器;法润心田长慧命,如大地藏佛种子,能生一切诸妙法。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诸佛大圣尊,教化众生者,于诸大会中,演说微妙法,持此法华者,悉皆得闻之。」
释义:
◎谓有为法;因缘灭,灭尽不生。不生不灭空亦有,无为法谓为理体。森罗万象之事相,谛理真空而妙有。
◎诸佛大圣尊,教化众生者,于诸大会中,演说微妙法:一切诸佛,愍念教化诸众生,演说权实诸微妙法。
◎说是种种微妙法,示生灭无常故,唱入灭,明显本迹开二门,法喻谈权、说实,是一切道种智慧,悉载此经。
【经文讲解】
心是受万法之器,若以清净之法水,清净行者之心器;法润心田长慧命,如大地藏佛种子,能生一切诸妙法。
用心体会、了解。「心是受万法之器」。天地万物有多少呢?我们心中所认识的多少事情,已经懂的,还未懂的,很多。何况佛陀觉悟宇宙万物的道理,这些道理,我们又是懂多少?佛陀说法,我们听,听来很多的法,我们还未听的,也还很多。总是我们的心能够容纳万法,所有的法,全都能够容纳入心中来,所以我们的心量是不可思议!只是我们凡夫这个心迷了,我们的心,那个真实法,我们所知道的还不够多。佛陀与阿难走在恒河边,佛陀就问阿难:「阿难,恒河沙多不多?」阿难就说:「很多、很多!」佛陀就用指甲,弯腰下去将沙挑起来在指甲上,问阿难:「阿难,我的手指甲这些沙较多,还是恒河沙较多?」阿难想不透,佛陀为何用这样来譬喻呢?三岁孩子也知道,恒河沙无法去讲数。手上这个指甲的沙,要如何与恒河沙来比呢?阿难有一点点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但是停一下,佛陀用眼光来注视阿难,阿难就回答佛陀:「佛陀,很简单,当然,手挑起来这些沙,是要如何与恒河的沙,来比多寡呢?」佛陀就将沙弹下去,就说:「阿难,我想要告诉大家的话,如恒河沙这么多,不过,到现在说出去的微之又微,还未说的话就像恒河沙这么多;说出去的,就像在指甲里面这些沙这么少,这么少的法说出去,但是凡夫又是能接受多少呢?」是啊,我们用这样来比较,就知道我们的心量,我们心的器量应该是很大。佛陀,佛心已经有那么多的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其实,佛有多大的心器,我们凡夫就有多大。但是,佛陀已经他的心、法如恒河沙,我们凡夫的心所接受来佛陀给我们的法,我们还是心器有漏,所以能够受多少呢?
所以,「心是受万法之器」。人人都有这样的心,能够容纳很多,可惜我们的心,这法有漏了。「若以清净之法水,清净行者之心器」。假如有这么清净的法水,来洗净清净心这个法器,若这样,法入心就没有漏掉,非常的干净的心、法。譬喻水在无漏的,干净的桶子里面,是干净可用的。所以若这样干净的水,「清净行者之心器」。在有修行人的心中,就能成为有用的心器,我们这个心盛下来的水,就可用的水,就像法润心田就长慧命了。佛陀以恒河沙比喻,还有很多还没有说的法,给我们的法,佛陀感觉还是很少;这么少,却是我们凡夫,又是还能接受多少?真的是心器有污染,所以水下去全都是受污染,污染,能够用的没有多少,与这样的意思一样。
所以,「法润心田长慧命」。我们若有这个清净的蓄水,清净的蓄水器就譬喻有法,法若可以润在我们的心田。几天以来,不是告诉大家吗?人人心中一片地,我们心地、心田,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田,你若有水,不断将这个心的田,将它耕好。若是能够这样,这畦田要来播种,水就不容易干。所以若要种稻的稻田,一定还未播种以前,要先放水进去,犁田,犁地土会松,水能够入土壤中。所以土与水要很适当,开始插秧的时期,就是播种子的时候。若心田顾得好,自然有水、有稻,它就可以「一生无量」了。
所以就像大地,它所藏的,是佛的种子,佛的心是清净无染着,他已经「一生无量」,都愿意来给众生。每一位众生,若能得到佛陀说法的要点,能够把握住、很了解,就像一颗种子,同样落这个大地。土分、水分、气候等等,全都是这样具备了,那颗种子落土,自然「能生一切诸妙法」。与那颗稻种一样,种树要等树长大,树长大开花结果,这颗果实就是种子,这颗种子,与落入土里那颗种子是一样。
我们凡夫,芸芸凡夫就是要等待这颗种子,佛陀给我们的种子,我们是不是有留着?是漏失掉吗?这就是佛陀所感慨的。要给我们的很多,完全是那颗种子,但是我们真正那颗种子,佛法的源头,我们还是仍得不到。佛陀说,恒河沙那么多的法,给我们的才这一点点,因为他要观机逗教,众生的根机就是这么钝劣,四十多年了,佛陀已经时间等不到了,来不及了,所以赶快转一个机,去权显实,时间很紧急,所以是不是这个法种能够成熟?这就是佛所挂心。因缘,佛来人间就是一个因缘。
「因缘生,谓有为法」,因缘若生就是叫做有为法。佛陀与人间有缘,来到人间待时机,修行、成佛、说法。佛陀说,众生听,这全都是在「有为」,有形象,有讲法的人,有听法的人,也有修行的人,这都是因缘会合,在佛那个时代这样因缘会合了。「因缘灭,灭尽不生」。我们要好好顾这颗缘的种子,真的因缘要把握。我们因缘若没有把握,看看佛陀的时代,遇到佛的人,信佛、听法、修行,尽管是同世,无缘,无因无缘,他就不肯接受佛的教法,哪怕与佛同世也错过了因缘。所以因缘同世,却是自灭因缘。所以这个缘,因缘灭,这样那一辈子就无法遇到法了。这个法的因缘没有,来生来世遇得到吗?实在是很空缈。所以灭尽,那个因缘灭了,这个缘就是尽了。佛陀涅盘,没有了,再也没有因缘得以见到佛了,所以缘就断了。来生来世是不是再有这个因缘吗?这很渺茫了。这是举一个例。
我们同样,常常说,缘来的时候,要赶快把握,因缘若过去就失去那个因缘,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就像时间,把握,这个时候我们若没有把握,时过了,永远,这个时间就叫不回来了。同样的道理。但是时间,「不生不灭空亦有」。每一天的早上,昨天是这个时,今天是这个时,这个时是昨天的时吗?不是哦!昨天就不是今天。佛陀说,无常,现在不知未来事,所以「不生」,不敢说明天还是有这个时,大家要很用心去了解。
所以叫做「因缘灭,灭尽不生;不生不灭空亦有」,真的是昨天已经空了,今天又有,是不是有明天呢?既然昨天就空了,昨天的时间灭掉了,明天有今天的时间还在吗?所以灭掉是叫做空,但是空还是「有」。昨天已经空了,今天又来,明天到底是空还是有?
这微妙时间的轮回,但是法告诉我们「无常」。真的也是无常,无常就是苦空。今天的计划,明天有没有?回忆过去,有多少的无常在过去发生,有多少人计划着明天、明天,约好的未来的未来,但是一旦无常发生,再好的规画都消灭了,没有了。但是那个消灭掉的原地,现在再看,有啊。这种,那个地方,同那个地方还是兴盛,哪有灭掉呢?有啊,这全都是开始生而灭,灭而再生,空,空中妙有,妙有是真空,这全都是与时间有关系。所以,人间的一切,全都是这样生灭不休,灭灭生生,生生灭灭,这种的法。
「无为法谓(为)理体」,什么叫做「无为法」?无为法就是真空,但是这要看因缘。佛来人间,本来没有佛,没有释迦佛,但是乘着因缘来人间,有了。有了佛,今何在?佛,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过去了,但是佛有在吗?声声叫佛,声声念佛,声声说起佛所说的法,佛在不在?在,因为法,法身存在,所以这就是妙有,妙有、理体。来人间,人间的道理说了,结束了,那个身体退了,但是无形的法还是留存。就像森罗万象一切的事相,我们人间所有所有的事相,还是存在。
说种子,种子,树长大,你要再往地下去找那颗种子,了不可得,因为那颗种子,已经发芽、抽成嫰芽,已经树苗而变成大树了。原来那颗种子找不到了,已经是一棵的大树了。这棵大树它还可以产生,与原来的种子一模一样,这就是妙有。所以妙有真空,真空妙有,原来的种子已经空掉了,变成这棵大树,这棵大树能够产生无量的种子。所以这样的循环,粒粒种子同样还会真空,真空它还会再生妙有。这种人世间就是这样。
所以「森罗万象之事相」。事相、理体,理体、事相,理体是「空」,事相是「有」,所以「谛理真空而妙有」。所以这个谛理是真空,但是它会产生了,形形色色所有的有相。这样说来这么的简单,到底我们有没有办法理解?我们的「心器」能够装着万法,这个器具到底是清净的吗?清净的用水可以再用,这就是看我们的心有没有干净。干净的心,法收来它是法;不干净的心器,进来的水不能用,那就不是法。
所以我们要很用心,要如何干净我们的心器,来装满法水。若能够这样,哪怕佛陀所说的,手上的沙,手上的沙也是无数量的种子。佛陀要讲的法,不必说到恒河沙的法,同样是恒河沙,手上这些沙来譬喻法,就已经很多了。这就是用譬喻让我们了解名相,名相了解,就知道,体会到它的理体,同样的道理。总是我们要很用心来体会。
我们前面的经文:「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这就譬喻,菩萨在读诵经,很虔诚。他读诵之后,很熟悉又能够为他人说,不断去「一生无量」。
就像宜兰的一群资深菩萨,都是负责功能组的菩萨,回来精舍,大家心得分享。大家很用心,要如何入人群度众生?提起了「竹筒岁月」的时候,就说乡长站在那个地方听、听,听了之后,靠近来向我们的委员说:「我很想向你们要竹筒。」委员就说:「没有问题啊,一支。」他说:「我不是要一支。」「要不然三支。」「我不是想要三支。」「不然,你要多少?」「我要三百支。」「怎么会这么多啊!」「因为这很有道理,我希望能够与公所的人,人人来推动,人人都能够接受竹筒,能够这样『一』生无量。」他有这样的心。你们想,这就是,就是法,说善法,要如何叫人人开启,「日生一善法」呢?
人人若心日日生起了,「行善有余庆」这个心态,不就是社会最祥和呢?不就是佛陀来人间,所要说的法吗?要来度化众生。这就是诵经最重要的道理。千经万论无不都是要接引众生,人人向善。所以这叫做善法。这也是菩萨在传,听法、说法、传善法,不论出家、没有出家,接受到法,人人都可为他人说。所以这段经文,「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所说的「菩萨」,就不只是指出家比丘,就是所有四众弟子都能发大心,听经、诵经、说经,这人人都能够做,所以菩萨法,是四众弟子可行的经法。所以能够「撰集解其义」,可以告诉人,也可以写。「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像这样辗转一直听,就像宜兰的菩萨,他们所说的,我再说给大家听,大家听了之后,将这个法再复制,再一一传。同样的道理,虽然是人间所行的法,亦如佛所说法,同样。所以佛,众生、心、佛没有差别,这就是佛所说的真理。
接下来这段经文就说:「诸佛大圣尊,教化众生者,于诸大会中,演说微妙法,持此法华者,悉皆得闻之。」
这段经文就是这样说,「诸佛大圣尊」,诸佛不是只有指,我们娑婆世界的佛,是现在、未来、过去,所有的觉者,大圣尊在教化众生。凡是能够教化,过去觉悟的圣者,现在觉悟的人、未来觉悟的,心、佛这样会合在说法。「于诸大法中,演说微妙法」。
大家要再记得前面说的,心就是道场,任何一个道场无不都是说法处。所说的,我们都要慎重去说,那就是微妙法,要很慎重。所说的「如是我闻」、「如是我说」,最重要的「如是我行」,行得通,通过来,「我是过来人,我再为你说」。若能够这样,是最实在的法。
所以,「一切诸佛,愍念教化诸众生,演说权实诸微妙法」。佛陀来人间,他开头是观机逗教,让大家随他们的根机来接受。不过佛陀的本怀呢?佛陀的本怀,就是期待人人与佛同等,能够体悟那个理体,去产生妙有。这是佛陀的实教,就是要让人人的心以法为体,但是我们众生要真的能够体解,是有困难。所以佛陀的慈悲,用他的怜悯心「开权」,现在来显实,所以「愍念教化诸众生」。用很多时间慢慢地牵引,每一个时刻,就是随众生机来演说,说权又再谈实,这就是佛陀的用心。这都是微妙法,要如何去接引众生来到道场,来到道场如何为他们讲真实法,这也是很重要。
「于诸大会中,说是种种微妙法」。来到了,我们就要把握因缘,为他们「示生灭无常」。就要知道用种种的法,无不都是微妙的法,我们将它显示,让他们看,让他们了解,这种生灭无常的法。因为有生有灭,人生就有「苦」、「集」;有苦、集,我们知道,我们要来「灭」苦、集。因为我们知道就是无常,佛陀已经清楚了解,将法已经向世间人说,世间人是不是法法有相传吗?
佛要说的法已经很多,有时间能够说到;说到了,我们是不是有听进去吗?我们要很用心。人生无常,还未说到,佛陀还有很多话要说,时间不够,众生听法又有漏,佛陀也无奈,所以他就「唱入灭」了。《法华经》开始,佛陀就告诉大家:「我即将想要入灭了,涅盘时到了。」
如一位医生,平时很会看病,当中有孩子,孩子有病,要开药给孩子吃,孩子就不要吃。他只好就去外面走一走,再回来。「孩子啊,有病就要吃药。」孩子还是在那个地方,沉迷着游戏、娱乐。
父亲无奈又出去了,才叫人回来说:「你们父亲已经死了。」孩子听到父亲死了,就忽然间想到:我有病,我的父亲是良医。现在父亲死了,我有病要怎么办呢?才想到父亲的药,要拿来吃。到底有没有吃?有按时吃吗?有没有照病症吃吗?这是很感慨。佛陀就是将要入灭之前,说很多譬喻的故事,我们应该要很清楚。《法华经》说得很清楚,「权」的方便说,种种譬喻。「实」的直指人心,人人本具佛性,人人与佛同知见解,偏偏我们就是不知不觉,又不能体解,这就是我们凡夫。
所以,「唱入灭,明显本迹开二门」。所以佛陀就显本,他入灭了。是「明显本」,就是实,他告诉大家:「我要入灭了。」才开始让大家知道,佛陀是永远在,所以再下来,就是再说〈寿量品〉,来来回回都在这里。这是藉因缘、藉时间,因缘、时间来了,若不会把握因缘,不懂得把握时间,同样还是生灭法,不断这样过。「迹」,说迹门,迹门就是不断,足迹来来回回,来来去去,时间无常,因缘不可多得,这种的迹门。再者,另外「实」;迹门、本门,实在本来就有的。佛陀就是讲《法华经》,要让大家知道「权」是方便,现在要说的「实」,人人可成佛。所以为我们教菩萨法,教导我们成佛之门,这是最根本,所以「法喻谈权」。用法来譬喻,这就是「权」,这就是方便。时间过了,众生还是根机不整齐,时间不够了,转一个时机,那就是说「实」,真实法开始说出来。
所以说「实」,谈「权」就是讲方便法,说「实」就是说《法华经》,成佛之道,「是一切道种智慧」。佛陀的「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就是佛陀的智慧。所以全都记录在,《法华经》之中,这要让大家清楚。各位菩萨,「经」,简单的字,其实说这么多,说不完简单的几句话,简单的几个字,真的是说不完。「诸佛大圣尊,教化众生者」,要如何教化呢?过去一直说因缘、时机等等,来来去去在寿命中。譬喻名医有妙药,自己家里的孩子,总是这样不断有毛病,但是名医要治疗自己的孩子很困难,就来来回回,也是得要告诉孩子:「父亲已经死在外面了。」孩子才懂得珍惜。等到让孩子差不多懂得要吃药,父亲回来了。
同样的道理,要有欣慕这个法,知道法需要在人间,自然佛还要再来人间,因缘成熟。若人间认为不需要,佛法在人间,人不懂得要去爱慕法,佛陀就表示已经快要入灭,你知道也已经快要不在了。总是要好好把握,大家要用心,法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眼前不断地挥洒过去,要赶快及时把握,时时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
171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静思妙莲华》随喜功德品第18 1616-1652
静思妙莲华 分别功德品第17 1556-1615
168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静思妙莲华 如来寿量品第16 1508-1555
168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2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6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6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