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文:
◎勤闻思修,薰诸法香,持戒定慧,得三法香,入群众中,修六度法,知识共行,立愿守志。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
◎「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
释义:
◎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和合万善,报得天身,名为和合万善所出之香。帝释居妙法堂中,集议人间如法不如法事。
◎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各各诸天人之香。释提桓因:即天帝释,敬佛、闻法、大护法者。
◎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报为天主,处天宫殿,受天五欲娱乐时香即十善报。五欲娱乐:果报上之乐受。帝释受娱乐时,每夜有八千天女侍奉,帝化八千身以娱乐之。
【
勤闻思修,薰诸法香,持戒定慧,得三法香,入群众中,修六度法,知识共行,立愿守志。
要多用心,是啊,学佛要很勤,勤学佛法,这是我们人人必定要有用心行,这是我们学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目标。勤闻、修行,法是从听来,或者是读诵了解来呢?读也好、诵也好,还是要多听、多闻。读,是自读,我有空,我有时间,我有兴趣,所以我来读,读种种的文字。听就不同了,听,我们是听什么法啊?现在在说什么法,固定你每天每天就是要听,与大家共同一起来听,听这部经,这个人在说的法,总是要专心一致,好好听,照顺序听。听了之后,还要好好思考,听进来,我要经过体会、了解,这句我听懂吗?听不懂,意思好像很深,我就要「留着」,所说的「留着」,就是在记忆之中。现在我来不及,无法再问这句的意思,自己也还不很了解,但是这句还将它放进记忆之中。耳朵还要继续听,所以「闻」,我们就要用心闻,不是说「有啦、有啦,师父,您的声音我有听到了。」不是有听到而已。听了之后,我们还要再「思」,这场的讲经结束了,下讲堂了,就要将我们的记忆再提起来,哪一句话、哪一个法,我要再去思考,要再去了解;思考了,全都清楚明白了,知了,识了。接下来,既知又识了,那就开始要修行,所以叫做「闻思修」。我听懂,我了解,我做得到,我就是要身体力行,所以叫做「闻思修」。要让我们能够这样,听、思考、修行,我们必定要常常听,就像衣服放在香草的旁边,香气的地方,我们常常接近,我们的身体,这衣服也会受到香味来熏习,让我们有香的气。
同样的道理,你若在厨房炒油炒很多,油气很重,我们刚刚出来,有时候就会闻到,「你在厨房吗?在炒什么菜、做什么料理啊?」你身上有这样油气的香,就是这样。同样的道理,我们若在那个环境比较久一点,我们的身上就有这样的味道。我们若在修行的道场久了,我们的举止动作,就与修行道场同样的威仪,而我们若是脱离那个道场,也同样会熏习到其它的习气,这就是以前人说的一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的道理。
所以「熏诸法香」。我们比较接近香的地方,自然我们,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威仪,我们的举止,我们的动作,同样也有闻思修的气质、修养涵德。「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听法很多,道场的生活习惯,我已经很习惯了,我们的身行,自然与这个修行团体成为一体,同样的道理。
所以「持戒定慧,得三法香」,戒、定、慧大家都知道了。「戒」,就是要守规矩,居士、在家,根本戒,「五戒」还要再兼持「十善」,这是在家人学佛,这五戒、十善,这叫做好人。若能够这样,这叫做持戒,心自然没有亏欠,没有做了亏心事,譬如五戒,我要守吗?要啊,我们不可杀,不可偷盗,不要家庭节外生枝,我们不可妄言、绮语等等,这个杀、盗、淫、妄、酒,五戒要守得住。十善呢?从这个五戒将它延伸出去。十善,我们从身不杀、盗、淫,就是三戒了,不杀生,这是我们人人的根本;不偷盗,这也是我们身体的行为,当然身体也得要守好,这家庭夫妻的规则,夫妇之道。
口有四项,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还有我们的心意,不贪、不瞋、不痴。若能够这样,身三、口四、意三,这三项,我们若能合得起来,这就是根本戒,从这个五戒将它延伸出去,也叫做行十善。这样说起来五戒十善,这就是佛教徒,人人根本需要持,出家更不能离开这五戒,一定要受持,十善,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这全都是我们要持行。何况出家的戒律,那就很多了,比丘二百五十,比丘尼三百多戒,更详细的细目,那就是五百戒。总而言之,行持戒法是很大的功课可修。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行为等等,这都在戒之中。
因为我们有守那么多戒,内修、外行,这个戒法守住了,所以我们的心就会很定,没有什么样的人间事物来影响我们。「担忧」难免,「烦恼」没有,「担忧」与「烦恼」是否一样?不同哦。听起来好像一样,烦恼,那就是深入、深入的习气,若是担忧呢?事情,有事情,而这件事情还未达成,我很担忧呢,这就是在工作上。而烦恼是无中生有,或者是过去的,还是这样紧紧地把它抓住不放,贪恋过去的富贵、名、利。时迁日过了,还是一直在那个名、利、地位,还恋栈在那个地方,就是很烦恼,离开那个地位、名利了,就会觉得很失志,或者是还要把握着那个权,不肯放,这叫做「烦恼」。人间的烦恼离不开贪、瞋、痴,这就是无形,有形、无形烦恼。
而若是「担忧」呢?不是,就是这件事情我要来做,我是做不做得到?做得到啦,我们认真来做,我们就要赶快找人哦,大家有这个能力完成一件事情,还未完成以前还是有担忧啊。事情完成了,欢喜啊,皆大欢喜了,这样那个烦恼,就没有再放在心里了。我们常常在说付出无所求,还得要感恩哦,前脚走,后脚放,没有担忧啦,没有烦恼就是叫做没有担忧。不知道大家听得懂吗?烦恼,烦恼那就是入在心中,放不下的,过去的事情,还未到的事情,放不下的事情,无中生有的事情,这全都叫做「烦恼」。若是工作上,我负责这么多的担忧,所以常常说担忧与烦恼是不同,我们要学的,要能够得到定,就要去除烦恼。去除烦恼,这种无中生有,过去、现在、未来,人我是非就是无中生有的,我们若是能够听来就不是烦恼,该处理的,处理好放下了,我们的定心还是住在。没有我碰到事情,我满心就是烦恼,我想要……等等,这种都不对的。
烦恼若多,定心就不住,所以我们佛法说修四弘誓愿,誓就是立誓,就是志愿。我做这件事情,是我这辈子的誓愿,我尽心力做,困难我就要解决。解决了,放下;还未解决,就用心,世间没有困难的事情。我们的心,那个誓愿还是稳定的。要不然,佛陀要如何生生世世呢?生生世世就是立四弘誓愿。那个誓愿是已经立定了,我来来去去,我还是没有离开这念,誓愿度众生、誓愿断烦恼、誓愿学佛法、誓愿成佛道,这誓愿是在我们的生生世世,这叫做定心。
所以守戒的好处就是要修定,让我们心定得下来,我们能够誓愿生生世世。这就是定心,不会碰到事情就起退道心。道是一条一定要走,路比较差就要铺,这叫做「铺路开道」,这叫做「菩萨道」。总是「定」意,这是我们修行者的基础。「慧」那就是智慧,心既决定了,世间没有难得倒。而且慧是众生平等,没有偏颇在哪一个地方,人人都是平等爱,没有,「这个我讨厌;这个我比较庇护他,比较爱他。」没有,还是平等。不光是爱人,我们要爱一切物命,这叫做「平等爱」。
佛陀是为了要救众生,我们学佛也叫做救众生,救度众生,所以「感恩尊重生命爱」。所有的生命,我们全都要平等爱,这叫做智慧;智是分别智,慧是平等慧,过去也曾告诉过大家。所以「得三法香」,这三法,我们要常常去熏习,常常要做,日常生活中,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我们若能够这样,日日都在戒定慧中;生活守规矩,处事要定心,对待一切要平等,这是在生活中应该是做得到,这叫做「三法香」。
在生活中,这么简单,在我们的一生,佛法中,我们要学到底,就是要很深入戒定慧。每一部经离不开戒定慧,佛所说法离不开戒定慧,要教导人守规矩,要教导人不要分心,要教导人待人处事,这也是在戒定慧之中。所以我们「入群众中,修六度法」。也是需要戒定慧,所以入群众中,就是「六度万行」,这不能离开「闻思修」,不能离开「戒定慧」。你要入群行菩萨道,总是这三法,三法一定要坚守着。
所以大家在佛法中求知求识,既知既识,我们更需要要共知共行,要共知、共识、共行;我们若没有身体力行,懂再多都没有用。所以要人人「立愿守志」,我们才有办法这条道路,向前精进。就像古代佛陀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他的夫人叫做末利夫人,这个末利夫人,她就是信佛弘法,闻思修,持戒定慧。虽然她是在皇宫里享受,但是听法很勤精进,身体力行。后来,在那个时间中,有一位大商人,他在贸易,海上的贸易,在海上就是向海里要去寻宝,船行在海中央,忽然间在海里浮现出海神,这海里的神浮出来的时候,手捧着一钵的水,就问这个商主,叫做波利,问波利:「你的船航海在我的海面上,你先来了解我。我问你的话,你若能够回答得出来,我就放你航行,你这艘船就平安过海了;答不出来,你这艘船是过不去。」「是什么事情啊?」
他捧着这个水,就问他:「你看,这钵的水,我手里的这钵水,与海里的水来比较,是我钵中的水比较多呢,或者是海里的水多啊?」这位波利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稍微用心定一下,就回答了:「当然是你手中这钵水多。」这河海的神就说:「怎么说呢?海这么大能载无量的船;我手里这个钵的水,如何能够与海里的水来比呢?」波利,这位商主就说:「因为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碗清淡的水让我喝下去,能救我的命。海里这么多的水,我也无法喝。」这个波利他就又告诉他:「我的回答,你若能够欢喜就是救我的命。同样的道理,我若是海里的水,能够渡过我的商船,也救不到我的命,所以我觉得是你手里捧着的水。」这个海神他就说:「是,这样你有尊重我;我被你们尊重,我能够放你过。」
这个故事,也就是在譬论「心念」,心念一转,他不只仅仅放他过去,他又将海里的宝物,那个香的珊瑚,就来献给这位波利。波利拿到海里的宝物──珊瑚,他拿到之后是很香,放在船上就香气很大,他这样顺利过海了。这位波利就想,我得到这个这么香的东西、这么宝贵,我是一位老百姓,我何德何能呢?这个东西放在我身边,实在也是很无法可收藏,也没有这个德,不如我就献给国王成为国宝,所以他就拿去献给国王。国王拿到这么美的香珊瑚,他觉得这个东西,收在宝藏中也比较可惜,应该这个宝就要配合美人,宫中哪一位是最漂亮的?决定来一个选美,宫中这么多夫人,看看哪一位是最漂亮?布达消息出去了,就叫大家「来啊,来让我选,哪一个人能够得到这样东西呢?」大家听到、欢喜,花枝招展,大家尽所能打扮得很美,就按照时间,大家都集合过来了。
一直点,点来点去,缺了一个末利。「末利,末利夫人为何没有出来?」叫人去叫她,可能没有听到,去到宫中,去叫她。茉利夫人说:「我今天不能出去」。通报的人来向国王说。一而再,再而三,第三位再来了,末利夫人,还是对这个珊瑚的东西,她不注重,「感谢国王的(好)意,这应该是大家所爱、所得的」。这位国王心中就有一点气,但是他对末利夫人,也有特别的爱,所以他就说,不论如何还是来与我见面。末利夫人就觉得国王这么勉强,她就这样出来了。一出来全身素色,很朴素,因为都没有打扮,很朴素。来到这一大群的美女,妖艳的,大家的群中,国王眼睛一亮:「怎么这么的朴素、圣洁的一个身体?看起来这样全身有一种很纯、洁净,纯洁的身体」。所以心生敬意了。
他就说:「为何妳迟迟不要来?为何妳这样,今天这个身体全都没有打扮呢?」她就说:「国王,我今天是斋戒日,所以我今天不着花香,这是我要守的戒。不能香,不能抹粉、珠宝在身上,这是我对佛陀教育的承诺,我一定要守戒」。国王就说:「守戒那么重要吗?我与妳所守的戒,哪一项重要?」末利夫人就说:「佛陀教育的戒重要。因为我业重,生生世世情深却是德薄,所以我生为女人身。我想要好好来修行,朝向佛的境界;要修行,让我的身心干净。道、德、行必定要三具足。我要顺道而行,我的心一定要身体力行,顺着这个规戒,身体要顺这个规戒来走。这是我一生的誓愿,这也就是我来生的慧命,所以我还是以戒为重」。
国王觉得,「妳既然以戒为重,我也尊重妳。来,这个东西唯有妳能够得,香珊瑚,送给妳」。末利夫人说:「我无法收,今天是斋戒日」。国王就说:「我说出去就一定要做到,妳是我最爱。妳不收,要怎么办?」她就说:「你将这个东西随我去送给佛陀,唯有佛陀有这个资格,来收这么宝贵的东西」。
国王就觉得,「哦,见佛,好。到底佛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夫人妳这么的敬重?舍生命,妳都要持戒,到底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国王就跟着夫人,去拜见佛陀。看到佛陀了,国王真正是心生尊敬,他也五体投地,听佛说法。从这样开始成为佛的大护法。
总是戒能够感动一切人,所以持戒很重要。持戒能够生出法的香,所以我们戒、定、慧很重要,闻、思、修不能没有。闻思修,法入心,戒定慧是身体力行,我们要入群众中去,修六度行。就像末利夫人,用这样的方法,她也度国王,进入佛法成为一位最大的护法。这就是戒定慧香,需要我们人人用恭敬的心来尊重,知、识、行,身体力行。
这与前面、下面的文有连贯吗?有啊:「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
这一切香,我们几天前,也就是说一切善的香,这个香就是所有一切的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德香。譬喻天地之间所有一切的香,草、木、花等等的香。
这下面说:「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
不论是人间一切香,或者是天上一切花果树香,一切所出来的香味,我们的鼻「无不闻知」。这就是那些香气,全都能够从耳朵听到、鼻子闻到,这我们全都能够去体会。我们用耳朵,看到这个花,「啊,这花是这样的香。」这耳朵能够当眼睛,眼睛能够当耳朵,看到这花也能够兼为鼻根。所以过去我们说眼耳互用,与鼻子也能够互用,只要我们的心定。
接下来的文就说:「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
前面说,「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这是无情的,那些都是草木无情。现在再下来要说的是有情,那就说到身,天人的身香,身的香。天人,那就先介绍,介绍出了释提桓因。他从他的身,从他所住的地方,从他的环境周围,那个香要介绍出来。
「和合万善,报得天身」,释提桓因,他能够在这么大、好的环境里,就是因为他有很多的善。累生累世在人间守持五戒十善,很俱全,这五戒十善,能够让他的身得到这么大的福。所以因为他心没有烦恼,他行十善法、持五戒,这就是「和合万善」,万善和合。所以能够得到为天人身报;这种的果报,所以「名为,和合万善所出之香」。
所以「帝释」。这位帝释住在哪里?在天堂,叫做妙法堂,他的宫殿名称叫做「妙法堂」。在妙法堂中,时时他会集了很多的天人,「如法」,他们都要来开会。同样,天人也要开会,是要开什么会?他要来开,世人有守法吗?天人有照规矩吗?人间的世间人有守法吗?这就是天,天天他也要有功课,就是要如法,守如法行。
所以天王各个身分,就有他修什么行,我们都能够从他的身上闻出他的香味。
释提桓因就是天帝释,他敬佛,他闻法,他是一位大护法。他能够这样守法,如法如仪。天上的正法,人间的正法,他都照规矩,但是他「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也是有香。
释提桓因报在天主,他还是执着在那个天乐。还是尽量在享受,他的乐、他的福,所以那个天宫里面,就是享受这样的欲乐。但是这个地方,就是有这样的香味,用鼻子也闻得出来,这叫做「十善」。行大十善报,所以他有这个福报,在天上享尽五欲的娱乐,所以「果报上之乐受」,就是这样在享受。
所以「帝释受娱乐时,每夜有八千天女」来伺候他。这位天帝,他也化为八千个身体来作乐,这就是天堂的乐。天堂享受的乐,就是他要在人间守戒、修福,这种极善福要万善合一,极善,所以他才有这个福去报身;这个因缘果报报身在天上,天上,天帝释来领导很多的天人。就是这样,修十大善行的人报生在天上,受这么多的享乐。
所以我们修行不是想要修天福,我们是要向,趣向是菩萨道。我们一心一志不是为了享乐,我们一心一志是要行菩萨道,要脱离这种五欲的分段,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因为天福享尽了,也要再下堕人间。所以我们要修的要断掉生死,不是要贪着五欲。所以我们更需要「戒、定、慧」,「闻、思、修」,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