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文:
◎若诸乐法居家之士,志求佛道爱谈名言,清净自居应现居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六度恒持万行。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干闼婆、干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
◎「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
◎「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
◎「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释义:
◎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婆罗门者,即乐法净行,自持利他,入群化众,播善种子。由敬法故,护持正法,终身诚挚,供养不辍。
◎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此明四圣,之所乐见。
◎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是持经人所在方向,诸佛慈眼随处视护。于佛经典,眼视手持,口中读诵,心地解了,如同佛口亲闻无异。何时诸佛不向说法。黄卷即是对圣贤也。
◎悉能受持一切佛法:一切诸佛所有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持是经者,即是受持一切佛法。
◎又能出于深妙法音:由解佛意,能依经典,出于深妙清净法音。此结舌根利益。
【经文讲解】
若诸乐法居家之士,志求佛道爱谈名言,清净自居应现居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六度恒持万行。
用心啊!体会、了解,「若诸乐法居家之士,志求佛道爱谈名言」,这我们用心来了解它。修学佛法,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还有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大家清楚了,弃家割爱,离开家庭了,割断了一切私人小我的爱,专心出家了。若是优婆塞、优婆夷呢?他们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他们能够乐法,除了他有家庭、他有事业,他也能够对法,正法欣慕,好乐佛法。所以,虽然人住在家庭,却是他的意志就是,「求佛道爱谈名言」。他就在佛道之中,哪一句佛法,「好啊!」他就将这句佛法,心有所得,与大家分享。
尤其是有心的人更有心,家庭中的家业教育得好,家庭和睦,从家庭全都能够以身作则,入于佛法家庭,共修佛法,同行菩萨道。这就是不只是私己,一个人入佛法来,还能够在家庭中,他的行为都是很美满,家庭中的人不反对,甚至很敬佩,也随意,随居士这样同入佛门,同行善法,这是一个最完满的家庭了。这就是居家之士,因为他乐法,生活都是在合法的法中,不是天马行空的法,是人间,可以脚踏实地为人间,家内、家外做得好,能够家庭来的人能心生欢喜;在家庭外的人也能够见法欣乐,羡慕这个佛法的家庭,也被他感化到了,同样也来学法,同样也受他度化。
就像这样,居士在家庭中,「志求佛道爱谈名言」,彼此之间互相说法,我听到的法是这样,而你听到的呢?彼此,就像我们现在的读书会一样,「大家来读书,读我们今天听到的。」或者是多久之前说过的法,已经编成一本书了,我们现在听的这部经,与前面那部经有连贯吗?我们前面的没有听到,现在我们大家再来复习;复习过去,认真听现在,法,能够这条路,这条路,很准确的路,从起头一直到终点,全都是同样的法,让我们一脉贯通,这可信。
所以入人群度众生,谈佛法、说人间,就在人间来讲佛法,这叫做「清净自居」。他心无染着,心无世俗杂念的事情,所以他的心很清净,虽然是在家,他的心志与出家的生活是一样,只是还未出家,他能够方便做人间事,他的心也是同样清净自居,自居家庭修行,「应现」,应现在居士身,在人间。看看〈普门品〉,难道不是,「应以居士身得度者,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三十二应身,看看,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时代,应什么样的形态去说法。居士在家有他居士的好处,他可以在家庭、可以在佛法中。
所以,「人间佛法,转识成智」,在人间,人间的常识,在社会看多了,认识这些、认识那些,世间的名词、世间的动态、世间的知识,他全都很清楚,这些知识懂那么多,又是做什么呢?知识懂愈多,若没有向正道走,是增添无明。看透彻了,来一个方向,走入人间佛法,他就能够将过去的经验,过去所认识的转向智慧。过去的「有为法」,会合回来是「无为法」,真实的道理。有破坏的,要如何成为永恒的智慧?同样的道理,我们人间,来世间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呢;父精母血,让我们出生了之后,我们会跟着行蕴,不断成长、长大,自然法则就让我们老化,最后什么都没有。
一般的人间,总是执着在这个身体的过程,孩子时代的叛逆时,中少年的时代要认真,老人的时代要安养等等。这就是一般,不论你如何的认真、打拚,钱赚很多,还是已经名与利,在这个打拚、认真变成了执着,在执着之间就造了人我是非。人我是非,那就争端对立、结怨连仇、爱恨情仇,这样就一直结下去了。老来时总是很多的失落感,很多还是求不满足的求不得。这种从很有名,已经慢慢被替代过去了,就很辛苦。
若有佛法就不会这样了,有了佛法,知道这是大自然的世界。这种人生的变化很自然,这种生命是一个过程,懂得好好把握生命的过程,知道无明、烦恼、人我是非,要如何有过节的过去了,现在所遇到的,恩要如何还?仇要如何报?这是人生凡夫,这种懂得要报仇、懂得要还恩,但是不懂得要转,恩要报,但是仇要消,要如何消除、消弭过去那些仇恨?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哪一个与我有仇?哪一个有恨我
而我们这样在生活中,我要做一件好事情,他就来阻碍我,用恩情来说服我,或者是用各种的手段来阻碍我,我们若用智慧,这都叫做人生障碍,哪怕是一位很爱我,「我要往这个方向去走。」「不可啊,做好事虽然很好,你难道得做到这样?这是关心我们,怕我们做不了,用很多很多来障碍我们,这样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面对着一个这么好的人,菩萨道,要障碍我们,这要怎么办?有那个智慧,可以让他能接受没有障碍吗?这就是要看智慧,人间的常识转为智慧。
或者是遇到有嫉妒、有怀恨,你在做好事,外面一直诽谤你,从外诽谤,从内的反对。常常对里面的人,我就是,「不是我做的,我就不赞成你去做」,所以会有那个反感就放弃,不只是自己放弃,还会埋怨,外面的人来听到,「这不是好事啊,若是好事,为何同样在里面的人,会这么不欢喜,说这么不好的话呢?」这也是我们要,用什么法能够来说服,或者是做出一番的成功,这个事情利益很多人,帮助很多人,这都是我们大家做的,事情也完成了,对什么人都没有损害,对人人都感觉与有荣焉,这样就是成功。所以佛陀将要成佛的时候,他也有降魔这个动作,佛陀又告诉我们,魔不是一时出现,魔境是在任何一个时间。
同一件事情,同心要做的,半途有后悔,自然就有魔的境界出现,烦恼,烦恼就是魔,魔,忽然间有一个烦恼来打乱人,或者是有一个人,突然间觉得「没有顺我的意,我放弃,我有理由。」就像这样,这就是叫做魔考。我们常常在听「魔考」,就是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有不如意的事情来障碍我们,要进行或是要停呢?要进行就要赶快改善;要停的,是自己的事情。随喜功德,大家做,这样来赞叹。赞叹随喜也是功德;我们做不到,别人做了,我们赞叹,这也是功德。
所以我们大家不要想:魔是在我们的外面,魔是在我们心底,内心中。我们每天见事、听法,是不是可以身体力行,这心魔都常常随身走,我们要用心。在家是这样,出家也是这样。这种有的要出家,父母不舍,兄弟不舍,舍不得,这也是魔考。你的道心有坚固吗?对家庭有圆满吗?这也是要考验他,是用知识,一时的冲动呢?或者是用智慧;智慧就此志难移,志求佛道,我们什么样的环境,都不影响我们。要如何让家庭圆满,欢喜送我们出家去,这也是同样在家修行,志求佛道。有的在家之中,有妻、子,有丈夫、有孩子,他也可以学佛学得很好。或者是还未有挂累,长大了,了解人间疾苦,不要牵着家庭再来辞亲割爱,我现在就可以入如来家求佛法,入人群度众生,安然自在,在悠游法海中,这就是选择,这叫做顺因缘。
就像这样,若是还没有出家,在家庭,就是「清净自居」,应现居士身就是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居士讲法也很好,居士度人比较亲切感,很好!就像法国一群居士,黄居士、郑居士夫妻同行,又另外一位菩萨,五个人一起回来,报告去葡萄牙救济的一切。葡萄牙在二0一七年有大火灾,我们欧洲慈济人会合起来,去为他们勘灾、发放,大家合和互协,这样一群人去,那种的感受,面对着葡萄牙社会上、下阶层的人,与要接受帮助的人的心态。
甚至接触到的,建立了接受做志工,年龄有大的。他们很欢喜的就是,带给他们观念,年纪大的,存「五十岁」起来了,他们欢喜谈这一项。我才「二十岁」而已,我做慈济,我做得很欢喜,我还很年轻,我很欢喜做慈济,当慈济志工。年纪大的,有这样。而年纪小的,就像在分享,他们踏上葡萄牙,第一次勘灾,到底要从哪条路走,哪个地方,是最苦的重灾难,最需要?一位读中学的孩子出现了,就这样告诉他们。这个孩子稍微会讲英文,就告诉他:「这场火这么大,最可怜的地方就在某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需要人帮助的人。」所以我们的慈济人,就因为这位中学的孩子,这样地指引,我们走对路了。
果然那个地方,孤老无依,灾后无语问苍天。慈济人接近了,语言不通。带去的围巾,赶快往肩上为他们披上,将他们揽过来疼惜。语言不通,肢体语言是最好的表达。那就是第一次打动了,当地受灾接受帮助,第一个接触的感觉。这样沿路开始说下来,一直到了后面,已经发放差不多了,同样也有一位将要考大学的,也是高中生,很有心来帮助翻译英文。几天之后,来与他们说话,说他得到一项很特殊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他们的钱。说他去找到这个钱,这个钱有写「台湾」两个字。几百年前葡萄牙这个国家,在航海中发现到台湾,所以那一年他们有制作纪念币。这纪念币上面航海中的船,那个地方很特殊,写两个中文字──台湾。作为纪念他们发现台湾。他就将这纪念币,就托他们拿回来,看了很感动人。
这个孩子和前面那位,开始那个孩子是不同人。后面这个孩子他就是去,知道台湾的慈济,透过了欧洲的慈济人,辗转去他们那里救灾。那种感恩的心无以为报,就这么有心,一个纪念币,这样唯有一个拜托他们拿回来。这情能够牵到几年;一五几年(一五八二年)的事情,几百年了,这真的是不可思议。也可以说在那里布善种子,有老人,有孩子,青年人。这就是居士在人间,能够做很多的好事,所以转识成智,要不然那些人与他们哪有关系?与我们哪有关系,为何他们要那么辛苦,来回四次跨国去救灾,而且要用不少钱,飞机来来回回。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不是去观光,在赶时间,面对着要对的人要说什么话?会回答吗?听懂吗?都不知道。但是只知道要救人,那些人很苦,这就是居士,能够方便救人。因为他居士身,他在什么单位都可以去找,什么单位他都可以去拜托,很方便,所以这是居士身。去,在那个地方,基督、天主的国家,我们在那个地方,也可以与他们谈佛法。我们每天都在那里祈祷,同样。他们也同样,很大场,看他们大家双手合掌祈祷,跟着我们唱着翻译过的祈祷文,这实在是很不简单。
总而言之,学佛,不论是在家、出家,出家,比丘、比丘尼身分,正式传佛法;在家,能够方便入人群,在人间说所修法;从比丘、比丘尼,僧团听下来的法,这样说给大家听。人有困难,我们来度他们,这就是很不可思议,那种爱的力量,各人、各人,都有一分身分上的方便。所以居士有这样度人的方便。
「令其成就,菩萨六度恒持万行」,所以人间佛法,转识成智,居家居士,志在佛道,或者是他的企业、志业,懂得善用资力。他们有资源,有力量,在社会,来自社会、用在人间。有那个能力,所以他能够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去说正法。令每一个地方容易成就,来「行菩萨六度恒持万行」,这都是法。虽然是我们现在的人间事,但是,是佛法在人间,能够生活步步踏实,走得通的路,入这个道,用法入宗门,大家要用心听好!
前面的文,那就是:「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干闼婆、干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
这就是八部的男女。这不是出家,还是在他们的等类中。还有,「为听法故」,这些都是,听法、护法的天龙八部,同样他们也能够度人。就像龙王女,她也是能够学佛法,转一个身就能够成佛道。这我们都已经知道,说过的法,这都在龙,八部类当中。所以,「皆来亲近恭敬供养」。
「及比丘、比丘尼」,这就开始是人类了。还有「优婆塞、优婆夷」,就是在家学佛法的人。老百姓,还有领导国家的「国王、王子、群臣、眷属」,这都在人间。还有「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
就像转轮王,在我们人间,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国王超越了,他是领天下,领导四大部洲,就是「四天下」,这是超越人间的天下。有大、小转轮王,有修福统领人间的王,四天下的王。
接下来的文,今天这段文就是:「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
我们就能够知道这段文,是人间,人间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都已经尽形寿,「随侍供养」。
婆罗门虽然还没有很信佛法,不过,他很尊敬佛陀的教法,所以也常常来亲近,全都来听,他们的说法,就是这些人间,凡界人间,婆罗门、居士、国王,这都是凡界的人间,所想要听的。所以他们「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全都在身边在供养。总是能传法的人,他们都相信,来供养。
所以,婆罗门「即乐法净行,自持利他,入群化众」,就是「播善种子」。这些婆罗门也会说佛法,居士也听佛法,这些全都来向着修行的人,互相听法,互相尊重、敬爱。所以,「由敬法故,持正法,终身来诚挚」,所以「供养不辍」;就是这样听法、敬法,所以来护持正法。他们终身,用很诚恳的心来供养,不曾停过,这就是在家居士,一直向着佛法护持。
接下来又再说,「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这些人这么的用心听法,跟着佛法这样在修行、听法,这就是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最欢喜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佛陀成佛了、说法,才开始「三宝」的团体成立了,现在能够看到人间,这么多人信佛、听法,也能够传法,还能够恭敬佛法、守护佛法,当然在传正法的应该都很欢喜,尤其是诸佛菩萨更加欢喜,欢喜看到这些人。而这些人是欢喜听到正法,诸佛菩萨,是欢喜看到他们的精进,这就是很欢喜的境界,这是「明四圣之所乐」。辟支佛,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这叫做「四圣」。四圣对六凡这样在好乐佛法,所以欢喜了。六道的众生叫做六凡;所以六凡、四圣,在这个地方看到了。
所以接下来就这样说:「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这就是好像在一个大场面里,人人向着说话的人,这样方向合一,说话的人也用很欢喜的慈眼,向着人人看:啊,认真!认真听法,这就是说法的目的。所以彼此都有顾视着,「我认真听,我专注,专心听法,音从哪里出来的,我要专注听好;音声出去就要专注看,观看大家有没有听进去?这互相的方向都面面俱到。
「于佛经典,眼视手持,口中读诵,心地解了」,我们在读经就是这样读,眼睛看,手要捧好,口中要诵,字字诵清楚。我们的心每读一字,每一字就要入自己的心来,不是当口在念,唱歌一样,这样念过,不是!字字要入心来,这样的读诵,心地要能够理解。「如同佛口亲闻无异」,就像佛讲经出来,我们现在在听,在听的这些法就当作像佛,从佛亲口所说的法。若这样句句都能够入心,「何时诸佛不向说法」,什么时候,佛不要向我们说话呢?佛法在人间,只要是这个法出来,都是要信为佛说。所以佛时时都在为我们说法。所以,「黄卷即是对圣」。对圣贤,我们在这个经卷之中,这经卷中一展开,我们都像面对圣人一样。
所以,「悉能受持」。我们用恭敬心来受持一切佛法。
「一切诸佛所有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这些大家看字就清楚了,佛所说的法,都在这里。「持是经者,即是受持一切佛法。」就要有心,有敬心在,佛就是在我们面前。
「又能出于,深妙法音」;由解佛的心意,佛法是畅佛本怀,我们一直说过了,佛来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讲法,就是要教我们菩萨法,就是要讲《法华经》,这过去一直说。所以「由解佛意」,佛意就是他的本怀。所以「能依经典,出于深妙清净法音」,就是因为这样,这过去说的经典都已经成文,已经编辑了成文了。所以,我们从文中,要读出这个法来,这是深妙清净,人说出来就是法音。所以,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舌根就是有这样的功用,它的功用就是我们还能够说话,我们还能够说法。各种的身分,只要你认识佛法,你就能够去传法;只要你有认识,你就能够传佛的教法。
这都是舌头在说话,不是我们凡夫用舌头说话,即使四圣──声闻、辟支佛、菩萨、佛的说法,还是要从口出。口出也要舌,这舌的动。所以这舌根的功德,这个地方说舌根利益人群,这个舌根能够说妙法、能够说好话,能够劝人走好路,这就是舌根的功德。所以我们到这里清楚了,舌根功德是千二百。这段文,我们了解。请大家要时时用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的身体中,我们有什么东西很宝贵?用在利益人群,那就是很宝贵,用在损害人群,那就是造大业。这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