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5-01-15 09:00   江西  

偈文:

◎凡夫不净身,触受皆是苦,清净之佛身,琉璃光明身,如净水明镜,应境现物照。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

◎「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

释义:

◎佛身无相本清净,晶莹剔透如琉璃,法身宇宙空寂谛,宇宙大觉入人群,化无明导向光明。

◎由持经清净身根力故,得净如琉璃胜义根,离俗越世,是故称:佛身清净,如净琉璃庄严,众生喜见。众生喜见者,无不爱着喜乐。

◎如净琉璃:谓身相内外清净明澈。

【经文讲解】

凡夫不净身,触受皆是苦,清净之佛身,琉璃光明身,如净水明镜,应境现物照。

大家用心,我们要很清楚,凡夫啊,你、我、大家在世间,大家想想看,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干净呢?「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心,这都是法,过去也常常说过了,因为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所接触到、所感受到,没有一项不是苦。用很细心来观察,人世间斯有何乐呢?我们每天每天过日子,生命一天一天消逝,到底人间后面的希望多少呢?无常的人间能够让我们规划多少,是安定如心意呢?所以我们要把握时间珍惜。

凡夫是这样,我们要很努力。而佛呢?佛,「清净之佛身,琉璃光明身」。是啊,佛为什么他的身能够那么清净?那么地透澈光明呢?要说化身、报身,他的修行,多生多世以来,他不断修行、结缘,人群中结善缘,人人喜见。多生中受持佛法,所以身、心、行清净行,成佛了。佛身清净,众生喜见。

而佛涅槃之后,就是法身留世。法是很透明,只要说得出来的法,这个法就是从佛的智慧中来。所留下来的法,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要接受到这种清净法,能够接受到我们的心,行动在我们的身,我们身体力行、利益群生。这就是我们听法,能够应用那个最清净的法,要不然拿不出、看不到,这个法是无形无相,所以当然就是清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不受污染了。但是真理存在,真理用来说,真理是用来受用,当中没有东西,无相、无物。

所以「清净之佛身」,就是清净觉悟的道理。「琉璃光明身」,譬如一个琉璃这么的光明,看起来很透澈,非常光明的身。「如净水明镜,应境现物」,就像净水,就像一片明镜,有什么样的境界来,水就现出那个境界。我们人若走近水边,只要水是静的,水面就会现出你的身形,用什么东西照在水上,水里就能够现形。

镜子也是一样,外面什么样的境摄进来,镜子就是那个境界,境若过了,镜存在。就像眼睛在看人、看境,境过了,眼睛是恢复回来,又能够看别的。若要看一看,这些东西若都看在眼里,眼睛才是这么一点点,外面的境界那么大,如何看?如何入眼呢?所以眼接触到境也是法。因为眼神经,我们这个身体的构造有这个很微妙的神经,这叫做生理。

生理,我们一个人生下来,这种的生理构造的器官,很微妙,为什么我们的人体能够那么微细,神经系统在你的器官里各就各位、各有功能发挥?所以我们身虽然是不净,我们要把握这个身体,能够做的我们要及时发挥身体器官构造,很有利用,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就像净水明镜,这样应境现物一样,我们就要用心。

用这样来譬喻,法是无体无形,用这个物质来譬喻,也来譬喻我们的身体器官。身体器官,神经系统我们自己也看不到,只是知道这个功能失去了,这当中不调和了。唯有现在科技发达了,医疗水准提高了,经过医生、仪器的诊断,看准了身体部分,有时候这里没有事情,那里没有事情,不过这是很自然的构造,已经老化、衰败了。

这就是真实病,一般的病看病看得出来,那就是对症下药。以前的人说:「真药医假病,真病无药医。」这就是真的,真与假。所以凡夫身是假,法身是真,所以真的法就是空中妙有、妙有真空。这个人,「有这个人啦」,真的有,这是很多的构造,十二因缘这样。真的是婴儿,现在怎么会现老相呢?真的就有人,什么时候,曾经何时又是没有了?这就是人间,这种凡夫过程没有常住法,所以虚幻啊!我们要把握这个身体,好好用心。

「佛身无相本清净,晶莹剔透如琉璃,法身宇宙空寂谛,宇宙大觉入人群,化无明导向光明。」

用心,看、听。慈济人庄严浴佛,浴佛的画面都是很庄严,大家很虔诚。其实,「佛身无相本清净」;佛身本无相,本来就很清净,而为什么就要凡夫去为他浴佛呢?佛身本来是晶莹透澈,既然这么的清净,宛如琉璃,还要我们去为佛身做什么呢?其实,佛身本无身相,他在二千多年前示涅槃了,这个身已经是过去了,留下来的是法身。法身就是宇宙空寂谛,宇宙间所有的法,无不都是佛陀的觉,佛陀无所不在、无事不知,真正是「法身宇宙」。宇宙间,我们除了地球所住的,有山、有海,有河滩、有草地,我们眼睛看得到,其实法身就如宇宙一片空,这都是寂静。尽管人世间嘈杂的声音很多,是鸟声,是车声,等等的声音会合起来很嘈杂的声音。空、空间,其实是很宁静,宇宙就是这么的宁静空寂,当中充满了道理。佛陀常常说:「理,是不可思不可议,非口所宣说,非凡夫能透彻。」是啊,凡夫,我们只是知道我们的周围,我们只看到眼睛所看到的色与相,欢喜的、不欢喜的,起心动念,生了烦恼心、无明念,这都是凡夫。什么道理真正听得入呢?这都是凡夫啊!

所以我们要很了解,宇宙大觉,那就是佛。觉悟的人,他入人群了,二千多年前,佛陀为众生而现相人间,教导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不是用说的给我们听,是他留下的足迹让我们看。他也是在人间出世的,成长的过程、看法、想法比其他人较不同。所以长大了,他求道了,堪得受孤单、单独,这样在外面寻寻觅觅,要找出一个道理。那个时代,那么多不同的宗教,就是要从这么多宗教之中,去探讨什么是真正天地人间,真实的道理,人为什么要来出生,生在这样的人间里?贫富贵贱、生老病死,这种的循环,到底道理从哪里来?寻寻觅觅,还是没有感觉到这是真理。

唯有下定决心再寻觅,远离人群,去天地间,心宁静下来,在大自然间去将心静,天地之间,自然境界,一直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到了他突然间,与天地、宇宙星球合而为一,心体本性会悟了,所以成为「宇宙大觉」。彻底从宇宙间,有形、无形,是事、是理,是相、非相,完全会入了这位大觉者的脑海,所以身心、脑海互相会应起来,所以称为「宇宙大觉」,觉悟了,就是为了这刻,为了这样觉悟,所以目的就回归人间,再走入人群。

看,他开始化无明,众生群无不都是在无明懵懂、痴迷中,所以他再入人群,开始说法度众生,无非就是「化无明导向光明」。将那个愚暗、愚痴暗昧,这种的心态将它拨开,让它导向,向前光明正确的路,要不然我们的心全是黑暗,到底是或非,我们看不清楚。常常就是要来教导我们,道理是这样,非道理是这样,是与非相似,就是看起来快要一样,但认真起来,这种是与非,差毫厘,失千里。这种很明彻的道理,觉悟,丝毫无差,迷了,就是濛雾,真正地濛盖着千万里之遥远,无法去体会到,觉者对宇宙的体悟。这就是觉者自觉,迷者自迷,要如何能从自觉再觉他,觉行圆满,这就是佛陀要用心入人群。

真的是时时念佛,不是说我念佛了,佛就会带我去哪里。念佛是念佛所说法,佛说不离因缘法,叫我们要认清楚因缘,你造如是因,结如是缘,你很自然就是受如是果,如是报,真正念佛心,受佛法,佛陀所说大因缘果报法,我们一定要相信,「信、愿、行」。这合起来是一体的法,讲出去好像大、小、中乘分别,其实会合起来,通者大通,而若是不通就分小路、小径,这就是凡夫与智慧大觉,就是这样的差异,还是要用心来体会。

前面的文这样说:「复次,常精进」,精进很重要,所以佛陀讲说了舌根的功德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说身根。要开始这个身根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舌根能有千二百功德,为什么我们的身根八百功德。在我们的整个身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有分别不同,有千二百的功德,有八百功德,我们一路听下来,到前面所说的舌,舌根,它能够说法,之后若有修行,能够信愿行。法入心了,就是了解,它除了能够养身命,还能够发挥慧命。佛陀所说的法,了解之后,从口再宣说。口要说法,舌头若不动就无法说法,所以舌根功德千二百。

接下来要说的是「身」,这经文,佛陀开始「复次,常精进!」又再叫着常精进,是一位菩萨。这位菩萨他常精进为他修行的方向,所以菩萨中,最精进的一位菩萨,佛陀就称呼这位菩萨来作为当机者。叫他的名字,就是表示现在要说的身根功德,常精进,你当机来印证。所以就说,「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

这就是开始要讲,身有八百的功德,从这样开始。现在,那就是「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

这个身有什么功德?先从佛身来说,佛身是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若要说身,佛的身是清净如琉璃。我们要好好用心,从佛身的境界,我们来体会,真正凡夫将要修行的方向,就要向佛来看齐。我们众生,我们要时时「观身不净」,因为我们的身,凡夫身。佛陀觉悟之后,与天体会合,佛陀精神理念是这样的透澈,「净如琉璃」,所以「众生喜见」。佛陀有这样的德,所以众生看到佛,总是欢喜,这是佛身。

我们「由持经清净身根力故」,因为我们持经,要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的身清净呢?佛陀在的时候,灵山说法,大家都会念:「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其实佛在灵山不必很远去求。灵山,佛在的地方,在哪里呢?没有多远,在我们的心之中,我们要向我们的内心找;而内心要向哪里找?时啊、日啊,二千多年了,分秒间不断流逝,累积起来二千多年。现在的人要去哪里找你那颗心呢?找到佛在灵山那念心呢?佛在灵山,那就是不用文字,用声音、用法句;成为一句一句的法,入我们的心。

后来的人,阿难,将这个法「如是我闻」,佛如是说。阿难重新从记忆中再转述出来,让我们再如是闻,我们现在真的也要感恩阿难。但是口口相传,再之后就要结集了,所以那个时代,不论是树叶来记录,「贝叶」,就是这样那个贝叶来记录,才来用串的。一直随着时代进步,刻木、刻石,这都曾这样传过了,佛经就是这样传。传到后面来,这个经典是不是与阿难的口传,有没有相同呢?不知道。因为我们永远都「如是我闻」,在后来文字去表达那个句身,法,句身,用文字雕刻写下来。这样才又再发明到用石版来印,去拓印在纸上,不论石版、铜版,有前后次序,时代的进步就是这样一直过来。

这个时候看经很简单,坐着也能够看,手展开,那个手机在这里点下去也可以看,这是时代进步。但是进步的尽头会变成如何?不知道。所以我们只好把握现在,所以从佛陀的时代过后,将种种经典的过程,编串与拓印、印刷。所以在这个地方,后面的人,集经的人,他就将它用成文字这样写,这也就是那个时候很精进的人,盼望人人很精进,将佛陀所说的法,就是这样一直流传下来。经过这么多人的努力,盼望法要永住世间。所以我们要知道持经,用这个经文传后代。所以,「由持经清净」,我们持经要很了解,从经的法入我们的心,毫厘无偏差,这样才是真正将法、法脉传在后代。

所以说「如琉璃」,这个法身是如琉璃,佛陀的法身,佛陀的法是非常清净的,好像琉璃一样。佛陀要告诉我们的,世俗、凡夫,世间一切就是无常、苦、空。你要用什么心态,处身入世在人间?要如何去入人群教导众生?这就是要如净琉璃胜义根,就是很清净没有污染,我们的心思没有污染,「离俗越世」,就是要修行。你专心,没有小家庭的牵挂,就是出家或者专心清修,没有小家庭又再传下去,牵心挂肚这种的烦恼;有的爱就是众生,无缘的众生,我们发挥大悲的爱,与我们无缘无故,但是他们在受苦难中;发挥我们的大悲心,同体大悲去救拔他们、去关怀他们,这就是「觉有情」。所以觉有情,一字「觉」字开始,就是心要清净,这就是佛陀教菩萨法的开头,才叫做「离俗越世」,因为这样是佛身清净,佛身清净就是法清净,所以「如净琉璃庄严,众生喜见」,这就是法。

所以看起来几个字很简单,其中清净道理是天地宇宙的真理,是很深,要很用心,心无污染,才有办法透彻这样的道理。所以「众生喜见」,因为他清净,佛陀所教育我们,无私的教育,所以众生欢喜接近,「无不爱着喜乐」。佛陀在世,人人尊重,人人喜爱,可惜佛陀从觉悟,开悟了,开始没有人懂佛法,他这样点点滴滴,一直从名称上说「小乘、中乘、大乘」,无不都是点滴注入清流,到了众生知道了,起了欣慕、要追求,时间已经快速过去了,将近五十年了,佛陀开始要表示入灭了。这个时候要求住佛陀在世也不可得了,所以求住不可得,所以「无不爱着喜乐,如净琉璃」。

现在才知道佛陀在,这些法都很清净,所以是因为「身相内外清净」。佛在的时候,他为僧团的典范,教导僧团进出威仪,这都是佛陀在世,由僧团化世,去化度众生。所以我们要很清楚,佛法就是这样,从那念离世脱俗,这种的觉悟,体悟了宇宙真理,那分与宇宙会合,这种清净无障碍,这种的大道理发现了之后,让我们众生了解,真的是,众生是愚昧暗钝。

看,从佛陀在世,还是在愚昧暗钝中,无数啊!所以佛陀要常常说,无明数如恒沙;大家应该要记得,只是仅仅简单一句话,烦恼无边尽。要求得一念的觉悟,时间能够维持,能够了解,真的是就如在沙数之中,要找出一滴露水一样,困难哦!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

佛陀,他的法永远在人间,抬头看虚空,尽虚空遍法界,无不都是佛所觉悟天体大法。我们凡夫要如何去体悟这么大的法,那就要用心,用心从经典中找。若没有这些经典,我没有这么多话可向大家说,这些话要告诉大家,感觉离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千般万句都无法表达,沙中的一滴露水。这实在是很没办法,不可思、不可言说,无法用语言来说,唯有就是听到之后,自己自体悟,所以要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