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4-12-06 09:10   美国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一切比丘众,及诸比丘尼,若读诵经典,若为他人说,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释义:
◎内修诚实信实;诚心誓愿度众生,正心誓愿断烦恼,信心誓愿学法门,实心誓愿成佛道。
◎菩萨为众生解诸法义,或以撰集著述共义分明解释,不分众生形类;但发大心,利益一切。四众皆得,名为菩萨,觉有情者。若恭敬读诵经持法,能为他人说,撰集精义,解经藏知见。
◎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随其所作,教诸菩萨之行,进修六度。
如是等声,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名为法师。
◎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起处灭,非心思口议,心念迁流,剎那瞬变无常,如浮云心行。      

【经文讲解】
修持菩萨六度万行者,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诚心读诵求精实妙义,随文解义修成菩提果,佛觉悟道明宇宙谛理。      

 

用心,好好了解文字,每一句其中之意。修行,修持菩萨道,这是我们人人的心愿。菩萨要修行的是六度万行,这是我们发心立愿。佛陀已经明文这样告诉我们,就是一大事因缘来人间,目的是为教菩萨法。「教菩萨法」,我们这时候大家很精进,这么长久来很用心、耐心在听,同时也是在求,求身体力行。常常身体力行,我们要自己再检验一下,今天听的法,有落实在人群中吗?有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吗?学佛,所讲究的是闻、听,听了之后好好思考,思考之后,我们要身体力行,「闻思修」,行为与听的法一定要常常会合。      

修行就是要有这样的心,闻思修,同时入人群;入人群,不是一个人能够为人群做什么,就要一个人去弘扬、去劝募,募出了与我们相同的心,这叫做「协力」。三个人以上叫做「众」,众力成城,也就是我们常常在说的「协力」;三个「力」以上将它加起来,这叫做「协力」。协力之前,我们就是要「互爱」,培养着与人和和气气、互爱的精神。互爱就要「和气」,人人互爱、和气,岂不就是「合心」?合什么心啊?合佛心,这叫做会同佛的知见。我们平时有没有这样做?这是我们要常常思考。        

「修持菩萨六度万行者」,我们要好好思考。简单的一句话,就已经与我们修行关键很密切,请大家用心思考。我们能够这样,心常常没有分秒漏掉,那就是要靠信心。「如来所说经典」。我们要信受,凡是佛所说的法,我们都要相信。佛法所记载的经典,我们要很尊重,不是只有文字,简单读一下就过了,「经」要让我们读,我们还要诵。读,是眼睛看到文字这样读;诵,就是离开了文字,还能够记在脑中,记在脑中还要会同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要深心信受,去体解如来所说的经典。        

经典从字面上来看,简单,这几句话就过了。几句话就过,让我们一生一世做不完。我仅仅六个字,一辈子,几十年,超过半世纪了,我还做不完,在现在还是「来不及」了,做不完的事情比做过的还更多。这就是我们要很慎重,那个信受奉行很重要,所以,「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我们更需要的就是诚,「诚心读诵」。我们要用虔诚的心,经典拿来要读,每一句都要入我们的心。不是时间到读一读就好,要铭刻在心版。离开我们的眼睛与经文,我们还能够「慎记」,很慎重记住这句经文,这段经的说法,那个精实,它的妙义,这是很重要。听经不是说「我表示虔诚,所以你讲经,我每天都在这里听」,不是只有这样而已,我们一定要诚心来读诵,而且「求精实妙义」。          

 

我们就是大家都有这样,慈济人,师父要大家,人人诚正信实。从自己的心,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要诚,「诚心誓愿度众生」。我们要度众生是出自于,我们内心的一字「诚」,帮助人是要诚意的。何况佛陀教育我们,入人群度众生,这就是诚意,还得要「正心誓愿」要「断烦恼」。我们度众生这念心是虔诚,但是,一旦有了烦恼无明来,我们的心就定不下来,进退无常,所以我们必定,同样要去除我们的烦恼。这要断烦恼、要去无明,这要用正心;这种正心,方向正确,没有偏私,没有偏邪,更加需要「信心誓愿学法门」。        

佛法无边誓愿学,真正佛道是无边,简单几个字,其中的涵义是很广、很深。佛道是很长,学佛是生生世世,所以我们要立大愿,要诚心、正心、信心来求佛道,我们要用真实的心,「实心誓愿成佛道」,求佛法必定要立下这个弘誓愿。所以内修四弘誓愿,你的四弘誓愿,一定要从「诚正信实」,我们若没有诚、正、信、实,弘誓愿无法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要诚心读诵求精进,「随文解义」,随这个文词来解它精要的妙义,这是我们人人,在读经、看经、听经,我们必定要「随文解义」。这义理之中是很深奥,我们有办法了解,才有办法「修成菩提果」,当中的意义我们若不清楚,要如何能「修成菩提果」呢?意义要清楚,才叫做方向确定,所以我们的方向确定了,才能够向菩萨直道走,这叫做「菩提果」。    

   
所以「佛觉悟道」,是「明宇宙谛理」。佛陀的觉悟,其实就是体会了,天地宇宙万物的道理。而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不是迷信,不是求来保佑我的,就是求要得佛所觉悟的道理,佛所觉悟的道理,是包含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      

所以,各位菩萨,我们学法,师父很向大家强调:那就是学佛觉悟的道。学佛觉悟的道,是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这万物真理离我们不远。在我们修行周围,从我们的身边,我们就是开始要做起,我们待人接物无不都是道理,这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远的说到天边海角,近的是回到我们的脚踏地,请大家要多用心去体会。        

我们前面的文这样说:「一切比丘众,及诸比丘尼,若读诵经典,若为他人说,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这我们要很用心,不论是出家的菩萨,想要学菩萨道的志愿,我们就要好好用心来读诵经典,而读诵经典要认真。就像刚才说过了,我们读诵要「随文解义」,要深入当中的意义,去体会佛心道意。所以这样来读,这样来诵,再发愿,发愿我们要入人群去呼吁度化,为度众生,为救众生,这是我们人人的本分事,这是「为他人说」。我们人人都能够听经之后,赶快发愿,身体力行入人群,请大家与我们一起去付出;「付出」就是菩萨的道场。        

而法师呢?是出家,已经出家,专心为道,听经、诵经、读经,还发心要教化众生,所以这样的法师「住于此」,在这里。这里是哪里呢?连续两三天都告诉大家:心,自心即道场。我们能够不断读、听,读经、听经、诵经之后,我们句句入心,不论我们到哪里,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语默动静无不都是我们,与我们一起的道场,因为我们的心中有道,这样叫做「法师住于此」。只要我们有法在心中,带到哪里,道场在哪里,所以叫做「法师住于此」。「大家要听进去!」不论你在工作,走到哪里,你的道场跟着你到哪里,就是你在修行,就是你在与人互动,在与人说法,这语默动静,无不是我们所住道场。            

所以这样,若能够这样身心在法,世间一切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我们能够善解了,恶声,恶的声音,烦恼的形态;善的声,那就是美好的形态,我们的心都要将它来会合。除恶留善,恶的将它除掉,从我们的内心就除掉,我们放着善的,铭刻在心中,这叫做「学佛」,也叫做「传法」。这要用心。      

下面这么说:「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这段文就是说,「菩萨为众生,解说种种的法、道理,内含的意义,这就是「解诸法义」,讲道理、解其中的意义。「或以撰集著述共义分明」。这就是我听了之后,我能够说,向大家解释;若没有对着人,我要用心好好将听来的心得,好好抄写下来。用我们的心得,看是段段片语,能够让我们重点能与人来分享;或者是将整篇连接,这样,那个意义分析,写,包括我们的想法。从经文,我们读了之后、听了之后,又有心得,我们的想法,这样将它编撰起来写成书。      

   
 

 

将我们的心得,我们所了解的心得将它写下来,或者是片段也可以,今天所了解就是这样,简单,警惕自己,也能够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像这个年轻人李仁甫,他天天都在听,他天天都在编写成他的歌,每天都会交一篇(心得),这就是与师父有约。希望他真正有恒心,这样继续,说不定《法华经》的将来,除了静静的文字以外,还能够好好听到那个心得读诵,也说不定。    
总而言之,要用心,你用什么方法去与人分享,用唱的、用念的、用读的、用诵的,这都可以与人人分享。一段一段这样让人记得住,好记、好读,这全都是在这个编撰之中。长的成书,这就是著述,好好将它编述下来,好好,自己的创意也能够成书,来解释分明。  

在「不分众生形类」,这分的虔诚,诚心度众生。诚心度众生,不只是仅仅对人类,要如何来弘扬人人爱生、护生,不是只有养宠物而已,不是宠物,是要护生。所有的生灵,我们都要爱,不是宠。现在的人养宠物,执着成迷,这样也不对。众生,人类全都爱;爱呢?我们要护牠,拥护牠,所以爱护牠,我们不要让牠,受人类这样在残杀牠。    

现在一直在提倡,要蔬食、戒杀,唯有戒杀才有办法救地球,从简单的话来说。因为现在气候异常了,变迁,极端了,造灾难的地方很多了。所以从科学家开始,也已经呼吁出来了,要能够平和这个气候,唯有人人的生活,是人人的生活饮食,那就是多蔬食,这就是唯有能够救世的方法。所以我们也要用心,「发大心」来「利益一切」,这很重要。所以要入人群,用真诚的心,来度化众生、爱护生物。所以「尊重生命爱」,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四众皆得,名为菩萨,觉有情」。现在所说的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听《法华经》,应该全都要学,学「觉有情」,就是要学大心;发大心,心要打开,心包太虚,爱天下众生,这叫做「觉有情」。所以就像这样的有发心,愿意学觉有情法,那就是菩萨法。就是「若恭敬读诵经持法」,这就是有这样,发这样的大心。若这样来读经,自然你的心就能够用恭敬。不是,「我时间到了就是要去」,这个形态,不是只有这样。不过,从内心要表达出你的形态,你若无心,只有形态没有用,所以要从内心发出了,觉有情、学佛的心。所以要恭敬读诵经典,要再受持法;不只是受持法,还「能为他人说」,这很重要。所以还能够静静、好好思惟,来「撰集精义」,当中最精要的意义,这样「解经藏知见」。经藏中很深奥的道理,我们能够知道,我们能够看到,这就是入佛知见。我们入经藏就等于入佛知见,所以要用心。    

   
 

「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也就是说「随其所作,教诸菩萨之行」。因为佛陀教我们,我们要随一切好音声。我们一直说过了,哪怕众生粗气骂人,我们也要将它转为,为我们说法。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他的声音很粗声大气,被我们看到、我们听到了,我们也要学习他,学什么呢?学这样是不好的形态,我要自我警惕、反观自性,我不可像这样,「他也是我的老师,他是用形态来教育我。」所以我要自我警惕,不要有粗声大气对人,因为他给我的感受,是辛苦的感受,我不要用这种,让人辛苦的感受去对人,这也是老师。所以我们要好好,随其音声,我们如何来做?我们要如何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随其所作」。不论他的形态是如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育。    
我们要如何,才真正能够教菩萨法?循循善诱教导我们,我们才是真的要再学;学他所教育的,这样来教我们行菩萨法。这我们三个人,我们自己与善、好的老师,与一个不好的老师,这两个老师,他都将他们当做,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这样来教育我们。我们就要择其善而从之,选择很好的、不可有的态度,来教育别人,警惕人人不要有。所以佛陀说法有说善恶法,几天前说过了。粗相的法,那就是恶法,微细的法,那就是善法,我们已经有说过了。佛陀来人间教菩萨法,就要让菩萨、学法的人明善恶,知道这叫做恶的,恶的形象是这样;这叫做善的,善的道理是这样。所以,佛陀来人间也是说善恶法,让人能清楚。        

所以「教诸菩萨之行,进修六度」。让我们能够了解,世间苦难相是这样,集这样这么多的恶法,造成了苦的结果,因为恶法集起来才有苦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向善,善法修来的就是善的结果,成菩萨、成佛的结果。这就是佛陀用心良苦,这样教育我们,让我们进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样慢慢地循循善诱教导我们。「如是等声」,这些声音,「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佛陀既是这样教化我们,我们听世间善恶的声音,回归到我们的心来,让我们会更加明白、了解;了解恶的归类是这样,结果是苦;善的归类是这样,结果善的归类是成佛、成菩萨。这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          

 

菩萨修行在一切功德行愿中,我们听了之后一定要身体力行,我们若没有身体力行不算菩萨。所以身体力行所修的六度,六度万行我们修在内心,我们要行在人群中。内心的修行,在身外去帮助人,这种身体力行,这功德,就是我们发心立愿的行动。作大法师;出家也是一样,入人群一定要帮助人。就像一直呼吁「莫忘那一年」。看到我们大爱台,那个回顾的影片出来,会看到哪一次,在哪一个地方,南部的大水灾。常住们一群修行者,要去关心人家,不是这样穿长衫,斯文在外面,只是去拍拍人的肩膀,不只是这样而已。看到大家,也是穿着短褂、穿着雨鞋,同样拿着铲子,同样与人在那里铲泥土;拿着扫把、提桶子,在那里与人一起工作,在清理那个受灾人的家庭。    
每次我若看到这些,我就很赞叹、佩服我们的道场修行者。慈济身体力行,静思法脉很内修诚、正、信、实;若在慈济的行动,我们有慈、悲、喜、舍,苦众生的苦,去为众生付出他那个体力。这让我很欢喜,也是很赞叹,所以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功德。所以,「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若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这就是真正大行者;平时的时候,守好自己的规矩,好好修行,众生有事情,我们走入人群中就是去付出,这我就很敬佩你们。      

所以,「善能守护如来法藏」。这就是如来的法藏,如来的法藏就是如来的知见。所以「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我们就是不断这样在为大众,身体力行,听法了之后印证事物,事物印证道理,这样去演说,不是只有在经典「如是我闻」,不是仅是社会论士,不是,是说过了我们法的精神,真实在人间,人间,我们看到的一大群菩萨。人间菩萨道,菩萨身体力行,我们也同时同体力行,与大家一起做到的,这才是真实法。佛陀为了求法,为人奴婢也是这样做,这经典都说过了。所以,「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让大家听了之后,很安心、很快乐,我们大家若能够,我们这些菩萨,慈济人,全都是自己身体力行做过,我们若再听到,「哦,我们这样有符合,在我们经文中的法」,这样他会很安心,有道理,有道、有路,我们在走。    

就像我们翻山越岭,(二0一九年)慈济人到缅甸,发了四万多户的谷种。这就可见四万多户,那些稻谷若铺在田地上,这样能够收成,我们就能够知道,多少人已经受利益了。这群菩萨这样翻山越岭,这么远的路途,那么的辛苦,连续十五天,你们想,这是不是大菩萨在人群中。他们不只是仅仅在那里发放,还带着师父说的话,去与大家分享;让大家除了得到真实的物资,还得到心灵的宴。大家去与他们分享,慧命增长,让这些众生得大安乐,也有生活来源了,心也得到欢喜快乐。像这样,这些菩萨已经去完成了,这「名为法师」。这是身体,不是形象,他的心的行动,他就是菩萨。所以菩萨,是四众弟子都堪称菩萨。所以,「究竟之真理」,那就是「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      

   
真的,道理已经不是用话说的了,就是要身体力行了,禅宗都这样说,「言语道断」,不用说,就是你了解一下,了解一下,这样难道就对了吗?了解,你要再身体力行,要不然菩萨道要如何走?我们要去行六度万行,「六度」法,就是要在身体力行中所得。      

所以要「心念起处灭」。我们付出之后,我们已经放下了,在付出的时候要很认真。我现在付出,感恩、尊重的爱去付出,付出之后我们要再回来,就是没有拖泥带水。在那个地方,我们欢喜回来,他们安乐生活,我们法喜充满回来。我们若这样,所以「心念起处灭,非心思口议」。不是我的心光想就好了,或者是佛陀在说的真实深法,不是用心想的,这样想得完,不是用口说讲得到,不是!          

所以,「心念迁流,刹那瞬变无常」。在文字上这样说,其实只是能这样写而已,这要大家去体会。我们的心、心念,现在要与大家说话,我跟大家说每一句话,我的心念不能停在前面那句话,我才有后面一句话可说,所以我们的心思、心念,不断要迁流,要这样才有办法一直过。就像「秒」,时间若没有这样过,我们无法过日子,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的心念就是迁流,刹那变化是无常,我们是这样不断一直变化,话不断一直说过去,时间不断一直过,暗暗的天已经天亮了,就像「浮云心行」。      

我们,天亮了,云若出来了,那就是云这样在走,就是这样在过,就像我们的心,跟着云在走,云过没有痕迹,同样的意思。所以请大家要用心来体会,这些文字都很简单,但是要入那个道理,非心思也非口议,就是要我们去身体力行,我们才真正体会得到,脚踏地才体会到我们身体力行,在那个地方的感觉,所以要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