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167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4-12-06 09:10
美国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一切比丘众,及诸比丘尼,若读诵经典,若为他人说,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释义:
◎内修诚实信实;诚心誓愿度众生,正心誓愿断烦恼,信心誓愿学法门,实心誓愿成佛道。
◎菩萨为众生解诸法义,或以撰集著述共义分明解释,不分众生形类;但发大心,利益一切。四众皆得,名为菩萨,觉有情者。若恭敬读诵经持法,能为他人说,撰集精义,解经藏知见。
◎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随其所作,教诸菩萨之行,进修六度。
如是等声,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名为法师。
◎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起处灭,非心思口议,心念迁流,剎那瞬变无常,如浮云心行。
【经文讲解】
修持菩萨六度万行者,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诚心读诵求精实妙义,随文解义修成菩提果,佛觉悟道明宇宙谛理。
用心,好好了解文字,每一句其中之意。修行,修持菩萨道,这是我们人人的心愿。菩萨要修行的是六度万行,这是我们发心立愿。佛陀已经明文这样告诉我们,就是一大事因缘来人间,目的是为教菩萨法。「教菩萨法」,我们这时候大家很精进,这么长久来很用心、耐心在听,同时也是在求,求身体力行。常常身体力行,我们要自己再检验一下,今天听的法,有落实在人群中吗?有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吗?学佛,所讲究的是闻、听,听了之后好好思考,思考之后,我们要身体力行,「闻思修」,行为与听的法一定要常常会合。
修行就是要有这样的心,闻思修,同时入人群;入人群,不是一个人能够为人群做什么,就要一个人去弘扬、去劝募,募出了与我们相同的心,这叫做「协力」。三个人以上叫做「众」,众力成城,也就是我们常常在说的「协力」;三个「力」以上将它加起来,这叫做「协力」。协力之前,我们就是要「互爱」,培养着与人和和气气、互爱的精神。互爱就要「和气」,人人互爱、和气,岂不就是「合心」?合什么心啊?合佛心,这叫做会同佛的知见。我们平时有没有这样做?这是我们要常常思考。
「修持菩萨六度万行者」,我们要好好思考。简单的一句话,就已经与我们修行关键很密切,请大家用心思考。我们能够这样,心常常没有分秒漏掉,那就是要靠信心。「如来所说经典」。我们要信受,凡是佛所说的法,我们都要相信。佛法所记载的经典,我们要很尊重,不是只有文字,简单读一下就过了,「经」要让我们读,我们还要诵。读,是眼睛看到文字这样读;诵,就是离开了文字,还能够记在脑中,记在脑中还要会同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要深心信受,去体解如来所说的经典。
经典从字面上来看,简单,这几句话就过了。几句话就过,让我们一生一世做不完。我仅仅六个字,一辈子,几十年,超过半世纪了,我还做不完,在现在还是「来不及」了,做不完的事情比做过的还更多。这就是我们要很慎重,那个信受奉行很重要,所以,「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我们更需要的就是诚,「诚心读诵」。我们要用虔诚的心,经典拿来要读,每一句都要入我们的心。不是时间到读一读就好,要铭刻在心版。离开我们的眼睛与经文,我们还能够「慎记」,很慎重记住这句经文,这段经的说法,那个精实,它的妙义,这是很重要。听经不是说「我表示虔诚,所以你讲经,我每天都在这里听」,不是只有这样而已,我们一定要诚心来读诵,而且「求精实妙义」。
我们就是大家都有这样,慈济人,师父要大家,人人诚正信实。从自己的心,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要诚,「诚心誓愿度众生」。我们要度众生是出自于,我们内心的一字「诚」,帮助人是要诚意的。何况佛陀教育我们,入人群度众生,这就是诚意,还得要「正心誓愿」要「断烦恼」。我们度众生这念心是虔诚,但是,一旦有了烦恼无明来,我们的心就定不下来,进退无常,所以我们必定,同样要去除我们的烦恼。这要断烦恼、要去无明,这要用正心;这种正心,方向正确,没有偏私,没有偏邪,更加需要「信心誓愿学法门」。
佛法无边誓愿学,真正佛道是无边,简单几个字,其中的涵义是很广、很深。佛道是很长,学佛是生生世世,所以我们要立大愿,要诚心、正心、信心来求佛道,我们要用真实的心,「实心誓愿成佛道」,求佛法必定要立下这个弘誓愿。所以内修四弘誓愿,你的四弘誓愿,一定要从「诚正信实」,我们若没有诚、正、信、实,弘誓愿无法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要诚心读诵求精进,「随文解义」,随这个文词来解它精要的妙义,这是我们人人,在读经、看经、听经,我们必定要「随文解义」。这义理之中是很深奥,我们有办法了解,才有办法「修成菩提果」,当中的意义我们若不清楚,要如何能「修成菩提果」呢?意义要清楚,才叫做方向确定,所以我们的方向确定了,才能够向菩萨直道走,这叫做「菩提果」。
所以「佛觉悟道」,是「明宇宙谛理」。佛陀的觉悟,其实就是体会了,天地宇宙万物的道理。而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不是迷信,不是求来保佑我的,就是求要得佛所觉悟的道理,佛所觉悟的道理,是包含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
所以,各位菩萨,我们学法,师父很向大家强调:那就是学佛觉悟的道。学佛觉悟的道,是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这万物真理离我们不远。在我们修行周围,从我们的身边,我们就是开始要做起,我们待人接物无不都是道理,这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远的说到天边海角,近的是回到我们的脚踏地,请大家要多用心去体会。
我们前面的文这样说:「一切比丘众,及诸比丘尼,若读诵经典,若为他人说,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这我们要很用心,不论是出家的菩萨,想要学菩萨道的志愿,我们就要好好用心来读诵经典,而读诵经典要认真。就像刚才说过了,我们读诵要「随文解义」,要深入当中的意义,去体会佛心道意。所以这样来读,这样来诵,再发愿,发愿我们要入人群去呼吁度化,为度众生,为救众生,这是我们人人的本分事,这是「为他人说」。我们人人都能够听经之后,赶快发愿,身体力行入人群,请大家与我们一起去付出;「付出」就是菩萨的道场。
而法师呢?是出家,已经出家,专心为道,听经、诵经、读经,还发心要教化众生,所以这样的法师「住于此」,在这里。这里是哪里呢?连续两三天都告诉大家:心,自心即道场。我们能够不断读、听,读经、听经、诵经之后,我们句句入心,不论我们到哪里,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语默动静无不都是我们,与我们一起的道场,因为我们的心中有道,这样叫做「法师住于此」。只要我们有法在心中,带到哪里,道场在哪里,所以叫做「法师住于此」。「大家要听进去!」不论你在工作,走到哪里,你的道场跟着你到哪里,就是你在修行,就是你在与人互动,在与人说法,这语默动静,无不是我们所住道场。
所以这样,若能够这样身心在法,世间一切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我们能够善解了,恶声,恶的声音,烦恼的形态;善的声,那就是美好的形态,我们的心都要将它来会合。除恶留善,恶的将它除掉,从我们的内心就除掉,我们放着善的,铭刻在心中,这叫做「学佛」,也叫做「传法」。这要用心。
下面这么说:「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这段文就是说,「菩萨为众生,解说种种的法、道理,内含的意义,这就是「解诸法义」,讲道理、解其中的意义。「或以撰集著述共义分明」。这就是我听了之后,我能够说,向大家解释;若没有对着人,我要用心好好将听来的心得,好好抄写下来。用我们的心得,看是段段片语,能够让我们重点能与人来分享;或者是将整篇连接,这样,那个意义分析,写,包括我们的想法。从经文,我们读了之后、听了之后,又有心得,我们的想法,这样将它编撰起来写成书。
将我们的心得,我们所了解的心得将它写下来,或者是片段也可以,今天所了解就是这样,简单,警惕自己,也能够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像这个年轻人李仁甫,他天天都在听,他天天都在编写成他的歌,每天都会交一篇(心得),这就是与师父有约。希望他真正有恒心,这样继续,说不定《法华经》的将来,除了静静的文字以外,还能够好好听到那个心得读诵,也说不定。
总而言之,要用心,你用什么方法去与人分享,用唱的、用念的、用读的、用诵的,这都可以与人人分享。一段一段这样让人记得住,好记、好读,这全都是在这个编撰之中。长的成书,这就是著述,好好将它编述下来,好好,自己的创意也能够成书,来解释分明。
在「不分众生形类」,这分的虔诚,诚心度众生。诚心度众生,不只是仅仅对人类,要如何来弘扬人人爱生、护生,不是只有养宠物而已,不是宠物,是要护生。所有的生灵,我们都要爱,不是宠。现在的人养宠物,执着成迷,这样也不对。众生,人类全都爱;爱呢?我们要护牠,拥护牠,所以爱护牠,我们不要让牠,受人类这样在残杀牠。
现在一直在提倡,要蔬食、戒杀,唯有戒杀才有办法救地球,从简单的话来说。因为现在气候异常了,变迁,极端了,造灾难的地方很多了。所以从科学家开始,也已经呼吁出来了,要能够平和这个气候,唯有人人的生活,是人人的生活饮食,那就是多蔬食,这就是唯有能够救世的方法。所以我们也要用心,「发大心」来「利益一切」,这很重要。所以要入人群,用真诚的心,来度化众生、爱护生物。所以「尊重生命爱」,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四众皆得,名为菩萨,觉有情」。现在所说的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听《法华经》,应该全都要学,学「觉有情」,就是要学大心;发大心,心要打开,心包太虚,爱天下众生,这叫做「觉有情」。所以就像这样的有发心,愿意学觉有情法,那就是菩萨法。就是「若恭敬读诵经持法」,这就是有这样,发这样的大心。若这样来读经,自然你的心就能够用恭敬。不是,「我时间到了就是要去」,这个形态,不是只有这样。不过,从内心要表达出你的形态,你若无心,只有形态没有用,所以要从内心发出了,觉有情、学佛的心。所以要恭敬读诵经典,要再受持法;不只是受持法,还「能为他人说」,这很重要。所以还能够静静、好好思惟,来「撰集精义」,当中最精要的意义,这样「解经藏知见」。经藏中很深奥的道理,我们能够知道,我们能够看到,这就是入佛知见。我们入经藏就等于入佛知见,所以要用心。
「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也就是说「随其所作,教诸菩萨之行」。因为佛陀教我们,我们要随一切好音声。我们一直说过了,哪怕众生粗气骂人,我们也要将它转为,为我们说法。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他的声音很粗声大气,被我们看到、我们听到了,我们也要学习他,学什么呢?学这样是不好的形态,我要自我警惕、反观自性,我不可像这样,「他也是我的老师,他是用形态来教育我。」所以我要自我警惕,不要有粗声大气对人,因为他给我的感受,是辛苦的感受,我不要用这种,让人辛苦的感受去对人,这也是老师。所以我们要好好,随其音声,我们如何来做?我们要如何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随其所作」。不论他的形态是如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育。
我们要如何,才真正能够教菩萨法?循循善诱教导我们,我们才是真的要再学;学他所教育的,这样来教我们行菩萨法。这我们三个人,我们自己与善、好的老师,与一个不好的老师,这两个老师,他都将他们当做,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这样来教育我们。我们就要择其善而从之,选择很好的、不可有的态度,来教育别人,警惕人人不要有。所以佛陀说法有说善恶法,几天前说过了。粗相的法,那就是恶法,微细的法,那就是善法,我们已经有说过了。佛陀来人间教菩萨法,就要让菩萨、学法的人明善恶,知道这叫做恶的,恶的形象是这样;这叫做善的,善的道理是这样。所以,佛陀来人间也是说善恶法,让人能清楚。
所以「教诸菩萨之行,进修六度」。让我们能够了解,世间苦难相是这样,集这样这么多的恶法,造成了苦的结果,因为恶法集起来才有苦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向善,善法修来的就是善的结果,成菩萨、成佛的结果。这就是佛陀用心良苦,这样教育我们,让我们进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样慢慢地循循善诱教导我们。「如是等声」,这些声音,「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佛陀既是这样教化我们,我们听世间善恶的声音,回归到我们的心来,让我们会更加明白、了解;了解恶的归类是这样,结果是苦;善的归类是这样,结果善的归类是成佛、成菩萨。这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
菩萨修行在一切功德行愿中,我们听了之后一定要身体力行,我们若没有身体力行不算菩萨。所以身体力行所修的六度,六度万行我们修在内心,我们要行在人群中。内心的修行,在身外去帮助人,这种身体力行,这功德,就是我们发心立愿的行动。作大法师;出家也是一样,入人群一定要帮助人。就像一直呼吁「莫忘那一年」。看到我们大爱台,那个回顾的影片出来,会看到哪一次,在哪一个地方,南部的大水灾。常住们一群修行者,要去关心人家,不是这样穿长衫,斯文在外面,只是去拍拍人的肩膀,不只是这样而已。看到大家,也是穿着短褂、穿着雨鞋,同样拿着铲子,同样与人在那里铲泥土;拿着扫把、提桶子,在那里与人一起工作,在清理那个受灾人的家庭。
每次我若看到这些,我就很赞叹、佩服我们的道场修行者。慈济身体力行,静思法脉很内修诚、正、信、实;若在慈济的行动,我们有慈、悲、喜、舍,苦众生的苦,去为众生付出他那个体力。这让我很欢喜,也是很赞叹,所以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功德。所以,「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若想到这里,我就会想到,这就是真正大行者;平时的时候,守好自己的规矩,好好修行,众生有事情,我们走入人群中就是去付出,这我就很敬佩你们。
所以,「善能守护如来法藏」。这就是如来的法藏,如来的法藏就是如来的知见。所以「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我们就是不断这样在为大众,身体力行,听法了之后印证事物,事物印证道理,这样去演说,不是只有在经典「如是我闻」,不是仅是社会论士,不是,是说过了我们法的精神,真实在人间,人间,我们看到的一大群菩萨。人间菩萨道,菩萨身体力行,我们也同时同体力行,与大家一起做到的,这才是真实法。佛陀为了求法,为人奴婢也是这样做,这经典都说过了。所以,「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智慧辩才,能与大众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大安乐」。让大家听了之后,很安心、很快乐,我们大家若能够,我们这些菩萨,慈济人,全都是自己身体力行做过,我们若再听到,「哦,我们这样有符合,在我们经文中的法」,这样他会很安心,有道理,有道、有路,我们在走。
就像我们翻山越岭,(二0一九年)慈济人到缅甸,发了四万多户的谷种。这就可见四万多户,那些稻谷若铺在田地上,这样能够收成,我们就能够知道,多少人已经受利益了。这群菩萨这样翻山越岭,这么远的路途,那么的辛苦,连续十五天,你们想,这是不是大菩萨在人群中。他们不只是仅仅在那里发放,还带着师父说的话,去与大家分享;让大家除了得到真实的物资,还得到心灵的
飨
宴。大家去与他们分享,慧命增长,让这些众生得大安乐,也有生活来源了,心也得到欢喜快乐。像这样,这些菩萨已经去完成了,这「名为法师」。这是身体,不是形象,他的心的行动,他就是菩萨。所以菩萨,是四众弟子都堪称菩萨。所以,「究竟之真理」,那就是「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
真的,道理已经不是用话说的了,就是要身体力行了,禅宗都这样说,「言语道断」,不用说,就是你了解一下,了解一下,这样难道就对了吗?
了解,你要再身体力行,要不然菩萨道要如何走?
我们要去行六度万行,「六度」法,就是要在身体力行中所得。
所以要「心念起处灭」。我们付出之后,我们已经放下了,在付出的时候要很认真。我现在付出,感恩、尊重的爱去付出,付出之后我们要再回来,就是没有拖泥带水。在那个地方,我们欢喜回来,他们安乐生活,我们法喜充满回来。我们若这样,所以「心念起处灭,非心思口议」。不是我的心光想就好了,或者是佛陀在说的真实深法,不是用心想的,这样想得完,不是用口说讲得到,不是!
所以,「心念迁流,刹那瞬变无常」。在文字上这样说,其实只是能这样写而已,这要大家去体会。我们的心、心念,现在要与大家说话,我跟大家说每一句话,我的心念不能停在前面那句话,我才有后面一句话可说,所以我们的心思、心念,不断要迁流,要这样才有办法一直过。就像「秒」,时间若没有这样过,我们无法过日子,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的心念就是迁流,刹那变化是无常,我们是这样不断一直变化,话不断一直说过去,时间不断一直过,暗暗的天已经天亮了,就像「浮云心行」。
我们,天亮了,云若出来了,那就是云这样在走,就是这样在过,就像我们的心,跟着云在走,云过没有痕迹,同样的意思。所以请大家要用心来体会,这些文字都很简单,但是要入那个道理,非心思也非口议,就是要我们去身体力行,我们才真正体会得到,脚踏地才体会到我们身体力行,在那个地方的感觉,所以要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
171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1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70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9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静思妙莲华》随喜功德品第18 1616-1652
静思妙莲华 分别功德品第17 1556-1615
168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静思妙莲华 如来寿量品第16 1508-1555
168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82--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7-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5-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4-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3-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0-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1-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72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69-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1668-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