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文:
◎假使顶戴经尘劫,国王精进求佛道,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持法华者,其身甚清净,如彼净琉璃,众生皆喜见。」
◎「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
释义:
◎此法妙与喻合明,以显菩萨净身现相,犹如明镜照物,历历分明,本无染着。长行文:其身净故。
◎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心见净故,无不明了;如于净明镜中照现诸色相。
◎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如是持经菩萨,身心明净故,于是皆得见世间所有之事相。
◎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唯是亲眼自见得分明。余人不学者,所不能见。
【经文讲解】
用心,假使顶戴经尘劫,国王精进求佛道,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这段文用心来体解,我们修行,就是要达成修行的目标。举一个例,就像我们头顶戴着,很多很多的经典,戴着很重的东西,或者是经,或者是其他,经过很长、很长久的时间。尤其是如国王,国王很精进在求佛道,他这么精进求佛道。还记得吗?〈提婆达多品〉之时,国王贴告示:如何能够得到真理?如何能找到人来为他说法?贴告示出去了,很久,没有人敢来撕这个告示。其中有一位阿私仙,他来了,将告示撕下来,很有自信:带我去见国王。
这位国王看到这位阿私仙来,他也很尊敬,问他:「我想要求的法,你有办法给我吗?因为我所要求的,是想要求得解脱。人生矛盾事多,很多的道理,都是重重叠叠的矛盾,我想要了解道理如何得?得来的道理要用在哪一个地方?」向他请教:「你真有这样的法能够给我吗?」阿私仙就说:「我有法,只是国王若能够顺我的心意,而我就毫无保留将法传给你。」国王说:「愿意,我只要能够得到真实法,要我如何,我都愿意。」阿私仙就说:「这样,你能够跟我修行,也来侍候我吗?」「可以,可以,只要有法能够修,能够跟随在智者的身边,这当然是很有福。」他就将王位交代给孩子,以及国臣、国大臣,料理国政,王位舍掉,就跟着阿私仙修行了。阿私仙所想要求的生活,一切,一切,完全是国王来侍候他。
在侍候的过程,要求的是很没有道理,但是他有求必应,不论多么的辛苦都愿意付出。甚至,阿私仙就告诉他:「来,你的身体趴下来,弯下来,让我当椅子坐。」这样国王也愿意,身体弯下来,让阿私仙当椅子坐。仙人若告诉他:「我累了,你的身体铺下来让我当床睡。」这样他也愿意,趴在地上,仙人当床来睡等等,很多的刁难,国王都不惜辛苦,一心就是求道,这就是修行求道。我们平常如何修,而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过,法在我们的面前,大环境无所求,只尽我们的心力;大环境中合和互协,做我们该做的本分事,发挥我们能够帮助人,同修者互相的照顾。这样与那位国王想要修行,要舍弃国位,然后修行,然后不论什么样的身形,叫他如何做,如何侍候,他是有求必应。这种的「修」,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修,若这样想起来,真的我们很有福!
(二0一九年)一群从东非,回来的大医王,院长陪他们进来。这群大医王去东非,去为他们那里的苦难人看病。在那个地方看到的,心很不忍;除了看病之外,去他们的家里,了解生活是这么的困苦,了解他们在困苦中,身体就是这样,环境就是这样,说来话长。每一个医生轮流说,都是觉得很苦。想到自己:见苦知福了!很感恩这一次,让他有机会,要去之前,心很不安,去那个地方有传染病,有艾滋病、有霍乱,环境那么肮脏,那么贫困,交通那么不方便,想的事情很多。朋友若听到,「你敢去哦?」增加心理压迫。但是他也自告奋勇就去了,「也不是我去而已,就是这样去了。」
去了,果然所看到的是这样,但是没有那么恐怖,只是从那个惊惶的心,转过来是不舍,不舍。这种不舍,这些孩子,人人都很可爱,从陌生一直到亲切。这就是他们回来,孩子那个影像,还在他们的脑海里,但是他们的苦,永远都是在脑海中。所以人生就像这样,来回,从幸福的地方,愿意去付出,为那个遥远的苦难人,去帮助、去看到,打从内心,那一分的悲悯回来。
这与那位国王,他感觉到的:人生啊!很多的矛盾,很多无常,要如何才能够解决这样的矛盾?要如何才能够面对着真理,心无疑惑?他寻找,找很久,没有人有办法能与他对答,用告示找来这位阿私仙。阿私仙又是对他说清楚,说得很明白,「你要跟我修行,就要这样、这样不怕辛苦,要来做我的奴仆,要来做我要做的。」他也愿意。堂堂一位国王为了修行,哪怕舍身命,他也愿意,这是很不简单。
同样,这群的大医王也是。所以我们,一个是「自愿」,一个是说,不然,大家都要去了,我也去看看。去了,回来,与国王献身命修行去,虽然方向不大相同,但是那个感受,一个是从头到尾都很欢喜,无尤无悔;一个抱着惊惶的心,面对着这些人,又是很怕。开始的时候,要治疗了,听到我们的牙医,我们的医生有这个常识,所以我要预防,因为他们担心有传染病。我有爱,我要治疗他,我要预防,自己身体的预防,整个身体要封起来,口罩要戴几层,在那个地方为他们治疗。这也就是要顾自己,用爱去付出给别人,这也是很感动啊!
还有一位在台北 (慈院) ,我们的夏主任,他回来到机场,知道台湾人医会,要去安养院,他们平时去的,收植物人的安养院(台东创世基金会)。他听到他们已经集合了,他下机场也没有休息,赶快就跟人医会报到了。他就开始去与他们互动,在那个地方去看植物人。他们每几个月就是去一次,每次我若去台北,听到这群大医王,很多人,几十人,他们有一个很巩固的组织,不论是仪器或者是服务的团队。他们有一大团,时间若到就会去安养中心,里面都是植物人;管理的人,很感恩我们这群人医会,每要看一个人,要有医生、要有助理,医生都要好几科,不是只有牙科,还要好几科预防万一。
将他的口扳开,在洗的时候,怕水去呛到,呛到水,担心临时有什么状况,在这个人的身边,就要有医生、助理,围绕在那个地方,要去之前,要有水、有电,牙医科的水电都我们自己带去。真的每一次去,都几十个一直排下去,一个一个躺在那里,他们就要一个一个,去关心、去照顾。这样几个月后,几次之后,那里的看护人,看到慈济的医生到了,很感恩,就像他们的贵人一样。
有了人医会,解决了他们这种无法处理,有一群人医这样自动自发,照顾的人欢喜,被照顾的人虽然无法表达,应该也轻松。家属,有孝顺的孩子、有情的丈夫或妻子,现在去看、去探亲,也很感动。这就是不可思议,人就是这样,这种爱的力量是很不简单。这股的爱是什么爱啊?出自内心,自心愿行医之道。大医王开始志愿做医生,就已经有这种的心愿,他愿意去救人、去帮助人。现在当医生,不改其志、乐在其中,他自愿,他要当医生那个愿,在这个时候达成,能够为不求他的人,自己自动要去做;为不求的人,不懂得求,又是整个这么的困难,我们的人医会大医王,这一大群很甘愿,投入去处理这些事情。
虽然大医王出国了,去遥远的地方,去救苦、救病难,人刚从国外东非回来,在桃园机场知道了,就赶紧转身就去投入,投入这个人医会,去到安养院。这次的机会也不想要放弃,这种积极付出他的爱,这是让人很赞叹的!
还有看到高雄,一群荣董,荣誉董事,他们来了,一个目的,专程来,就说「师父,我们专程来,要向师父表达东非来付出,要来要求师父,让我们若有机会,我要去、我要去。」好几个人都要去,可以让他们去看看,那个地方的苦难,他们愿意为那里的人去付出,同时也捐,我要认养学校,我要认养几所学校,要援建那里人的住宿,这就是集人人的爱;这就是佛陀来人间,要向众生说,人间苦啊,苦在集来,「集」就是不知道理,内心起烦恼,障碍了自己的爱、善念,不愿意去付出,佛陀所教育,我们要好好修行于道,这条道是什么道?菩萨道,所以佛来人间一大事,就是要教育行菩萨道,现在「菩萨所缘,缘苦众生」,我们看到苦难的人了,我们这个团体大家合集过来,这个力量、点滴力量,借力使力,我捐一点点,借大家点滴汇集,这个力量,我们能够去帮助人,我很感动。大家尽心力来认养学校,我光是替东非未来的教育,我就很欢喜,因为见人为善,随喜也是功德。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随喜功德品〉,劝人为善、劝人听法,我们也同样,见人听法、看人有生善,我们全都是随喜,这也是功德,看到这群菩萨来发愿、来付出,让我增加信心,为东非,我们要去计划行动,再增一股很大的力量。他们不是只有出钱,他们又愿意投入去付出,真的是很不简单,这就是已经通达了解无量义理,人生来一回,能够为苦难人,去改变他们的人生,不论多少,总是尽心力,做得到,大家来呼吁,这叫做智慧,这叫做「清净意根」。
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只为了我们不忍心,那里受苦难的人,看大家点滴在付出,我有多少力量,我就愿意付出多少,大小根机,大小力量的汇集,真的能够在那个地方翻转贫困,让他们有一个安定,未来能真正让当地造福的机会,这就是很重要,所以我们需要「转识成智」,不要执着在眼前,说;「那么多,我们哪救得完?」这就是师父不知道什么因缘,我会一直说,未来重点在非洲,这句话常常说,只知道非洲很苦,我们要什么样因缘,可以去解除非洲的苦难,这次有了这么大的因缘,让我心一体会:「哦,原来是这个因缘。」所以我们这波的因缘,看来这么的成就,我们就要把握因缘,当下做就对了。
所以我们的「志」,修行也是有志愿,既然要志愿修行,像这样不求而付出,如国王为了求法,尊师重道;愿意身体当椅子让他坐,当床让他睡,其他的生活无微不至,这就是他修行的过程。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及提婆达多过去生,经典这样一路为我们说下来。
是,人生就是这样,我们现在,来到现在,我们有志要修行,不论是在家、出家,我们必定要抱着那分爱的力量,要如何去付出,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若是没有用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新加坡一群菩萨回来了,开董事会。听他们在报告,很感动,那种悲心喜舍,尤其是要顾全静思法脉,也要守护慈济宗门,那种的信、愿、行。他们诚正开道立典范,就是守护这个法脉宗门。他们一群人,虽然名称他有董事,董事会就是,谁就是董事、董事长,或者是执行长,虽然各有名称,但是慈善,大家平齐做。董事也要投入去访视,负责辅导个案;执行长同样也要负责,负责去辅导,去投入认养个案。一个人认养四个家庭,这样所有的,整个慈济,委员、慈诚、董事、执行长,大家通通投入做同样的事情,这种让我很感动。
付出的时间,人人平等付出;负责的时候,各人守在自己的岗位,我负责是什么。所以管理部分,「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真的是很不简单。我也是很感动、很赞叹,这是名副其实菩萨合心、协力,内修纯净。这是我们这几天在说,修行修到身很清净,宛若佛身如琉璃。这种修行的心没有阶级去分别,只是有责任与想要做的;该做,大家通通来做;有责任,我要负责任,这件事情我一定要管理,与大家沟通要这样做。这是菩萨合心、协力,内修纯与净,这是很不简单。
所以人人都是诚,用诚的心去入人群,付出无所求;这种付出无所求,「你怎么有办法这样?」实在乐在其中得法喜,自己最知道,去做了之后,自己的欢喜。因为个案辅导的过程,都很成功,这是用法去付出。看到个案,负责得很成功,这种的乐,乐在其中,得法喜、自明了,只有他自己有办法知道:我很欢喜,我用这样的方法,我能够帮助这样的人,看到这样的人得救,我很欢喜。这是那个案,有时间再与大家分享。
真的是看到是打从内心,他做的那个个案:「感恩喔!感恩!」变一个人,翻转人生。辅导人的人呢?看到了,那个影像再放出来,我在看,他很欢喜,而他的欢喜在哪里?我自己也觉得我很欢喜,到底做的人欢喜,欢喜的感觉是如何?我相信是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知道,他的个案成功的感恩。那个欢喜,各人有各人欢喜,这真的是修行,心无所求,只是达到目的的欢喜,因为他们都在听法,所以法喜充满。
前面的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持法华者,其身甚清净」,这就是心清净。「如彼净琉璃,众生皆喜见。」
就像这样,听他们,他们这样看到个案,互相见面是很欢喜,人人看到他们很欢喜,这就是菩萨在人间,这种修菩萨行让人所尊敬。
接下来的文:「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
是啊,这自己会知道而已,别人无法知道,知你修行得法的心得,是如何欢喜。我们做事情,做了之后,我们的心得,我们欢喜,没有人有办法,将我们的欢喜分出去,只是感动的欢喜而已,同样的道理。
「此法妙与喻合明」。这个法,本身的法,拿来与人事会合譬喻,同样的道理。所以显出菩萨净身现相,就是要告诉你们道理很深,菩萨就是这样行,他就是这样的行动去会合道理,就是用这样来譬喻。佛陀的时代,这些修行者如何修,修得心净,净如明镜。现在我就用现在的人,来告诉大家,新加坡,他们是如何修,如何组织,连董事、连执行长,都与大家同时做,同时认养,同时去认养人、去辅导人,很欢喜。同样的意思,不同的时代,修菩萨行,这样来譬喻。
所以,「犹如明镜照物,历历分明」。就像一面镜子,要告诉你们这样的形相,没有看到,来,这个镜子,你看镜子,那个形相就是这样。形相过去了之后,这面镜子干干净净,这就是菩萨。「你在欢喜什么?」「欢喜我明镜照了之后,自己这面镜子很干净。」回归我们自己,不骄傲、没有烦恼,这就是我们所要修行的。「历历分明,本无染着」,我们都没有执着,这叫做付出无所求。如前文,「长行文:其身净故」
这是偈文,「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偈文就是重复长行文。「心见净故,无不明了」;如净明镜照就像一面很清净的镜子来照,因为心很清净,没有一项他内心不知道。内心很清净,像这面镜子,没有什么来染污到它,镜子很清。
所以,「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这种的欢喜自己最清楚。「你在欢喜什么?」「就是欢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我很欢喜。」「哎啊,你们做得那么辛苦,想不懂,你怎么会这么欢喜?」「我就是欢喜就对了。」就是欢喜,别人无法知道。所以,「唯是亲眼自见得分明」。自己的心眼看得到,很清楚。「余人不学者」,你没有学道的人就不能见。
各位菩萨,这就是了。像这样在修行,经,早就铺在路上了,大家来走啊走。走到现在,菩萨心门开了,看见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我们这样去帮助他;所以亲自帮助、亲自辅导,身与身互相接触,为他们做很多事情。这些人家里肮脏,去为他们清扫;这些人没得吃,送吃的东西去给他们。这像国王来侍候,为这个人,在为他照顾、辅导的人,将他当作他是一个法。「我是在修行,在这个案的身上,我要得到很多法的妙。」所以他们这样去照顾他,如国王在求法一样,让人很赞叹!
各位菩萨,我们若真要修行,刚好这些事情,我用来告诉大家这段经文。请大家要感恩,身体力行去了、付出,提出、分享,让我们多心得。所以请人人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