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6-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2025-01-03 07:19   美国  

偈文:

◎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真如法性,契理应机,理当信顺,如法修行,当如法说。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众而说法,闻香悉能知。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

◎「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

释义: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众而说法,闻香悉能知:在在,即四维上下之处。诸佛世尊,是一切众生之所尊敬,而佛护念众生故而为说法。

◎持法者闻此经中,说三世十方诸佛功德妙香,因持经故,悉能知之。在在任何方,佛说法处香,众生闻法修行香。

◎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经中说十方众生在于佛前,闻法欢喜,如法修行,因闻是经故知十方事。

◎偈颂:无信根及非人,天龙八部等似非人,又怀妊者之所怀,或为男女不分之无根者,或为异物而非人类也。

◎五通为阿罗汉之所共,而鼻、舌等根之神通则为罗汉所无,惟至菩萨地位始有此通。

◎持经者尚未及此,故云:未得菩萨。然以善持是经之故,已得相似之位,正显经力殊胜。

◎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从无漏法,生于菩萨清净鼻者,即地上圣人。

◎今持经人,体是凡夫,藉经力故有此功用。虽未得菩萨,但已离分段生死,六根皆依无漏法生,故鼻身意皆言无漏也。

◎鼻根亦具五鼻之用。父母所生,肉鼻。闻内外香,天鼻。不染不着,慧鼻。分别不谬,法鼻。一时互用,佛鼻。

◎鼻根与眼耳互用,经文显然,知好恶、别贵贱,睹天宫等,有眼耳鼻互用之精微。是以读经说法闻香能知。

◎知诸华、酥油之香,有舌用,入出生没,五欲戏嬉,即触闻香能知有身用。

◎知贪瞋染欲痴亦知修善,有信根,善念坚固故,鼻根自在,胜用若此。鼻根功德竟。

【经文讲解】

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真如法性,契理应机,理当信顺,如法修行,当如法说。    

要用心,意要集中,用心听,这是最根本!来,「在在处处,示现有生」。我们都要很用心去体会,诸佛菩萨在人间无处不在,所以叫做在在处处,都是示现。人与人之间,入在人群中,人群中哪一位是佛?哪一位是菩萨?我们凡夫无法去体觉、去体解,去了解哪一位是非常的平凡,与凡夫一起生活中,所以才告诉大家:「我们要用尊重的心,见人都要用尊重、感恩。在在处处示现,在我们的身边、面前,或者为我们做事情,或者是帮助我们很多,这都是我们的菩萨,我们全都是要用尊重心来感恩。所以,我们要培养出了,每一个地方,我们所接触到的,我们都要是用这样的心态。「在在处处,示现有生」,人人我们都要尊重。

「犹如彼月」;就像那个月,(农历)十五过后,那个月轮一直、一直小,一直小,小到三十、初一,你就看不到月在哪里,才又慢慢、慢慢看到月牙出来,就慢慢看到,接近十五了,月就又圆出来。我们在宇宙间,太阳系里有这么多星球,我们人间也是星球中的一颗,随着自然法则这样在轮转。所以道理与这样相同,看得到,它存在,看不到,它也是存在,月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的真如法性,同样也是如此,当我们静下心来要听法,法开始就在我们的心中。想,昨天有什么样的法,在我们的耳中?耳朵听进去,在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样的体解吗?坐着,若比较用功的人,坐着哪怕两分钟、三分钟,三、五分钟就能够想出了,昨天的文如何说,我们体解多少,这就是用我们静下来的心,找出我们的法性。现在,坐下来了,又再听,「要多用心!」心就要专心来体会了解,同样这些字、这些文句,会向你们呼吁,用声音呼吁出来,这同样的道理。所以真如法性时时都在,只是我们有时候忘记了,就像天还未亮,我们再一下子,看了,天就亮了,这我们不觉。听到钟声、鼓声,我们入讲堂来,那个感觉,同样这个时候天还未亮,这叫做「相似法」,好像、类似,刚才出来,与现在「还未亮」是同样,类似法,同样。现在听的,在说的法就是,「哦,就是这样!」什么叫做「真如」?什么叫做「法性」?「真如法性」就像月亮在天空,有时现,有时就隐没了。就像太阳,太阳下山了,是太阳下山还是我们地球转呢?懂天文、知地理的人,他就知道这是如何转?由他们来解释,我们能够了解,如何让它们转?这就是懂理的人说那个理,让我们知道形相,同样。

所以,「契理应机,理当信顺」。我们这道理,这些事相,眼睛看得到的,感觉得到的事相,我们要如何去与道理接合,一直最近都是这样说,事要如何与理来会合起来呢?用很多种的譬喻,让大家能够了解,想多一点,来思透在理中,这是一种契法,也是契理、应机,因为人人的根机不整齐,就要用种种法来契理、契机。所以因为这样,「理当信顺」,我们了解吗?还不了解。但是理就是这样,「我还没有很了解。」就是我们的机还未成熟,所以这段,我们不了解,是我们的机还未启发,或者是法还没有来为我们启机呢?我们总是还是要用心、耐心。修菩萨道,那个耐,忍耐,还是同样要有。对事忍,对理要有耐心,忍耐。

所以,「理当信顺」。不论怎么样,理是真实的,告诉你们:「太阳出来是天亮哦,现在还没出来,为何还没出来呢?是没有太阳吗?有啊,有太阳,只是还没出来。为何还未出来?说到最后就是天地循环,星球的循环。」要为你们说到星球的循环,这个天体,理就又很深了。所以同样的道理,这个粗相与细,与微细的法,那就是道理在这里,看得到的都是粗的,要让我们想,慢慢的想,想应道理,这个事物与这个道理同,这就是契理、应机。「理当信受,我们应该要了解,同样,这虽然几句话,大家要好好听进来。契机或者是契理总是都存在,我们大家的根机也都存在,道理也存在,而我们这个机,我们自己本身的根机,与那个理要如何来会合,这全都是存在的,只是还没有来会合。

所以,「如法修行,当如法说」。我们就按照这样说,而我们随顺来修;修这个道理,要行,步步精进,不可半途而废。所以就像法,我们就照法这样说,我们就依法这样修,很简单。若能够这样,这就是我们用心,不断不断向前走,只是我们信,「信为道源功德母」,正信,正确选择了方向,我们总是没有疑心,步步向前走。

这就是像前文说的:「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

修行就是这样精进,不断不断,无处不在,在人群中也好,在林树下也好,都是专精在坐禅,那就是行、住、坐、卧,都不离开静思惟修。我们静思惟修就是禅,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中,所以,「持经者闻香」。就像这样的人起落;行、住、坐都没离开法,这叫做「持经」。已经看到这个法,是我们所要学的,我们就要好好抱持着,不要放弃。所以,「持经者」,就像这样,生活在法中,法就是我们的方向,这样的人他闻香,闻这个香气了解道理,所以他就知道地方在哪里。

所以,「菩萨志坚固」。下定决心走这条路,志气很坚定,所以他「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菩萨,就是辟支佛、声闻,虽然过程这样修,见到法发大心,这叫做菩萨。这样他或者是读经,或者是为人解说、说法这样的人,也是对法很了解,「闻香悉能知」。道理若知道了,「一理通,万理彻了」,只要你信理、了解道理,自然「一字通,万理彻」,要用心。

来,接下来这段文这样说:「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众而说法,闻香悉能知。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

这段文我们要好好用心来体会,「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佛不论到哪一个地方,就是人人所尊敬,这个「在在」即是四维、上、下的地方,所以无处不在,在在处处都是佛、诸菩萨,会在周围里,所以叫做「在在处处」。

在人群中,在愍念众生,无不都是诸佛菩萨心,所以愍众故行道。我们就知道每一个地方,人群中所有的地方,无不都是充满了诸佛菩萨。

所以,「诸佛世尊,是一切众生之所尊敬,而佛护念众生故,而为说法」。难道不是吗?诸佛,这个地方说的诸佛,是佛陀向大家说。佛陀的时代,他也一直称赞诸佛,人人都是佛,无处佛不在,经文的意思就是这样说。佛说处处都是佛,所以「是一切众生之所尊敬」,要互相尊敬,周围应该都是佛,在在处处都是。

所以一切众生要彼此尊重,「而佛护念众生故」。佛是护念众生而为说法,佛陀对众生,总是无时无刻都在愍念着众生。因为佛是四生慈父,所以佛陀将四生的众生,全都视为己子,就像罗睺罗一样。这是佛陀与众生之间。而我们众生已经依佛,皈依佛,也是身心向佛了,所以以佛为慈父。佛呢?以众生为子。就像这样,这是师徒之间的意思,也是父子、法子之间。

我们「持法者闻此经」;我们要用很亲切的心,这样,「说三世十方诸佛,功德妙香」。我们要很尊重,敬佛而佛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佛无不都是我们所尊重。因为持经的人,能够了解佛的教法,佛法已经入我们的生命中,生命中不能没有佛法。所以我们应该都要知道,佛法的道理要很透彻。因为这样,「悉能知」。持经者,我们与经不能分开,生命中就是法,法中就是我们的行为。所以行为中,能够了解一切善恶法,应该我们都知道。

所以,「在任何方」,不论在哪一个地方,「佛说法处香,众生闻法修行」。这个法的香,不论任何哪个地方有佛法,或者是佛说法的地方,或者是有佛法的地方,众生在听法就像闻到了,闻到那个法的香味,所以法永远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法永远都是在我们的周围旁边。就像佛,在在处处都有佛,所以因为这样,在在处处都有法,佛与法是会合,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清楚。

「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

众生在佛前听经欢喜了,佛说法,我们听经,我们就要如这个经的法,我们好好来修行。听的经就是法的香味,这个法的香味,我们应该会知道。因为我们若听完,「啊,了解,已经将这个佛法香,吸入我们心里,我们的心很欢喜」,所以叫做「法香」。经中所说的十方众生,在在于佛前,所说的「十方」,有十方佛,也有十方的众生。所以「十方众生在于佛前」,因为佛也在十方。「处处」,众生也是在十方处处,「闻法欢喜,如法修行」,他们照佛法这样来修。因为听经,这样十方的事情,我们都了解。不论你在哪里听经,哪一个地方的事情,我们知道;知道事,那就能够契理。

因为你听经听很多,所以你接触到事,也能了解事的道理。所以听经若多,触事通理。而我们若听经,不懂经,听归听,事归事,就是两分开;而我们若听,听很多,认识清楚,什么时候碰到了人事,我们会很快将这个事,「哦,这是理,这个理如何来解这个事。」很快道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走出来了,能够通了。

下面再这段文,我们用心听:「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

这是偈文,我们刚才说过的那些偈文,现在这个地方,开始要结束了。

「无信根及非人」,「非人」,那就是天龙八部,或者是旁生类,还有,那就是怀妊。前面也说怀胎了,怀胎到底是生男还是生女呢?生福子呢?等等,这是前面有说过了,我们再反复体会了解一下。这是偈文,偈文是承上面的长行文,偈文再次重复。「或为男女不分之无根者」。不论是男女,到底是男是女呢?有时候有的人生下来无法,不知道他是男还是女。现在我们也会听到:有这样啊!生下来时,男女根还未分。这就要经过了,以现在的医疗科学,也就是能够去医疗,来治疗他,让他能够知道是男女之别。

「或为异物而非人类」。这不是人,有的人怀胎,很奇怪的也有啊。过去有生下来又不是人,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也养不活的,各种都有。怀孕,过去科技不发达,还未生出来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这就是在女人怀孕当中,都还是很烦恼。还未生出来,是男、是女,都还不知道,生出来的五根能够俱全吗?也不知道。是现在医疗科技发达,才有办法几个月后检查,「妳怀男的」、「妳这胎是女的」,是双胞胎,还是三胞胎?分明说清楚,若是过去呢?不是,所以怀孕还是令人担心。

所以,「五通」。「五通」,我们在人间学佛能够有,一段一段去修行,他能够得五通。

在阿罗汉位,修行修到心很清净,断了很多的烦恼之后,他有得到这个「五通」,所说的「五通」,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那个通,现在所说的「五根」,眼、耳、鼻、舌、身等,耳根有它耳根的作用,眼根有眼根分别的作用;鼻根有鼻根不同的作用,舌根又是舌根的作用。而我们再下来都是,是我们全身,所以完整的一个身体,我们如何想、如何动作。所以这些根,「鼻舌神通则为罗汉所无」,他们就没有了,当然,这就要在菩萨地,才开始有。因为众生受苦难,与自己最相同的苦,「人伤我痛,人苦我悲」。这个身入人群中去,人群中的苦就像自己的苦,菩萨在人群中的感受,与罗汉的感受就不同。罗汉的感受,我是我,而他是他,我修行我得,就是我自己;菩萨是,我修行是要为众生,众生的苦就像我所得到的苦,这是不同的心态。

因为这样才说,罗汉能够得五通,但是还无法得到鼻、舌这种互通。所以菩萨他将身体与心意合平,这样来为投入众生去付出,这是菩萨的智。「转识成智」,「闻香悉能知」,菩萨的地位有这样,能够相通,所以诸根互通。

这是持经者尚未得此,我们持经的人虽然还未得到,所以「未得菩萨」。我们在念经,你们就看看我念那么多经了,我有办法将这些各根,眼、耳、鼻,我有没有办法互用?我若还无法互用,表示我读经读很多,却是我还未得菩萨,因为我还有很多的境界仍未通,还不了解,所以我还不是菩萨,我是仅仅在读经的人而已。读经就要读入心,要有起用,要入心还要起用,这样才有办法成菩萨,要不然是光有一个名称而已。

所以,「然以善持是经故」,虽然他读经,这些都还不懂,不过,他持经,也是很专心在持经,还是有得到相似之位。同样,我们在读经,人家若不懂还会来问我们,所以我们有比更加不懂、没有读经的人还了解。所以「相似」,知道事情或者是知道部分而已。有的人都不知道,而我们知道部分,人会来问我们,我们就照我们知道的部分,这样来告诉人家;我们还未得到全部的了解,却是我们也能够,为人解说一部分,解说我们知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可以很老实说,这些我知道,而那些我还不知道。这叫做「相似之位」。

好像菩萨,还不是到菩萨那个顶端,真正了解,诸根互用,我们无法到菩萨,这样诸根互用的境界,我们只是持经,从经典了解,我们还无法,独立在哪一个地方的感觉,我们能够应用自如,我们还无法到这样,所以我们还是要每事问。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要赶紧问,同样的道理,所以这叫做「相似之位」。正显出经力是很殊胜;我们知道的,道理通了,你知道多少,通达多少,若都不求、不持,不持、不求,那什么都不会通,所以还是要耐心,好好持经向上。    

「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虽然还未得到菩萨,但是,还是这样持经,我们懂得断烦恼了,持经就是已经全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在无漏,法听进来没有漏失掉,这叫做无漏。这个无漏法的鼻,「无漏法生鼻」,不是我们的肉鼻,不是我们肉做的鼻,是我们的智慧所生出来,分别周围气氛、道理这个鼻,所以「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持经的人,哦,我在经之中,就是看到这个道理,虽然不是自己在哪里,有办法去感觉,在经之中,我们就感觉到了,是「从无漏法,生于菩萨清净鼻」,所以「今持经人,体是凡夫。」

我们现在很想要追求经法,经与法,不过我们的身体,还是凡夫的身体,只是藉这个经力,所以就有这样的功能。我们人人都是凡夫,我们因为从读诵经、听经,这样之后,我们知道道理。我们还不是与生俱来,样样知道的,不是,我们还是要听来、读过来,我们才能够了解。所以这持经的人,还是「体是凡夫」,借用经力,所以我们要有这个功用,用功所得来能够应用了。「虽未得菩萨,但已离分段生死」,我们的心理,「分段生死」,我们已经离开「分段生死」,那就是这个法,我想要相信,但是,我又是有一点点怀疑;我想要这个、不要那个法,分别心,我们现在没有了,已经取着这条道路,只看见这个法,我们就这样恒常心,生生世世,不是有让我们选择,这辈子,我现在欢喜做了,稍微让我休息一下,等我某项事情做完,再来做这项,不是。

经法是接触到就入心了,法在心中要永恒受持,「虽未得菩萨,但已离分段生死」。生灭,我们的心也是每天都在分段,每天在生死,我们这时候听法之后,就没有分段生死,我们要用恒常心。所以,「六根皆依无漏法生」。我们这个法,不论是眼、耳、鼻、舌、身,我们都是依法而行,所以法已经入心了,举手动足、待人处事,我们都是用无漏,无漏的法,清净法来对待,来行天下事,所以「故鼻身意皆言无漏」。

所以,「鼻根亦具五鼻之用」,五鼻是五种的鼻来利用,这就是「父母所生」的鼻,有「肉鼻」,就是肉做的鼻;还有「闻内外香」,就是「天鼻」,天的鼻。不是只有肉鼻,我们前面也说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现在同样,鼻也一样,与眼、耳一样,就是有肉鼻、天鼻、慧鼻、法鼻、佛鼻,同样的道理。它都没有受到污秽所染,所闻的,天外之香也闻得到;没有染着,那就是智慧的香;所以他哪一个地方分别得出,所以叫做慧鼻。分别无错谬,这叫做法的鼻。将这些道理,与所有世间粗相的事情,看到、了解了,它来将它分别,都没有错谬,所以「一时互用」,这就是「佛鼻」。

佛,他对一切世间气氛、事相等等,这样这个环境一看,什么都能够知道。

这就是鼻根与眼耳互用」,与经文所显现出来,就是与眼、耳一样,鼻全都一样,能够互通互用。知道好与坏,都很清楚,有办法去分别贵或贱,是好的,是不好的?他都分得很清楚,能看到天宫等等。「有眼耳鼻互用之精微」,这很细微,「是以读经说法,闻香能知」。

所以,「知诸华、酥油之香,有舌用,入出生没,五欲戏嬉,即触」,那就是身,闻香悉能知,再接下去就是舌头,要怎么去接触,这些甜、咸、苦、涩?这身体所要接触的,有很多身体的利用,这就是这段经文。我们已经开始都清楚了,有五鼻及五耳、五眼,同样的意思,可以互用。

所以,「知贪瞋染欲痴,亦知修善,有信根善念坚固故,鼻根自在,胜用若此,鼻根功德竟」,我们若有在这经典之中,能够了解这些道理,我们就知道贪瞋痴的染欲,致使给我们的痴迷,这在持经的人,若有这样的五鼻相,我们就能够很清楚。也能够知道修善法,有信根,善念就会很坚固,鼻根就很自在,「胜用若此」,我们若相信,我们去利用它,就像以上所说,所以「鼻根功德」,就是这段文已经结束鼻根,道理差不多在这个地方,能够结束了。

所以大家若能清楚,终于鼻根,就是已经有五鼻的功能了。它有,所有的不是只有肉鼻,它还有天鼻、慧鼻、法鼻、佛鼻,与天耳、天眼这样互通、互用。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在在处处,示现有生」,这就是在在处处,天眼看得到,天耳听得到,或者是天鼻闻到,或者是智慧接触到,法,无不都是法,无不都是佛。所以这个气氛,周围的气氛,鼻很清楚,兼眼看得到、兼耳听得到,在在处处,所有的道理都很清楚。所以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静寂清澄
「静寂」即心不动念,心念清静,心能平静,智慧就会明朗,判断力也就会增强,好比一面明镜,自然能清淨地映照外境,犹如清静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菩萨的志愿要如青松一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更要有将强的魄力,勇于接受磨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