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文:
◎于善恶行专精律范,决断事物勇猛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光音遍净天,乃至于有顶,初生及退没,闻香悉能知。诸比丘众等,于法常精进,若坐若经行,及读诵经典。」
◎「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
释义:
◎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或处空闲林树之下,专心贯注不散念,精进住禅定。知其所住,乐于空寂,清澄灭诸妄想,得住静思惟乐。
◎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若菩萨行者,持心志愿坚固,坐禅办道、离欲清净,故云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于内心证得无染净体,获大悲智,自受用故。若于大众为人讲说,闻此香时,知是大菩萨道心,坚利之慧。如是心志贯彻诸法无所不通。
【经文讲解】
于善恶行专精律范,决断事物勇猛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
我们多了解,也多用心。「于善恶行专精律范」。我们知道修行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惟、行动,我们的心念时时要顾得好,一念偏差,千般错,所以我们要专精律范,在日常起居。我们的思惟、行动要很谨慎,这个「专精」,就是要收摄好我们的心,在这个「律」,那就是戒,我们要好好持戒、守戒守得好。菩萨行,难道不是布施就是持戒;尽管我们愿意付出,但是我们还得要守规律,所以精进修行者不可缺,不只是不可缺,还要为人的典范,因为我们要入人群,我们要度众生,要做出了人群中的典范,所以叫做「专精律范」。
「决断事物勇猛为性」。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想清楚,不论做什么事情,要决定的,我们若没有很正确,糊涂,一念偏差千般错。所以我们这个决断,要决定这样做,我们必定要很细心,观粗、思细。看外面的事物,这比较粗相,我们看得到的东西,这样,这都是粗的,但是我们的内心要好好思惟,微细去思惟,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决断事物要很细心,决断之后,决定之后,我们就要勇猛精进,这就是我们修菩萨法的人,应该要培养这念性。凡事做完要决定,既决定就不要拖延,就是要赶紧做,才有办法成就天下事,为众生利益。要不然,尽管我们看很多、想很多,都好事,应该做,但是没有勇猛心,这样就是决断之后也没有用,决断事物,不论是粗,粗的看得到,微细的呢?我们思考,已经决定了,一定要勇猛精进!这就是「对治懈怠满善为业」。我们行菩萨道,善事永远都做不满,不要想说:我做不少了,我已经尽心力了,我可以休息了。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人生世间,只要你在天地间能呼吸,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们都不能懈怠,而我们要对治懈怠,那就是要「决断事物勇猛为性」,这样来对治我们的懈怠,也不能说:我事做很多了,所以我要休息了。
就像现在的人都说:退休了、退休了。大大小小都说退休。「退」就是不精了、不进了,不精、不进,这叫做退;「休」,那就是没有了。这一生最真正的退休,是一口气不来才叫做退休。「退」,那就是没有再来的一天,就是这样为止叫做退;「休」就是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应该「退而不休」。退只是阶段性的结束,还是一样要用心精进,在你的人生方向全心投入,永远没有退。所以,人生要做到「满善为业」,其实什么时候能「满」呢?佛陀他就说,无量劫一直做,做到真正与宇宙天地合而为一,那个时候,那就是觉悟,一直到成佛了,得大涅盘,到了寂静清澄那个境界。而我们若还未达到呢?这善永远都还未满,所以我们要对自己发愿,我们就是一直做,一定要对治自己的懈怠。而要懈怠很简单,要精进是很困难,所以我们要从善恶行先知道。
每天、每天我们的行动,要先向着:我这样的行动开始,是善呢?或是恶呢?是精进呢?或者是懈怠?先从自己想一下,而且对自己提醒一下,对自己勉励一下,善恶方向,我们要调整得好。调整好了,这就是「专精律范」,我们若能够这样,我们的举止行动,无不都是能够为人的典范。我们既然能够为人的典范,自然就「勇猛为性」,我们就是要培养我们这样,让它习惯,「这就是这样!」不是习气,是习惯。习惯做好事,勤精进,这就是我们原来应该有的。所以我们能够这样,就决断事物,自然他就会很勇猛,能够把握时间没有浪费,勇猛精进,这就是在「对治懈怠」。这就是鼓励自己,一直要向着「满善为业」,生生世世做到完全都圆满了,做到最后就像佛陀夜睹明星,与天地合而为一,这念清净的本性现前,这叫做「满善」。就是我们的方向。
所以,「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于法,不要认为:我这样修行,应该付出不少了,很辛苦。不要想辛苦,常常说:我们付出就是要感恩,辛苦的付出是菩萨的道场,所以转辛苦为幸福,所以不要被辛苦,感染到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很辛苦,不要这样,这叫做「身心疲倦。」就是叫做疲倦,心也疲倦了,这是很可怕,这样就是染着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就要「于法无染」,不要让这个世间法,来染着我们的心、障碍我们的精。「精」就是专一,不要障碍我们专心向道这念心,所以要记得「于法无染曰精」。
我们要再「念念趣求曰进」。我们要念念不要断了,向着我们追求的目标,有进无退,这就是我们的心念。我们的心念就是要到达满善,所以我们不能停歇,我们对内要精,叫做「修」,内修叫做「功」,自己要用功。所以要用功,要用功做什么呢?就是要「于法无染」,这叫做「精」,对自己很专、很精,这叫做内心用功,所以对内修行叫做功。内在的修行,就是不要让外面世间的事情,重重叠叠来染着我们的心,不要这样埋没了我们的本性,所以说来说去都同样的道理,但是用各种的语言,来为大家说得更清楚。
所以时时要对治懈怠,那就是没有染着,自然就会精进。我们时时都要念「满善为业」,我们的方向就是要向前,念念的趣向就是到佛的境界,这要用什么到佛的境界?菩萨道。是啊,菩萨道就是我们趣向佛的境界,这也是要用很多的功夫,不能间断、不能漏失掉,我们才能够步步精进,用心向对的方法去精进。就如(二0一九年) ,我们第七十三期,「静思生活营」,已经圆缘了。这是菩萨,菩萨他持己常精进,要有一群人,愿意为一项事情来承担。每年他们要承担的,有几次的活动,他们的活动,是要如何来招引人群,不认识慈济,让他们进来认识;而认识慈济是什么呢?开启他们的善心,要将他们带入善道。
这是在我们台湾,一群发大心的荣誉董事,他们在一、二十年前开始,就有设一个叫做「静思生活营」,由荣誉董事去主办。年年两、三次,这样一直在办,这次已经是第七十三期了。而且在这个静思生活营,由他们来承担,让大家很感动。这次是十个国家,每一个国家的企业界人士会集,五、六百人,来集中在这个地方。我们的荣誉董事,动员也将近四百人,应该说几乎是一位陪一位,那种服务的精进,荣誉董事是如何做?如何的经验?如何认同慈济?如何投入?投入是如何精进?从他们内心,他们自己的本身、典范,这样来陪伴过来。昨天圆缘之后,又带回来精舍再度分享,无不都是感恩,还是说,他们要精进,他们要进来当见习、要来培训。像这样,「一」生无量,无量从「一」生。
看到大家都是企业界的人士,生活富有,也向这些企业家,提起了天下灾难偏多,让他们看看非洲,一个(热带气旋)「伊代」,侵入了非洲,有三个国家受那么惨重的灾难;救灾是非常非常的困难。这三个国家都是国际间,真真正正最贫困的国家,那就是马拉维、辛巴威、莫桑比克。这是世界排名最贫困的国家,竟然又再受这一波的灾难,死、伤、失踪不少人啊。已经房子本来就破烂了,哪能够经得起这次强力的伊代,这样去将它扫过,摧毁掉人人的家。大家看到他们站在那个地方,想哭都没有眼泪。
甚至很感动的,我们南非(本土志工) ,也是一群生活不是富有,却是不畏辛苦,经历了很多的危险、辛苦,他们到达去救灾。在那个地方要帮助他们,那些妇孺、老人、孩子,比较弱势,再弱势中的弱势,要为他们,让他们建起安身的地方。要买材料皆困难,不过,有心克服,很辛苦、很辛苦,总还是有办法去买砖头、水泥。
不是砖头、水泥就够了,呼吁当地的灾民,灾民来帮助灾民。同样都是苦难又受灾的人,慈济人用法,去感化、去辅导、去鼓励。他们也是同样那么的爱心,有砖头、水泥来,没有水,沙与水泥无法搅拌起来,无法拌搅起来,所以希望大家发心去提水来。水要去哪里取呢?要走一条很长很长,很杂草丛生无路的路。他们就这样钻在杂草中,过了一大片,很远。去提水,水不是用提的,他们的习惯,水是立在头顶上,一桶一桶的水「戴」在头顶上。有的妇女背上还背着孩子,头顶上这样顶着一桶水,走在那种草丛之中,前面要看路都是草。这样走到了,将头顶一桶一桶的水,这样倒下去,每一桶水是混浊,很浊、很黑的水。他们那个地方到哪里取水呢?
看到他们在那里在搅拌水泥,就想到我们若在建房子的时候,要选择好的水泥,要选择好的沙,要洗过才来搅拌水泥,这叫做沙石场。专业的人专门在采沙、采石,供应给人去建设用。他们不是!去买水泥回来,就地取沙,就这样用这么肮脏的水,这样下去搅拌。我们要搅拌水泥,也是要用干净的水,但是他们这样有水就好了,这样来搅拌水泥。来叠砖块,就只是一块叠过一块,这样是不是能够很牢固呢?自己想,总是比眼睛看到他们,原来还未全吹倒的房子(牢固),孩子,两个孩子,用双手这样推一下,整片墙壁都倒下去。那是什么墙壁?
我们这次,是为他们买砖、买水泥,这样要来为他们叠起来,但是看到这样的土、这样的水,也想,这样是不是能很坚固呢?再想回来,环境不同,他们这样应该是最好的房子。这就是让大家看一下,结果最后也不少位,说:「这样我也要捐,捐国际救灾,来帮助这些贫困苦难人。」这就是启发爱心,有钱的人轻轻一拨,就会有一笔钱,一大笔的钱可以帮助人。这就是我们要很用心,启发人人的爱心,我们也更,更要再克服很多困难,去为天下苦难人付出,接引爱心的人来帮助苦难人;苦难人,我们若要呼吁他们:有钱出钱,没有钱出力。有的,我们南非的慈济菩萨,还要再叫他们:你要尽一分心,出钱。出钱的,不知道募几位,总共募来的是台币五元,不是五十、不是五百元,是五元。去募了好几个人,募到五元。
所以有钱的人出钱,有力的人出力。他们要出钱、尽心力,总共五元的台币。唉!尽心了。所以很期待我们能够来呼吁,呼吁让更多人好好用心,这样「画一下」,就能够五元的几百倍,这是很感恩。这与「静思生活营」有关系,他们启发富有人家的爱,接引菩萨,度菩萨入人间。好,这叫做精进,也是为人间造福。
看前面的文:「光音遍净天,乃至于有顶,初生及退没,闻香悉能知。诸比丘众等,于法常精进,若坐若经行,及读诵经典。」
光音、遍净一直到有顶,就如在说富贵人家。富贵人家这样在享受,期待他们能够富中再付出,造善再增福。刚才所说的就是了,天下有一些有钱人,虽然还未生到有顶天,但是生活也很极顶的富有。若能够启动他们一念心,他们也能够增福,能够造福,增加他们的福业,这样来帮助人。修行的人要更加精进,也是刚才说的,要向着满善业去精进,善永远没有止境,我们要用心,精而不退。
下面接下来这段文说:「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
这文,「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这很简单,一直重复说过的话。
修行者,哪怕是在很空闲的树林间,也同样要专心、贯注,心不要散乱,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方向。大家要很用心去体会。所以精进,这是我们修行要摄心,将心收摄在一起,不要让它散乱,所以「精进住禅定」。禅定就是善思惟,外面的粗,粗相的境界,我们全都认识,我们转为智慧来细思,所以静思惟。担水、运柴无不是禅,行动中都是禅,要精进。
去救人也是禅。看看,很辛苦,克服一切的苦难去付出,几次的危险,他们还是精进。比如车子已经是晚上了,行过那个草丛,车子陷入泥泞地里面,这样两部车都陷下去了,在那个地方推不上来。在那里熬夜,要推起那部车很困难,也是这样熬夜在那个地方。天亮还是同样再投入,若没有专心一志,早就无法再精进。这种使命,他们直到完成,他们使命必达,这就是专心。不是只有坐着就可以做事情,精进是要克服很多苦难,那就是从一念心开始。
所以我们要知道方向在哪里,「知其所住,乐于空寂」,就是说我们的心、方向在哪里?我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也是同样内心的精进,是形体上的精进。但是要说的,是在形体上这样坐禅,在那个地方,林园间很清闲,「知其所住,乐于空寂」,就是不要在闹中的生活,去找清净的地方。所以,「清澄灭诸妄想,得住静思惟乐」。我们的心清澄,不会让周围的环境来染着我们,很多的烦恼、无明、妄想去除,所以我们住在「静思惟乐」,再辛苦都要精进。
所以,「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
这些菩萨,若看到这些菩萨,在那个最苦难的现场在付出,就感觉起来,很了不起的菩萨在那个地方。他们将这样苦难的地方,当成是他们的道场,这就是他们的道场,众生的苦难就是菩萨的道场。所以「菩萨志坚固」,那个地方,就是他们志最坚固的地方。坐禅,他们不是在那里坐着,他们在那个地方出力,辛苦推车、搬沙、挑水泥,在那个地方;甚至在那里再为人说法,有钱的人出钱,有力的人出力。在那个地方,要将很多的爱,无力的人,点滴也要将它汇集下来。让大家很甘愿,而且投入得很欢喜,这难道不是,最精、最纯的说法呢?真正人间、实际修行,是受尽这么多的艰难。所以讲一讲就会去想到那些人,真的是很佩服。
「若菩萨行者,持心志坚固」,这个心很坚固。「坐禅办道」,在那里坐禅,其实是在办道,真正所作皆办。真正要修行的人,是善思惟,外境的粗相,内心是很精的思惟;该做的要赶快做,所以该做的所作已办。出家的人在戒堂,要过堂之时,过堂不是要结斋吗?「所作已办」,忖我们的德行,我们堪得受这样的供养吗?我们堪得受吃这碗饭,我们何德何能?我们每餐要吃饭的时候,就是自己检讨所做的事情,我们有达到所做的项目吗?有做好吗?若有,「所作已办」。我何德何能来吃这碗饭?我有在付出吗?我有付出,所以我所作皆办,我堪受供养。这是在我们受戒堂的结斋,就是这样在念,这叫做「所作已办」。坐禅,总是内心已经很精进,而且细思惟,该做的,方向正确去做就对了,所以「离欲清净,故云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就是内心已经证得了,内心证得「无染净」,自己的清净本性已经无染了,就「获大悲智」。我们就要付出,大悲就是与众生同体,称为大悲,所以若这样,得到大悲的智慧了。众生苦难我们要去投入、去付出,与众生同体,「人伤我痛,人苦我悲」。而只有悲就好了吗?发挥智慧,要出力去行动,所以「自受用故,若于大众为人讲说」。我们做出去之后,我们自己才有心得;我们有心得之后,我们再来为别人说心得,来分享。所以「知是大菩萨道心」,坚固利益一切众生的智慧。
「如是心志贯彻诸法,无所不通」。所以世间所有的法,我们以众生苦为道场,我们就能够看到很多法,都是在这个地方。因为佛陀所说的苦、集、灭、道,全都在这里。这就是我们如何为人间付出?看起来清闲,其实不断为人典范,做人的典范,好好地修行。这个「专精律范」,我们若能够这样,「决断事物」要「勇猛为性」。这就是我们要很用心,投入人群,就像那么苦难的地方,我们也没有畏惧。这就是南非的菩萨,我们所对治的,那就是懈怠,我们人人有懈怠,就不敢进行到苦难的地方去,精进的人不怕,还是要再去。所以「满善为业」,我们的善业要做到满,还没有做满,我们不放弃。这必定要我们的心无染着,这样才叫做「精」;念念没有间断,这样叫做「进」。
各位菩萨,真的是要用心,经文与刚才前面说的这段,你们看起来好像两个很不同,其实就是引这样让大家知道。人生苦难偏多,我们的菩萨去了,就是要去为他们说法,除了帮助,尽心帮助,还要说法给他们。有钱的人出钱、有力的人出力,你们在苦难中,还得要用欢喜心去帮助人,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心,大家真真正正,为这一群菩萨佩服,也为这群人祝福。真的我们要来多为他们付出,这就是我们人人,如何去做,要做得到。要多用心!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