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举【文博断想】之九十五/败笔问题

财富   2024-09-21 08:44   上海  

败笔问题

    

    

由上海书协主办的熊秉明先生有关书法的讲座,让我深有感动的是他有关败笔问题的几句妙语。熊秉明是大数学家熊庆来的公子,少年时临帖,熊庆来见了说,“临得不像,但很有趣味”,我见过熊庆来的字,写得真正地出色,写的是熊庆来自家的趣味。在欧洲游学了五十年的熊秉明,几年前在北京指导书道班,他对他临帖的学生说,临帖时不能写出粗壮的颜字,或者不能写出峻拔的柳字时,不必太在意,这是因为你的心情与颜柳不同。临帖时那几笔看来是败笔,将来这败笔可能正是属于你的神采之笔。熊秉明是个大学者,他对书法艺术许多年的理性研究,让人从中见到原始的书法演进的过程。熊秉明有关败笔问题的妙言,对他的整个书法理论来说,很像是败笔,对学者熊秉明来说,又无疑是他无从违背自身的神采之笔。



 *******

   

中国的书法,有一套很严谨的笔墨理论。这套理论经历代的累积,变得山重水复,书法也因为这种山重水复的理论而走远了。遥想鸿蒙初开之时,中国人的祖先用不是笔的笔,在沙滩、在树身、在石崖、在甲骨上,一笔笔写去的时候,并不知道日后有一个笔墨的理论问题。他们是随心在写、随意在写,在朦胧的向往中一笔笔写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方块字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情趣、品格和生命的中国人,便是在这一笔笔的书写中,创造着一部历史。之后,中国人中不少志士名人用更开阔的心情,更雄健的力量,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书写着一部被后人称之为“书法史”的历史。细心想想,那些历代的人物生前并不知他们是书法家,他们平时书写的东西被后人称之为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细观原作,中间不乏败笔。但这败笔,在整个作品中,显得气韵生动,不可或缺,譬如苏东坡的那一捺,还譬如何绍基字中的一些部分。



 *******

   

败笔在本原上,是生动的东西。因为败笔出自随意和随心,败笔的千姿百态,正表达了人的心情千姿百态。有一个误区,人们往往忽略。那就是书法作品和字帖的区别。颜字和柳字的字帖中的字,是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作品中单字写得规整的字。这些规整的字没有败笔,没有败笔的这些单字,从书法意义上说,只是放在某件书法作品的某个部位很适宜。然而,历代的书法老师,大抵忘掉了这个事实。他们总是指导学生临摹字帖,并把字帖中的每个字冰糖葫芦式地串起来成篇,说这就是颜真卿书法、柳公权书法。这种教育抽掉了书法最本质的东西气韵,还有书法家个人的气息。其实,即使是颜真卿、柳公权活过来,由他们照着现在的颜柳字帖一个个字去书写,写成的篇幅也不是颜、柳的书法作品,因为这里面没有了颜柳的真性情,没有了颜柳所具有的个人的气息,没有了作为书法作品真正的前提,即成篇的生动气韵。至此,大抵可以说,就书法而言,全是败笔是还没学字帖,全无败笔是学了字帖,只有把成篇的字写得气韵生动,中间单独看去是败笔的部分,在整个作品显得神采四溢,这才是书法作品。把世界上最好看的五官放在一起,这张脸必定不生动。五官有些缺点的脸,才是生动的好看的脸。败笔问题,说到底,就是那么简单。



陈鹏举

19991119

《文博断想全集》卷一

古雪村墟錄
了無苦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