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最近在香港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科学》的报告中说到了中国字。杨振宁认为中国的单音象形字有很强的统一趋向,集中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所特有的浓缩化、精简化和抽象化的精神。天底下独一无二的中国字标志着中国的文化达到了一个外人不可道及的“境界”。譬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百来个字,包含中国五千年的时空。这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可想象的。譬如中医所说的“阴阳”、“虚实”、“寒热”,譬如中国字中的“仁”、“义”、“气”、“韵”单字,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还譬如中国的古典诗词,一种便捷的翻译方式,是在外译时尽量去掉介词。事实证明,介词越多,越不像中国诗,介词少的很像中国诗。杨振宁的见地是很高超的,因为他看出了中国字是中国文化的标识,中国字最精准地体现了中国文化形象大于思维、简约和写意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天人合一”。拥有这样一种文字的民族和国度,不会离散也不会衰老,总是那么博大深思和拥有未来。
*******
画家石虎在他画了许多年之后,突然发现画的内涵再丰饶也及不上中国字。在一个人苦思冥想了许多回之后,他在灯光下、浅梦中发现了中国字是一个个正在思维着的花苞。也就是如他所说的“非语言性思维”,“字思维”。石虎说,现在的白话文都是“语言性”的,也就是符合现在的语法逻辑的文字。这样的“语言性”的文字,失去了中国字的真正神采。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字的美妙,在于她的“非语言性”。他举例说,“朵而”两个字,是“非语言性”的,可当你看到、说到这两个字时,会感到一种美。这就是中国字本身的神采。由此出发,石虎写下了他的“非语言性”的诗句:“须齿墨头骑,筐鼻马面侧。刃荆屠道血,直蛮诗奴国”。这儿,石虎走得十分遥远,但这“诗句”触目惊心,艰难读过,确会感觉出一些野性、雄强和妩媚。石虎的“字思维”,有理由说不是杜撰,因为这种感觉潜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简单的例证是取名字,我想中国人的名字,绝大多数都是“非语言性”的,可中国人的名字,总是那么富有美感。而这种美感,也只有中国人能品味出来。譬如几个明星的名字,“雪健”、“丰毅”、“艺谋”、“巩俐”、“张曼玉”,都是“非语言性”的,可都蕴含了取名字的前辈多少期待和祝愿。这种期待和祝愿尽管“文法不通”,却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明明白白。
*******
还有一位旅居法国的美学评论家、书画、雕塑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熊秉明也看懂了中国字。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书法,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中国文化的所崇尚的境界。熊秉明的说法是十分智慧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文化艺术离得开水份、空气和阳光,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化艺术都源于天地、人间。而只有中国的书法来自人心。中国的书法是人类贡献于天地之间的来自自己心灵的艺术。中国书法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生动、全部美丽,和全部内涵。从这一点说,中国书法是最难完善的艺术,因为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不是几笔像样的竖横撇捺可以穷尽的。因为中国文化的开阔和深厚,中国的书法不完美才是它的本相。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缺点的人不会拥有生命,中国文化的内在的丰饶,必然固有着纷繁、错综和冲撞,而真正的好的中国书法也同样如此充满着生命气息。杨振宁说,一个“气”字,西方人怎么也弄不明白,而中国人很自然地可以心领神会。
陈鹏举
20000324
《文博断想全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