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举【文博断想】之七十九/外面的世界

财富   2024-09-05 07:31   上海  

外面的世界

    

    

上期所刊朱旭初《大洋彼岸的中国情结》(以下简称《大洋》)一文,是真实地介绍外面的世界的好文字。文中提到的“三国时紞写在经卷纸上的《道德经》”,刊出时“紞”错成了“靖”,这是我在编辑时改错的。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差错。三国的靖是个有名的书家,我虽对他研究不多,但早早知道了他的存在,这是许多年来国内书法圈不断宣扬的功劳。至于紞,却是闻所未闻。热热闹闹,一直维系着中国书法的血脉的国内书法界,知道索紞的人大概也没有。《大洋》的作者多年在美国,他知道了索紞,一如他在文中的感叹:“世人所知最早的纸本原件当为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传西晋陆机《平复帖》,谁也不曾想到还有如此一件比它早几十年的墨迹存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件很古老的书作,作为很新鲜的物证,使得许多年来不变的书法史,出现了一个豁口。它让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史书的宿命便是疏漏,而真正的历史要生动鲜活得多。由此,作为改错了名字的编辑,我在此向读者和作者真诚致歉,为着惯性的思维得到一回终止。



 *******

   

《大洋》一文的插图王羲之的《行穰帖》、黄庭坚的《致张大洞书》和赵孟頫的《湖州妙严寺帖》,许多年代以来散落在海外。这一次是在海内首次由本刊独家发表。这几件书法珍品的发表,应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许多年代以来,王羲之有几件传世的作品,是久有定论的,还有黄庭坚和赵孟頫,虽然他们传世的书作,见到多些,可精彩到这番地步的,确也少有。海内书法圈对历代名家名帖,许多年来如数家珍,言谈之间,总见扬眉吐气,以为中华遗产都在域中。现在见到这几件散落在海外的珍物,是不是应该在研究之余,想一想一个原先没有想过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书法以及有关的研究史,是否仅是我们已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的那个模样呢?史书是什么?史书是沧海遗珠的一个个故事,史书又是沧海拾珠的一回回辛劳。面对再见的前代珍品,依然可以扬眉吐气,只是这扬眉吐气不是以为中华遗产尽在域中,而是中华遗产永远地美不胜收。



*******

   

由此,回到了《大洋》一文的《编者按》。《编者按》说了“睁开眼睛看世界”这个意思。我觉得特别要强调的是“睁开眼睛”四个字。二十多年来,许多艺术圈中人士,走出国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外面的世界据说很成功。他们神采奕奕地回来,讲述自己的成功,也讲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的讲述让我们感同身受,因为他们的讲述,带给我们不出国也对外面的世界了如指掌的自信。然而如今,我们一点点明白了,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这精彩会为我们熟知的史书加上更多的激动和深厚。我们也一点点明白了,有些在海外据说很成功的艺术家,讲述自己的成功时,往往不负责任地讲述他们并不熟识的外面的世界。由此,我们一点点明白了,“看世界”已经“看”得很多,“睁开眼睛”去看的,却是太少。由此,我们一点点确信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远不止我们现在所知的这一些伟大,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伟大。外面的世界可以让我们去发现其中的很多伟大,而这需要我们“睁开眼睛”去看。



陈鹏举

19990325

《文博断想全集》卷一

古雪村墟錄
了無苦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