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面目
许多艺术家,一生都在寻找所谓自己的风格、个性,即自家面目。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看来是一个误区。自家面目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如同每个人都永远是“这一个”一样,人的艺术感觉、艺术生命一开始就有着自家面目。譬如小孩写字,一开始就千人各面,便是一个明证。遗憾的是,小孩随着成长,随着成为了艺术家,竟然还要去寻找自家面目,竟然忘记了艺术的本意是随意,是尽兴、尽情。端着艺术家的架子,忘却了“我本何人?”殊不知,大师都是天真之人,他们在无意中守住了自己的天真,也现出了自家的面目。譬如刘海粟,他晚年的字,写得无可争议地好。我曾见过他当堂书写擘窠大字。他的左手辅助着握笔的右手,大笔微颤着移动,笔锋真正是力透纸背。这种写字的方式是刘海粟所独有的,或者说是小中风过后的刘海粟所独有的,刘海粟凭着他超人的意志,拖着病后的右臂和身躯,写下了刘海粟的字。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会去寻找自家的面目,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遗失过“自家面目”。
*******
许多艺术家寻找着“自家面目”,以为找到了自家面目,就是完美的艺术家了。这恐怕也是一个误区。既然是自家面目,就天然有其局限,就是一个既精彩又有局限的小我。譬如沙孟海和林散之,都是一流的书法家。可沙孟海的字可以悬于高檐,甚至可以勒于山崖,如在小屋精舍,则是墨气过重。而林散之的字,可以晴窗相对,却不能相对于广宇。这就是自家面目各各的局限处。还如大雕刻家罗丹,他的手与心相连,他手中的一个个泥丸,塑出的人物,真正是血肉丰满,可惜因为罗丹对掌中可握的泥丸感觉太好,以致他所塑的人物只能与真人大小相仿。如要塑造旷野之中的巨人,他掌中的一个个泥丸,便找不到所在的部位,这便是罗丹的局限。可见“自家面目”,也只是一种有局限的完美,为孜孜于寻找自家面目的人们,有很多时候,寻找的只是自己的局限,而不是自己的完美。人们常常所说的找到了“自家面目”,大抵就是这种不再有前程的“结壳”现象。
*******
一个我十分尊敬的大艺术家,生前在谈到毕加索时曾说,毕加索一生多变,最终形不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自家面目”。十年之前,听到这话,我深以为然,这些年来反复思量,觉得此话并不尽然。毕加索一生多变,多变正是他的“自家面目”。他的每一幅画作,都能让人见出毕加索,证明这个人的大气和超凡,我想这应该是真正的艺术家的东西,也就是真正的“自家面目”。艺术的本质是随心所欲地变更,所谓“大器晚成”,我想是说,真正的艺术家,一辈子都在变更之中。而一些早得大名的艺术家,往往过早寻找到了所谓“自家面目”。这种过早的成就,过早地现出了局限和“结壳”的现象,从长远来看,是江郎才尽式的深深的伤感。
陈鹏举
19990129
《文博断想全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