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举【文博断想】之九十二/说鼎

财富   2024-09-18 07:01   安徽  

说鼎

    

    

西出长安沿着渭水的北岸远去,是一段高高的黄土塬,世称周原。那一年去敦煌,便是从西安启程,一边是山巅终年积雪的太白山脉,一边便是周原,这周原混沌浩荡,千百年的凝聚,看去像千万匹奔腾的马。周原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故乡的概念。夏商周三代,到周代始成大观。三代以青铜鼎为重器,鼎是王权的象征,王权衰败,鼎随之移迁。史书上有“问鼎”一说,说周王命王孙满见楚子,楚子问周宝鼎的轻重大小,由此楚子历来被认定是觊觎王权。而周原蕴藏的往事比史书更见真切。周原这个地方早在宋代就出土过著名的“穆公鼎”。近百年间著名的毛公鼎、大盂鼎、小盂鼎和大克鼎也在这儿再度面世。千年风霜,化成了厚厚的黄土,周原的一把黄土,便是一坨硝烟,一抹青铜,一段关于鼎的故事。而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些关于鼎的立与迁的故事。在周原,这些故事被纷纷出土的鼎,讲述得真真切切,讲述得痛痛楚楚。千百年来的中国人所经历的风霜日月,悲欢痛快,都凝聚在了关于鼎的立与迁的故事之中。于是这些著名的鼎,便成了中国人所拥有的祖先的遗爱。



*******


鼎是中国人祖先的遗爱,鼎自然成了千百年来风雨不摧的中国国宝。这些国宝之所以风雨不摧,说到底并非是因为是青铜品质。因为即使是青铜品质,也难逃兵燹之灾。这些国宝的风雨不摧,是因为有一代代中国人的无畏护卫。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自己的爱以至生命护卫着祖先的遗爱,护卫着国之瑰宝。毛公鼎是周宣王时的器物,周宣王是西周励精图治的中兴之主,毛公鼎腹内的一首铭文,可说是一篇神情激昂的“王命论”。毛公鼎于1850年在周原出土。抗战时期,毛公鼎收藏者叶恭绰在香港被日寇监视。他的侄儿叶公超在上海遭日寇拘捕入狱,受刑七次,拒不交出毛公鼎。另两件西周之重器大克鼎和大盂鼎,由一个身材瘦弱的女子潘达于,几十年间奇迹般地宝藏,闯过了乱世灾年。在抗战时期,苏州沦陷。潘达于让木匠赶制大木箱装下两个宝鼎,深埋院中,躲过了七批日本兵的入宅洗劫。解放后,这两个在周原出土的旷世宝鼎,由潘达于捐献给了国家。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签署的褒奖状写道,“为祖国历史名器,六十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至堪嘉尚。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为了护卫国宝,捐献出自己的忠诚与生命,而这些著名的鼎,因之也凝聚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忠诚。



*******


鼎在中国的文字中还有“正当”和“更新”的意思,所谓的“鼎盛”和“鼎新”,便是这些意思。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了百年沧桑的一大批高风亮节的收藏家,纷纷将自己用生命护卫的国宝捐献给了国家。因为鼎是国家之重器,而最珍贵的国宝应该由国家保存。新中国是人民的政府,鼎归新中国、鼎归人民,是历史的归属。新中国五十年来在聚鼎、聚宝方面功德粲然。从周原至今的两千年间,中国人顽强地传承着自己的思想、精神,艺术,也顽强地传承着自己的文物。不管多大的风雨,多大的苦难,中国人一步步地走了过来。中国人走过新中国五十年,中国人即将走过本世纪。中国人聚鼎聚宝的坚定决心,显示出“鼎盛”和“鼎新”的中国人的自信和忠诚。五十年来,中国人为了灿烂的未来,已珍藏着光辉的过去,而这些著名的鼎为代表的中国国宝,必将伴随着崭新的中国一起走向未来。



陈鹏举

19990924

《文博断想全集》卷一

古雪村墟錄
了無苦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