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今天
圆明园的修复问题,近年来专家们讨论得激情喷涌。三个主张,一是全部修复,一是部分修复,一是不能修复。我是赞成不能修复的。圆明园遗址,象征着中国近代史上的国耻。面对圆明园遗址,就像面对自己流血的伤口,而一个民族敢于直面自己的伤口,那她一定是一个有着光明前程的民族。圆明园是中国人几百年精血的结晶,是人类对可以认知的人间杰构的尽情展示。圆明园的建筑是伟大的,只是再伟大的建筑在它几乎失去了全部光泽之后,想去再现其实是不可能的。专家们一致对“颐和园的部分修复工程,是一处败笔”的认定,不是一个最贴近的例证吗?总之我以为圆明园在建筑史的伟大成就,可以由尚在的文字和图片上获得传承,而圆明园的遗址,永远会让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魂得到民族血脉的滋养。如果你珍爱历史,就应该把握今天。既然历史把一段创伤留给今天,那么今天的人们就应该直面创伤。
*******
在今年长江抗洪的大量新闻报道中,有两则消息应该引起注意:一是湘南澧县有一支“文物保护突击队”,在抗洪抢险中,死死守住了城头古文物遗址。这个遗址,拥有世界上最早的距今6500年的稻田,和世界上最早的距今6500年至4000年的古城。二是在长江洪峰的一次次冲击下,分别位于湖南、湖北、江西的中国三大历史名楼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岿然不动,经受了世纪大水灾的考验。位于城陵矶的岳阳楼始终高于水位线10多米。位于黄鹄矶上的黄鹤楼,历史上多次毁于水火,于80年代移至蛇山之巅的新址,在这次洪灾中高高在上、安然无恙。滕王阁在95年的洪水中曾部分被淹,损失严重。之后,文物部门对滕王阁江堤建造了永久性防洪堤坝。此次“水退一月有余,但见花红草绿,不见任何水损痕迹”。这两则消息,读来时空交加,思古之幽情之外,让人想到了今天。如果你珍惜历史,就应该把握今天。既然许多精彩来到了今天,那么今天的人们就应该留住精彩,哪怕是水火无情,风雨如磐。
*******
把握今天,还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同时代人亲口讲述的故事。上海博物馆的老馆长沈之瑜,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把国家和许多藏家的文物级藏品,藏进了博物馆的深深庭院。沈馆长的做法,是“久合不分”。博物馆的现任馆长马承源,让散落海外的许多国宝级文物重返故里。马馆长的做法是“久分必合”。还有我们的同龄人,三十年前还是少年的胡正文先生和他在内上海卫校的6位同学,凛然面对汹涌而来的文革浪涛,勇敢地阻止了许多少年和成年人企图烧毁龙华塔的行为。建于三国年代的龙华塔,在6位少年的护卫下,躲过了旷世一劫。如果你珍惜历史,就应该把握今天。既然许多的美好是历尽天灾而来到今天的,那么今天的人们,就应该好好把握住今天,挺身而出保护这美好,就应该凭借一颗美好的心和一腔热血,让许多的美好传承到明天。
陈鹏举
19981008
《文博断想全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