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是指已经修行成佛的人,在他圆寂后为了继续完成普度众生的善缘,再度转为世上人,以人的肉体为其显身。活佛转世,是指佛在现实社会中显身的肉体圆寂后,以化身方式转生为另一肉体之人。不昧本性,通过寄胎转生,复接其前生之位。
藏语称活佛为“朱古”,是化身的意思,“朱”意为“变化”,“古”意为身体。其意是“变化身”、“幻化身”、“化身”。“朱古”一词是“朱必古”的缩写,在藏语中关于“转世”或“化身”有不同的写法,至少有近10种。经过元、明、清朝,逐渐以“朱古”一词所取代。它最早出现在唐代吐蕃时期《唐蕃会盟碑》中,藏文记载为“圣神赞普”,其中“圣神”二字也可以译为“幻化之神”或“变化之神”。“幻化”即后来的“化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化身一词在汉译时亦有变化,在乾隆皇帝的《喇嘛说》碑文中,译为“化身”或“化生”,“转世化身”,“转世化生”。“朱古”一词在蒙古语中为“呼毕勒罕”。“活佛”一词是汉语,是汉族对藏传佛教“朱古”的一种习惯称谓,大概取义于“活着的佛陀”。
活佛转世,来自佛教三身学说的理论,三身即报身、法身、化身。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为“化身”,“化身”也称“应身”。
佛教各经论所举三身之名称与解释不一。《十地经论》等诸经所说三身为: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分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报身,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应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现显之身,也就是化身。《解深密经》卷五所说之三身为:法身,解脱身,化身。其中化身指八相示现之身;解脱身指五分法身;法身指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之妙果。
根据经典的理论,对三身佛可以理解为:(1)法身佛,是对佛法的人格化,他象征无所不包的佛法的绝对真理性,也包含人的先天佛性,这就是人能成佛的内在原因和根据。(2)报身佛,是指经过艰苦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的无漏功德者。(3)应身佛,也称化身佛,主要是指佛为利乐众生,根据六道轮回中的不同情况和需要显现化身。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属“三身佛”中的化身佛。为使众生真诚向往解脱之道,佛不断地化身转世为凡人,广行善业,普度众生。要使佛教善业永不中断,活佛转世就不能停止。
藏传佛教反复宣称,要普度众生,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根除众生的一切痛苦,把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并把他们引向最终从根本上得以解脱的极乐世界。
众生究竟能否成佛到极乐世界?这是佛教要解决的一个根本的理论问题。为此它提出了佛性的学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这个前提下,人人成佛是可能的,但首要的条件是要经过认真反复的艰苦修行,达到必要的修行果位,就可以成佛转世了。藏传佛教修习的果位为自觉果位、觉他果位、觉行果位三级。
佛菩萨转世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呢?《华严经》中说:“虽已证得菩提,引导彼等生起菩提心,时常向众生示范无障净行,此乃诸善逝之变化。”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师,如章嘉活佛先世的历次转生时,就引用了这段经文,他解释说,具足圆满、成熟、修持,已证得无上菩提的诸佛陀,共法身坚固不动,但由于对于不净尘界众生以大悲看顾,故以各种化身在各处显现。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大师进而应用《宝性论》中的一段经文解释说:“以大慈悲遍知世间,以智悲视全世间,其法身从不动摇,却以变幻等神通,明显降于一尘世,在诸不净之下界,指明世间的道理。”他又说:“不仅如此,为了诸种方便调伏有情众生,佛菩萨还化现为大德及成就者、王、臣、百姓,俗人男女,甚至飞禽走兽等生灵,给应化众生临时或永久之利乐。”为了教化众生,佛菩萨可以通过化身等方法,降生尘世。这一佛学思想实际上已成为活佛转世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佛教三身说的理论,为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把佛与人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体,这在宗教史上是一个创举。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和文化的背景下,藏传佛教才出现了噶玛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小众多的转世活佛。而藏传佛教的第一位转世活佛是噶举派噶玛噶举派的噶玛·攘迥多吉。
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是四川甘孜州新龙县人,他的弟子噶玛拔希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相传他的“神通”非凡,专修时能亲眼见到天神和世间的许多鬼神精灵前来为他服役。
他也是四川藏区的人,在身边云集了500僧众。一次,他在徒众面前表演威猛密法,法力所到之处,犹如一道铜墙铁壁封住路径。据《青史》上记载,由于噶玛拔希的功力和声威,就连贡噶玛和特拉等藏族传说中的大神,也都作为奴仆任他驱使。1253年,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得知噶玛拔希法力不俗,就派人召他到川西北的绒区色都地方会见。相见之后,要他长期随侍左右,但噶玛拔希执意不肯。1256年,噶玛拔希接到元宪宗蒙哥召见的诏书,便随使臣到和林,受到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崇信,除赐给金印、白银之外,还因为噶玛噶举创始人都松钦巴喜爱戴黑帽(此为其被称为黑帽派的缘故),蒙哥特为尊重噶玛拔希的习惯,又赐给了金边黑帽。从此,噶玛噶举黑帽派的名声就更响亮了。三年后,蒙哥去世,忽必烈即大汗位,后来又战胜了与他争位的阿里不哥。
忽必烈想起了噶玛拔希不愿留在他身边的旧事,又因他有帮助阿里不哥的嫌疑,就下令迷佣了喝与饭布,并对他施行火烧、喂毒、头上钉铁钉等刑罚,然后关进一所坚堡之中,七日不准进食。但他显示出安然无恙的神通,据说这是有金刚亥母和四部智慧空行母神灵的救护,所以不能对他造成伤害。后来忽必烈考虑到噶玛噶举派在蒙藏地区的影响,就释放了他,要他去浙江一带,但噶玛拔希要求回西藏,得到同意。回藏后,他就一直住在楚布寺(粗朴寺),1283年示寂于该寺,世寿80岁。相传火化后,心脏、舌、眼都未损坏,其舍利以白色为多,这些圣物一直被供奉在楚布寺和噶玛寺的灵塔中。
噶玛拔希圆寂时,把弟子邬坚巴叫到面前嘱咐说:“我死后,在远方拉堆,肯定会出现一名继承黑帽派密教的传人,在他未来之前,你就暂时作为他的代理。”说完就从头上摘下了金边黑帽,戴在了邬坚巴头上,旋即示寂。在西藏著名的史书《贤者喜宴》中,对噶玛拔希的转世传说有详细的记述:
在涅槃的瞬间,噶玛拔希前往兜率天,这里是佛教所说的喜足天界,其天界境内院,是弥勒菩萨的住处,他供奉供品后,又在众神居住的地方继续供奉所有的供品,随后他感到有些无聊厌烦了。八天后,他忽然又想念起自己的弟子们,就重新将自己的“灵魂”归入尸体内,回到了世上。于是他的尸体就变成了俯卧的姿势。他看到痛苦嚎叫的人们,心情很不平静,顿时产生了怜悯之心,决定用“夺舍法”使自己得以转世,从而继续为苦难的人们做些善事。
攘迥多吉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位转世活佛,1284年出生在噶举派一代宗师密勒日巴的故乡后藏贡塘,并被认定为噶玛拔希的转世。5岁时,他被迎接请到噶玛噶举的主寺楚布寺。《青史》上记载了一段传说:当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攘迥多吉到达楚布寺之前,噶玛拔希的弟子邬坚巴在楚布寺的经堂上摆设了一个高座,并声称是为师傅准备的。当攘迥多吉随父母从后藏来到楚布寺时,他无拘无束、大大方方地坐在邬坚巴对面的高座上。邬坚巴顿觉惊奇,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坐在我师傅的座位上?”攘迥多吉回答说:“你上师就是我。”听完这话,邬坚巴立刻想起了噶玛拔希的临终遗嘱,知道这孩童正是上师的转世,就说:“现在你须坐在下边。”于是给他传授了殊胜菩提心仪轨和一些简单的教义。
七岁时,由邬坚巴给攘迥多吉灌顶,从此出家成为噶举派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一位活佛。大凡是活佛,小时候都有不少灵异的传说。相传他在楚布寺听法时,还有护法神为他从山间送来新鲜泉水。一次他在地上插了一根干柴,没想事隔不久,那根枯木竟然生根发芽。攘迥多吉一生勤奋好学,曾师从很多大德研习佛教经典,据说他精通占卜和星相之术。藏史名著《红史》中记载了几件事情:
1331年,元文宗图贴睦尔派人赍诏书和蒙哥赐给噶玛拔希的金印去西藏召攘迥多吉来大都。七月攘迥多吉离开楚布寺与当时萨迦派著名的高僧贡噶坚赞同行来到当雄。此时已是个十一月。一日雷声大作,发生了日食,天又飞起大雪,攘迥多吉预言说:“大皇帝将寿,我们不必前往。”遂返回楚布寺。第二年,他再次动身前往大都,并在途中得知元文宗死在起辇谷,特做法事为元文宗超度亡灵。攘迥多吉到达大都后,成为元宁宗的佛教老师,但他从皇帝的面上得知其寿命不会太长。果然,元宁宗在位仅一月,年仅七岁就夭亡了。
1336年,攘迥多吉又应元朝使臣之迎请,到京师与元顺帝相会。而此次进京也主要是为元顺帝作法事,祈祷延年益寿。1337年8月,攘迥多吉预告大都附近有大地震,就从房里搬到外边,居于平坝之上。地震时城被毁坏,百姓都逃走,凡是跑到攘迥多吉跟前祈求护佑者,均未受到伤害。此次地震,《元史·五行志》果然有至元三年(1337)八月辛已夜,京师地震的记载。在京师期间,攘迥多吉受到皇室的普遍敬仰。曾被任命为太微院参院,元顺帝赐给他“领悟一切法性空噶玛巴”的封号。他于1339年因病示寂于大都。他的转世就是被藏族人称之为“游戏金刚”的若白多吉。
活佛转世制度虽始于噶玛噶举,但更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为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寺院僧伽集团,为解决其宗教首领的继承问题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宗教传承制度。它以三身佛学说的理论,与寺庙经济利益相结合,并同世俗的世袭制度巧妙地结合起来。
格鲁派禁止僧人婚娶,取消了僧人父子、叔侄世袭法位的制度,藏传佛教各教派竞相沿袭,而使这一理论和制度更加完善,各教派亦形成了各自的活佛转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