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西河学派”

文摘   2024-11-17 10:44   北京  

在晋国的庞大尸体上,诞生了三个强国,分别是赵、魏、韩。他们三家作为晋国国君的臣子、晋国解体的始作俑者,正在不断汲取晋国昔日的精华,暗中不断扩充实力。

也正是赵、魏、韩这三家,将开启中国历史上战争强度空前绝后的战国时代。

子夏所在的西河地区成为魏国境内的西河郡,此时魏国的老板是魏桓子。

魏桓子作为晋国的臣子,他与同是臣子的赵、韩两家一起瓜分了晋国,晋王室已名存实亡,只剩下曲沃与新绛两座城池。而曲沃与新绛又被魏国包围了,晋哀公如同马仔一样,经常向魏桓子早请示、晚汇报。


魏桓子和三国时的曹操很像,国君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却一直不敢废掉国君,自己当领导。魏桓子不想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魏国毕竟处于草创之初、百废待兴的境况,贸然废掉国君,只会给敌人制造一个讨伐自己的借口,使自己变得被动。所以,魏桓子没敢叫魏桓侯,他一辈子对外身份仍是晋国臣子,大夫身份。

魏桓子虽无国君之名,却有国君之实,这种情况他高兴吗?

答案是,非但不高兴,反而害怕得要死!

为什么?
魏桓子已是古稀之年,他的儿子死得早,只有一个孙子,叫魏斯。魏桓子怕以后手下的员工学习他的成功经验,在他死后,趁孙子年纪小,把老魏家的人架空了,自己也来当老板。

怎么办?

魏桓子经常扪心自问,可他找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孔子座下著名弟子子夏,来自己的地盘上教书。儒家宣扬礼,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让社会安定,不能礼崩乐坏。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不能乱的。

说直白一点,就是儿子不能打老爹,下属不能顶撞领导,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看再简单不过的事,对刚经历过春秋时代的人来说,是不易接受的,他们对于子杀父、臣弑君的事情已经麻木了。

子夏作为儒家礼派的代表,主张通过刑罚维护礼,让乱臣贼子没有造反之心。

魏桓子一看,这不就是他苦苦寻找的答案吗?咱们老魏家不就是缺这样的企业文化吗?


让儒家礼派思想成为魏国的企业文化,让臣子们忠君爱国,从思想上消除造反的根源。此外,又有强有力的刑罚来威慑有不轨企图的乱臣贼子。

子夏到达王宫后,魏桓子牵着魏斯的小手向子夏行了拜师礼。

此时的子夏差点笑抽过去,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将成为未来国君的老师。

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他们会说,不是当大官,不是当状元,而是要做帝王师!


国君是国家的一把手,一把手的老师更是受

万人敬仰。通过教育国家一把手,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这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面对天上掉下如此巨型的蛋糕,子夏欣然接受。他隔三岔五进宫给魏斯小朋友上课。由于教书效果好,子夏的礼派思想开始在魏国流行起来。


储君的老师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子夏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明星学者,是孔子弟子中混得最好的。

子夏凭借储君老师的金字招牌,在魏国西河地区收了众多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学派。历史上把子夏在西河地区的学派称为“西河学派”。

由于西河学派里的大师兄是储君,子夏的学校从纯民办变成公有民办性质,这就有了强硬的官方背景,教学经费充足,因此西河学派算是先秦众多学派里最有钱的;而战国时其他学派都是民间办学机构,自负盈亏。


在招生要求上,子夏遵循孔子的主张“有教无

类”。没有国籍限制:没有年龄限制,没有身份限制,不管你是贵族,还平民,只要想来学习,他都把大门敞开。子夏要改变这个世界,让平民登上历史舞台。


西河学派吸引了各国大量的优秀尖子生前来报考。西河学派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被魏国政府作为选调生,派往地方担任高级公务员,魏国上下都是布衣相卿。整个魏国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景观,国内上上下下充斥着子夏的学生,整个国家都被西河学派操纵着。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次社会阶层的变动都是从教育变革开始的!孔子开办私学,打破了公办贵族学校垄断教育的局面;子夏学习孔子开办私学,他用教育事业告诉世人,过去寒门难出贵子,现在只要来我这里认真学习,寒门就能出贵子。

毫不夸张地说,西河学派是一个拥有国家的学派。

统一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过这么一句话,“普鲁士在战场上的胜利,早在小学的课桌上就被决定了!”


魏国在战国初期的辉煌,也是在子夏的课堂上就决定了。

子夏的学生分派到魏国各地,担任各地重要官职,他们以刑罚作为工具,用铁与血的意志维护礼,让整个魏国秩序井然。

让子夏的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明明跟老师学的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学问,后世给他们这群依法治国的人,取了一个名字叫“法家”。

法家是一个公务员的学派,儒家也成为孕育法家的母体。魏国的法家就是穿上公务员外衣的儒家礼派的学生。即将登场的战国法家第一人李悝,正是子夏的高徒。

再比如战国后期的李斯、韩非子,他俩作为法家的著名代表,就是穿上公务员外衣的儒家礼派的学生。因为他俩的老师是儒家的著名大牛——荀子。荀子同子夏一样,也是儒家礼派。

子夏无意中造就了战国时叱咤风云、改变历史走向的法家!

公元前445年魏桓子死后,魏斯小朋友继位成为魏国一把手。魏斯是一位有志青年,不愿甘当臣子,要做就做国君!

公元前424年,魏斯自称为侯,他就是威震战国初期的魏文侯。

不过要说清楚,他自称的侯,只能在魏国国内算数,出了国没人认。别的诸侯都把魏斯当冒牌的,只承认他的大夫身份。

有人会问,人家魏国一把手,怎么别的诸侯国不认呢?

要想别的诸侯承认自己是正牌国君,首先要获得合法性。普天之下,谁才是国君资格的授予者呢?


答案是蜗居在洛邑城内、穷得叮当响的周天子!

周天子虽然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他却是全天下诸侯名义上的领导,每个诸侯祖上都是周天子分封的。晋国是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的合法诸侯,晋国国君晋幽公还在新绛活得好好的,你就敢僭越称侯,魏斯你是什么意思啊?

魏文侯知道自己只能在家称侯,要想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天下诸侯的尊重,必须要靠实力说话。

在西河学派思想的指引下,在魏文侯的辛勤领导下,魏文侯身边人才济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国学大历史
厚重的国学,深邃的情感,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