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没有中央集权的观念与制度

文摘   2024-10-30 07:37   北京  

蒙古人在中国建立统治的时代,草原部落的文化一直发挥着影响力。一项长远的影响就在王位继承上。从原本的“汗”到后来模仿中国的皇帝名号,向来都没有固定的继承办法,不断引发争执。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的强大战争机器,几乎所向披靡,可以快速行动、快速征服,几乎没有什么外在的抗力能够减缓,更不用说阻挡他们的进袭。唯一最主要延迟蒙古扩张征服的因素,是他们内部的王位继承纷争。


从一个角度看,蒙古远征扩张,速度惊人,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堪可比拟。他们从一二三一年出发向西,到一二四一年,十年间就覆盖了庞大的钦察汗国,打到了俄罗斯。不过换另一个角度,当我们看蒙古内部政治安排时,却会赫然发现,这还并不是蒙古军队真正的全速,而是被拖慢了之后的结果。


这十年间经历了两次因为继承纷争导致的中断,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内部有这样的问题,蒙古军队可以前进得更快,可能也会到达得更远。以他们自身的军事行动标准衡量,这样的领土攻占速度还算是慢的。

扣掉王位继承造成的耽搁时间,蒙古帝国的扩张或许还可以缩短两三年。进展如此快速,如同之前的亚历山大大帝,必定是沿途以压倒性武力带来巨大破坏,形成文明的浩劫。伊利汗国的成立,是建立在原先波斯帝国的基础上,有着悠久历史的区域被强行碾压过去,破坏来得越快,所需的复原、复兴时间也就越长。


草原部落遗留的影响,另外使得过去王朝必然具备的中央统治形态与能力,不能套用到蒙古人的政治上。


今天中国的行政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等等。“省”是“行省”的简称,而“行省”又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行中书省”这个制度是在元朝建立起来的,就是一个设在地方的“中书省”。


中国过去的王朝是一层一层严密控是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两个机构直属于皇帝,所以是权力中枢。


然而这套统治逻辑在元朝被改变了。元朝除了近畿地区之外,将其他部分的领土都分隔开来,每一个单位都设立一个“中书省”,也就是地方自己有权力中枢,不再都由中央发动。


“行中书省”的地位与权力,都高于过去的“州”。和“行中书省”配套的,还有“行枢密院”,也就是不只是文官体系由地方自行管控,就连军事方面,地方也有自己的指挥中心。“行中书省”加“行枢密院”也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央朝廷,有可以自行动员、运用军队的权力。


在统治上,蒙古人和汉人的概念很不一样。他们不重视中央的有效统治,而将朝廷视为地方文武系统的链接。这样的概念下,他们不太可能会有良好的户政制度,甚至也很难会有高效率、可信赖的税收体系。


回头看前面提到的数字:人口从五千万降到只剩八百五十万,这就必然牵涉到中央统治的瓦解。中央统治瓦解,那怎么还有统治呢?靠的是一套中国历史上没有见过的地方分权与联结的做法。


元朝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蒙古帝国都在扩张中,统治的安排基本上是建立在扩张的事实上的。因为一直在扩张,领土不断增加,在如此固定的预期下,加上草原部落寻找、开拓领土的习惯,蒙古人很自然地倾向于往外夺取新的资源与权力,而不是回头争取既有的、原有的资源与权力。


中国有过地方分权的政府,例如中唐以下藩镇割据的局面就是了。然而那都是来自中央收拾不了,控制不住地方,因然而元朝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是根本没有中央集权的观念与规范,朝廷主动将权力下放到地方去。

国学大历史
厚重的国学,深邃的情感,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