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什么,就做好什么

创业   2025-01-12 00:22   海南  

上一篇文章《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写了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条块管理带来的冲突,本质上是中央统辖权和地方治理权之间的矛盾。


以下文章写的是一些琐碎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这种矛盾冲突具体的表现就是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拉扯。


经常会造成权责不明,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这本身就是制度建设需要付出的成本。


换成另外一种,可能成本会更高。


这种成本不可能得到根除,这是超大型组织都会存在的问题。


如果权力收紧,作为执行方可能就会被管死,权责要对等。


多大的责任对应多大的权力。


不可能什么权力不给,又指望执行层放胆子去干。


有心无力。


一旦过度放权,为了追求考核效益最大化,作为执行方肯定会做出非常规的举动,最后损害到整体的利益。


只能在两者之间维持好平衡。


比如不断变化的行政区划,最后形成平衡的省级行政制度。


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


是元朝。


元朝的权力中枢叫中书省,然后在地方的治理上,再复制一个中书省的班子到地方。


相当于管理地方的行省就是中央中书省的一个派出机构,类似现在的条条部门。


对比现在比如中央部委的财政部,在地方有财政厅,市县一级有财政局。


在财政领域实行垂直管理。


其他部门一样,基本都复制到了地方。


这些条条部门代表中央收权又保留了一部分权力给地方。


比如地方可以拥有某些垂直部门的人事任命权。


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双重性质。


为了避免像汉代的州牧,唐代的节度使这种悲剧的出现。


元朝对于核心的地方就直接由中央直辖,比如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


这些核心的地区负责拱卫中央,这套设置兼顾了效率和安全。


到了明清两朝被继承了下来,直辖的地方明朝叫北直隶,对应南京的南直隶。


清朝直接叫直隶省,直隶总督是八个总督里面地位最高,由于还经常兼其他身份,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地方官了。


这种双重性质的行政制度运营到了现在更加的细化。


但也会带来一个问题。


激励机制。


一件事或者一块领域到底是谁是主要领导,该由谁来负责。


如果双方也就是条块部门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那么激励机制就简单多了。


在条条专政的时代,每一个部门利益范围都被划分的很清楚,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部门利益没有冲突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意味着僵化。


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利益规模大,利益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部门之间一定就会有冲突。


这种冲突就需要大老板来协调,结果一定需要某个部门做出妥协。


谁该妥协核心的原因就看大老板考核的目标是什么。


考核什么,其他部门都需要为它让路。


不过这种妥协不会固定不变,都是在动态调整。


下一次大老板考核的目标变了,被要求妥协的也会逆转形势。


上一篇文章有提到过一个很弱势的部门。


环保部。


这个部门弱势不是因为它没有用,而是它要为经济发展让步。


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在崛起之初很难同时做到重视环境又大力发展经济。


同时要求那就是激励不相容,考核环保和考核经济会出现冲突。


长期以来都是环保门被要求妥协,在环保领域,条条部门对块块的约束能力很差。


本质上还是因为大老板把经济优先放在第一位。


环保的日常执法还是由块块的地方负责监督,等于是让运动员自己来当裁判。


怎么可能做好。


后来就不行了,在舆论里面出现很多批评为了追求经济破坏环境的行为。


16年的时候,大老板要改变这种现状,要产业升级。


要倒逼地方做出改变,考核的重点就转向了环保。


曾经一直被要求妥协让步的部门开始崛起,以前隶属地方的环保权力开始收走。


省级以下的环保机构调整为由环保厅垂直领导,拿走了地方的人事权。


我们第一大城市魔都的一号,以前是一个擅于环境保护的学者,也是在这个时间段从学者从政。


第一个负责的部门就是环保部,然后一直火速提拔,大概在是在这一块做出了杰出成绩。


这种调整的背后其实还是因为经济发展,赚到了钱,能撑担高成本,拿出一部分来改进生产。


这种变化全世界都一样,几年前的时候,我还炒股,新能源汽车,光伏暴涨。


好像全世界都在嚷嚷着化石能源不能用,打算不挖煤炭不烧石油一样。


结果俄乌那边一打,都闭嘴了。


在我们这边也一样,今年的冬天,少了很多像以前敲煤炉的新闻,也不知道是不是前几年都敲光了。


不过在这一次的调整中,虽然收走了地方一部分的环保权力。


但是为了避免地方被看死,县一级的环保部门的人事任命还是由地方保留。


为什么环保部门没有一插到底,直接垂直管理,这样更能在环保领域约束地方。


曾经这样干过,但带来了一些很糟糕的结果,影响非常恶劣。


99年的时候,为了避免地方干预到工商部门的管理,要突破地方保住主义,搞统一市场。


就把工商部门的人,财,物都全部收归省级的工商部门统管。


真正做到一插到底的垂直管理。


导致地方对工商系统的监督和约束能力减弱,闹出很多问题。


影响最为恶劣的就是08年的毒奶粉,十多年过去了,影响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奶粉都得不到信任。


在11年的时候又恢复工商部门和地方分级管理,经费编制由地方负责。


人事任命以地方为主。


这种变化调整的背后其实还是希望在设计出高效的激励相容制度。


给人,给钱,给权都是为了让地方负责,把成果跟地方分享。


又需要约束地方不要努力过头。


只不过任何事都有代价,最由的结果就是效果和代价匹配。


不然哪一项考核对地方有利,他们就会千方百计调整方案,把事情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演变。


比如以前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不废除英语,完全没有全民学英语的必要性。


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这种批评对不对。


肯定对,但是为什么不改,一旦废除了英语,不在投入,就等于提高了学习英语成本。


语言是工具,对一个人的生存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国际化的语言。


如果高考废除,不在对地方考核,那么就等于不歪对语言教育投入资源。


要掌握这项工具,就需要个人额外掏钱,那其他家庭资源有限的人就有可能丧失了学习这项工具的机会。


谁有钱,谁就能请得起英语老师,会造成进一步的分化。


然后还有人进一步的抬杠,可以不取消英语,但改成选科,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但一看就是没有在体制内工作过,不知道考核对工作的指导性。


让英语进入选科跟取消英语是差不多的。


因为等于是给了地方的学校一个选择的机会,那么绝大多数英语教育资源足的地方,直接在选科的时候就把英语给取消了。


根本就不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学生不选,就不用被考核,不用被考核,那这个科目就可以消失了。


而现在,以前经济低迷的时候,在考核领域一定又再次优先经济。


也会又一次放更大的权力给地方。


今晚出去蹭饭去了,回来着急,随便写写。

你又在瞎说
开个新号,随便写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