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存于人心,信则有,不信则无

创业   2024-12-16 23:45   海南  

上一篇文章《理论更换,你死我活》写了一个问题。


汉代如何解决刘氏皇权合法性的问题,用了三种理论体系。


儒道法,都没有成功。


后果就是武帝之前的历代皇帝包括吕后,坐在那个位置心烦意乱。


担心有一天会被功臣外戚联合起来干掉。


人经常会有一个误解,以为职务等于权力。


其实不是。


会用权力才能生效,不会大打折扣。


因为总会有人认为你在乱搞,不配合,内心不认可。


汉帝国的这个问题最后留给武帝。


以下文章写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武帝登基之初备感憋屈,因为他的奶奶窦太后信奉黄老之术。


说到底老太太还是求稳,她的一生当中经历过丈夫和儿子主政时期。


见过权力中枢内部的相互倾轧,一不留神,命就没了。


上一次她的儿子景帝就因为削藩惹出了七国之乱。


晁错被推出去当了牺牲品。


老太太一把年纪,心脏不好,再也不见不得这种事情发生。


公元前135年,窦老太后死了,武帝正式独揽大权。


在解决皇权合法性的问题上,武帝拥有他爷爷和爸爸没有的条件。


就是汉帝国内部的政权交接在文帝到景帝时期很稳定。


而且很幸运的是,文帝和景帝加起来在位的时间有40年。


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没有发生过要换人的事情,客观上带来一个结果。


汉帝国内部有很多人其实已经默认了这个刘氏政权。


文帝和景帝的帝位稳固,某种程度上,他们延续下来的影响有利于对武帝的认可。


这就是当初法家和道家给出解决皇权合法性的方案。


只要时间够长,大家就会认可你。


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发生意外,一个短命的皇帝出现。


那怎么办。


所以武帝需要的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谁能提供这个方案。


是儒家。


不过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是汉代改造过后的儒家。


提供解决问题指导思想的书籍也不是孔子时代的典籍。


而是一本叫《春秋公羊传》的书籍。


孔老大当年编撰了一本历史书叫《春秋》,后来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传播了下来。


那个年代没有纸张,书籍的传播成本极高,普通人没有机会拥有书籍。


知识传递依靠另一种低成本的方式传递。


就是口口相传。


成本是低了,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每一个传递知识的人,都会按照自己理解二次解读过后再传递出去。


解读的次数多了,这些解释汇聚起来内容也就不少,完全能再编撰成一本新的书籍。


《春秋公羊传》就是公羊家族的人不断的对《春秋》这本书籍解读的汇总。


这书的内容写了什么其实不重要,武帝相中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提出了一种观点。


大一统。


历朝历代的王朝在建立之初,通常政权比较稳定。


一个原因就是开国皇帝拥有军功附体,威望十足。


这种威望对维持政权有重大的影响。


但从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武帝缺乏这种军功,他不能像曾祖父刘邦那样有说服力的生长经历。


他统治的基础来源于刘氏皇帝的合法性。


有人认刘氏政权,武帝的皇位就稳固。


不认,那就有重新来过的风险。


这个背景下武帝需要一套理论,一套毋庸置疑的理论来解释他的皇权合法性。


而《公羊传》大一统的观点正好符合武帝的需要。


按照这个理论,大一统是历史必然的规律,所以汉帝国的皇帝集权不是一种偶然性的产物。


是一种历史必然的结果,是符合孔子编撰《春秋》的目的。


一种理论只要得到皇帝的认可,能换取政治资源的支持,能提供变现的渠道。


就会不断的有聪明人继续围绕这个理论去解读去完善。


去争取到更多的政治资源。


不怕理论有问题,就怕皇上看不上。


只要武帝需要,再离谱的理论都会有人能把它理论化合理化。


下一个人就是董仲舒。


这位老哥不知道从哪里接触到《公羊传》,他敏锐的发现这本书有缺点。


《公羊传》虽然描述了大一统是必然的结果,但是没有直接提到皇帝的本身是合法的。


要想让武帝的皇权合法性,以后不再被质疑,还需要补充新的理论。


董仲舒非常的牛逼,直接一步到位,写了一本书叫《春秋繁露》,非常简单粗暴的表示。


天人合一,皇帝就是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天。


直接就把皇帝给神化了。


皇帝在人间的一切行为,会和上天产生联系呼应。


孔子那个时代的儒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对于上天和宇宙的解释没有什么兴趣。


董仲舒就不一样,把儒家上升到了宇宙天地,要在人间和天地之间寻找到终极的真理。


这个真理不被质疑,所有的人都应该遵循这个真理。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被个真理包含在内。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要被这个真理所约束。


违背这个真理就是违背上天的意志,所有人应该按照这个真理去活着。


当一个思想体系要求所有人都要按照具体的标准去活着的时候。


那这个体系就是宗教了。


所以有人把汉代的儒家称之为儒教,是有道理的。


董仲舒搞出这么复杂的东西,无非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


天就是自然规律的化身,皇帝作为天子,也是这种自然规律的产物。


谁当了皇帝,不是由人说了算,而是由天。


刘邦当政,武帝接班,都不是偶然的结果,是必然的产物,是上天意志的选择。


所以大家只需要接受这个上天选择的结果就行,不用再去怀疑。


刘氏为什么是皇帝。


上天的选择是不会有错的,理解接受即可。


不理解不接受那就慢慢的去理解接受,直到自己领悟到上天的意志。


再领悟不到,不认可刘氏当皇帝,那就是逆天而行。


要遭雷劈的。


这么解释了大家就会认可吗。


还早着呢。


因为还是太抽象了,不够具体。


但这些问题对于聪明的读书人来讲都不是大问题。


只要老板喜欢,再具体的理论都可以发明出来。


所以要让一个人接受上天的意志,就要把具体的人跟上天联系在一块。


人只会认可跟自己产生直接联系的现象。


董仲舒的操作就是把人体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和上天捆绑在一块。


比如一年有十二个月,但是植物的繁荣到枯萎只需要十月。


对应的就是人的出生需要怀胎十月,孕育周期和植物一样,有相通的原理。


人有四肢,对应一年有四季,每肢有三节,对应一年有十二个月。


人有五脏对应自然的金木水火土。


人体运行的机理和自然也是相通的,经脉五行,阴阳调和都在自然规律的范围之内。


所以人体的这些规律本身也就是上天的产物,只要自己的人身和上天合拍,人就不会生病。


这就是人和天之间的互动,这套理论不要说当时的人,就是现在也有人深信不疑。


这就是董仲舒对人心说服的牛逼能力。


你不认可人,不认可皇帝,但是你不能不认可天。


而皇帝就是上天的儿子,是上天的选择。


这样就形成了闭环。


有了牛逼的理论就可以了吗。


还不行,还有关键的一点,要把这个理论装进别人的脑子里面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对人心的说服,武帝的皇权合法性才稳固,他才能拥有支配全国人心的力量。


才能真正掌握终极权力。



武帝怎么操作的。


是教育。


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教材用的就是儒家经典。


讲课的老师就是儒家的五经博士。


这种操作两个好处。


第一,确保全国有上进心的人都经历过儒家的教育,保证这套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被广泛接受。


第二,汉帝国之前的宰相主要来自于功臣外戚,这些人的掌权本身就会影响到皇权。


武帝利用新的教育体系,把权力对民间开放,除了换取民间对儒家思想的认可,同时还能分割功臣和外戚的力量。


只有政权和人才之间的阻隔打通,才能把董仲舒的这一套体系装进所有人的脑子里面。


武帝成功了没有。


非常的成功,后来一直被历代的老板所学习。


几乎所有的老板上台后,都会把自己的理论纲领,发往全国,供大家参观学习。


比如明朝朱老板的《明大诰》。


就是从武帝开始,汉帝国正式进入了垄断教育的阶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有的读书人,能接触到的就是只有武帝时期改造过后的儒家。


当一种观点,体系流传的时间足够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被很多人默认为真理。


就好比你以为思考的东西,相信的东西就是真理,就是正确的一样。


未必。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所思考的,相信的东西。


是被人选择过后提供给你的。


经过武帝和董仲舒联手操盘后的思想体系对人心的说服有多牛逼。


有为老哥叫眭弘,是位官员,掌管符节令,对天人合一深信不疑


在泰山附近忽然出现了一个大石头,同时发出巨大声响有可能是陨石掉落。


这件事后来传的影响力很大,眭弘回去研究了一下,觉得这是上天的警示。


是在警示人间出现了问题,那么作为人间最高的负责人。


皇帝是要负责任的。


经过缜密的思考过后,眭弘把他的研究成果总结后上报皇帝。


这个研究成果就是上天发怒,皇帝要退位让贤,顺应天命。


汉昭帝年龄还小,掌权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老霍很生气,这不是要了皇帝的命吗,就把眭弘拉出去给宰了。


人家武帝搞出来这套理论是为了巩固皇位的,你倒好。


跑着来开倒车,要利用这个理论来推翻汉帝国了。


你不死谁死。


但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呢。


就是眭弘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有多人对天人合一有信仰。


相信天子也要为人间灾异所以负责。


当一个人胡闹的时候你可以杀了他,那一群人呢。


只要人数足够多,那这个胡闹就是真理。


所以用来巩固皇权合法性的这套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也得认。


后来这套天人合一的理论被一个人给利用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莽。

你又在瞎说
开个新号,随便写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