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摇摆的王安石,朱元璋

创业   2024-12-05 13:36   海南  

上一篇文章《另一种观点,把村里面的地转让了,对进城的人更有利》写了一个问题。


观念是为解决小时问题服务的,很多观念被传递出来,让你看到。


目的是解决别人的问题,并不是你自己的。


一旦看到了就信以为真,认为永远不会变,被禁锢住了。


就成了观念毒药。


以下文章写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这种观念为现实服务的逻辑,在历史人物的形象上,变化反转更加的狗血。


甚至是阐述观念的人,可以反反复复利用统一个历史人物。


脸皮超级厚。


以前写过几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文章,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一直都是在贤相和奸臣之间摇摆切换。


从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话,老王作为奸臣形象的时间更长久。


最开始把老王打成奸臣的不是老王的政敌司马光和苏轼。


这两位老哥在个人品格和学问上还是很认同老王,最多就是骂老王莽撞冒进。


把老王打入奸臣行列的是南宋的宋高宗。


高宗登基之初位置并不稳,从北方一路难逃,心有余悸,慌得不行。


靖康之变的时候,高宗的亲爹和哥哥都被金人绑走,北宋也跟着完蛋了。


发生这么大的事,一般主要的责任人肯定是老板本人,黑锅得由高宗的亲爹徽宗来背。


但是这么干的话会影响他爹的形象,高宗的登基本质上就是在延续徽宗的统治。


把亲爹列入昏君的行列明显会伤害到他的统治合法性。


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不找出原因,没有人来背锅明显说不过去。


最后追根溯源就找到了老王。


是老王为了富国强兵的目标,对内在民间实行太残酷的掠夺性财政政策。


对外没有搞好和周边力量的关系,影响到了北宋边境政策。


后续影响到了蔡京,童贯这些奸臣去和西夏还有吐蕃较量,消耗了国力。


为了让老王能彻底背锅,高宗还重新编修《神宗实录》。


“惟是直书安石之罪,则神宗成功盛德,焕然明白”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只有让老王背锅,神宗的牛逼的地方才会显现出来。


只要神宗牛逼,那么老赵家的皇帝都是牛逼的,错的都是老王这种人。


但是要让人家背锅总要找点证据,不能莫名其妙就来。


朝堂斗争不是街边流氓互相斗狠,拿起砖头就往头上拍。


要讲技巧。


最好是往执政纲领,指导路线上去批判对方的错误,如果再加上一些败坏伦理的行为效果会更加好。


但是老王这个人除了脾气倔,不喜欢洗澡,个人卫生习惯不好以外,其他品格上是无可挑剔的。


没什么毛病可找,那就只能纲领和路线去批判他。


在高宗组织下,一帮士大夫就开始写文章批判老王为代表的荆公新学。


在传统上学术一直是政治的附庸,再牛逼的知识分子都无法独善其身。


其中批判老王最狠的就是朱熹和他学生,老王的新学基本上被他们说成异端邪说。


作为同行,知道从哪里下手才能一招毙命。


新学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变法成为了北宋覆灭的罪魂祸首。


高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只能把所有的锅都甩向了老王。


老王和他的变法以及学问被污名化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晚清,整体基调都没有变。


《宋史》直接就把老王改革集团的成员写进了奸臣传。


虽然中间断断续续不断有人为老王正名,不过没啥用。


后来是谁把老王的形象给逆转了呢。


是梁启超。


一个跟老王一样,因为变法失败被同行和政敌到处喷的人。


但比老王幸运的是梁启超被喷的时候人还活着,有反击的机会。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跑路到了日本,但是没有消停,经常写文章监督大清要继续改革。


同一时间段也有一伙人在日本搞革命,就是孙先生他们的同盟会。


两帮人一边要改革一边要革命,理论政见不同,就公开吵起来了。


跟现在大V在微博上吵架一样。


这种事能不能低调解决呢。


不能。


要高调,要广而告之,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活动经费。


两帮人的舆论战中最后因为梁启超体能不好,精力不够就休停了。


主要还是舆论环境对梁启超更不利,大清折腾那么多年也没看到好转的迹象。


革命在当时比改革更有吸引力。


后来梁启超他们就把舆论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不再和革命党人吵架。


重心转向骂大清,要求大清改革。


但是大清可不会惯着他们,老佛爷把他们再次打成悖逆要犯,捉到就要弄死。


没办法就跑路了。


一再挫折的梁启超这时候混的也不好,几个孩子嗷嗷待哺。


这种处境下,难免他会羡慕秦孝公与商鞅,宋神宗与老王。


要是自己能有前辈的工作环境多好。


但是商鞅和老王的下场不是很好,特别是老王,背黑锅那么多年。


同样都是改革的人物,梁启超物伤其类,为自己,为老王觉得委屈了。


要降低改革的阻力,就需要在形象上为改革的人物辩护。


像老王这么牛逼的人物,放着不用,一直让他被黑锅,对舆论战不利。


就在老佛爷对他们又下黑手的这一年,梁启超写出了老王的个人传记。


在里面把老王从南宋后的奸臣形象给逆转了过来。


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改变,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喜好认同。


背后一定有具体的时代背景。


这个背景就是不管是改革还是革命。


追求的都是一个变字。


不变就得继续挨揍。


想要为老王证明,洗刷污名化的人,不是只有梁启超一个,而是一群人。


他们都是需要老王是一个正面牛逼的人物。


都需要历史上改革的人都是英雄。


而不是不得好死,一直被黑。


另一个比老王更牛逼的人物,在形象的变化上更加的极端,切换的速度更快。


这个人就是有超级控制欲的朱元璋。


他的形象在民国时期反转很耐人寻味,仿佛洪武大帝就是一个工具人一样。


一会是英雄,一会是暴君。


在短暂的时间内不断变化,谁需要了都可以出来讲两句。


历来流传的朱元璋画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与 常人无异,圆脸短须,双目有神,举止端庄。


另一种下巴和额头突出,整个脸型侧面看上去形似弯月,鞋拔子脸,满脸黑子。


两种形象的分化大致是1912年是一副面孔,1946年后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民国成立的时候,孙先生拉上一伙人去明孝陵给朱元璋上香。


两个人在民族叙事的角度上,都有把外来势力赶走的功绩。


肯定朱元璋就是肯定孙先生自己,把自己当成老朱事业的接班人。


这个时候的老朱就是英雄,是挽救民族危亡的牛逼人物。


后来孙先生下台后,北洋陷入分裂,一帮军头到处干架抢地盘。


在合法性上就有理论需求。


于是都是拿出了朱元璋来类比,自己也是跟洪武大帝一样的民族英雄。


接下来就是九一八,卢沟桥事变,亡国气息蔓延开来。


这时候不能妥协,要跟对方往死里干,历史上那些对外强硬的人物在形象上都得到了强化。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


当然还有朱元璋。


在抗战的时候,国党有个机构,叫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


还为朱元璋公开征集传记,要把老朱的形象向全国推广。


要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把外敌干走。


随后抗战胜利,朱元璋的形象出现了另外一种叙述。


从英雄变成了暴君。


用来对应内战时期国党和常凯申的独裁,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对应国党的中统,军统。


还真别说,挺配的上。


有一个叫吴晗的人,37年以前写了很多文章,里面的洪武大帝牛逼的不行。


48年后洪武大帝在他笔下又成了民族败类。


朱元璋从亲兵崛起,到成为皇帝,和常凯申的崛起之路非常像。


他们两个在个人成长和夺权的路径上都是一致的。


夺权后的两人巩固权力的独裁手段也是如出一辙。


不得不说,吴晗夸人和骂人的角度找的还是很刁钻。


这些人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一个问题。


环境对集体记忆的影响。


过去,现在,未来,同一件事,在叙事的记忆上是有偏差的。


对于这些偏差,作为故事的主角,他们有没有可能知道会发生这些变化。


知道。


至少朱元璋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知道这些形象上叙事主要由读书人来完成。


所以在他活着的时候,对读书人是有想法,有行动的。

你又在瞎说
开个新号,随便写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