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琴棋书画是治理能力的产物》写了一个问题。
中国古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是什么产品。
今天流传下来的文艺作品,都是被保护的产物,本质上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衍生品。
以下文章写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文章的最后写了一个叫袁世凯的人要妄图恢复帝制,遭到了失败。
背景其实就是原来那一套帝制的治理产物在竞争中输了。
输给了谁。
输给了外来的舶来品。
比如民主,平等,自由这些在当时属于全新的思想观念。
君权神授,天人相通让渡给了天赋人权,自然秩序。
这些外来的思想舶来品,在欧洲也是经过同充满神性的宗教秩序观竞争后成了赢家。
尤其是在法国。
从18世纪一直到一战爆发,法国文化的影响力一直都很牛逼,很多新潮的玩意都是从那里流传出来的。
俄国人当初要改革,要学习欧洲,对标的就是法国,贵族们都以说法语为荣。
在当时俄国的思想界,文学界如果不会讲法语逼格是不够的。
一战过后,我们这边的先进青年,要出国见世面,勤工俭学的地方也是去的法国。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虽然就几年时间,但是造成的后续影响深远,让法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冲突状态。
人都搞死了很多,断头台是法国当时最忙碌的机器,一直折腾到了1875年才算消停。
中间各种政体来回切换,搞得那么惨烈,跟法国启蒙运动在思想上的铺垫有很大的关系。
追根溯源的话跟德国人搞的宗教改革关系也很大,这场宗教改革其中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削弱了天主教的地位。
问题是宗教永远不只是宗教。
在任何地方成气候的宗教都是政治的一部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政治权力神圣化了。
如果宗教地位受损,那么一定会影响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处理不好整个社会秩序就容易乱套。
德国作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把天主教的那一套赶走后,但并不影响德意志地区的宗教信仰。
新的宗教体系很快建立,弥补了天主教留下来精神权力空缺。
德意志地区一如既往的对宗教虔诚,信仰不受影响,社会秩序没有陷入失序的状态。
但是法国就不一样了,把天主教收拾一顿后,并没有迅速的用新的宗教思想体系来取代。
问题是人不可能让思想处于空缺的状态,没有具体思想和观念对行为的指导。
人会疯掉的。
当时填补因宗教衰退后法国人思想真空的是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啥,各种解释很多,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让你从被训导状态下解放出来。
什么叫被训导状态,就是你的脑子里面的东西都是被人为的装进去的,然后再告诉你这就是对的。
宗教干的就是这个事。
也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成洗脑,也可以理解成是信仰,两种极端的理解互不影响,都可以。
简单的来说就是启蒙运动中有一帮人是专门提供精神产品和思想产品的生产者。
他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宗教。
天主教被打得虚弱的时候,他们倡导的启蒙思想就崛起了。
成了站在宗教对立面的产物。
如果只是几个或者一群思想家要和宗教竞争,那啥也干不成,很快就会当做异端被送去慢火烧烤。
启蒙思想能崛起,背后有来自法国贵族的支持,他们才是掌控社会舆论导向的人。
每一种思想要流传出去,都是需要特定的载体,现在是互联网,电视,广播之类的。
那个年代就是报纸,书本,各类刊物。
这些传递信息的工具一向都是被牢牢控制住,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发生政变的时候。
造反的那帮人一定会优先控制武装力量和新闻宣传部门,然后拿起喇叭哇哇的叫。
乡亲们,我们来了。
原本法国的贵族是有能力和宗教联手,一块提供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后来他们丧失了这个能力,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贵族和资产阶级都被国王排挤出决策圈。
于是精神领域出现了真空,才给了启蒙思想家崛起的机会。
在贵族的帮助下,一种全新的思想在法国开始流传开来。
但是这些贵族忘了,一旦思想理论被普遍的接受,就不可避免的转化成政治的行为。
最终一定会被个人和群体所利用,成了他们在政治上诉求的理论指导。
说人话就是自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后,法国人觉得干掉国王和贵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毕竟备受他们思想影响的美国在成立的时候也是没有国王的,别人可以,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后来的事就是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国王也被送上了断头台,贵族们也集体挂上了路灯。
在大革命爆发的初期,隔壁的英国对于大革命倡导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的诋毁。
而是鼓掌欢迎。
英国人为什么是这种态度。
在民主制度的建设上,英国领先了法国,在1688年就搞起了光荣革命,第二年开始君主立宪制。
一度还成为了法国启蒙思想界的榜样。
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定义上,英国面对法国是有领先的解释权。
以前在英国人的眼里面,法国就是欧洲大陆上卑鄙野蛮的国家,假如法国革命成功,建立君主立宪制。
那么就等于是在英国的引领上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有利于强化英国的舆论话语权。
当时英国的国内对待法国大革命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
掌握英国话语权的就是当时的保守力量,他们支持法国大革命,就是希望借此削弱法国的实力。
维持英国在欧洲的竞争力。
而激进派嫌弃英国社会的保守,认为不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想的是利用大革命推动英国社会的变革,好获得更大的政治话语权。
后来法国人法国人越干越猛,还把国王给宰了,并且对外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
作为君主制的国家,英国内部的保守力量开始反弹,抓紧时间在报纸上批评了法国人在瞎搞革命。
结果两帮英国人就因为对大革命的态度在媒体上吵了起来。
其实无论是英国的保守派还是激进派,对法国大革命倡导的意识形态没有本质上的好恶。
这玩意在他们的眼里面就是一个工具,是达到他们政治目的的工具。
有利就给法国人鼓掌,干的好。
不利就对人家动刀动枪干起来。
如果任由法国大革命的意识形态蔓延到英国本土,必然会被英国内部激进派的力量所利用。
后果就是会造成英国社会的撕裂,影响大英帝国的团结。
掌握暴力机关的保守力量迅速把原来宣传大革命激进思想的媒体干掉,没有了思想宣传的载体,英国内部的激进派只能被迫转入地下秘密活动。
从这一点上看,英国人在处理社会冲突的手腕确实要领先法国一个段位。
太晚了,不写了,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