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些地方才有房地产

创业   2025-01-14 00:15   海南  

上一篇文章《考核什么,就做好什么》写了一个问题。


作为执行方在决策和分配资源的时候,一定会围绕被考核的目标去执行。


至于这个结果对整体和其他人的利益是否有损害,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举了一个教育领域的例子,如果不是更高决策层强制要求考试必须考英语。


假如像舆论那样把英语列入选科,那么就会有很多教育资源落后的地方,为了避免自己成绩太难看。


一定会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把英语直接取消了,让你丧失了掌握一门语言工具的机会。


以下文章写的都是一些琐碎的想法,不一定对,看过即过。



这种现象在地方治理的时候特别常见。


地方政府的权力是边界和范围,一个话事人只需要对自己的地盘负责。


这是属地负责的原则。


把自己的地盘管好就行,倒霉的事发生别的地方跟自己无关。


所以在决策的时候,地方的话事人都会评估自己能调动的资源有多少。


这些有限的资源如何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产生最大的效益。


最好是不要让这些资源外溢到自己治理地盘以外的地方。


但是如果自己的决策能从其他地方虹吸来更多的资源那就更好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


正是这些治理逻辑和考核要求才延伸出来地方的山头主义,保护主义。


读过近代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们组织崛起的时候,指导路线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只不过那时候奋斗的农村不是现在一般意义的农村,而是在各省的交界处。


典型的三不管地带。


这种地方经济活动,人口流动性很少,竞争对手看不上也管不了,为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而这种三不管地带现在还有没有。


一样有。


只不过跟以前的表现程度不一样而已。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过去的各省交界处经济不发达。


现在也是一样,很多省的边界处就像是一个贫瘠的地带一样,绕着边界形成一个落后的圈子。


为什么会这样。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省或者每一个市,地方的话事人在决策的时候。


都会受限于成本和收益的限制,希望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


地方话事人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提供自己地盘的公共服务,比如医院,学校,公路,港口,公园等等。


这些服务背后都需要钱。


除了土地是地方话事人能掌控以外,剩下的都是要付出的成本。


其中的大头几乎都是靠借。


虽然这个建设成本是固定的,总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但有一个成本是可以控制调节的。


是人均成本。


也就是说一件公共物品使用的人数越多,均摊下来人均成本就会更低。


收益也就更高。


一条公路每天只通过一百辆车跟每天通过一千辆车的人均成本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地方的话事人来说,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同一个公共产品。


要做到这一点,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时候,一定会被一个经济规律所约束。


公共产品的规模效应和收益边界的理论。


他们一定会把资源集中到某一个地方,而不是四处分散,跟天女散花一样。


不然就会违背了规模效应和收益边界理论,结果会对自己不利。


最终损害到自己的前途,在考核的时候会被大老板打低分。


哪一些地方会成为资源的聚集地。


是省会和同等级别的城市。


拥有这种地位的,一省就一个,经济大省再加一个,类似深圳,苏州,青岛,宁波等城市。


很难做到一个省份会有三个这种级别的城市。


省会作为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密集,只有把资源放在这里,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正是这种决策导致各省的边界都是贫困的高发区,除了它们自身条件不好以外。


比如交通闭塞,其实资源投放不均衡也是重要的原因。


最典型的就是公路设施,地方政府自己投资建设的公路,在省会周边路况特别好。


一旦到了靠近边界的地方,路况就不太行了,而是不是已建成就完事了,后续的维护成本更高。


如果是两省的交界处,断头路经常出现。


相邻的省份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你不修我也不修。


这种问题在更高决策层那里也知道,拉着地方的话事人去开会要解决。


每一个都哭着自己很难。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才把铁道的建设权从地方收走,不然搞不好还能折腾出类似民国那样的大小不一样的轨道。


我的地盘你不要进来。


在公路的建设再增加国道的投资,才克服了省级交界处的断头路。


为了避免自己的资源被虹吸走,一般省会的设立都会跟竞争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


除了南京这个特殊的城市,它距离安徽太近了,把安徽都当成自己的地盘了。


这个行政的距离是有历史背景的。


明清两朝,南京的地盘一直包括安徽的一部分地区在内。


甚至是有一段时期安徽布政使的驻地就是在南京,后来才搬到了安庆。


所以每一个地方的话事人上台的时候,颁布自己的执政纲领时。


嘴上都会喊着均衡化发展,要全省每一个地区都共享发展的成果。


到最后一样是亲疏有别,贫富不均。


说的话都跟骗子似的,不过倒也不是他们故意骗人。


而是没有办法,为了保持自己省份的竞争力,只能把资金和技术都堆放在一块。


缺乏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不可能在地方竞争中能赢。


不是他们不想一块齐头并进,而是没有办法,都是被考核目标所约束。


比如中原大省河南,在他们的省会有一家超大型的医院,规模是宇宙级别的。


几乎是倾尽全省的力量,集中全省的医疗精英聚集在一起打造出来的。


为了追求规模,还把周边的医院都合并了进来。


每一年的营收都超级吓人,一家医院的营收放在他们上市公司里面排行,可以进入前列。


为什么要这么干。


就是为了把病人留在省内,医疗水平不行,会被别的地方吸走的。


我们这个省也是,每一年都有很多身患重病的人去广州中大附属医院,上海交大附属医院看病。


穿州过省跑那么远就是因为本地的医疗资源不行。


普通人看到的都是医疗负担,天天大骂医院吸血。


其实根本不知道这背后运营的成本和投入有多惊人。


表面上看好像是人家只是单纯利用医院赚钱一样,其实不是。


而是利用医院把人留下,尤其是有钱人留下,就要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


不然他们就会被别的医疗资源优势省份虹吸走了。


那要提高医疗水平,就要投钱,规模集中,才降低成本,才能有研发能力。


医疗的科技含量并不比芯片,航母,航天低。


说不定人类最后的科技需求都是集中在医疗,因为延长寿命甚至是永生是本能的需求。


这些医院都会分布在哪里。


在省会,更具体一点在房价更高的地区,别看有些医院周边好像很荒凉。


并不是,周边的地都已经规划好了。


医疗不像教育,后者因为户籍和招生名额的原因,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严格限制。


不用担心学生到处流动,医疗就不一样了。


按照舆论场的信息,这些操作都是不对的。


大老板们三令五申不能这么干,要限制资源集中,要公平要均衡。


但是真实的运作是有局限性,为了本省的利益,规则可以适度的突破。


然后也并不是完全不管不顾其他地区。


资源也会倾斜一点,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会从财政拿出一些钱,专门负责医学院的定向培养。


用免学费和生活补助的方式吸引一些学生去学医,毕业以后再定向分配到乡镇医院,满足基层地区的医疗需要。


这一部分的决策是给特定的群体看的,让你们相信,做事的人确实在按照政策去做均衡化。


另一个西南的省份贵州,他们的医疗界在总结过去两年的成就时。


有一个标准拿出来宣传表扬。


是什么。


是贵州住院的患者外流降幅全国第一,患者留在了本省。


肉烂在自己锅里,钱留在自己口袋里。


方便了患者也有利了财政。


背后是砸钱引进了技术和人才,争取让上面同意贵州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不仅自己人不用出去,还是吸引了将近15万的外省患者来贵州治病。


如果换成你是贵州隔壁的话事人,自己的患者被人吸走。


会怎么想。


也一样受不住,也一样要像对方一样集中全部力量,也砸100亿。


最后在这种竞争中,资源都会向省会聚集。


以后四川只有一个城市,成都。


陕西只有一个城市,西安。


以此类推。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只有这些地方才有房地产。

你又在瞎说
开个新号,随便写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