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吹风,去社交,孩子的大脑需要适当的刺激

教育   2024-11-08 22:29   浙江  


01

在班级里面,不难发现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好像特别繁忙。班主任要让他们担任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学科老师也是时常惦记着他们,让他们做自己的小助手,甚至综合组老师也要拉着他们,什么唱歌、跳舞、跑步,样样参与。在校园里面,这些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各种场合总能发现他们的身影。不过奇怪的是,大部分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参与了很多活动,导致自身成绩的下降,大部分反倒是成绩稳中有升。

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 我在这几天看的一本书《大脑喜欢这么学》(作者:黄翔)找到了启发。因为孩子在大量的活动中,大脑接受了丰富而多元的刺激,他们的大脑形成了强大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使得他们的反应更快,思维更为灵活。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一个人不是因为有天分所以能够全面发展,而是因为全面接触各项活动而表现得更好。

关于对于大脑的刺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理学教授戴维·休贝尔曾进行过一个“盲猫”实验,把刚刚出生的小猫左眼缝合起来,在小猫过了视力发展关键期之后,把线拆除。结果小猫的左眼结构完全正常,但是什么也看不见,变成了一只独眼猫。而原因就在于缺乏光线的刺激,小猫大脑皮层中处理左眼信息的区域没有被激活。

其实在学校生活中,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呼吁,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让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这其实也是有脑科学依据的,下课不仅是一种放松休息,而且是因为是环境的变换,孩子们是接收到了更多刺激,远方风景、同学们的微笑。


02

也就是,让孩子接受更加丰富的刺激,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

那么我们需要给到孩子哪些刺激呢,书中介绍了两种方式。

一种是来自大自然。

带孩子去户外,去山野,去吹风,去一切可以接触大自然的地方。

阳光、微风、流水可以促进大脑的快乐激素(血清素、内啡肽、多巴胺)。

所以,家长们,周末有空把孩子带出去走走,不管干什么,反正带出去沐浴沐浴阳光都行。

另外一种则是来自社会化,也就是参与社交与活动。

一个人没有社会化,会怎么样。

狼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村子里面,人们在打死母狼之后,在狼窝里面发现了两个女孩,大的七八岁,当时只有六个月婴儿的智力,后来进入孤儿院,活到17岁去世,去世的时候智力也就是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而另外一个被发现的女孩只有二岁多,被人类抚养之后,第二年就去世了。

人的大脑是在社会化过程中才能够健全发展。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需要带着带着多去体验生活的更多面,多去参加一些活动。当然这些活动中,最好人与人活动的机会比较多。


03

但是光有一些刺激源还是不够。

还要看参与者是主动参与刺激还是被动参与刺激。

显而易见,主动参与,对于大脑的刺激会更强,吸收知识也会更好。

学习金字塔就说明了这一点,主动学习,知识的存留率更高。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