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明明可以教出优秀学生,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   教育   2024-10-16 22:59   浙江  

女儿上小学以来,作为父亲的我,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在于女儿的相处中,去自己的教师角色。

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一些研究数据来看。

教师子女的成长,往往会走极端。

好的可能就特别优秀,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来看,一些高考状元就是教师子女(甚至是占比第一)。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教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尤为突出。

2017年,北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徐凯文在他著名的《空心病与时代焦虑》中说:

“我做了20年的精神科医生,我刚做精神科医生的时候,中国人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12年的时间增加了120倍。而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会让大家更沮丧,我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一个初步的家庭情况分析,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的职业孩子更容易自杀?这是一个38名学生危机样本,调查的结果是其中他们中的50%来自于教师家庭——中小学教师。”

另一名研究者齐凯发表的《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与不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中采用分层抽样抽取4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4160份)。结果发现在大学生中,教师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容乐观。

更有一些极端案例说明了以上情况:

南京市高三男生李某,写作业时,因母亲的严厉说教与言语辱骂,拿起菜刀,杀害了自己的妈妈。李某的爸爸妈妈都是优秀的人民教师。

听得更多的是,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杀母亲案件。潜逃3年,吴谢宇利用自己的高智商藏起母亲尸体、利用母亲的名义欺骗亲朋骗款144万。

其实我们都有疑惑,明明优秀的教师,可以教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带出优秀的班集体,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1、重压之下的牺牲品。

之前跟一位教师朋友一起出差。这位朋友是区域内名师,并且是学校的管理层,他就跟我说,自己压力大啊,自己在学校当老师,不过自己孩子的表现常常让自己抓狂,常常惹是生非,常常被孩子班主任(也就是自己同事)“约谈”。

我想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老师,我的孩子一定要优秀,至少不能很差。

一位孩子曾经说,上初中的时候,自己的父亲是学校领导,每天都是担惊受怕,因为父亲掌控了她所有的在校情况,一旦有表现不佳的时候,父亲是及时出现的。这个孩子说,直到自己上了高中,自己的心理压力才没有这么大。

对于教师子女,有些压力往往是教师传递给孩子的。

2、可怕的优秀习惯模型。

一位老师教书教得越长,脑子里就积累了大量优秀学生的数据,非常清楚,那些习惯与行为是最有利于学生,最有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也看到太多行为偏失的学生,知道哪些坑是不能踩的。

久而久之,教师就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优秀行为习惯的模型。一回到家,可能就用这套模型去要求自己的孩子。

当教师子女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时候,痛苦就产生了。

我们常常说,作为一名父母最艰难的事情是承认自己孩子的平庸,老师何尝不是。

3、不易察觉的极度控制。

这种极度控制,来自于角色错位。

一个人扮演权威的角色久了,其实是很难走出来的。

特别是在中小学,关上教室,老师可能就是绝对的权威。说话会变得直接生硬,常常带有命令口吻。

关于权威使人上瘾。

《浪潮》这本书就做了大胆的讲述:

这是发生在美国高中校园里的一个真实故事。教师本·罗斯本想通过一堂实验课使学生切身明白什么叫德国 纳粹。为了实验他成立了 “浪潮”组织,提出一系列铿锵有力的组织口号,要求学生们必须遵守组织里的纪律,还专门规定了打招呼的手势,学生因游戏的心态而都自觉、绝对地服从着这些命令,而到了后来这些学生就习惯的会想象出来的一些“命令”,暴力威胁他人加入“浪潮”,并且互相监视和揭发,每个人却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 独裁”与“纳粹”的深渊……连组织者罗斯老师也迷失其中,沉浸在权力欲望和他人的崇拜中。直到外界施以压力,罗斯老师才意识到事态的失控,马上果断结束了这短短5天的实验。

一名教师如果回到家,没有从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遭殃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

这种控制的危害,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感觉孩子还挺听话的。但是孩子一旦自我意识觉醒,反弹力非常大。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